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858.31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1085(2025)08-0080-03
蛋雞壞死性腸炎(NecroticEnteritis,NE)是由產氣莢膜梭菌(Clostridiumperfringens)引起的一種急性或慢性腸道疾病,在全球蛋雞養殖場中廣泛流行。該病不僅嚴重影響蛋雞的生產性能,導致飼料轉化率下降、產蛋量減少和蛋殼質量下降,還對養殖場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近年來,隨著蛋雞養殖規模的擴大和集約化程度的提高,壞死性腸炎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因此,加強對該病的綜合防控,不僅是提高蛋雞養殖效益的關鍵,也是保障食品安全和維護消費者健康的重要舉措。
1蛋雞壞死性腸炎的病原學與流行病學
1.1病原菌特性
產氣莢膜梭菌是一種革蘭氏陽性厭氧菌,廣泛存在于土壤、污水、糞便等環境中。該菌能產生多種毒素,如 a 毒素、 β 毒素、ε毒素等,這些毒素對腸道黏膜具有強烈的細胞毒性,導致腸道黏膜壞死、出血,進而引發壞死性腸炎[1。產氣莢膜梭菌的毒力與其產生的毒素類型和數量密切相關,尤其是 a 毒素在壞死性腸炎的發病機制中起主要作用[2]。
1.2流行病學特征
壞死性腸炎的發病與多種因素相關,包括飼養管理、環境條件、飼料質量等。該病多發生于2~6周齡的蛋雞,尤其是在飼料中含有過高蛋白質或霉菌毒素的情況下,發病率顯著增加。此外,雞舍環境惡劣、飼養密度過大、應激因素等也會增加發病風險。
2蛋雞壞死性腸炎的臨床癥狀
2.1 急性型
急性型壞死性腸炎發病急驟,病程短,通常為 1~5d ,死亡率較高。病雞表現為精神沉郁、食欲廢絕、羽毛蓬松、翅膀下垂、閉目縮頭、呆立不動;腹瀉嚴重,糞便呈黃綠色或黑色,常帶有血液,伴有惡臭味。剖檢可見腸道脹氣、腸壁變薄,腸道黏膜壞死、出血。
2.2 慢性型
慢性型壞死性腸炎通常病程較長,可達數周或數月,但死亡率較低。病雞表現為精神不振、食欲減退、生長遲緩、羽毛粗糙、雞冠蒼白;腹瀉癥狀較輕,糞便呈灰白色或黃綠色,常帶有黏液,伴有惡臭味;身體逐漸消瘦、貧血,產蛋雞產蛋量下降、蛋殼質量變差。
3蛋雞壞死性腸炎的診斷方法
3.1臨床診斷
根據病雞的臨床癥狀、發病情況和分析飼養條件進行初步診斷。急性壞死性腸炎的臨床癥狀較為典型,易于診斷;慢性型壞死性腸炎的臨床癥狀不明顯,需結合實驗室檢查進行確診。
3.2實驗室診斷
3.2.1細菌分離培養采集病雞的肝臟、脾臟、腸道等病變組織,接種于特定培養基上(如厭氧血瓊脂培養基等),在厭氧條件下進行分離培養。若分離的細菌在培養基上生長良好,形成圓形、隆起、邊緣整齊、表面光滑的菌落,且在菌落周圍有典型雙層溶血環,則初步判斷為產氣莢膜梭菌。
3.2.2生化鑒定對分離菌純化培養后進行生化鑒定,通過多項生化試驗結果的綜合判定,可更準確地確認菌株是否為產氣莢膜梭菌。產氣莢膜梭菌典型的生化特性為:一般能發酵葡萄糖、麥芽糖、蔗糖等多種糖類,產酸和大量氣體,但不發酵乳糖、甘露醇等糖類;能液化明膠,產生硫化氫,使含硫培養基(如三糖鐵瓊脂培養基)變黑。另外,產氣莢膜梭菌不分解尿素,不產生吲哚,V-P試驗呈陽性等。
3.2.3毒素檢測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等方法檢測病雞糞便或腸道內容物中的產氣莢膜梭菌毒素,以此輔助診斷是否為壞死性腸炎。產氣莢膜梭菌不同毒素的檢測方法不同,需根據臨床實際需求進行合理選擇,并嚴格按照試劑盒的說明書進行操作。此外,也可結合其他檢測方法,如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毒素基因等,來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4蛋雞壞死性腸炎的綜合防控措施
4.1加強飼養管理
4.1.1合理配制飼料為保證蛋雞的生長發育和產蛋需要,需科學配制飼料中的蛋白質、能量、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確保營養均衡且供應充足,要避免飼料中蛋白質、能量等營養成分過高或過低,杜絕飼料中含有霉菌毒素、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同時,重視飼料的保存和運輸,避免飼料因受潮、發霉等影響蛋雞健康和生產性能。4.1.2改善飼養環境保持雞舍通風良好,溫濕度適宜,減少應激因素,給雞群營造舒適的生活環境。雞舍溫度一般控制在
