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傳統社會的“小小銀行”,錢莊一向有“百業之首”的稱譽。1842 年開埠通商后,上海錢莊業更加繁榮,民國一二十年代達到鼎盛。在此期間,曾七任錢業公會會長的秦潤卿也被譽為上海灘上的“錢業領袖”。
秦潤卿(1877-1966),名祖澤,浙江慈溪人。據其本人自述,秦家原本殷實,后“遭洪揚之役,先人遺產,蕩然無存。”秦父為人剛峻,不善交際,因而家境每況愈下。年少時,秦潤卿曾因饑餓而問母親:“人家飯熟矣,何余家尚不舉火?”其母聽后十分心酸,只得用家中僅有的 6 文錢買餅,全家才不至忍饑挨餓。另有一次,秦母做了幾件刺繡讓秦潤卿送至某貴人處,不料被看門人一通呵斥,這讓他感到羞愧難當又為之憤懣不平。這些不愉快的經歷,讓秦潤卿立志要發奮圖強,將來干出一番事業來。
由于家境困窘,秦潤卿于 15 歲就來到上海協源錢莊當學徒。在此期間,秦潤卿“晨則習字,晚則學算,不稍怠忽”。 盡管只讀過幾年私塾,但他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很快便學會了錢莊里的各項業務。1897 年,剛滿 20 歲的秦潤卿出任協大錢莊(由協源錢莊改組而來,后又改名豫源錢莊)跑街,負責承攬存款及對外放貸業務。作為錢莊的外場人員,跑街對是否放款有初始決定權,因而客戶請吃花酒甚至賄賂在所難免,但秦潤卿為人正直,潔身自好,從未接受過類似吃請行為。
擔任跑街后,秦潤卿“夜以繼日,終歲辦公,足有二年未曾告假回里”。由于跑街事關錢莊資金安全與盈虧成敗,秦潤卿在每筆放貸前都會做好認真的調查研究工作。除了考察客戶經營狀況,他還會深入了解客戶的人品、信用及能力。一旦確定投放,秦潤卿也將持續關心其經營情況,并在遇到困難時盡其所能地幫助客戶渡過難關。正因為這種務實穩健的經營作風,他經手的客戶從未有過“倒賬”“濫賬”現象。在個人品行和業務能力的雙重加持下,秦潤卿很快在業內脫穎而出。1906 年,秦潤卿升任豫源錢莊協理,不久又升任福源錢莊(原豫源錢莊改組而來)經理。在之后十余年間,秦潤卿帶領福源錢莊相繼躲過“橡膠股票風潮”“山西票號倒閉”“信交風潮”等重大風險事件。1923 年,鑒于秦潤卿的人品及能力,東家程覲岳在臨終前召集程氏子弟宣布“托孤”決定:程家三大錢莊全部交由秦潤卿管理,程氏子孫只能按各自名下股份分取紅利,不得干預錢莊事務。此后,秦潤卿除了直接管理福源錢莊,福康、順康兩家錢莊也由其督理。在其主持下,程家三聯莊的業務不斷發展,在同行中始終名列前茅。
如果只是為程氏家族服務,那秦潤卿充其量只是個優秀的職業經理人。事實上,秦潤卿不但在行業內聲譽卓著、有口皆碑,而且他對本行業事務也十分熱心。近代以后,由于上海開埠及戰亂的緣故,上海錢莊形成南、北市并立的局面,而且雙方各有公會。直到 1917 年 2 月,兩市合并成立新的錢業公會,朱五樓和秦潤卿分別當選為首任正、副會長。同年 10月,全新的錢業公會大樓在寧波路竣工落成。新大樓共 4層,一層大廳為錢業市場,二樓是議事廳,三樓是辦公場所,四樓有圖書館、閱覽室,地下還有公共保管庫,功能十分齊備。1920 年 3 月,上海錢業公會實行改選,秦潤卿當選會長,此后連任 7 屆,長達 15 年。
秦潤卿當選會長后,為加強行業協調與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其領導下,錢業公會出臺了上海錢業史上首個《錢業營業章程》,以發揮行業自律作用。
為了應對金融風險,秦潤卿又協調各方建立上海錢業現金公庫與聯合準備庫,以保障全行業安全發展。1921 年 2 月,在錢業同仁的共同籌劃下,秦潤卿創辦行內刊物《錢業月報》并在發刊詞中提出“增加資本、改進營業、分散風險、培養人才、重視調查”等諸多建議。
秦潤卿以“穩健、能干”聞名于上海錢業界,但并不代表他是一個業務保守的人。作為從事錢業三十余年的行業資深人士,秦潤卿同樣提倡借鑒新式銀行的優點,以圖改進錢業舊規弊病。以賬務制度為例,秦潤卿曾多次提議錢莊業取長補短,學習采納銀行的新式簿記法。
為了向銀行業學習,秦潤卿曾將豫源錢莊改組為上海豫源儲蓄銀行并曾主持過棉業銀行,不過時間都不長。1929 年,秦潤卿應邀出任中國墾業銀行董事長兼總經理。1933年后,中國墾業銀行的 8層大樓落成,一時轟動。同年,福源錢莊也在寧波路、江西路路口建造了一棟堪與銀行大廈相媲美的 3 層營業大樓。之后,福源錢莊的知名度大增,存款金額迅速躍居同業之首。
秦潤卿雖然主張學習新式銀行但堅決反對錢莊過度依賴銀行,尤其是洋人的“外灘銀行”。他曾說:“外商銀行猶如笑面虎,一旦入其彀中就難脫身,切勿因貪而被洋人籠入股掌之中。”對于民族工業,秦潤卿則給以大力支持。民國時期,福源錢莊以棉紡織業為放款重點,僅 1933 年就對鴻章紗廠放款高達 237 萬余兩。其他如華成煙廠、江南造紙廠、大中華橡膠廠等數十家民族企業,也都從秦潤卿主持下的錢莊獲得大量放款。
據秦潤卿的長孫秦匡宗回憶,其祖父在事業最好時每月收入可達 4 萬多元,但他不是用來享受而是多用于慈善;“他一生奉行的信條,就是取之于社會,用之于社會。對其從事的社會福利事業,則數十年如一日,可謂傾其所有,不遺余力。”早在 1910 年時,秦潤卿就曾與旅滬同鄉共同籌款創辦保黎醫院。1915 年,秦潤卿在家鄉創建普迪小學,學校專供貧苦兒童入學,不但學雜費全免,而且還贈送筆墨文具。10 年后,由于學生激增,秦潤卿又新建普迪二校,兩校共招收學生近千人。此外,秦潤卿還在校內設立“抹云教育基金”,對品學兼優者提供獎學金,資助其上中學和大學。同一時期,秦潤卿為創辦慈湖中學捐銀兩千兩,慈中校舍在抗戰期間被毀,秦潤卿又在抗戰勝利后邀集旅滬同鄉名流募資重建。
從形象上看,秦潤卿身材魁梧,南人北相,但其性格溫和,為人節儉。他平日生活嚴肅,不習煙酒,唯以讀書習字為樂。在其年事已高后,他將“抹云樓國書館”私藏的 4 萬余冊書籍圖冊、碑帖字畫等全部捐贈給了浙江省圖書館。1949 年后,上海錢莊業實行公私合營,秦潤卿被推選為公私合營銀行副董事長,后于 1966 年去世,終年 89 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