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政府數字化補貼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2025-08-29 00:00:00劉明慧何雪婷冀云陽
華東經濟管理 2025年7期

關鍵詞:政府數字化補貼;“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管理層情緒;政治關聯中圖分類號:F812.45;F276.3;F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5097(2025)07-0061-13

GovernmentDigitalSubsidiesandtheDigital Transformationof SpecializedandInnovativeSMEs: TheModerating EffectsofManagerial Sentiment and Political Connections

LIU Minghui1,HE Xueting1, JI Yunyang2 (1.Schoolof PublicFinanceand Taxation,Dongbei UniversityofFinanceand Economics,Dalian16O25,China; 2.SchoolofEconomicsand Trade,HunanUniversity,Changsha41Oo82,China)

Abstract:Basedondata from listed specializedand innovative Small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from2013 to 2023,this essay empirically examines the impactof government digital subsidies on theirdigital transformation.The findingsreveal thatgovernmentdigital subsidiessignificantlypromotethedigital transformationof such SMEs,with strongereffctsobserved intechnology-intensiveindustries,highlycompetitivesectors,andfirms withhigherinstitutional ownership.Theprimary mechanisms include allviating financial constraintsandenhancing the levelof digital human capital.Positivemanagerial sentiment strengthens theefectivenessof governmentdigital subsidies,whereaspolitical connections weaken thepolicy impact.Furthermore,government digital subsidiescansynergizewith government procurement tojointlyfacilitatedigitaltransformationandsignificantlyboostfirms‘digitalinnovation.The findings provide empirical evidence and policyinsights for optimizing the design of government digital subsidy policies and advancing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specialized and innovative SMEs.

KeyWords:governmentdigitalsubsidies;specializedand innovativeSMEs;digital transformation;managerialsentiment; political connections

一、引言及文獻綜述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進一步強調,要“構建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機制”。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數字化轉型已成為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作為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的重要主體,“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不僅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載體,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力量1。數字化轉型能夠幫助“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突破資源瓶頸、提升生產運營效率、強化內部協同管理,從而鞏固并提升其專業化競爭優勢和組織韌性,更好地引領和帶動中小企業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然而,盡管“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普遍具備較強的技術實力和精細化的市場定位,對數字化轉型有著較高的追求和期待,但在實際轉型過程中仍面臨成本和風險較高、政策支持精準度不夠、資源供給與服務供給相對不足、數字技術應用水平較低、數字化人才匱乏、關鍵技術支撐存在短板和轉型流程未能全面貫通等諸多挑戰。加之全球經濟形勢復雜多變與市場競爭日益加劇,導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普遍存在動力和能力不足的問題。2024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的《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方案(2025—2027年)》明確提出,到2027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實現數字化改造應改盡改。財稅政策是激勵“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手段,其中,政府數字化補貼專門針對數字化項目提供資金支持。2024年12月召開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深入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獎補政策”。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在這一背景下,關注和理解政府數字化補貼在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基于政府數字化補貼與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邏輯機理,政府數字化補貼及其影響逐漸引起學界關注。大多數學者證實政府數字化補貼可以促進企業數字化轉型,認為政府數字化補貼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定向資金支持,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轉型風險和相關成本[2-3],釋放政府對企業發展支持的信號,緩解數字創新活動的融資約束[4-6],并加快數字資源向企業集聚[7]。政府數字化補貼引致的企業數字化水平提升進一步促進了企業數字創新、企業創新以及企業縱向并購[3-4.6]。也有少部分學者認為,政府數字化補貼表面上看降低了數字化轉型的成本,但實際上企業在獲得補貼后可能會立刻停止數字化轉型[8]。還有部分學者研究發現,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數字經濟政策、國家信息消費試點政策和“兩化融合\"貫標試點政策均能增加政府數字化補貼[7.9-I1],并進一步促進企業數字化轉型。從現有研究來看,大部分學者證實了政府數字化補貼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積極影響,但大多是把數字化轉型作為政府數字化補貼影響結果變量的一個中間渠道,或作為拓展分析的一部分,對影響機制的討論尚顯不足,雖然少部分學者從理論層面探討了可能存在的影響機制,但缺乏來自實證分析的證據,且尚未有研究關注政府數字化補貼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影響。

基于此,本文以2013—2023年“專精特新”上市中小企業為研究對象,深人探討政府數字化補貼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影響及作用機制。與既有研究相比,本文可能的邊際貢獻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從資金約束和數字化人才視角,探究政府數字化補貼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影響及作用機制,深化對政府數字化補貼影響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機制探究。第二,既有研究鮮少論及政府數字化補貼影響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調節機制及效應,本文從管理層情緒和政治關聯兩個視角展開深人研究,為全面理解政府數字化補貼的政策效果提供理論補充。第三,揭示了政府數字化補貼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為完善政府數字化補貼政策以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經驗證據和實踐指導。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聚焦細分市場領域,通過技術深耕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研發投入強度普遍較高,由此導致其資金沉淀壓力較大。同時,規模較小和輕資產模式造成其缺乏貸款抵押物,外部資金約束較大[12],進而削弱其數字化轉型動力。政府數字化補貼通過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財政支持,能夠發揮“資金注人 + 信號傳導”的雙重作用,緩解其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內部資金壓力和外部資金約束,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其轉型動力不足的問題。具體而言,政府通過專項資金補貼、貸款貼息及服務券等政策工具,定向支持數字化改造項自及成果突出企業,通過多維度資金注入,顯著優化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財務支撐條件,有效緩解“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技術采購、設備更新等轉型環節的內部資金約束。此外,政府數字化補貼具有“以小博大\"的效果[13]。獲得政府數字化補貼向市場傳遞了政策背書與企業技術優勢的雙重信號,能夠減少“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與外部機構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增強金融機構和外部投資者信心,提高企業信貸資源配置效率,形成“政策背書—融資便利\"的良性循環,有效緩解企業外部資金約束[47]。資金約束的緩解不僅能夠減輕企業在采購數字化設備、引進軟件系統以及吸引和培養數字化人才等方面的成本支出壓力,還可以降低轉型過程中因外部環境變化導致的不確定性風險[,增強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的信心,有效促進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順利進行。

