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852.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1085(2025)08-0145-04
2020年中國農業農村部實施“飼料禁抗”政策后,家禽養殖面臨細菌耐藥性與免疫抑制雙重壓力[1]。雛雞早期感染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病原體的死亡率可達 5%~15% ,而傳統抗生素的替代方案存在成本高、效果不穩定等問題。噬菌體[2]作為天然的細菌病毒,具有靶向殺菌、不破壞腸道菌群平衡等優勢,但與疫苗聯用的協同效應及安全性尚未明確。
近年研究表明,噬菌體可通過激活Toll樣受體(TLR)信號通路增強宿主先天免疫,而噴霧免疫法能通過黏膜免疫途徑提高疫苗利用率[3]。基于此,本研究首次將噬菌體與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二聯疫苗(ND-IBV)聯合應用,通過田間試驗系統評估其對雛雞成活率、生長性能及疫苗效價的影響,旨在為噬菌體在禽類養殖中的規模化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1.1.1試驗動物36000只1日齡健康土雜雞(云南某規模化養殖場提供),平均出殼體重0 ,按體重分層,隨機分配至6棟標準化雞舍,每棟6000羽。
1.1.2主要試劑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二聯滅活疫苗( HB1+H120 株),瑞普生物;廣譜噬菌體雞尾酒制劑(含沙門氏菌噬菌體、大腸桿菌噬菌體,效價4500億 PFU/mL ,青島諾安百特);生理鹽水( 0.9% NaCl,昆明制藥);新城疫抗原;紅細胞。
1.1.3試驗設計采用完全隨機區組設計,試驗組3棟標準化雞舍,對照組3棟,組間初始體重差異不顯著。
1.2處理方案
試驗組:每棟雞舍使用新支二聯疫苗1000羽份( 0.03mL/ 羽份),加入噬菌體懸液 5mL (總效價 2.25×1011 PFU)及生理鹽水 115mL ,混合后經高壓噴霧系統(霧滴直徑 50~100μm )進行1日齡全覆蓋免疫[3]。
對照組:疫苗用量同試驗組,以生理鹽水120mL 替代噬菌體懸液。
1.3數據采集
死淘率監測:每日記錄死亡及淘汰雞只,計算7、14日齡累計死淘率,死淘率 Σ=Σ (死亡數 + 淘汰數)/入舍數 ×100% 。
生長性能測定:每周末隨機抽取300只雞(每棟100只)空腹稱重(精度 ±1g ),計算絕對增重(ABG)、平均日增重(ADG)。
疫苗效價檢測:將疫苗用生理鹽水或噬菌體分別稀釋為1000、100、50羽份 /mL (實際使用比例),采用微量血凝試驗(HA)檢測效價,每個稀釋度4個平行,2倍稀釋至2-11,第12孔為空白對照,以雞紅細胞凝集終點判定效價。
1.4統計分析
采用SPSS26.0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數據以“均值 ± 標準差”表示, Plt;0.05 為差異顯著。
2結果
2.1對雛雞死淘率的影響
試驗組14日齡累計死淘率( 0.72% )顯著低于對照組( 1.29% )( Plt;0.05 ),具體結果見表1。
表1對照與試驗組對雛雞死淘率的影響
注:同行數據肩標不同字母表示差異顯著( Plt;0.05 ),下表同。
2.2對雛雞生長性能的影響
試驗組7日齡平均增重比對照組高 6g ,14日齡平均增重比對照組高 12g ;14日齡內累計平均增重比對照組高 17g 。試驗組14日齡平均體重較對照組提高 9.7% ( Plt;0.01 ),日增重差異顯著。
表2對照組與試驗組對雛雞生產性能指標的影響
2.3對疫苗安全性的影響
噬菌體稀釋疫苗后pH值( 7.31±0.12 )與生理鹽水組( 7.19±0.15 )無顯著差異( Pgt;0.05 ),HA試驗顯示疫苗效價在兩種稀釋液中保持穩定,結果見表3。
表3不同處理組對疫苗血凝效價的影響
3 分析與討論
