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教育教學進入數字化的新時代。數字化輔助下的識字教學課堂在實施過程中的機遇和挑戰并存,對教師的信息化處理能力,對具體學情特點的把握能力,以及對漢語文字的認知視野都有很高的要求。如何避免數字化識字教學流于形式,保證實效,是教師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以下將結合實踐經驗,就互聯網技術和識字教學融合的呈現路徑和組織策略展開經驗分享,希望能為廣大同仁在小學語文低段識字教學中提供新思路、新視野。
二、欣賞識字微課,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抽象理解能力差。傳統的識字課堂,以抽象靜正的文字符號,以及理論說教的文字解讀為主,激發小學生的主動性。新課標中提出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引導他們養成自主識字的習慣。微課具有內容短小、生動形象(情境性強)、針對性強、傳播方便等特點。在課堂導入環節,布置微課賞析活動,創設識字情境,不僅可以激發吸引學生的參與興趣,還可以促進學生調動生活經驗來識字[2]。因此,教師可以組織識字微課的欣賞活動,來吸引學生參與識字課堂。
比如,在統編版一年級下冊“園地一”關于“天氣”的識字學習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創設這樣的故事情境:一群小朋友想要外出探尋春天,早晨剛出門的時候,太陽照耀著萬物(學習“晴”字),不一會兒,就開始下起雷電交加的瓢潑大雨(學習“暴”“雷”字);又一會兒,雨勢漸漸小了,天空依舊烏云密布,郊外景色濕漉漉的,看不見遠方(學習“陰“”霧“等字)。晚上回到家,小朋友觀看天氣預報,發現很多地方依舊很冷(學習“冰雹”“霜凍”等詞)。
又如,在一年級下冊“小青蛙”的識字學習中,“青、清、晴、情、晴”都是重要的識字目標,而且它們符合形聲字的特點。教師可以創設如下的故事情節:“青”字小朋友出門去玩,他看見有水的池塘非常高興,就去玩耍,不一會兒,他的身體就變成了“清”。他發現自己變樣子了,就趕緊跑到太陽底下去曬,不一會兒就變成了“晴”。他很慌張,淚水不自覺地流出了,他的身體變成了“晴”。想回家問問媽媽怎么回事,他的身體就又變成了“情”。
通過類似的微課欣賞活動,把相關的漢字串聯在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中,既通過直觀呈現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通過故事演繹促進了學生的觀察判斷和認知理解。在此基礎上,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和學習的能力都得到保障。
三、創新互動方式,深化學生的認知理解
學生需要在多元互動中逐步深化對漢字的識記和理解程度。傳統的識字課堂,以師生、生生之間的理論化口語交際互動為主要方式。互動對象少,互動方式欠缺,嚴重制約學生對漢字的內化吸收。借助互聯網技術,創新互動方式,拓展互動范圍,可以豐富學生的參與體驗,深化學生的記憶效果,實現從直觀思維發展到抽象思維地發展,全面提升識字效果[3]。
(一)在讀一讀中明確字音
在拼讀漢字的過程中,要注意所給音節的聲母、韻母和聲調等問題,做到發音規范。這是普通話規范表達的基本要求。學生的發音習慣、規范程度受到外界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呈現相關的漢字,給予普通話讀音的標準示范,并為學生提供玲聽跟讀的機會。如此,學生在讀一讀中就可以明確字音。
比如,在一年級上冊“天地人”的識字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借助電子白板,呈現出“天”“地”“人”的相關漢字,并在每一個漢字的旁邊展示其代表的生活畫面。首先,通過多媒體播放標準的讀音,讓學生感受規范發音的要素,獲得沉浸式體驗。其次,讓學生自主朗讀,并借助設備的智能化反饋功能,給予“朗讀標準”“再接再厲”“請重新朗讀”等評價,來幫助學生明確自身的發音狀態。
除此之外,在識字的朗讀教學中,還可以把將生字和詞組(文本)相結合,把集中識字和隨文識字相結合,以此來發展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比如,在一年級上冊“口耳目手足”的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相關的漢字創編到“生活好習慣,健康好生活”的兒歌中,并呈現出相關的生活情境,諸如勤洗手、不揉眼、要刷牙等。如此,學生在兒歌學唱的過程中,也可以實現對“口”“耳”“目“等相關漢字的有效識記。
(二)在“演一演”中理解字義
不同的漢字具有不同的字義,即具有不同的語言使用環境。理解字義不能依靠教師的理論灌輸,而是需要依靠學生調動生活經驗的主動思考、自主理解。只有讓學生走進具體的語境,去親身感受,去多角度思考,才能夠促使他們真正理解漢字所代表的生活意義[4。是以,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給予學生身臨其境的交際機會。如此,學生就可以在演一演中掌握字義。