,相對濕度控制在 50%~70% 。加強雞舍衛生管理,及時清理糞便,減少雞只與雞糞接觸的機會。定期消毒,選用高效、低毒、無刺激性的消毒劑,如過氧乙酸、二氧化氯等,配制成適宜比例,注意現配現用。同時,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雞舍通風換氣頻率,維持空氣新鮮。
4.1.3控制飼養密度根據雞舍面積和設備條件,合理控制飼養密度,避免雞群擁擠。一般來說,籠養蛋雞的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25~30只。飼養密度過大會導致雞群擁擠,通風不良,容易引起應激反應,降低免疫力,增加壞死性腸炎的發病風險。
4.1.4減少應激因素避免在氣候惡劣、噪音大等環境下進行飼養,盡量減少雞群轉群、免疫等操作給雞群的應激,可通過添加維生素C、E等抗應激藥物來緩解應激反應。同時,保持雞舍環境安靜和舒適,避免過度驚擾和刺激。
4.2合理用藥
4.2.1預防用藥日常飼養中,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益生菌、中草藥、酸化劑等綠色保健制劑進行預防[3],可有效降低壞死性腸炎的發生率。益生菌產品可選用含枯草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乳酸菌等菌株的制劑,這些益生菌能夠調節腸道菌群平衡,提高腸道免疫力。中草藥方面,可選用黃連、黃柏、黃芩等中草藥,具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的功效。在預防用藥方面,除綠色保健藥物外,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也是重要手段,但需嚴格遵循國家相關獸藥使用規定和休藥期制度,注意藥物的劑量和使用方法,避免藥物殘留和耐藥性問題的發生。
4.2.2治療用藥一旦發現雞群感染壞死性腸炎,應及時采取藥物治療。選擇治療藥物前,可先進行藥敏試驗,篩選出敏感藥物進行精準用藥,并注意治療藥物的使用劑量和方法、休藥期,給足療程,同時配合使用益生菌、中草藥等輔助治療。避免濫用藥物,防止產生耐藥性和食品安全問題。對于病情嚴重的病雞,可淘汰處理。
4.3加強生物安全措施
4.3.1嚴格控制人員和車輛進出雞場進入雞場的人員和車輛必須進行嚴格的消毒處理,防止病原菌帶入雞場。同時,定期對雞場周圍環境進行消毒,以達到消滅病原菌、防止疾病傳播的目的。4.3.2定期消毒定期對雞舍環境、設備、器具等進行消毒處理,保持雞舍清潔衛生。消毒時可選用聚維碘酮、過氧乙酸、二氧化氯等4高效、低毒、無刺激性的消毒劑,注意消毒劑的濃度和使用方法,避免對雞群造成刺激和傷害。
4.3.3嚴禁交叉感染嚴禁各雞舍的飼養人員串舍,對于不同雞舍的物資和工器具等要進行標識和分類管理,確保使用正確和管理有序,以避免交叉感染和傳播疾病。
4.4疫苗接種
目前國內外也有研究出預防壞死性腸炎的類毒素疫苗、弱毒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等。在實際應用中,結合養殖場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嚴格遵循規范的接種操作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給雞群提供很好的免疫保護[5]。
5小結
蛋雞壞死性腸炎是一種嚴重危害蛋雞養殖業的腸道疾病,其發病原因復雜,臨床癥狀多樣,診斷方法和防控措施也各不相同。為了有效防控蛋雞壞死性腸炎,養殖戶應加強飼養管理,如合理配制飼料、改善飼養環境、控制飼養密度、減少應激因素等,以此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合理使用藥物,通過預防用藥保健和針對性治療用藥有效結合,保障雞群健康;加強生物安全措施,如通過嚴格控制人員和車輛進出雞場、定期消毒、嚴禁各雞舍人員串舍、物資和工器具專舍專用等,多方面防范疾病傳播。通過采取上述綜合性防控措施,減少蛋雞壞死性腸炎的發生,穩定提高雞群生產性能。同時,還要加強日常養殖中疾病監測和預警工作,以便及時發現和處理疫情,防止疾病的擴散和蔓延。
參考文獻:
[1]MCDEVITTRM,BROOKERJ,ACAMOVICT,et al.壞死性腸炎對家禽業的持續性挑戰[J].中國家禽,2006,28(19):96-100.
[2]周盡喜.蛋雞壞死性腸炎的發病機理及營養調控措施[J].家禽科學,2024,46(3):73-75.
[3]蔡云閣.簡析家禽壞死性腸炎[J].新農村(黑龍江),2014(14):199-199.
[4]彭子淳,周曙光,潘保革,王學靜,許利軍,陳立功.蛋雞壞死性腸炎的防制[J].北方牧業,2024(4):30-30.
[5]辜新貴,鄭露,袁建豐.家禽壞死性腸炎疫苗的基礎研究進展[J].廣東畜牧獸醫科技,2011,36(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