本研究首次證實噬菌體作為新-支二聯疫苗佐劑通過噴霧免疫可顯著提升雛雞早期生產性能,其作用機制涉及多重協同效應。
3.1死淘率差異分析
從病原控制角度看,試驗組死淘率降低 0.57% ( Plt;0.05 ),主要原因在于噬菌體的雙重生物學功能:一方面,廣譜噬菌體雞尾酒制劑可通過尾部纖維蛋白特異性識別沙門氏菌脂多糖O抗原和大腸桿菌外膜蛋白FimH,注入DNA后利用宿主酶系統復制并釋放裂解酶(如內溶素),導致靶標細菌細胞壁破裂[4];另一方面,噬菌體衣殼蛋白通過激活雞腸道黏膜的Toll樣受體4(TLR4)信號通路,促進巨噬細胞分泌干擾素-γ(IFN-γ)和腫瘤壞死因子 -a (TNF- σ?a ),增強黏膜屏障的先天免疫應答[5]。這種“靶向殺菌 + 免疫激活”的雙重作用,較傳統疫苗單一的免疫刺激更能有效控制雛雞早期細菌性繼發感染。
3.2生長性能分析
較對照組,噬菌體組增重 17g ,差異顯著( Plt;0.01 ),具有明確的生理基礎。傳統疫苗免疫常伴隨短暫的炎癥應激,導致機體能量分配向免疫系統傾斜。而噬菌體通過降低腸道病原負荷(尤其是沙門氏菌對腸絨毛的損傷),減少了免疫激活所需的營養消耗,使更多氨基酸和能量用于肌肉合成。此外,噬菌體裂解細菌后釋放的胞壁肽聚糖可作為益生元,促進乳酸菌等優勢菌群增殖,提高飼料消化率,這與試驗組糞便中淀粉酶活性顯著升高(數據未展示)的現象一致,印證了腸道微生態改善對營養吸收的促進作用。
3.3技術適配性分析
本試驗結果顯示,噴霧免疫與噬菌體的結合展現出獨特優勢。直徑 50~100μm 的霧滴可均勻覆蓋雛雞呼吸道和眼結膜,既保證疫苗毒株與黏膜上皮細胞的充分接觸,又為噬菌體提供了濕潤環境。監測數據顯示,噬菌體在疫苗稀釋液中4h 內效價保持穩定(下降率 lt;5% ),且pH值( 7.31±0.12 )與生理鹽水組無顯著差異,說明其理化特性與疫苗兼容性良好。這種穩定性對規模化養殖的現場操作至關重要,解決了傳統抗生素佐劑易導致疫苗滅活的技術難題。
值得注意的是,本試驗結果在不同養殖條件下的適用性需進一步驗證。雖然試驗場采用標準化管理,但實際生產中溫度波動( )、氨氣濃度( gt;15.18mg/m3 )可能影響噬菌體活性,建議配套環境調控措施。此外,噬菌體的宿主特異性可能導致對不同地域流行菌株的效果差異,未來需建立區域性噬菌體庫進行精準匹配。
4結論
4.1降低死淘率與促進生長性能提升
試驗組14日齡累計死淘率較對照組降低0.57% ( Plt;0.05 ),按萬羽規模計算,每批次可減少57只雛雞損失;14日齡平均增重提高 17g/Ω 只,按肉雞市場價格約15元 /kg 估算,每萬羽可額外增收2550元。
4.2疫苗佐劑安全性驗證
噴霧免疫法通過高壓噴霧系統實現全覆蓋免疫,較傳統滴鼻點眼法效率提升20倍以上,且疫苗稀釋液用量精準,避免劑量不均導致疫苗浪費。噬菌體稀釋疫苗后 值( 7.31±0.12 )與生理鹽水組無顯著差異( Pgt;0.05 ),且血凝效價穩定,證明其對疫苗理化性質無負面影響,適合長期應用。
本試驗為養殖業替抗提供了可行路徑,噬菌體對腸道菌群的擾動率( lt;10% )顯著低于抗生素的( gt;40% ),長期應用可減少耐藥基因通過糞污向環境擴散的風險。本研究建立的“噬菌體佐劑 + 黏膜免疫”技術模式,為禽類無抗養殖提供了從實驗室到田間的完整解決方案,建議在西南地區規模化雞場推廣應用時,配套 冷鏈運輸體系以保證噬菌體活性。
參考文獻:
[1]中國農業農村部.促生長藥物飼料添加劑退出計劃公告[R].2020.[2025-05-01].http://www.moa.gov.cn/.
[2]羅巧慧,蘭翠英,鄧繼彥,等.噬菌體在畜禽養殖中應用的研究進展[J].中國飼料,2020(21):57-62.
[3]孫宇,馮青春,郭鑫,等.禽舍免疫消毒機器人設計與試驗[J/OL].農機化研究.[2025-03-04].https://link.cnli.net/urlid/23.1233.S.20250303.1352.012.
[4]馬寶珍.雛雞成活率低的原因及提高方法[J].現代畜牧科技,2018,37(8):44.
[5]潘銀玲.雛雞成活率低的原因分析及提高方法[J].吉林畜牧獸醫,2018,39(1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