比如,在一年級上冊“金木水火土”的識字教學中,想要讓學生理解“水”的含義,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 + 創設如下的生活畫面:衣服在水里洗了一遍又一遍,將大河攔腰斬斷的水庫,等等。通過這樣的畫面顯示,學生能初步感知到水具有”流動的液體“”洗的次數“”江河湖海總稱“的意義。再之后,學生以畫面中主人翁的身份展開相關的交際活動,諸如”這件衣服洗了兩水\"”這個水庫在旱季放水,澇季蓄水“,等等。如此,學生就能從靜態的、單一的視角發展到動態的、綜合的視角來理解水的含義感受水的用法,為后續的實踐運用、靈活運用奠定堅實的基礎。
隨著時代的發展變遷,很多漢字的意義也隨之發生變化。拓展延伸這方面的教學內容,可以幫助學生避免認知誤區、系統學習漢語知識、體驗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魅力。
比如,在一年級下冊《靜夜思》的教學活動中,“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和現在意義上的床并不相同,而是指井上圍欄。如果對此不加以區分,學生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對詩句產生錯誤理解。對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向學生解釋給予古人“人所坐臥曰床”的觀點,并讓學生現場演繹“床前明月光”的生活畫面。如此,學生才能區分出“床”古詩中和,在現代漢語中所代表的不同意義,進而能夠正確區分和科學運用。
(三)在看一看中掌握字形
每個漢字都有獨特的形狀和結構。把握字形,是學生寫規范字的前提。引導學生關注漢字之間的關聯性和差異性,并將漢字分門別類地歸納出來,對學生精準認識漢字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將具有關聯性的漢字同時呈現出來,讓學生展開對比觀察、綜合分析[5。如此,學生就可以在看一看中把握字形。
比如,一年級下冊“園地五”中關于“包”的形聲字的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如下的措施幫助學生掌握字形。首先,借助多媒體,呈現出“抱、跑、泡”等漢字動態筆畫順序的相關畫面,借助生動形象的情境讓學生初步認識到漢字書寫在運筆方面需要遵循一定的先后規則,以及在提按頓挫中的具體要求,等等。其次,借助多媒體,呈現出放大型的單一漢字,營造嚴肅、考試的氛圍,讓學生根據記憶、結合觀察來闡述其書寫結構。教師給予對錯的評價,并指出標準的書寫要求。最后,教師將這些漢字并列呈現出來,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判斷它們的異同點,從而初步理解形聲字的構字規律。
漢字中有很多形近字。形近字的辨析,是小學語文非常重要的基礎知識。在一段時間的學習活動后,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主動將近期接觸過的形近字整理出來,讓學生展開辨析,從而來幫助他們鞏固字形知識,并提升自學能力。
四、安排線上游戲,發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識字是為了實踐運用。學生語言實際應用能力,是在多樣的交際活動中發展起來的。提供促進學生語言發展的條件,拓展學生的認知經驗,可以充分挖掘學生的實用潛能。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得豐富多樣的交際活動設計變得簡單,落實起來也更容易。同時,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對游戲具有天然的興趣,而游戲可以促使其思維、情感、經驗都處在高度活躍的狀態。如此,可以安排線上游戲,來發展學生的漢字實用能力。
比如,在一年級下冊“猜字謎”的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安排如下線上游戲活動。首先,營造出游戲通關的環境氛圍,并呈現出從易到難的“擂臺”賽設置,以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其次,安排生字的組詞活動,即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組詞活動就可以順利通關。在這個過程中,提供具體的語言背景,讓學生對給出的詞組進行判斷和選擇。再次,無序呈現一些漢字,讓學生自由組合,并表達一句話。在這句話中,運用的規定漢字越多,成績越優秀。最后,安排其他的猜字游戲內容,讓學生感受認識到漢字構造的獨特魅力。
五、進行數字評價,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
