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1085(2025)08-0012-05
1引言
高致病性禽流感嚴重威脅家禽養殖業和公共衛生安全[1-2]。2025年2月,山東省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接到一起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舉報。為核實疫情、降低疫病傳播風險,中心迅速成立核查組,展開現場調查和實驗室檢測工作。
2調查方法
2.1調查目的
核實疫情舉報的真實性,查明疫情可能來源,降低疫病發生和擴散風險,保障畜牧業和人類健康安全。
2.2調查對象
被舉報養鴨場及其周邊 3km 范圍內的家禽養殖場(雞、鴨、鵝等)、野鳥棲息地,以及與該場存在流行病學關聯的養殖場(戶)。
2.3病例定義
參考《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應急實施方案(2020年版)》[3]。
2.3.1 可疑病例禽群發病率、死亡率超出正常范圍,且符合下述標準之一的,判定為可疑病例。
臨床判斷標準:腳鱗出血;冠髯發紺,頭部 和面部水腫;產蛋突然下降,軟殼蛋、畸形蛋增多;
出現神經癥狀。符合上述條件之一的,判定為符合臨床標準。
剖檢病變標準:消化道、呼吸道黏膜廣泛充血、出血;心冠及腹部脂肪出血;卵泡充血、出血,可見卵黃性腹膜炎;腺胃肌胃交界處可見帶狀出血。符合上述條件之一的,判定為符合剖檢病變標準。
2.3.2疑似病例臨床可疑病例經市(地)、縣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實驗室檢測為H5或H7亞型禽流感病毒核酸陽性的,判定為疑似病例。
2.3.3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經省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RT-PCR或實時熒光定量RT-PCR方法復核陽性,且測序證實含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分子特征的病毒核酸或病毒分離鑒定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可判定為確診病例。
2.4調查方式
2.4.1現場查看、訪談實地查看被舉報養殖場存欄動物的狀況,發病動物的臨床癥狀等。與養殖戶和當地畜牧獸醫部門人員進行訪談,了解被舉報養殖場的養殖、動物移動、發病死亡、采樣送檢、無害化處理以及消毒等情況。
2.4.2問卷調查組織對舉報養殖場周圍 5km 的所有家禽養殖場雞、鴨、鵝等開展電子問卷調查工作。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在全縣范圍內進一步開展排查。
2.4.3樣品采集對被舉報養殖場及周邊 5km 范圍內的家禽養殖場全部進行采樣檢測,每個場至少采集20份咽喉泄殖腔拭子,檢測標準參考《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技術》[4]。
2.5調查時間
2025年2月11日~2月12日。
3調查結果
3.1養殖場概況
疫情舉報發生地為某村西 200m 養鴨場,以下簡稱養殖場。場主為代某,日常主要負責養殖場區的管理工作;其兒子代某為舉報人,不參與養殖場的實際事務管理。場內主要飼養商品肉鴨,租賃1個棚舍用于養殖。養殖場周邊為小麥地,場區內分布及周邊情況詳見圖1。
圖1場區及周邊情況分布圖(詳見附錄彩圖)

該場于2024年9月18日開始養殖,截至調查時共飼養了2批肉鴨。本次發病鴨為第2批肉鴨,于1月2日從濟寧市梁山縣某孵化場購入6370只鴨苗,購入價格為4.2元/只。
調查組到達現場時,該養殖場已空欄。場主表示肉鴨已全部淘汰,現場可見棟舍篷布有幾處破洞、保暖措施不足、飼料等物品堆放混亂等,且飼養人員生物安全意識薄弱,詳見圖2。
圖2 料棚及舍內情況(詳見附錄彩圖)

注:A~C:飼料存放處;E~F:舍內情況。
3.2發病情況
1月19日清晨,養殖場人員發現有少量肉鴨死亡;當天下午,將病死鴨送至某動物保健服務中心診斷,懷疑是傷寒感冒,并進行了相應治療,但效果不佳;1月25日下午,經旁邊養殖戶介紹,邀請隔壁市1名獸醫到鴨場查看病情并治療,仍未見效果,截至1月27日累計死亡406只。由于臨近年關,天氣大幅降溫,鴨舍保溫條件差,死淘率較高。養殖戶預計鴨苗后續生產性能較差,養殖效益低,于1月27日將剩余肉鴨全部淘汰。
3.3免疫情況
場主稱1月17日由第三方免疫隊為肉鴨注射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疫苗種類為重組禽流感病毒( H5+H7 )三價滅活疫苗(H5N6Re-
),生產廠家為哈爾濱維科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批號為2024047,注射劑量為 0.5mL/ 只,疫苗相關信息見圖3。
3.4用藥情況
1月19日,養殖場從某動物保健服務中心購買了阿莫西林可溶性粉、卡巴匹林鈣粉、瘟感清等獸藥;1月25日下午,邀請禹城市一名獸醫到鴨場查看病情后,又購買了阿莫西林可溶性粉、黃芪多糖、混合型飼料添加劑液態牛磺酸(I型)等獸藥,相關藥品情況見圖4。
圖4藥品情況(詳見附錄彩圖)

