“同學你好,這是今年的征兵海報,歡迎報名入伍!”2020年的一天,正沉浸在親人離世、家里事業不順以及畢業就業壓力多重困擾中的楊遠哲,收到了學校給同學們派發的征兵海報。展卷細瞧,他不禁想起了兩年前,自己執筆設計征兵海報的情景:坐在電腦前,打開照片、搜索資料、拿起畫筆當筆尖與手寫板摩擦得沙沙作響時,心情無比平靜。
每年征兵季前,學校都會為上一年從部隊退伍的同學拍攝一組照片,并做成征兵宣傳海報張貼在校園中、發放到同學們手里。2018年,學校武裝部的夏老師了解到楊遠哲有設計方面的特長,便把這項任務交給了他。為了讓海報更吸引人,楊遠哲仔細思索:“這位學長加入了火箭軍,背景設計融入火箭的元素應該很酷。”“這位學長目光堅毅,配上征戰沙場的元素更能烘托其氣質。”憑著藝術設計的專業功底和敏銳的洞察力,他為原本簡單的形象照片,疊加上層層美化的元素,凸顯出畫面的感染力、感召力。
此刻,楊遠哲再次想起自己小時候也曾夢想成為軍人,甚至還拍過身著軍裝的藝術照,那時年齡雖小,但那股認真勁兒毫不遜色,就像手里這張海報中的人物一樣忠誠而堅定。“或許,我真的可以去參軍?像清華的趙金龍那樣征戰特種部隊,像北大的宋璽那樣在實戰中磨煉膽識與熱血”
2020年9月,楊遠哲如愿踏上從戎之路。當時的他未曾想到,手中這支畫筆不僅引導他順利步入軍營,更在此后的日子里,幫助他將專業所學注入了國防現代化建設和部隊文化建設的洪流之中。
楊遠哲,北京林業大學2023級藝術設計專業碩士研究生,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服役于武警江蘇總隊鹽城支隊機動中隊。服役期間,他發揮專業特長投身軍營文化、現代化國防文化等方面的宣傳工作,因表現出色多次獲得表彰、嘉獎,是其所在中隊首名獲立三等功的義務兵。退役后,他獲評2024年北京市第七屆優秀退役大學生士兵,成為北京市征兵宣傳的形象代言人。
"“畫得不錯,誰畫的?”
“報告首長,是楊遠哲。”
楊遠哲入伍后的一個冬日,鹽城支隊首長到營地檢查工作,被楊遠哲繪制的四面“特戰文化墻”吸引,禁不住詢問起了作者情況和背后構思。得知軍營中有一位藝術設計專業人才,他贊許地點點頭。楊遠哲的名字再一次因為專業才華而被人記住。不久后,他收到了“借調到機關從事宣傳工作”的通知。此后,便開啟了奔波于營地與支隊機關之間,“一手畫筆,一手鋼槍”的軍旅生活。
能發揮專業才能為部隊宣傳工作貢獻力量,這是楊遠哲入伍前就夢寐以求的,可不承想,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在部隊里起步卻并不那么順利。
“發型不對!”
“迷彩服顏色不準確!”
“領花位置偏了!”
“持槍姿勢不標準!”
一天半完成的一幅繪畫宣傳作品,楊遠哲已經用了雙倍的時間去修改。“用不用這么苛求啊?”他心里有些不服氣,但還是仔細地修改著手稿。再一次戰戰兢兢地交出作品時,他終于換來了一句認可。“嗯,這回都對。”楊遠哲剛剛放下懸著的心,然而領導緊接著說了句:“你能不能別讓‘他’笑得這么放肆,注意軍容軍貌!”又被潑了一盆冷水的楊遠哲再次回到了電腦前。他端詳這幅畫作,又從手機里翻出幾十張軍營中戰友的照片,反復參照對比。
“天啊,真得改!”他發現,無論是訓練中還是崗哨上,軍人的神情都異常嚴肅堅毅,即使在生活化的場景中,柔和的表情也都透露著正義和莊嚴。他開始反思自己之前的創作習慣。入伍前,腦海里描摹出來的軍人形象非常酷帥,扛槍叉腰、傲視群雄,身上略帶殘破的衣裝、額前隨風飄動的發絲,都是勝利的榮耀標記楊遠哲忽然明白,自己腦海里對軍人花里胡哨的想象,其實大都來自年輕人喜歡的游戲與動畫,這與自己在軍營中接觸到的軍人形象和親身體驗到的軍旅生活都相去甚遠。如今素材在身邊、在眼前,唯有仔細觀察、用心體悟,嚴謹要求、細致描摹,才能創作出既有現實感染力、又符合傳播規范的好作品呀!