數字化人才兼具戰略規劃與技術實施雙重職能,是企業數字化轉型必不可少的重要戰略資源[14]。雖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可以依托扁平化的組織架構加速技術響應,促進研發資源向數字化轉型精準聚焦,以及借助精細化管理實現數據驅動的流程優化與資源動態配置,提升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運營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但是,受人力成本預算限制以及薪酬激勵不足的影響,“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存在數字化人才供需失衡,戰略層面缺乏數字化專業人才支撐轉型整體規劃,執行層面因關鍵崗位人才缺乏造成技術落地受阻,從而使其難以發揮自身優勢,削弱數字化轉型能力。政府數字化補貼有助于“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引進和培育高水平的數字化人才,從而進一步發揮數字化人才集聚所帶來的\"雁陣效應”7],提升企業數字化轉型能力。具體而言,政府數字化補貼一方面有助于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高管強化數字決策思維、中層提升數字化經營能力、基層掌握智能工具應用的分層培訓,通過構建遞進式培育體系,系統性提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數字化人力資本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緩解“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引進數字化人才的成本壓力,激勵企業擴大數字化崗位規模,通過競爭力薪酬和職業發展通道建設,吸引具備技術整合能力與管理創新經驗的復合型數字化人才。數字化人力資本水平的提升,能夠激活“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扁平化組織優勢,提高“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戰略規劃能力,驅動數字化轉型的頂層設計與系統性變革。同時,在執行過程中有助于加強技術應用、優化轉型流程,保障數字技術落地和提升運營效能,從而提高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能力。因此,本文提出假設1、假設2和假設3。

H1:政府數字化補貼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具有促進作用。

H2:政府數字化補貼通過緩解資金約束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H3:政府數字化補貼通過提升數字化人力資本水平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政府數字化補貼能夠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引導,政策實施效果不僅取決于政策本身的設計與執行,還受到管理層情緒的影響。管理層情緒作為組織行為的重要決定因素,可以直接影響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風險偏好和決策行為,能夠對政策效果發揮調節作用?!皩>匦隆敝行∑髽I具有技術深耕和資源約束雙重特征,其數字化轉型過程體現了管理層戰略認知與企業資源稟賦的動態平衡,積極的管理層情緒可以從三個方面發揮正向調節作用:其一,能夠緩解“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面臨的技術深耕與資源受限的矛盾,強化企業對政府數字化補貼的戰略資源屬性認知,增強企業戰略遠見和風險承擔意愿[15],促使企業將政府數字化補貼資金投入智能設備的采購與升級、數據平臺的搭建與優化、數字化人才梯隊的建設與培養等關鍵領域,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進程。其二,有助于推動政府數字化補貼資金與企業自有資源的協同配置,優化企業資源結構。在“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企業往往面臨資源約束和成本壓力,而積極的管理層情緒能夠增強企業資源整合能力。管理層通過合理規劃補貼資金,將其與企業的技術儲備、人力資源和市場資源進行有效匹配,從而降低數字化轉型的邊際成本,提升政府數字化補貼的使用效率。其三,能夠增強企業對員工的激勵,促進組織內部的知識共享和協作創新,營造開放、包容的組織氛圍,鼓勵員工之間進行知識共享和跨部門協作,提升整個組織的靈活性和應變能力[,從而增強組織對數字化轉型的適應性,更好地應對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新要求與新挑戰。因此,本文提出假設4。

H4:積極的管理層情緒能夠強化政府數字化補貼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促進作用。

政治關聯也是調節政府數字化補貼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影響的因素之一。政治關聯是指企業與政府部門或官員之間所建立的一種非正式的、特殊的政企關系。政治關聯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是政府的“扶持之手”,為企業帶來實質性的利益,也可能化作“掠奪之手”,給企業造成潛在的負面影響[17]。首先,政治關聯使\"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更易突破固有的資源約束,依此獲取更多的政府數字化補貼,強化數字化轉型的資源基礎和動力基礎[18]。與此同時,政治關聯能夠使企業更迅速地獲取政府的相關政策及內部信息[19],這種信息優勢能夠緩解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面臨的信息不對稱等多重困境,增強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勇氣和信心。其次,通過政治關聯渠道獲得的政府數字化補貼更多地依賴于企業與政府的政治關聯強度[20],而非依據企業的實際需求或數字化轉型成效,可能會導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背離技術深耕邏輯,轉向政策熱點領域進行策略性創新,偏離數字化轉型所需的核心能力培育方向。相較于有政治關聯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無政治關聯或弱政治關聯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主要依托專業化能力和市場競爭優勢獲取政府數字化補貼。為突破資源稟賦限制,獲得政府數字化補貼的企業會采取深度聚焦的轉型策略,將有限資源集中投人數字技術研發、智能設備更新及數據治理系統建設等關鍵環節[21],從而有助于\"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依托特有的技術專精性和市場專注度,形成數字化轉型的獨特路徑依賴。這不僅能有效降低數字化轉型的沉沒成本,還能提升技術吸收與轉化效率,加快技術的迭代升級,進而構建更強的組織韌性,形成持續推動數字化轉型的動力機制。因此,本文提出競爭性假設5和假設6。