圖3疫苗情況(詳見附錄彩圖)

3.5核實舉報情況
代某稱“1月27日,將病鴨送至某機構檢測呈H5亞型病毒陽性,但未出具檢測報告”,經調查該情況不屬實;代某還稱“已向當地畜牧獸醫部門報告”,實際情況是2月10日上午9時、下午4時當地畜牧獸醫部門辦公室接到代某兩次舉報電話,舉報內容為“鴨苗接種禽流感疫苗后出現死亡”。經調查,代某的舉報行為主要是因其養殖的肉鴨死亡造成較大經濟損失,試圖通過舉報向疫苗廠家索賠,以降低自身養殖損失,因與疫苗廠家協商未果,才撥打了舉報電話。
3.6與畜牧部門座談情況
據當地畜牧獸醫部門介紹,2月10日接到代某的舉報電話后,立即派人前往現場核查。到達現場時發現養殖場已空欄,隨后對養殖場及周圍進行了消殺和熏蒸處理,并采樣檢測,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3.7實驗室檢測情況
根據調查方案,省疫控中心采集被舉報養殖場環境樣品30份,包含地面、門簾、墻、糞便、邊料、水、料盒等部位,經熒光PCR檢測,結果均為陰性;采集周邊養殖場咽喉泄殖腔拭子15份,經熒光PCR檢測,其中1份為H9亞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核酸陽性。
當地畜牧獸醫部門對代某及周邊共12家家禽養殖場/戶采集環境樣品及咽喉泄殖腔拭子樣品共320份,經獸醫實驗室檢測,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
3.8電子問卷排查情況
根據調查方案,共排查周邊 5km 范圍內11家家禽養殖場/戶,排查動物總數達7.74萬只,其中養鴨戶10戶,養殖數量65400只;養雞戶1戶,養殖數量為12000只[5]。排查中發現,各禽群均未出現死淘率明顯增高的現象,也均未聽說周邊養殖場或行業內出現禽類大量死亡的情況。被調查的養殖場均免疫H5、H7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場內近期均未發現呼吸道疾病[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典型癥狀。
4調查結論與分析
通過對周邊養殖場/戶的排查,未發現禽群異常死亡的情況;對包括舉報養殖場在內的12個家禽養殖場進行采樣檢測,高致病性禽流感病原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從而排除了該鴨場及周邊5km 內禽養殖場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可能。
經調查,此次舉報人的舉報動機主要是因其養殖的肉鴨出現死亡,經治療無效后提前淘汰,遭受了較大的經濟損失,希望向疫苗廠家索賠以減少損失。由于與疫苗廠家協商未達成一致,舉報人才撥打了疫情舉報電話。
綜上所述,本次疫情舉報內容不實。本次調查結果為相關部門提供了科學依據,避免了不必要的恐慌和資源浪費。同時,本次調查結合獸醫現場流行病學知識,為后續處理此類事件的核查工作提供了思路和參考。
參考文獻:
[1]馮絲雨,宋亞婷,黃小武,等.2020一2022年我國H5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特點分析[J].中國動物傳染病學報,2024,32(4):219-224.
[2]蔣文明,劉朔,彭程,等.美國奶牛H5N1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形勢與研究進展[J].中國動物檢疫,2024,41(11):1 -9+57
[3]農業農村部.農業農村部關于印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應急實施方案(2020年版)》的通知[Z].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報,2020(4):32-40.
[4]全國動物衛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81).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技術GB/T18936-2020[S].北京: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20-12-14.
[5]謝印乾,康京麗,王陽,等.陜西省一起野禽H5N8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緊急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動物檢疫,2022,39(10):7-11.
[6]易建中,馬國海.雞慢性呼吸道病的臨床癥狀與中藥防治[J].家禽科學,2022(6):69-70.
Abstract:On February 10,2O25,the Shandong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and Control Center received a report of a suspected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HPAI) outbreak at a poultry farm.To verify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report and assess itspotential impact,the center promptly established an investigation team and developed a survey plan.On February 11, the team conducted on-site investigations and sampling at the reported farm and surrounding poultry populations,and held interviews with local veterinary departments.Through detailed investigations using on-site surveys,interviews,and sample testing,it was found that the report was 1.The report originated from the death of meat ducks raised by the reporter,which led to significant economic losses after ineffective treatment and early culling.The investigation revealed that the reporter attempted to claim compensation from the vaccine manufacturer to mitigate their losse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incident was not an HPAIoutbreak but rather an economic dispute between the farmer and the vaccine manufacturer.This study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accurate information verification during outbreak reporting and investigation to prevent unnecessary panic and resource wastage.
Keywords: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Outbreak verification; Poultry farm; Economic loss;Vaccine compens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