此后,楊遠哲開始仔細觀察戰友站崗、戰備、訓練、持槍等不同場景中的姿態和神情,他也開始研究部隊的各種裝備,比如迷彩服究竟是由哪幾種顏色構成,不同崗位的士兵分別配備哪種槍,肩章的樣式與位置究竟怎樣,各種不同的服裝分別配哪種鞋襪,甚至不同軍裝上各有幾顆紐扣,他都漸漸地了然于胸了。
楊遠哲對軍營生活的細致觀察和對待創作的嚴謹態度很快反映在了作品上。他創作了一組名為“軍人五味”的作品,用帶著疲憊沉沉睡去的香甜、訓練中揮灑汗水的微咸、克服生活中乏味的苦、戰備演習中的艱辛火辣、哨崗上深深思念的酸楚,生動刻畫了軍營生活中的各種滋味,讓觀者深有共鳴。大家很容易就能理解到他的巧思,卻往往想象不到他在背后所下的功夫。
“馬賽克圖案真的讓人癲狂。”楊遠哲半開玩笑地指著作品中布滿迷彩色點的老款作訓服說道,“我會關注我所畫的人物動作,比如手臂彎曲處會產生一些服裝上的褶皺,我會圍繞人物形體結構和褶皺的走向,一筆一筆地填上馬賽克的圖案,使其產生相應的彎曲細節變化。”要知道,如果用普通迷彩底色平鋪,再勾勒線條表現人物著裝的方式作畫,大概3分鐘就可以畫完一個人物的大致姿態,但楊遠哲為了追求真實好看,硬是手繪馬賽克圖案迷彩裝直到深夜。
2021年元旦前,楊遠哲又按照任務要求,設計了一套軍營新年日歷,將部隊每個月不同的訓練主題場景和颯爽英姿的軍人姿態巧妙融合,表現在了設計中。日歷在網絡發布后深受歡迎,后又應不同部門要求制作了多個版本。從首長的辦公桌到戰士的床頭,這份小小的日歷為大家開啟了軍營美好的新一年。
畫自己
楊遠哲的作品越來越多地出現在軍營中,宣傳海報、風氣漫畫、節日插畫,還有各種新媒體作品,但說到最受戰友歡迎的,卻是他的“私藏”。在描述軍旅生活的影視作品中,也許大家都看過士兵聚在一起讀“家書”,或是偷看戰友“情書”的橋段,類似的故事也在楊遠哲的宿舍上演過,只是大家“覬覦”的內容變成了楊遠哲記錄軍營生活的日記。
“我喜歡寫日記,一方面可以練習速寫,另一方面也可以記錄下軍營中這段難忘的青春時光。”
翻開楊遠哲的日記本,充滿感染力的插畫配合精心設計的頁面布局,讓人感覺藝術氣息撲面而來。有一頁中,他記錄了結束新兵連訓練后,剛來到機動中隊時發生的事情。頁面配圖中,漢堡、烤串、比薩、奶茶等一應俱全。“印象特別深,下連隊的第一頓飯,吃得特別溫暖。因為在役前訓練和新兵連的幾個月時間里,大家都沒吃過外面的東西,其實挺想吃點不一樣的。”提起那一餐,楊遠哲的臉上泛起真誠而滿足的笑容。“當我們看到一整桌饞人的外賣的時候,真的集體驚訝了!老班長、老戰友都經歷過這一段,理解我們的感受,所以特意點了好吃的,這讓我們幾位新兵非常感動。”這一頁日記的另一邊,楊遠哲畫下了一個表情堅毅、線條硬朗的“機動戰士”,從與他自己七分相似的樣貌中可以看出,這大概是他對自己成長蛻變的期待。
一支畫筆、一本日記,給了楊遠哲適應部隊艱苦生活的慰藉和信心,但畫畫這件事也讓他遭受過質疑。在注重訓練的中隊長眼里,楊遠哲的畫筆似乎成了偷懶的工具,專業上的事似乎也成了他偷懶的借口。其實在畫畫之外,楊遠哲的訓練成績相當不錯。他是以鹽城支隊新兵連考核前十的成績被分配到支隊的尖刀單位——機動中隊的。中隊長認為這么好的苗子,就應該把所有精力付諸練兵備戰之上。于是有一天,他當眾嚴厲批評了楊遠哲“不著調”的行為。“你是來當兵的嗎?你畫得再好有用嗎,能立功嗎?”幾句厲聲質問仿佛嗡鳴的鐘聲久久回旋在楊遠哲的腦海,霎時間,憤怒、不解、失望、羞愧、委屈等情緒全部涌上心頭,不停蔓延。
“那時候我認為,以新穎獨特的方式傳播部隊之聲,用專業的視角賦能國防和部隊文化建設,將個人的夢想融入強軍之夢,這是我這個大學生士兵,應該追求的崇高理想和使命。我堅信自己沒有做錯。只是我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去踐行、去證明。”楊遠哲如是說。
自那之后,楊遠哲的日記本里記下了更多軍營歷練的情節,一種無形動力深深灌注在了他的文字和畫面背后。他記錄訓練:平均每天要跑約10千米,都要帶上十多斤的鋼板負重,換哨也堅持參加體能訓練。他也記錄咬牙流汗的自己:別人訓練時他可能在畫畫,等別人休息了,他就自己補練、加練。漸漸地,楊遠哲理解了中隊長的苦心:“他的批評讓我認清自己是一個兵,服從命令、刻苦訓練是士兵的天職、好兵的基礎。在訓練中磨煉出的意志力也成了我后來追求夢想的助力。”就這樣,楊遠哲服役兩年,訓練成績一直保持良好,從未掉隊。