H5:政治關聯會強化政府數字化補貼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促進作用。

H6:政治關聯會削弱政府數字化補貼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促進作用。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取及數據來源

考慮中國數字經濟業態普遍誕生于2013年及以后,本文選取2013—2023年被認定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上市企業為初始樣本,并對樣本進行以下處理: ① 剔除金融類企業樣本。 ② 剔除處于ST、*ST和PT狀態的樣本。 ③ 剔除資產負債率小于0和大于1的樣本。 ④ 剔除主要變量數據缺失嚴重的樣本。部分缺失數據通過手工整理補充,最終獲得來自1136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2685個企業-年度觀測值。為避免極端值的影響,對所有連續變量進行 1% 和 99% 的縮尾處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數據來自CSMAR數據庫,涉及年報文本的數據來自中國研究數據服務平臺(CNRDS),其他財務數據來自Wind數據庫和CSMAR數據庫。

(二)模型設定

為考察政府數字化補貼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影響,本文構建如下雙向固定效應模型:

α2Controlitiiit

其中: 分別表示個體和時間; Digitalit 表示企業數字化轉型;考慮政府數字化補貼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影響存在一定時滯性,同時為避免可能存在的內生性問題,本文對政府數字化補貼進行滯后一期處理,Subsidy_digital Φi,t-1 表示企業t-1期獲得的政府數字化補貼; 表示一系列控制變量; ?:μi 和θι 分別表示個體固定效應和時間固定效應; εit 為隨機誤差項; α1 是本文主要關注的系數,若 α1gt;0 ,表明政府數字化補貼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具有促進作用。

(三)變量定義

1.被解釋變量

本文被解釋變量為企業數字化轉型(Digital)。根據已有研究,常用的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測度方法有以下兩類:第一類是采用文本分析法,從企業年報文本信息中提取與數字化相關的關鍵詞,再根據數字化詞頻生成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度量指標[22-24];第二類是根據數字化相關關鍵詞從財務報表附注的無形資產或固定資產明細項目中篩選出其中屬于數字化的資產,用數字化資產占比衡量企業數字化轉型[9,14.25-27]。第一類方法雖然被絕大多數研究所采用,但是無法避免由于企業策略性披露行為造成的數字化水平高估問題。而無形資產和固定資產經過了會計與財務的認定,被操縱的難度較大[27],因而第二類方法更能客觀真實地反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水平。本文參考李劍培等(2024)[9的研究,以“數字\"\"數據\"\"智能”“信息化\"等21個數字化相關關鍵詞篩選屬于數字化資產的無形資產明細項目,并對各明細項目的期末余額進行年度加總,得到企業當年的數字化無形資產金額,參考陶鋒等(2023)[27]的研究,用數字化無形資產金額占無形資產總額的比重衡量企業數字化轉型。在穩健性檢驗部分,參考肖土盛等(2022)[4的研究,分別用數字化無形資產與總資產的比值、管理層討論與分析(MDamp;A)部分包含的數字化相關詞頻總數加1取對數作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代理變量。

2.核心解釋變量

本文核心解釋變量為政府數字化補貼(Subsidy_digital)。關于政府數字化補貼的度量,已有研究主要根據數字化相關關鍵詞從政府補助明細項目中篩選出屬于政府數字化補貼的細目,再對其進行年度加總得到企業當年的政府數字化補貼金額,用政府數字化補貼金額(或政府數字化補貼金額加1)的對數[4.6-8],或用營業收入進行規?;幚?衡量企業的政府數字化補貼。本文借鑒相關研究[4.8],以“數字化\"\"數字轉型\"\"數字平臺”“信息化”“轉型升級”“兩化融合”“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智能工廠\"\"智能化\"\"智慧制造”\"智慧化”“大數據”“網絡化”“云計算”“物聯網”“互聯網”“區塊鏈”“數字技術”“信息技術\"“數字電視”“電子商務”“軟件退稅”“火炬計劃”等為關鍵詞,從政府補助明細項目中篩選出屬于政府數字化補貼的細目,并對其進行年度加總得到企業當年獲得的政府數字化補貼總額。為消除企業規模的影響,本文用政府數字化補貼總額與總資產的比值乘100衡量政府數字化補貼。在穩健性檢驗部分,借鑒申志軒等(2024)[5的研究,用政府數字化補貼總額與營業收入的比值乘100作為政府數字化補貼的代理變量。

3.控制變量

本文借鑒相關研究[5.28],選取以下控制變量:① 企業規模(Size),用企業總資產的對數衡量。 ② 企業年齡(Age),用當年年份減去企業成立年份加1取對數衡量。 ③ 營業收入增長率(Growth),用當年營業收入減去上一年營業收入的差值除以上一年營業收入衡量。 ④ 資產負債率(Lev),用負債總額與資產總額的比值衡量。 ⑤ 總資產報酬率(Roa),用凈利潤與總資產的比值衡量。 ⑥ 股權集中度(Top1),用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衡量。 ⑦ 董事會規模(Board),用董事會總人數的對數衡量。 ⑧ 企業性質(Soe),國有企業賦值為1,非國有企業賦值為0。

