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858.31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1085(2025)08-0050-03
雞白痢是由雞白痢沙門氏菌引發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不同品種、性別和日齡的雞均可感染,多發生于3周齡內的雛雞,且病死率也相對較高。成年雞多呈隱性感染,可長期帶毒和排毒,成為潛在的傳染源。沙門氏菌不僅會對雞只的生長性能和養殖效益造成嚴重影響,還可通過食物鏈傳播給人類,威脅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因此,及時發現并隔離病雞,準確診斷雞白痢,同時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手段,不僅可以有效防止疫情擴散,還可縮短病程,提高治療效果,并減少藥物殘留,保障家禽產品的質量與安全。
1流行病學
雞白痢沙門氏菌屬于一種革蘭氏陰性菌,無芽孢,有周身鞭毛且能運動,對干燥、低溫或直射日光的抵抗力較弱,普通消毒藥物即可將其迅速殺滅。該菌在自然環境中,如在糞便中可存活1~2個月,在土壤等特定條件下可存活數月之久[1]。病雞和帶菌雞是其主要傳染源,病原菌可通過排泄物排出,并能污染飼料、飲水、用具及周邊環境,成為疾病傳播的重要源頭。帶菌母雞還可通過種蛋垂直傳播給下一代,即感染母雞所產的蛋可攜帶沙門氏菌,使得孵化出的雛雞自出生起便已感染。消化道感染是本病的主要傳染途徑,被污染的飼料、飲水和用具等成為雞白痢傳播的關鍵媒介。此外,通過呼吸道、眼結膜以及破損的口腔等途徑也可能導致該病傳播。雞白痢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不過在某些地區或季節,受氣候、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發病率可能會有所上升。
2 臨床癥狀
雞白痢的臨床癥狀會因雞的日齡、體質、感染程度及環境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異。雛雞感染雞白痢后,通常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食欲明顯減退,排出白色粘稠或翹糊狀稀糞;部分雛雞的糞便干涸后會封住肛門,影響正常排便;部分雛雞出現肺炎病變,進而表現出伸頸張口呼吸、呼吸困難等癥狀。患病雛雞多因心力衰竭和呼吸困難而死。育成雞和成年雞感染雞白痢后,會排出異常的白色或黃白色稀糞。產蛋雞感染后,產蛋量顯著下降,蛋殼質量變差。部分成年雞感染后,可能無明顯臨床癥狀,但會成為隱性帶菌者,長期向外排毒。
3病理剖檢
病死雛雞:可見肝臟腫大、表面出現壞死點,質地變脆,邊緣鈍圓或不規則;肺臟表面分布大小不一的黃白色壞死結節;心包膜增厚,心肌出現壞死灶或結節;腸道有炎癥反應,盲腸腫大,內有白色干酪樣物質;腎臟腫大,輸尿管有尿酸鹽沉積。育成雞:肝臟腫大且質地較脆,表面有壞死斑,病變程度較為嚴重;腹腔內有積水,各器官之間發生粘連或炎癥;心肌同樣存在壞死灶。產蛋雞:卵泡會出現變形、變色,有時還會引發卵黃性腹膜炎。公雞:可能出現睪丸炎或單側辜丸萎縮變硬的癥狀。
4實驗室診斷
4.1細菌分離培養
無菌采集病雞的肝臟、脾臟等組織,將其接種于普通瓊脂培養基和麥康凱瓊脂培養基,經培養后觀察菌落形態。其中,雞白痢沙門氏菌在普通瓊脂培養基上會生長出圓形、光滑、濕潤、邊緣整齊且呈灰白色半透明的小菌落;在麥康凱瓊脂培養基上生長出無色透明、圓形且光滑的小菌落。挑取單個菌落進行革蘭氏染色,在顯微鏡下觀察可見革蘭氏陰性短小桿菌,兩端鈍圓,通常單個或成對排列。
4.2生化試驗
通過生化試驗鑒定分離菌是否符合雞白痢沙門氏菌的生化特性,以此輔助診斷雞白痢。糖發酵試驗:將細菌接種于含有葡萄糖、甘露醇、乳糖、蔗糖等底物的生化試驗管中,觀察細菌對這些底物的發酵情況,是否產酸或產氣[2]。雞白痢沙門氏菌能夠發酵葡萄糖、甘露醇并產酸、不產氣,且不能發酵乳糖和蔗糖。吲哚試驗:將細菌接種于含有色氨酸的培養基中,若細菌能分解色氨酸產生吲哚,則結果為陽性,而雞白痢沙門氏菌吲哚試驗結果為陰性。硫化氫試驗:將細菌接種于含有硫酸鹽的培養基中,若能分解硫酸鹽,產生的硫化氫會與培養基中的鐵離子結合形成黑色的硫化亞鐵沉淀,即試驗陽性,而雞白痢沙門氏菌不能分解硫化氫,故呈陰性結果。尿素酶試驗:將細菌接種于含有尿素的培養基中,若細菌能分解尿素,產生氨,會使培養基的pH值升高,導致酚紅指示劑變紅,即試驗呈陽性,而雞白痢沙門氏菌不能分解尿素,因此其尿素酶試驗為陰性。
4.3血清學試驗
取一小滴沙門氏菌全價血清滴于清潔玻片上,從普通瓊脂斜面上挑取少許純培養的雞白痢沙門氏菌作為抗原,將挑取的菌樣與玻片上的全價血清充分混勻,形成濃菌液。輕輕搖動玻片,在室溫
條件下觀察凝集現象[3]。若在 2min 內出現凝集反應,則判為陽性,表明血清中含有針對雞白痢沙門氏菌的特異性抗體;若在規定觀察時間內未出現凝集反應或沉淀反應,則判定為陰性,說明雞血清中不存在針對雞白痢沙門氏菌的特異性抗體或抗體水平很低。
5中西醫結合治療
中西醫結合治療雞白痢能夠充分發揮中藥和西藥的優勢,協同提升治療效果。西藥如頭孢噻呋等,可迅速抑制或殺滅病原菌,有效控制病情發展;中藥如白頭翁、黃柏、黃芩等,具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以及調理腸胃等功效,有助于雞只恢復腸胃功能,提高食欲和免疫力[4]。
5.1西藥治療
頭孢噻呋是治療雞白痢的有效藥物之一,主要通過干擾細菌細胞壁的合成來達到殺菌目的。雛雞,劑量 0.1~0.2mg/ 只;成年雞,劑量 3mg/ kg體重,肌肉注射,每日1次,連用 3d. 。恩諾沙星對多種細菌都具有良好抑制作用,同樣可用于治療雞白痢。每 100kg 飲用水中加入 5~10g 恩諾沙星可溶性粉,混飲,每日2次,連用 3~5d?
