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式監管:構建“全鏈條”與“長牙帶刺”監管體系

資本市場監管正經歷從傳統分業監管向全鏈條穿透式監管的深刻轉型。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全面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的五大監管原則,構建覆蓋事前準入、事中監測、事后追責的全鏈條閉環。這一體系以“長牙帶刺”為導向,通過嚴把發行入口關、強化退市監管、壓實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等,實現對資本市場違規行為的精準打擊。監管理念從被動合規轉向主動風控,為科技監管奠定了制度基礎。
科技監管:重塑智能化與數字化監管模式
科技監管已從輔助工具升級為推動監管模式轉型升級的核心引擎,其突破性體現在兩大方面:
一是智能監管工具。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推動監管從“人工篩查”邁向“智能分析”,深度應用智能稽查模型與風險監測工具,構建多維度企業關聯圖譜分析框架,強化對異常交易行為、資金異動及利益輸送鏈條的識別能力;通過自然語言處理與數據挖掘技術,提升信息披露合規審查的自動化水平,實現風險線索的智能化篩查與交叉驗證。
二是智慧監管平臺。證監會打造的資本市場智慧監管平臺,集成監管云、大數據倉庫和區塊鏈架構,實現信息展示、流程管控、風險預警、智慧決策四大功能一體化,形成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穿透式監測體系;通過異構數據整合與跨域關聯分析,建立統一監管框架下的風險畫像機制;依托流程化智慧決策引擎,強化監管任務高效分配與閉環管理,顯著提升監管效能。
監管改革:賦能資本市場治理新生態
監管改革以科技賦能“安全與效率并重”的資本市場現代化治理生態,具體從3個方面展開:
一是技術進步強化風險預警。持續推動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在風險監測中的深度應用,開發智能風險預警工具,提升風險識別能力,實現對異常情況的實時追蹤,增強非現場監管穿透力。
二是平臺建設推動監管協同。建立并完善覆蓋多市場的智慧監管平臺,制定跨行業監管規則,建立聯合懲戒機制,加強執法司法協作,健全資本市場監管數據跨部門、跨市場共享機制。
三是人才培養提升治理水平。加強復合型科技監管人才引進,精進監管人員對重大風險的分析能力,深化科技監管隊伍建設,提升資本市場治理水平。
(華北電力大學碩士生許洪濤和楊立誠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