(四)描述性統計

本文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見表1所列。可以看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別為1.000和0.000,均值為0.132,標準差為0.250,表明目前大部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程度較低,不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之間的數字化轉型程度存在較大差異。政府數字化補貼(Subsidy_digital)的最大值為0.572,均值為0.027,表明目前政府數字化補貼力度相對較小。各控制變量的數據特征與已有研究相似,均處于合理取值區間。

表1描述性統計結果

四、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基準回歸結果

表2報告了基準回歸結果。列(1)為不加入控制變量,不控制個體和時間固定效應的回歸結果;列(2)為加入部分控制變量,控制個體和時間固定效應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政府數字化補貼的估計系數均顯著為正。列(3)為加入所有控制變量,并控制個體和時間固定效應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政府數字化補貼的估計系數在 5% 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政府數字化補貼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H1得以驗證。

表2基準回歸結果

續表2

注:、**和***分別表示在 10%.5% 和 1% 的水平上顯著;括號內為行業層面聚類的穩健標準誤。下同。

(二)穩健性檢驗

1.內生性檢驗

由于并非所有企業都能獲得政府數字化補貼,模型中可能存在樣本選擇偏誤問題,因此,本文采用Heckman兩步法來緩解可能存在的內生性問題。借鑒江新峰等(2020)[29的研究,以同行業同年度其他上市企業政府數字化補貼的均值作為Heckman第一階段的外生變量,然后把第一階段回歸得到的逆米爾斯比率( ΔImr) 放入模型(1進行第二階段回歸,結果見表3列(1)。可以看出, Imr 的系數在 1% 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樣本選擇偏誤問題確實存在;政府數字化補貼的估計系數在5% 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在考慮了樣本選擇偏誤這一內生性問題后,本文基準回歸結果依然穩健。

企業數字化轉型水平可能會影響政府數字化補貼的獲取,模型中還可能存在反向因果關系。因此,借鑒劉貫春等(2024)[30]的研究,將企業首次獲得政府數字化補貼作為準自然實驗的時間點,用DID表示政策沖擊虛擬變量,企業獲得政府數字化補貼當年及之后年份DID賦值為1,否則賦值為0。用DID替換模型(1)中解釋變量進行回歸,結果見表3列(2)??梢钥闯觯珼ID的估計系數在 10% 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在考慮了反向因果關系后,政府數字化補貼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仍然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2.替換被解釋變量

在基準回歸中,本文用數字化無形資產金額占無形資產總額的比重衡量企業數字化轉型。參考肖土盛等(2022)[14的研究,分別用數字化無形資產與總資產的比值(Digital2)、MDamp;A部分包含的數字化相關詞頻總數加1取對數(Digital3)衡量企業數字化轉型,并進行穩健性檢驗,結果見表3列(3)列(4)。可以看出,政府數字化補貼估計系數的大小雖然發生了變化,但仍然顯著為正,表明本文基準回歸結果穩健。

3.替換解釋變量

本文在基準回歸時,用政府數字化補貼總額與總資產的比值乘100衡量政府數字化補貼,在這里用政府數字化補貼總額與營業收入的比值乘100衡量政府數字化補貼(Subsidy_digital2),并進行穩健性檢驗,結果見表3列(5)??梢钥闯觯琒ub-sidy_digital2的估計系數在 5% 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在更換政府數字化補貼的度量方式后,本文基準回歸結果依然穩健。

4.控制行業和省份固定效應

為控制行業特征變量和省份特征變量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影響,本文在控制個體和時間固定效應的基礎上,進一步控制行業固定效應和省份固定效應,結果見表3列(6)??梢钥闯?,政府數字化補貼的估計結果與基準回歸結果并無顯著差異。

5.排除其他政策干擾

在本文考察期間,“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還受到其他多項政策的影響。自2018年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開展了多批次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工作,政府及相關機構不僅直接提供資金獎勵,還通過稅收優惠、拓寬市場化融資渠道以及財稅信貸支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緩解這些企業在融資方面的難題,這些綜合性的支持措施有助于改善“小巨人”企業的資金狀況,為其數字化轉型奠定堅實的基礎。此外,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試點政策和“寬帶中國”戰略,也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和技術保障。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試點政策旨在通過區域試點,推動大數據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促進數據資源的整合與共享,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技術和數據支持;“寬帶中國”戰略致力于加強全國范圍內的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為數字化轉型提供必要的網絡基礎條件支持。因此,根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否屬于“小巨人\"企業、所在地區是否屬于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或“寬帶中國”戰略試點地區分別構建政策虛擬變量,在基準回歸基礎上進一步控制上述政策的影響,結果見表3列(7)。可以看出,政府數字化補貼的估計系數仍然顯著為正,表明在排除其他政策干擾后,本文基準回歸結果依然穩健。

