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831.4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1085(2025)08-0047-03
肉雞疊層式立體高效養殖技術,作為現代畜禽養殖領域的一項重要技術,正逐步引領肉雞產業向更加集約化、高效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傳統的肉雞養殖模式面臨著土地資源有限、飼料成本上升、環境污染等問題。肉雞疊層式立體養殖技術,采用多層籠養設備,可以充分利用養殖空間,實現了單位面積飼養量的顯著提升。同時,該技術還注重對養殖環境進行優化與控制,采用先進的畜禽舍建筑設計和環境控制系統,可以精確調控雞舍內的溫度、濕度、光照等環境因素,為肉雞提供一個舒適、健康的生長環境。此外,該技術還融合了自動化、智能化等現代科技元素,配備自動化飼喂系統、飲水系統和清糞系統等先進裝備,實現了養殖過程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管理,大幅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養殖效率。同時,數字化管理系統的應用也使得養殖數據更加可追溯和可控,為養殖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1智能化環境控制系統構建
1.1系統架構
智能化環境控制系統主要由硬件設備和軟件系統兩大部分組成。硬件設備包括溫濕度傳感器、光照傳感器、氣體濃度傳感器(如二氧化碳、氨氣傳感器)、智能通風窗、加濕除濕設備、智能光照調節燈、自動化喂食飲水系統以及智能控制柜等,這些設備遍布雞舍的每一個角落, 24h 不間斷在線實時采集雞舍內的環境信息。軟件系統作為整個系統的“大腦”,通過安卓/IOS手機APP、電腦網頁/軟件等形式為養殖人員提供遠程監控和管理功能。它負責接收來自硬件設備的數據,運用邊緣計算功能進行快速分析處理,并根據預設的養殖規則自動調整環境參數,或向養殖人員發出預警及操作建議[1]。
1.2關鍵技術與功能
實時監測與數據分析:通過高精度傳感器實時監測雞舍內的溫濕度、光照、空氣質量等關鍵環境參數,系統自動對監測數據進行存儲、處理與分析,生成詳細的養殖報告和趨勢分析圖表。智能調控與預警:根據肉雞不同生長階段的需求和外界天氣變化,智能調整溫濕度、光照、通風等環境參數。一旦發現環境參數偏離預設值或設備狀態異常,系統會自動啟動報警機制,通過聲光報警、手機短信、平臺信息等方式向養殖人員發出預警。遠程監控與管理:養殖人員可以通過手機或電腦等終端設備連接互聯網,隨時隨地查看雞舍內的環境參數、設備運行狀態和養殖數據等信息。支持多用戶權限管理:方便養殖團隊進行協作和數據分析工作。自動化喂食與飲水:集成自動化喂食飲水系統,根據肉雞的生長需求和采食飲水習慣,自動調整喂食量和飲水量,減少人工投喂頻率,提高工作效率和養殖效益。
2飼喂管理
2.1飲水管理
在疊層式立體養殖中,配置自動化程度較高的飲水系統,如自動飲水器,以確保肉雞能夠隨時獲取清潔飲水。自動飲水器的高度和角度應可調,能滿足不同日齡、體型肉雞的需求,防止雛雞因飲水器高度不適而弄濕羽毛或飲不上水。在雞舍水線進水處應設置加藥器和過濾器,實現飲水過濾和自動化飲水加藥,確保水質符合肉雞飲用的衛生標準。雞苗進舍后,應確保在2h時內能夠飲到水,使用溫開水,溫度控制在
左右,并在水中加入 5% 葡萄糖和 0.1% 維生素 C[2] 。隨著肉雞日齡的增長,可以逐漸過渡到常溫飲用水。飲水器應定期清洗和消毒,防止細菌滋生和污染水質。
2.2飼喂管理
舍內宜采用自動化行車式喂料系統,配備故障急停和報警裝置。喂料系統應采用可調式加料漏斗和分料漏斗,可根據肉雞不同生長階段進行喂料量的調整,避免浪費飼料,減少環境中粉塵,提高采食均勻度。籠具采食口應設計為可調節,可適應不同日齡肉雞采食需求,并降低人工喂料的勞動強度,減少人工操作造成雞只應激反應。雞苗在飲水后 2~3h 即可開食,開食料應選擇易消化、細碎、柔軟、營養均衡的全價配合飼料。育雛期需要高營養水平飼料,粗蛋白質含量應達20%~21% ,且富含各類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滿足雞群快速生長需求。進入育成期,雞生長速度放緩,飼料營養需注重平衡性,粗蛋白質含量可降至 19% 左右,但需保持較高水平的能量和適量礦物質、維生素攝入[3]。育肥期以提高體重和肉質為目標,飼料應提高能量水平,粗蛋白質含量降至 17%~18% ,礦物質和維生素按需調整,以維持雞群健康狀態并提升肉質。