識字是語文學習的基礎。漢字具有數量多、內涵豐富的特點。這就決定識字活動將伴隨著學生整個語文學習的過程。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習慣,發展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是以生為本的體現。科學恰當的評價是讓學生保持識字興趣、發展識字能力的重要措施。以互聯網為輔助技術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互動的種種表現也就以數據信息的形式被便捷高效地記錄歸納整理起來,也就為個性化的評價和指導提供了事實依據。如此,可以通過數字評價,來發展學生的識字自學能力。
比如,同樣在一年級下冊“猜字謎”的識字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借助互聯網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監控和記錄,來分析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并明確每一個學生的具體差異。其中,在微課欣賞活動中,監控數據顯示學生都被吸引,并沒有出現做小動作、說悄悄話等行為。而在讀一讀、演一演、看一看的環節中,學生整體的認知理解效果達標。然而,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比較明顯,個別學生普通話發音不標準、不規范的問題非常突出,也有的學生對字形的觀察能力、總結能力不足。還有,在游戲互動環節,學生的漢字應用實用能力也是參差不齊。
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可以繼續借助數字技術,為學生生成個性化的輔導方案。比如,對于普通話發音不標準的學生,要增加練習普通話的時間和力度來練習,幫助他們掌握相關字詞的發音規范。又如,對于字形觀察能力不足的學生,可以讓他們系統回顧漢字構造的基本規律等相關知識。如此,學生的識字效果得到提升,獨立自主的識字能力也可以得到持續穩定的發展與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數字設備在觀察學生范圍和時長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相關數據的生成也極為便捷高效。然而,這并不能完全代替教師對學生的觀察總結。教師對學生的內在情感、學情基礎、動態變化方面等具有更加敏銳的觀察力和感受力,提出的評價指導措施也具有不可替代性。對此,教師要將自己的調研經驗和數字設備反饋結合起來,以真正落實因材施教。
六、推薦網絡資源,豐富學生的識字儲備
學生的識字量是在閱讀中不斷積累而來的。根據學生的識字基礎、興趣愛好,推薦拓展延伸的閱讀資源,是豐富學生識字量,培養學生語感能力,乃至閱讀能力的根本。隨著信息化教育產品的不斷研發,以及公共教學資源平臺的持續建設,以識字為目標的漢字故事、趣味知識卡、漢字的前世今生等網絡資源層出不窮。這些網絡資源不僅具有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優勢,也有開拓學生認知視野,幫助學生系統理解漢字體系的作用。如此,可以綜合考慮,根據具體情況,推薦相關的網絡資源,以豐富學生的文字儲備。
比如,同樣在一年級下冊“園地五”中關于“包”的形聲字的識字學習中,學生對形聲字現象呈現出濃厚的興趣。為此,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專業的學習平臺(以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等為主),讓他們自主學習“認識形聲字”“常用的形聲字”等為主題的模塊內容,在獨立的閱讀思考中開闊對形聲字的認知視野,并豐富具體的識字量。在這個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家長以親子互動的方式共同參與,以幫助學生養成健康正確的網絡運用習慣。
七、結束語
總而言之,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段的重要教學任務。“互聯網 + ”為識字教學帶來新的機遇,有利于解決學生參與興趣不足、認知成效不理想等頑固性問題。對此,教師要注重這方面的創新探索,以促進識字教學的科學高效落地,并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生成。
作者單位:楊玉榮 山東省在平區金牛湖學校
參考文獻
[1]王克文,王文娟.淺析數字化與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融合路徑[J].中華活頁文選,2024(19):46-48.
[2]陸夢映.數字化賦能小學語文識字與寫字教學[J].新世紀智能,2024(97):19-20.
[3]米麗.小學語文情境化識字教學探析[J].小學生作文輔導(中旬),2023(05):72-74.
[4]梅書班.小學語文低段識字教學方法研究:以部編版教材為例[J].作家天地,2023(32):104-106.
[5]王東.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輕松愉悅自主識字[J].教育科學論壇,2020(05):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