在部隊宣傳工作方面,楊遠哲共設計制作了200余件軍營文化宣傳作品,被中國軍視網、解放軍報、“東部戰區”百家號、“人民武警”百家號等多個官方媒體刊登發表,收獲了武警部隊政治工作部的表彰,獲評人民武警新媒體矩陣年度優秀遠程編輯,有2件作品還被中央軍委評為一級信息制品編號入庫。
楊遠哲結束總隊借調任務返回中隊的當晚,中隊長在晚點名時再次當眾提起了他的名字,但這次他得到了中隊長的肯定與贊揚,還有誠懇的致歉。“那一刻我愣住了,以至于沒有答‘到’,在驚訝于隊長的轉變與坦蕩的同時,我也意識到自己實現了軍旅夢,隨后戰友們雷鳴般的掌聲甚至讓我有些紅了眼眶。”楊遠哲說。
2022年的8月,楊遠哲受總隊、支隊、大隊三級通報表揚,中隊民主選舉他成為鹽城支隊機動中隊首個獲立三等功的義務兵。
畫未來
“又快到征兵季了,準備準備,講講你的經歷,給志愿入伍的同學們去加加油、鼓鼓勁兒!”
“沒問題,我好好準備,保證完成任務!”
退役后的楊遠哲擔起了退役大學生代表的職責,積極為學校師生做國防教育講座、為大一新生做軍訓指導,幫有志參軍的同學答疑解惑。
在準備演講稿時,楊遠哲翻看電腦里保存著的自己從軍歲月的紀念品,有照片,有作品,有獎狀“素材很多,但同學們到底想聽些什么呢?我應該講些前輩們不常講的東西。”
楊遠哲知道,很多有入伍意愿的同學,其實也存在不少顧慮。
“擔心自己的身體素質跟不上部隊的嚴格訓練?”——其實部隊的訓練是循序漸進的,是科學嚴謹的,那里沒有人會要求你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領導和班長也會非常關心新兵的健康狀況。一旦新兵在訓練場受了傷,班長甚至比傷者本人還著急。
“擔心自己因為表現不好或者犯錯,遭到班長一頓拳腳教育?”——所謂慈不掌兵,軍隊制度的確十分嚴苛,但管理其實很人性化,明確規定了嚴禁打罵體罰,上級打下級以及打架斗毆都要受處分。現實中班長或者排長是很嚴厲,但他們更像負責的兄長,執行任務、進行訓練時一絲不茍,生活中遇到問題時他們又特別值得信賴:懂得多,做得好,靠得住。當然犯了錯挨批評少不了,嚴重的可能還要受到處分和通報批評。
“擔心到了部隊用不了手機,生活索然無味?”——部隊其實會根據每周的日程安排給大家發放手機,周末兩天休息日全天可以使用手機,在過節時甚至還舉行過王者榮耀聯賽。部隊的文娛活動非常豐富,每逢假期、節日都組織不同形式的團體活動,有的單位還配置了軍營網吧、軍營唱吧、文體活動館等。
“擔心部隊的伙食不好?”——這點最不必擔心,大小節日有聚餐,歡迎新戰友、送別老兵、部隊立功、軍營生日等情況都會慶祝。
“大家最關心的,也許還是入伍的決定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和變化吧!”思考之際,楊遠哲的目光在書桌上掃視,其實自己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打上了部隊生活的烙印。眼前顯眼位置放著自己的本科畢業設計,為人民武警官方新媒體設計的IP形象——阿武與小景。這個設計已經在人民武警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了。此外,還有他在軍營時為江蘇武警設計的標識Logo和系列新聞專欄,目前也仍在沿用。實際上,這些經歷讓楊遠哲發現了軍事文化在設計領域發展的空白點,一直指引他在這個方向不斷鉆研。當下,楊遠哲對自己碩士階段的中期答辯作品已然胸有成竹,而且還對部隊題材的文創產品產生了很多創意和想象再回頭看時,入伍前那個沮喪迷茫的自己早已走遠。
“我不想分享艱難和痛苦,那僅僅可以被稱作‘歷練’,我想讓大家看到更生動的軍營生活。兩年,我不僅蛻變成了更好的自己,更找到了未來的方向。”在演講提綱最后,楊遠哲真誠落筆:“我堅信軍營是個大舞臺,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精彩!”
責任編輯:馬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