3分群管理
分群管理是肉雞立體養殖中一項重要工作,可以確保肉雞在生長過程中保持體重、體型均勻,避免因個體差異過大而產生競爭壓力,從而防止生長不均勻。首次分群通常在肉雞12~16日齡時,如果分群過早,肉雞體型過小,容易從籠具縫隙中鉆出,增加管理困難。分群時可根據肉雞的體重、體型和健康狀況,確保每個籠具內的肉雞數量適中,避免過度擁擠。第二次分群在肉雞25~28日齡時進行[4,采用“留弱不留強”的原則,將體重較大、體質較強的肉雞放在下層籠具中,利用下層較低的溫度環境更好促進雞群生長;而將體重較小、體質較弱的肉雞留在中上層籠具中,以便給予更多的關注和照顧,
4環境控制與管理
4.1溫度管理
溫度是影響肉雞生長發育的重要因素。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對肉雞造成不利影響,如生長遲緩、飼料轉化率降低、疾病發生率增加等。在進雞前的24h 內,應開啟供熱系統,確保育雛器內溫度保持在適宜范圍內,育雛期前期適宜溫度設為
=育雛中后期適宜溫度范圍為26~29℃。育成期肉雞已具備較強的體溫調節能力,對溫度的要求相對較低,適宜溫度范圍為
,且盡量保持溫度穩定[5]。
4.2濕度管理
采用自動化濕度控制系統來精確控制雞舍內濕度。為了減少雛雞在出殼后的應激反應,育雛期舍內濕度應保持在 65%~70% 為宜;育雛中后期濕度可逐漸降低至 60% 左右,最好不低于此值。育成期,濕度可進一步降低至 50%~55% 左右,以適應肉雞的生長需求。濕度波動過大會對肉雞造成應激反應,影響其正常生長。因此,應盡量避免濕度在短時間內發生劇烈變化。
4.3光照管理
養雞場配備自動化光照控制系統,可以根據肉雞生長階段和光照需求自動調節光照時長和強度。通過科學設置光照程序,可以為肉雞生長過程中提供適宜的光照環境,從而提高其生產性能。育雛期前7d,建議采用 24h 光照或‘ 23h 光照 +1h 黑暗”的模式,以幫助雛雞盡快適應環境,7d后建議每天保持 4~6h 黑暗。在光照強度方面,1~3日齡為20~30lx ,之后保持至少 5~10lx 的光照強度。
5免疫接種與藥物預防
肉雞免疫力,預防疾病發生;或使用功能性生物發酵飼料,改善肉雞腸道微生態平衡,提高腸道健康水平,從而減少疾病發生。
養殖戶要充分了解當地疫情,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給予肉雞有效的免疫保護。按照程序及時選擇合適的疫苗進行接種,以獲得預期的免疫效果。在疾病高發期或受到疫病威脅時,可規范使用一些藥物進行預防,還可在飼料中添加中草藥及其提取物,可以增強
6結束語
肉雞立體高效養殖技術是一項兼具廣闊應用前景和顯著經濟效益的養殖技術。通過優化設施設備、精準控制環境、科學管理飼料與營養以及加強疾病防控等一系列措施,能夠實現肉雞的高效、健康養殖。未來,隨著前沿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肉雞立體高效養殖技術將會更加成熟與高效,并在更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和推廣,為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參考文獻:
[1]王彩霞.智能環控技術在肉雞養殖中的應用[J].中國畜牧業,2024(8):41-44.
[2]崔明江,李劍,杜占宇等.層疊式籠養肉雞的優勢與前景[J].今日畜牧獸醫,2024(7):77-79
[3]陳沛.層疊式籠養肉雞育雛期的飼養管理要點[J].家禽科學,2024,46(10):90-92.
[4]寧煒.多層疊式籠養蛋雞場的建設及管理要點研究[J].數字農業與智能農機,2023(10):34-36.
[5]歐楠楠.規模養殖肉雞的關鍵技術[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24(10):201-203.
[6]鄭慧軍,李威特,李健.不同光照強度對層疊式籠養雞舍雞群產蛋率的影響[J].養殖與飼料,2022(11):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