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數字經濟迅猛崛起,商業生態發生深刻變革,這要求管理者必須適應快速迭代的環境以實現長效發展。在\"數字商科\"框架下,數據要素占據核心地位。而數字素養則體現為獲取、解析及運用數據資源的綜合能力,這種能力在當前經濟形態下顯得至關重要。
現有高等職業院校的商科教育體系仍然偏重理論積淀,難以滿足數字化時代對人才的多維需求——包括數字營銷策略制定、運營流程數字化改造及基于智能技術的決策分析等實踐性技能。通過校企合作構建數字商科人才的培養路徑可以歸納為五個“融合”。
產教聯盟協同育人
實現職業技能培養與立德樹人相融合
職業院校商科人才培養的基本目標是培養能夠傳承技能文明、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愛崗敬業、具備職業綜合素質和行動能力的的高技能商業人才??梢?,立德樹人是當前高職院校的重要任務之一,產教聯盟協同育人通過校企雙方的緊密合作,使得德育培養與技能提升得以實現。為深化產教協同育人機制,高校應當構建校企雙元培養平臺,使專業教學標準與企業用人標準動態銜接。具體而言,可依托共建的數字化商業實訓中心,引入真實的企業項目,讓學生在仿真商業環境中掌握業務流程、提升職業適應力。這種培養模式不僅能夠縮短畢業生崗位適應周期,更有助于培育兼具專業技能與商業道德的高素質人才。
建立產教育人機制
實現學校育人標準與企業用人標準融合
隨著現代社會對數字商科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長,高等職業院校適時應變、培養適應市場變化的人才成為校企雙方都需要解決的難題。一方面,學校的育人標準落后,人才培養滯后于產業的發展需求;另一方面,企業的用人標準隨著技術、商業模式的發展不斷調整,具備數字素養、互聯網思維的復合型人才缺口較大。因此,需要校企雙方探索產教育人機制,實現育人標準與用人標準二者的融合,解決人才供需不匹配的問題。
首先,建立產教育人機制,形成利益共同體,使企業合作更加緊密,合作渠道更加暢通。產教協同育人機制是學校與企業合作的橋梁,通過該機制可以搭建校企雙向溝通平臺,既能使學校更好地了解企業需求,培養適應市場的人才,又可以讓企業參與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其次,在產教育人機制保障下的創新校企合作模式,使課堂變準職場,能夠實現學習場景職場化,提升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在數字商科人才培養中可以通過以下三種育人模式:一是工作室制育人模式。建立專業導師團隊,由行業專家和學校教師共同成立工作室,指導學生學習和實踐,確保培養目標與企業需求的契合。二是以項目為主線的育人模式。通過與企業合作開展項目化教學,以企業真實在項目貫穿育人全過程,讓學生在項目實踐中做到“做中學”“學中做”,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商業運作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三是“四段遞進”的實習實訓制度。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崗位認知、項目實訓、崗位輪訓、就業實習”逐層遞進實習實訓環節。學生在入校初期開展商科崗位認知活動,夯實學生專業和職業認知;通過企業項目進課堂、行業專家授課等方式,增加課程實訓環節;在學生具有一定專業基礎之后安排學生進入校內實踐基地或者企業中進行崗位輪訓,掌握基本崗位技能;就業前期安排實習環節,進入真實工作場景,提升實踐能力和技能水平,增強就業能力。
建立產教合作渠道
實現教學內容與企業真實項目相融合
通過與企業緊密合作,引入商業領域實際案例和項目,把崗位操作標準、職業標準與課程標準相融合,更新商科專業的教學內容,通過產教合作改革人才培養方案、重構課程體系,納入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相關知識,使之跟傳統的商學知識產生化學反應,進而深度融合。例如,某校在市場營銷專業教授推銷實務相關教學內容時,為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利用真實案例領會和掌握行業最新動態和技能要求,在教學項目的融合中把企業產品帶進課堂,讓學生通過線上線下兩種途徑對產品進行推銷,校企雙方教師全程指導跟進。為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項目任務,校內教師講解推銷理論,企業導師講授線上及線下推銷方法并現場展示,通過產教合作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字經濟形勢下新技術在推銷過程中的應用,把實際商業工作環境融入課程教學中,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建立產教雙維并進育人體系
實現校內實踐教學與校外崗位實習相融合
通過建立產教雙維并進育人體系,將校內實踐教學與企業數字商務崗位中需要的虛擬現實技術、大數據、云服務等人工智能技術相融合,創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具有“全真”特性的交互式、沉浸式新商科教學等實踐教學模式。通過校外崗位實習,學生能夠深入實踐,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提升職業素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未來從事數字商科相關工作做好充分準備。
實現校內實踐教學與校外企業崗位實習的融合實踐,一方面可以結合校內資源設計實踐教學課程,通過豐富的企業案例,增強學生對職業及崗位的認知能力,具備初步的商務實踐技能;另一方面可以積極開展校外企業崗位實習,接觸實際商業操作項目,通過企業導師帶徒弟的“學徒制”實踐,提升學生崗位實踐能力,“學生”變“學徒”,具備基礎的崗位操作技能;另外,可以搭建實踐交流平臺,促進學校、企業和學生的信息互通,實現共贏局面。
建立產教互通平臺
實現校內師資與企業專家隊伍相融合
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之一是教學團隊的水平。數字商科的教師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良好師德師風,還需要跨界能力及對新技術、新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因此,要重點引進具有新技術、跨學科等相關領域的高級人才,從“入口”優化教師隊伍結構。通過師資力量的交流和共享,學校教師能夠及時了解行業最新趨勢和技術變革,為學生提供更加實用和前沿的教學內容,使人才培養更貼近行業需求和發展方向。同時,通過校企合作、專兼結合的方式,引入企業資深人員來高職院校兼職授課或實習實訓指導,更好地實現校企專業知識互通、崗位需求無縫對接,實現人才培養目標高度一致。
作者單位:山東服裝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