表3穩健性檢驗結果

(三)異質性分析

1.是否為技術密集型行業

相較于非技術密集型行業的企業,技術密集型行業的企業通常擁有較強的技術研發能力和豐富的技術積累,并且已經具備一定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和專業人才[27],使得這些企業能夠更有效地吸收和利用政府提供的數字化資源,快速將政府數字化補貼轉化為實際的數字化項目,從而加速企業的數字化進程。此外,技術密集型行業的企業通常處于競爭更為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因獲得政府數字化補貼,融資約束得到緩解后會加大在數字化轉型上的投資,同時也會增加對數字化人才的引進。相比之下,非技術密集型行業的企業可能因為資金限制或對新技術的謹慎態度,將補貼資金大規模地投人數字化項目中的意愿以及吸引數字化人才的能力相對較低。為探究政府數字化補貼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影響在技術密集型行業和非技術密集型行業的企業中可能存在的差異,本文參考魯桐和黨印(2014)[31的方法,將所有行業劃分為技術密集型行業和非技術密集型行業,屬于技術密集型行業的企業Tech賦值為1,屬于非技術密集型行業的企業Tech賦值為0。將是否為技術密集型行業與政府數字化補貼的交乘項(TechxSub-sidy_digital)加入模型(1)進行回歸,結果見表4列(1)??梢钥闯觯怀隧椀墓烙嬒禂翟?1% 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政府數字化補貼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影響在技術密集型行業中促進作用更大。

2.行業競爭強度

政府數字化補貼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影響可能會在不同競爭強度的行業之間存在差異。通常情況下,企業所在行業競爭越激烈,面臨的融資約束越大,政府數字化補貼對融資約束的緩解效果也越好。在競爭強度較高行業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必須不斷創新并優化其業務流程以保持市場競爭力,從而有更強的動力進行數字化轉型[32],政府數字化補貼幫助企業克服資金障礙、緩解融資壓力、加速技術升級的作用會更加突出。因此,在競爭激烈的行業中,政府數字化補貼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促進作用可能更顯著。本文以基于主營業務收人計算的赫芬達爾指數(HHI)衡量行業競爭強度,HHI值越小,表示行業競爭強度越大。根據行業競爭強度均值將樣本劃分為低行業競爭強度企業(HHI賦值為1)和高行業競爭強度企業(HHI賦值為0)。將行業競爭強度與政府數字化補貼的交乘項(HHIxSubsidy_digital)加入模型(1)進行回歸,結果見表4列(2)??梢钥闯?,交乘項的估計系數在1% 的水平上顯著為負,表明行業競爭越激烈,政府數字化補貼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促進作用越大。

3.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

政府數字化補貼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影響可能會在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不同的企業之間存在差異。機構投資者傾向于選擇那些管理規范、治理結構健全的企業進行投資[33],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越高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越容易得到市場信任,在為企業帶來更多外部資金支持的同時能夠與政府數字化補貼形成協同效應。同時,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越高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越容易吸引高水平的數字化人才,也越有能力提升內部員工數字化水平,為數字化轉型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撐。為驗證政府數字化補貼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影響在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不同的企業之間可能存在的差異,本文根據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的中位數將樣本劃分為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高的企業(Inst賦值為1)和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低的企業(Inst賦值為0),將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與政府數字化補貼的交乘項(InstxSub-sidy_digital)加入模型(1)進行回歸,結果見表4列(3)。可以看出,交乘項的估計系數在 1% 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越高,政府數字化補貼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促進作用越大。

表4異質性分析結果

續表4

注:為節約篇幅,異質性分析分組變量(Dummy)的回歸結果合并為一行。

五、進一步分析

(一)機制分析

根據前文理論分析,政府數字化補貼通過緩解資金約束和提升數字化人力資本水平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為驗證該機制,本文參考江艇(2022)[34]的研究,構建中介效應模型如下:

μitit

其中: M 表示中介變量,分別代表資金約束和數字化人力資本水平;其他變量含義同式(1)。

為分析政府數字化補貼能否通過緩解資金約束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本文參考相關研究[35-37],用凈利潤與固定資產的比值(RZ1)、標準化后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與總資產的比值(RZ2)以及標準化后的“現金持有量 + 存貨 ?+ 應收賬款-應付賬款\"與總資產的比值(RZ3)衡量資金約束。其中,前兩個指標衡量的是內源資金約束,第三個指標衡量的是外源資金約束,以上指標數值越大,表明企業面臨的資金約束越小。分別以上述三種方式度量的資金約束為中介變量使用模型(2)進行回歸,結果見表5列(1)一列(3)。可以看出,政府數字化補貼的估計系數均顯著為正,表明政府數字化補貼能夠通過緩解“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資金約束促進其數字化轉型,H2得以驗證。

埋比分析衣明,政府奴子化補貼引寸專相苻新\"中小企業增加對數字化人才的需求,提升數字化人力資本水平,從而促進其數字化轉型。因此,本文參考王超等(2023)[38的研究,用企業技術人員數量占員工總數量的比例衡量數字化人力資本水平(Hr)(1) 。以Hr為中介變量使用模型(2)進行回歸,結果見表5列(4)??梢钥闯?,政府數字化補貼的估計系數在 5% 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增加政府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補貼,能夠提升其數字化人力資本水平,從而促進數字化轉型。為進一步分析政府數字化補貼引致的數字化人力資本水平提升是由于數字化人才的增加,還是非數字化人才的減少,分別用技術人員數量的對數衡量數字化人才規模(Tal_dig),用非技術人員數量的對數衡量非數字化人才規模(Tal_nondig),并用數字化人才規模和非數字化人才規模分別代替模型(2)中的M進行回歸,結果見表5列(5)列(6)。列(5)以數字化人才規模為中介變量的回歸結果顯示,政府數字化補貼的估計系數在 5% 的水平上顯著為正,列(6以非數字化人才規模為中介變量的回歸結果顯示,政府數字化補貼的估計系數為負且未通過顯著性檢驗,表明給予“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政府數字化補貼,使其數字化人才數量增加,可能是企業加強對內部人員數字化培訓和增加數字化人才雇傭的共同作用。以上是從員工的角度分析政府數字化補貼對數字化人力資本水平的影響,除此之外,高管也是企業重要的人力資本,政府數字化補貼還可能激勵\"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增加對具有數字化背景的高管的需求。因此,借鑒余典范等(2022)[2的研究,以具有數字化背景的高管人數占全部高管人數的比重衡量數字化高管占比 。以Exe_dig為中介變量使用模型(2)進行回歸,結果見表5列(7)??梢钥闯?,政府數字化補貼的估計系數在 1% 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政府數字化補貼顯著提升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數字化高管占比。根據以上結果,政府數字化補貼能夠通過提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數字化人力資本水平促進其數字化轉型,H3得以驗證。