5.2中藥治療
中藥治療雞白痢主要基于中草藥活性成分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并能對調節機體免疫功能以及修復受損腸道。配方為:取馬齒莧 60g 、白頭翁 70g 、滑石粉 40g 、黃柏 40g 、藿香 40g 、訶子 60g 、雄黃 40g 、馬尾連 60g 、黃芩 80g ,將上述藥物研磨成粉,按照 0.5% 的比例與飼料混合,每日1次,連用 7d[5] 。
6 預防措施
6.1凈化種雞群
種源凈化是預防雞白痢最為關鍵的環節。因為雞白痢沙門氏菌可通過種蛋垂直傳播,所以種禽場應制定完善的雞白痢凈化方案,明確凈化目標、方法和流程。對種雞群進行嚴格檢測,定期采用血清學等方法排查帶菌雞,及時淘汰陽性雞只,確保種雞群健康。在引進種雞時,避免從陽性種雞場引進;對來源不明的種雞,需先隔離觀察,并開展病原檢測,待檢測結果為陰性后方可引入。
6.2嚴格消毒
孵化前,加強孵化室和孵化用具的全面消毒,減少病原菌滋生和傳播的機會,并對種蛋進行嚴格的消毒處理,如采用甲醛熏蒸,或采用 0.1% 碘液浸泡30~60s后,或用 0.5% 高錳酸鉀溶液浸泡種蛋 1min[6] ,殺滅蛋殼表面可能攜帶的病原菌,從源頭切斷傳播途徑。孵化結束后,要對所有的孵化用具進行徹底清洗和消毒,以備下次使用。同時,使用高效消毒劑對雛雞舍、籠具、飼養用具等進行全面消毒,每日1次,連續消毒 7~10d 做好養殖物品的檢測,確保進入雞場的飼料、飲水、墊料等物品未被雞白痢沙門氏菌污染。
6.3精細管理
雛雞轉入育雛舍后,為雛雞群提供新鮮、優質的全價飼料,確保雞只獲得充足的營養,以增強其抵抗力。可在飼料中適量添加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滿足雞只生長發育的需求;適當投喂敏感的抗菌藥物進行早期預防,增強雛雞的抗病能力。根據雞只的生長階段和體型大小,合理調整飼養密度,避免因飼養密度過大導致疾病傳播。育雛期間,要嚴格控制溫濕度,避免溫度過低或過高對雞只造成應激。同時,注重雞舍的通風換氣,保持舍內空氣新鮮。每日清理糞便,更換墊料,保持雞舍環境舒適、干燥且衛生。
6.4免疫接種
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提高雞群的整體免疫力,也是預防雞白痢的重要手段。預防雞白痢的疫苗主要為進口的雞腸炎沙門氏菌病活疫苗(Sm24/Rif12/Ssq株)。商品肉雞一般在1日齡飲水免疫;蛋雞和種雞在1日齡、6~8周齡和16~18周齡各接種一次[]。接種疫苗時,務必嚴格按照疫苗說明書上的劑量進行操作,避免出現接種過量或不足的情況。
7結束語
雞白痢危害顯著,不僅會導致雛雞大量死亡,影響成活率,還會使成年雞生長發育受阻、產蛋量下降,嚴重時可引發大規模疫情,給養殖戶造成巨大經濟損失。預防雞白痢,需以種源凈化為核心,加強養殖環境管理,實行早期藥物預防,并制定科學免疫程序提升雞群免疫力。在此基礎上,中西醫結合治療雞白痢是值得廣泛推廣的方法。它融合中西醫優勢,既能快速控制病情,又能調節機體機能、增強雞只免疫力,還能有效減少藥物殘留和耐藥性問題。未來需深化其研究與應用,為家禽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參考文獻:
[1]呂艷艷,呂秀云.雞白痢對不同日齡雞的危害及診治[J].特種經濟動植物,2024(3):60-62.
[2]楊梅.一例育成雞雞白痢的綜合診治報告[J].家禽科學,2024,46(6):111-113.
[3]莊新軍.雞白痢的流行特點及防控策略[J].畜牧業環境,2024(5):98-99.
[4]吳春.雞白痢的診斷及中醫治療方案[J].今日畜牧獸醫,2023(7):82-84.
[5]石云.雞白痢的診斷及中西醫治療療效分析[J].中獸醫學雜志,2024(3):25-27.
[6]殷曉睿.雞白痢的流行情況及防治措施[J].當代畜牧,2024(2):100-101.
[7] 洪靈康.雞白痢病原因分析及應對措施[J].浙江畜牧獸醫,2024(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