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國私資本相互融合,產權形態愈發多元化。因此,國資審計面對發展新局勢,既要確保國有資產的安全,防范潛在風險,還要提升審計效率。
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國資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是產權多元化后審計難度高。首先,混合所有制企業因國有資本和非國有資本互有股權并互相持股,因而在股權混改中其國資屬性難以準確界定,這使得審計主體和主體歸屬難以明晰。其次,企業的產權架構日益復雜化,通過資本運作等多重渠道持股,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殼資本”的“隱形持股”、“影子公司”等現象,審計難以穿透。同時,審計對象存在股權相互滲透、多元投資,亦導致傳統的資金追查等審計手段、方法運用難度較大。
二是混改企業經營行為更加靈活化、多樣化,這對審計的專業性和獨立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混合所有制企業在市場導向和激勵約束的作用下,其經營機制、激勵機制更具市場化,投資、管理、運營、薪酬分配等領域完全自主、靈活決策,容易出現審計獨立性受限的問題,且難以對混改企業的投資項目進行早期識別,并隨時了解具體動態信息的真實情況。三是一些企業打著混改旗號以各種理由規避監管,導致混改企業的關聯交易問題更加嚴重,給審計帶來風險隱患。同時,當下審計人員對混改企業的理解和認識程度不夠,導致其專業能力與崗位需求并不適配。
應對策略
明確產權邊界混合所有制企業在資本構成上的多元化特性會造成產權界定不明晰、多層交叉持股、控制權劃分模糊不清等現象。在這種情況下,會給混合所有制改革帶來較大阻礙,加大其在審計范圍和目標界定上的難度,致使審計人員在工作開展過程中無法準確發現國有資本的投資范圍、持股機構的控制路徑及審計的切入點。因此,有必要在制度和法制的層面上進行進一步的產權界定,完善有關產權制度和產權管理的規章制度,明確混合所有制企業產權主體的各項權利義務,使得審計機構在對國資進行審計的工作中可以有效識別和判斷國有資產的投資范圍、實際控制路徑和潛在風險點,更好地開展相關審計工作。
完善審計制度從混改動向看,健全完善審計制度是優化國資審計質量與功效的關鍵所在。目前,國資審計存在的制度問題主要是標準不統一、程序不規范、覆蓋面不全等難以適應當前混改企業日益復雜的管理運行模式,因此要在更高一級、更具整體性的層面上來構建審計制度。首先,針對不同混改企業類型以及國有資本占比,可以明確不同審計標準和審計程序、明確審計重點與責任,從而促進審計工作規范化和制度化。同時,實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審計機制,避免傳統審計中的“事后監督”,是審計更具主動性和及時性。其次,在完善審計制度上,要保障對審計制度的執行力和監督力:一是要針對混改建立和健全責任追究機制,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能夠依據相關法治條文實施落實到位;二是把審計制度與其他監督制度相融合,例如將紀檢監察監督、國資監管、內部審計機制相融合,形成審計制度與其他監督制度的整合、共享與共擔,能夠發揮審計監督合力,推進審計制度的修訂及不斷更新。
推進穿透審計穿透審計是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效監管、防止國有資流失的有效途徑之一。混合所有制企業中股權結構復雜、層級結構多重,甚至中間的出資關系由多層級結構構成,關聯交錯的現象較多,導致審計人員的識別、跟進十分困難。穿透審計,是指審計機構能夠從企業表層結構進行分析,將企業出資人及財務資金穿透至股權最終持有人、資產持有實際最終受益人、資金最終去向等情況,從而實現穿透審核。同時,追溯業務的資金流、信息流、關聯資料流進行全面審查與核實;且對于那些實際操作層面上隱藏在結構深層的問題能夠逐一排查和確認,以確保國資審計的針對性、精準性。
針對穿透審計,首先,要加強企業信息系統建設與數據信息的打通,將財務、產權交易、投資、信用等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共享,并構建與國資監管、國資審計多部門配合的數據信息共享平臺,打通數據間的溝通堵點,提高審計數據信息的可追蹤性。其次,審計人員應了解、掌握企業的業務結構,對企業股權架構、資本運作方式等知識進行更有針對性的學習。例如,在自身分析能力和風險信息敏感性的提高上,應強化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數據應用技術,并將其應用到審計過程監控和審計線索指引的鏈路打通工作中。同時,對國資混改后股東持股不平等情況明晰相關規定,完善對多層級結構、交叉持股、利益輸送等法律審計界限規定,以增強穿透審計的針對性、有效性。
強化信息共享在混改的深入推進過程中,加強對信息的共享也成為增強國資審計效率及質量的重要手段。這是因為由于混改企業中既有國有,也有非國有等多元化主體,各主體的管理制度、財務制度及披露制度各不相同,極易引發審計信息的不及時、不全面、不真實等問題。因此,需要加強對監管部門、企業與相關職能部門之間的數據融合及信息共享,保障其在審計過程中的真實性和一致性,以使得在審計中,可以及時獲得真實的財務及資產資料。第一,針對國有資產及金融事務,需建立一個統一的監管信息處理及共享平臺,確保各企業各種要素、數據信息(如產權、投資、人力等數據等),可以進行實時更新及監管。第二,需要構建健全的混合所有制數據的信息共享機制及溝通規則,建立和完善混合信息報送的必要程序。例如,將混合數據提供方、提供信息內容、提供頻率、信息質量及提供方責任進行一一細化,以確保信息交換的制度化。
在深化發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新形勢下,國資審計機遇挑戰并存。在此情形下,只有穩步推進審計制度改革、清晰產權邊界、推進穿透審計、加強信息共享等改革與創新工作,才能更好地發揮國資審計在防范與化解國資管理風險方面的科學性、精準性和有效性,確保國有資本的安全與保值增值。未來,需要進一步強化審計制度建設、強化技術賦能,推動審計工作觀念、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的系統升級,從而促進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和國家經濟治理體系的現代化。
作者單位:大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重慶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