表5機制分析結果

續表5

(二)調節效應分析

接下來分析管理層情緒和政治關聯強度在政府數字化補貼影響“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調節作用。本文參考王勇等(2023)[39]的研究,用MDamp;A文本中“(正面詞匯數量-負面詞匯數量)/(正面詞匯數量 + 負面詞匯數量)\"衡量管理層情緒(Tone),數值越大,表明管理層情緒越積極,反之,管理層情緒越消極。由于政治關聯通常體現在企業吸納和任用具有政治經歷的股東及高級管理人員,推舉企業家擔任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角色,以及與政府官員構建某種特殊的關系網等方面[40]。基于此,對于政治關聯強度(Pclevel)的衡量,本文借鑒羅喜英和劉偉(2019)[41]的研究,將董事長和總經理的政治背景設置為四個級別,分別對Pclevel賦值1、2、3、4,沒有政治背景的,Pc-level賦值為0,數值越大,表明企業的政治關聯越強。分別將調節變量、調節變量與政府數字化補貼的交乘項加入模型(1進行回歸,結果見表6列(1)、列(2)。列(1)為以管理層情緒為調節變量的回歸結果,管理層情緒與政府數字化補貼的交乘項(TonexSubsidy_digital)在 10% 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管理層情緒越積極,政府數字化補貼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正向影響越大,H4得以驗證。列(2)為以政治關聯強度為調節變量的回歸結果,政治關聯強度與政府數字化補貼的交乘項(PclevelxSubsidy_digital)在 5% 的水平上顯著為負,表明政治關聯越強,政府數字化補貼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促進作用越小,H6得以驗證。政治關聯“扶持之手”的作用未能發揮,可能的原因是企業政治關聯越強,越容易逃避政府的監管,企業為了追求短期利益可能將獲得的部分政府數字化補貼用于擴大生產規模、投資其他能夠快速受益的非數字化項目,從而弱化了政府數字化補貼對數字化轉型的促進效果。

表6調節效應分析與拓展分析結果

續表6

(三)拓展分析

1.政府數字化補貼與政府采購的協同作用

政府補貼和政府采購是政府從供需兩側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手段[9]。政府數字化補貼作為一種針對性較強的政府補貼形式,主要集中在政府選定的特定領域和項目上,旨在直接、迅速地推動這些領域的數字化轉型,具有明顯的創新支持導向。相比之下,政府采購則更側重于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全過程提供支持,通過引導企業提供符合政策方向和產業轉型升級需求的數字化轉型產品,從而增強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內生動力[28]。兩者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能否形成合力,值得深人探究。因此,本文分別用政府采購金額加1取對數(GP1)和政府采購訂單數量加1取對數(GP2)作為政府采購的代理變量(3。分別將政府采購、政府數字化補貼與政府采購的交乘項加入模型(1)進行回歸,結果見表6列(3)列(4)。交乘項Subsidy_digital Π×GP1 和Subsidy_digita 1×GP2 的估計系數分別在 1% 和 5% 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政府數字化補貼與政府采購在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方面能夠起到協同作用。

2.政府數字化補貼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創新的影響

資金約束和數字化人才是企業數字創新的兩個重要影響因素[42-43]。前文結果表明,政府數字化補貼能夠緩解“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資金約束,提升其數字化人力資本水平。政府數字化補貼是否也能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創新,值得進一步探究。因此,本文用CNRDS數據庫中企業當年獨立申請的數字經濟發明數量與當年聯合申請的數字經濟發明數量之和加1取對數衡量企業數字創新水平(Inov_dig),用Inov_dig代替模型(1)中的被解釋變量進行回歸,結果見表6列(5)。可以看出,政府數字化補貼的估計系數在 10% 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政府數字化補貼可以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創新。

六、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研究結論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體現,政府數字化補貼對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探究了政府數字化補貼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影響。研究發現,政府數字化補貼顯著促進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這一結果通過了多重穩健性檢驗。異質性分析結果表明,政府數字化補貼對技術密集型、競爭激烈行業以及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高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促進作用更顯著。進一步分析發現,緩解資金約束以及提升數字化人力資本水平是政府數字化補貼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渠道;積極的管理層情緒能夠強化政府數字化補貼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促進作用,但政治關聯弱化了政府數字化補貼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促進作用;政府數字化補貼與政府采購具有協同作用,政府數字化補貼可以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創新。

(二)政策建議

根據上述研究結論,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第一,進一步加大數字化激勵力度。政府數字化補貼對企業數字化轉型具有顯著和直接的促進作用,在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方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應進一步加大政策力度。一方面,加大政府數字化補貼的企業數量。適當放寬政府數字化補貼的申請限制,同時簡化申請流程,減少審批環節,提高審批效率,降低企業的申請成本和時間成本。另一方面,增加政府數字化補貼金額。根據企業的需求和實際投人情況,提高補貼金額和補貼比例。此外,還可以探索建立多元化的補貼機制,為企業提供更加全面和靈活的支持。

第二,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完善政策監督機制。政府數字化補貼的激勵效果受到諸如管理層情緒和政治關聯等企業內外部因素的影響,應加強政策宣傳、完善監督機制。首先,政府可以通過組織專項培訓、研討會或標桿企業參訪等活動,幫助企業管理層深人了解數字化轉型的意義、路徑和成功案例,提升其對數字化戰略的認知水平。其次,推動政府數字化補貼政策的透明化管理,確保補貼資金能夠公平、公正地惠及有需求的企業。同時,政府還應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定期公布補貼資金的分配和使用情況。最后,政府應加大對企業的監管力度,并建立科學的評估體系,全面評估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效果,同時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和完善政策設計,以更好地適應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需求和發展趨勢。

第三,實施差異化的政策,增強政策設計的精準性和針對性。政府數字化補貼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激勵作用在不同特征的企業中具有顯著差異,應增強政策設計的精準性和針對性。政府應加強對“專精特新”企業的深入調研,了解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實際需求、面臨的困難以及轉型的意愿。準確把握不同企業在不同轉型階段的需求,為制定差異化的政策提供堅實的基礎。為了確保調研的深入和全面,政府應建立與企業的常態化聯系機制,更加直接地了解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以及企業對政策的期望和需求,適時調整政策設計。

注釋:

(1)使用這種衡量方法的原因在于,一是具有數字化背景的員工的數據較難獲取,二是技術人員對數字化技術的學習和運用能力更強,技術人員占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業數字化人力資本水平。

(2)根據高管的專業背景和從業經歷判斷其是否具有數字化背景,將專業涉及“信息、智能、軟件、電子、通信、系統、網絡、自動、無線、計算機”和從業經歷涉及“信息管理、信息系統、信息化建設、ERP建設、軟件開發、互聯網、網絡開發、計算機、電腦、電子工程、系統工程、系統構建、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物聯網、云計算”的高管視為具有數字化背景的高管。

(3)2015年3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規定,政府采購項目信息應當在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指定的媒體上發布。上述媒體大多為中國政府采購網。2020年3月1日起施行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要求中央和地方預算單位的政府采購信息均應在中國政府采購網發布。所以,政府采購數據來自中國政府采購網,從2015年開始整理。

參考文獻:

[1]董志勇,李成明.“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態勢與路徑選擇[J].改革,2021(10):1-11.

[2]邱靜,范欽欽.獨立董事社會資本與企業數字化轉型:“資源依賴”還是“資源詛咒\"[J].商業研究,2023(3):136-145.

[3]李雪琴,鄭酌基,韓先鋒.乘“數”而上:政府數據治理賦能企業數字創新[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4,41(12):68-88.

[4]趙力,孟延春.政府數字化轉型補貼的創新效應及其區域差異——來自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城市問題,2023(9):74-83.

[5]申志軒,祝樹金,文茜,等.政府數字采購與企業數字化轉型[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4,41(5):71-91.

[6]蔡宏波,張馨文,湯城建.政府數字化激勵促進企業縱向并購的機制研究[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52(4) :69-82.

[7]孫偉增,毛寧,蘭峰,等.政策賦能、數字生態與企業數字化轉型——基于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的準自然實驗[J].中國工業經濟,2023(9):117-135.

[8]戚聿東,蔡呈偉.數字化對制造業企業績效的多重影響及其機理研究[J].學習與探索,2020(7):108-119.

[9]李劍培,韋東明,顧乃華.政府引導、政策賦能與企業數字化轉型[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4,41(11):155-176.

[10]劉毛桃,方徐兵,應望江.數字化消費與新質生產力發展:來自國家信息消費試點政策的證據[J].當代財經,2025(1):111-125.

[11]張鑫和,岳書敬,賴曉冰.“兩化融合\"貫標對企業數字創新的影響機制研究[J].統計與信息論壇,2024,39(8):101-114.

[12]何瑛,陳麗麗,杜亞光.數據資產化能否緩解“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融資約束[J].中國工業經濟,2024(8):154-173.

[13]倪克金,劉修巖.數字化轉型與企業成長:理論邏輯與中國實踐[J].經濟管理,2021,43(12):79-97.

[14]肖土盛,孫瑞琦,袁淳,等.企業數字化轉型、人力資本結構調整與勞動收入份額[J].管理世界,2022,38(12):220-237.

[15]FREDRICKSON B L. 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Positive Psychology: 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Positive Emotions[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56(3):218-226.

[16]HUYQ N.How Middle Managers'Group-Focus Emo-tions and Social Identities Influence Strategy Implemen-tatio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1,32(13):1387-1410.

[17]FANJPH,WONGTJ,ZHANGTY.Politically Con-nected CEOs,Corporate Governance,and Post-IPO Per-formanceofChina'sNewlyPartiallyPrivatizedFirms[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2007,84(2):330-357.

[18]DURKIN M,PEREZ E. Examining SME EngagementwithLocal Government Clients:A Design School Modelforthe Marketing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Services[J].TheMarketingReview,2017,17(3):259-281.

[19]王雪冬,聶彤杰,孟佳佳.政治關聯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影響——政策感知能力和市場感知能力的中介作用[J].科研管理,2022,43(1):134-142.

[20]賈明,張喆.高管的政治關聯影響公司慈善行為嗎?[J].管理世界,2010(4):99-113,187.

[21孫佳怡,楊忠,宋孟璐.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基于注意力基礎觀的動態QCA分析[J].華東經濟管理,2025,39(3):58-69.

[22]吳非,胡慧芷,林慧妍,等.企業數字化轉型與資本市場表現——來自股票流動性的經驗證據J].管理世界,2021,37(7):130-144,10.

[23]袁淳,肖土盛,耿春曉,等.數字化轉型與企業分工:專業化還是縱向一體化[J].中國工業經濟,2021(9):137-155.

[24]趙宸宇,王文春,李雪松.數字化轉型如何影響企業全要素生產率[J].財貿經濟,2021,42(7):114-129.

[25]祁懷錦,曹修琴,劉艷霞.數字經濟對公司治理的影響—基于信息不對稱和管理者非理性行為視角[J].改革,2020(4):50-64.

[26]余典范,王超,陳磊.政府補助、產業鏈協同與企業數字化[J].經濟管理,2022,44(5):63-82.

[27]陶鋒,王欣然,徐揚,等.數字化轉型、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與企業生產率[J].中國工業經濟,2023(5):118-136.

[28]楊白冰,武威.財稅金融政策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比較分析及協同效應研究——以制造業企業為例[J].財政研究,2023(8):58-71.

[29]江新峰,張敦力,李歡.“忙碌”獨董與企業違規[J].會計研究,2020(9):85-104.

[30]劉貫春,吳佳其,葉永衛,等.穩崗補貼、流動性約束與企業勞動力雇傭[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4,41(8):71-92.

[31]魯桐,黨印.公司治理與技術創新:分行業比較[J].經濟研究,2014,49(6):115-128.

[32]VERHOEF PC,BROEKHUIZEN T,BART Y,et al.Digital Transformation:AMultidisciplinary ReflectionandResearch Agenda[J].Journal ofBusinessResearch,2021,122:889-901.

[33]甄紅線,凌方,景躍霞.“參與治理”還是“選擇治理”?—基于機構投資者與會計穩健性內生關系的檢驗[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21,41(9):2198-2217.

[34]江艇.因果推斷經驗研究中的中介效應與調節效應[J].中國工業經濟,2022(5):100-120.

[35]袁禮,周正.環境權益交易市場與企業綠色專利再配置[J].中國工業經濟,2022(12):127-145.

[36]羅長遠,曾帥.“走出去\"對企業融資約束的影響——基于“一帶一路”倡議準自然實驗的證據[J].金融研究,2020(10):92-112.

[37]顧夏銘,陳勇民,潘士遠.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與創新——基于我國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2018,53(2):109-123.

[38]王超,余典范,龍睿.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與企業數字化一墊腳石還是絆腳石?[J].經濟管理,2023,45(6):79-100.

[39]王勇,竇斌,宋培睿,等.管理層語調偏離會影響投資者決策嗎?—基于我國上市公司文本與財務數據的經驗研究[J].金融研究,2023(3):169-187.

[40]王德祥,李昕.政府補貼、政治關聯與企業創新投入[J].財政研究,2017(8):79-89.

[41]羅喜英,劉偉.政治關聯與企業環境違規處罰:庇護還是監督—來自IPE數據庫的證據[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9,41(10):85-99.

[42]陽鎮,陳勁,吳海軍.“擁抱””還是“拒絕”: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與企業數字化轉型[J].經濟學家,2023(1):45-54.

[43]PARK H,CHOI S O. Digital Innovation Adoption andItsEconomic Impact Focused on Path Analysis at Na-tional Level[J].Journal of Open Innovation:Technology,Market,and Complexity,2019,5(3):56.

[責任編輯:余芳]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高潮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最大综合网| 九九香蕉视频| 巨熟乳波霸若妻中文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主播|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7777| 91娇喘视频|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在线| 69av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播放| 99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99久久国产精品无码|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四虎精品国产AV二区| 2021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 白丝美女办公室高潮喷水视频| 伊人色天堂| 女人爽到高潮免费视频大全| 中文字幕第4页| 毛片免费高清免费| 中文字幕1区2区| 毛片基地美国正在播放亚洲 |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国产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色婷婷综合激情视频免费看| 中文字幕亚洲电影| 凹凸精品免费精品视频| 999精品视频在线| AV无码无在线观看免费| 青青青视频蜜桃一区二区| 欧美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日本欧美亚洲精品视| 欧美日韩在线亚洲国产人| 99免费视频观看| 四虎综合网| 欧洲av毛片| 亚洲午夜天堂|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 国产欧美日韩免费| www.亚洲色图.com| 农村乱人伦一区二区| 99人妻碰碰碰久久久久禁片| 91av国产在线| 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一二三视频| 国产91麻豆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77美色| 国产在线无码av完整版在线观看| 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热门精品| 久热精品免费| aaa国产一级毛片| 国产jizz| 久久a级片|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免费aa毛片| 成人在线欧美|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久91|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av片囯产区| 亚洲成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怡红院美国分院一区二区| 再看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一级黄色网站在线免费看|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欧美在线黄| 国产拍揄自揄精品视频网站| 亚洲人妖在线|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9九| 日韩成人免费网站| 激情无码字幕综合|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 vvvv98国产成人综合青青| 欧美中文字幕无线码视频| 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 狠狠躁天天躁夜夜躁婷婷| 国产91成人| av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久久| 免费一级毛片完整版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