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 + ”時代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緊跟時代步伐,積極探索語文教學的創新路徑,將先進的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深度融合,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核心素養,為他們的未來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傳統小學語文教學所面臨的現實困境
(一)認知隔閡問題
認知隔閡問題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普遍挑戰,主要表現為學生生活經驗與文本內容之間的鴻溝。在民間故事類課文教學中,這種隔閡尤為突出,涉及特定歷史背景、民族文化和抽象概念的理解障礙。當文本內容超出學生的認知圖式時,容易造成理解偏差和學習挫敗感,影響教學自標的達成。這種認知隔閡不僅存在于語言層面,更體現在文化語境和價值觀的傳遞過程中。
(二)情感傳遞斷層
情感傳遞斷層是傳統語文課堂的另一顯著局限。由于教學方式單一,缺乏有效的情感觸發機制,學生對文本的情感體驗停留在淺表層。尤其在蘊含深刻人文精神的課文教學中,這種情感傳遞的斷層會使價值觀教育流于形式。學生雖然能夠復述情節,卻難以產生真正的共情,無法實現從“知道”到“感悟”的內化過程,削弱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教育功能。
二、“互聯網 +′′ 的破局優勢
(一)多模態認知支架
多模態認知支架是互聯網 + 教育的重要特征,它通過整合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知通道,構建多維度的認知支持系統。這種支架能夠有效激活學生的前認知經驗,在新舊知識間建立聯結,降低認知負荷。多模態呈現不僅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還能促進深度學習,幫助學生在語言習得的同時,達成文化理解和思維發展
的教學目標。
(二)沉浸式情感共鳴
沉浸式情感共鳴是技術賦能語文教學的核心價值。通過創設接近真實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參與和主體體驗,使抽象的人文精神具象化、可感知。這種情感共鳴不是簡單的情緒喚起,而是通過情境浸潤促進價值認同,實現從情感體驗到理性認知的升華。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中,這種深層次的情感共鳴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價值。
三、“互聯網 +′ ’視域下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路徑
(一)構建生動情境,點燃學習熱情
在“互聯網 +' ”浪潮中,教師可以巧妙地借助多媒體技術,將一幅幅鮮活的圖片、一段段引人入勝的視頻、一曲曲動人心弦的音頻融入課堂,為學生勾勒出一個與課文內容緊密相連的奇妙世界。這樣的情境不僅能夠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激發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探索欲望,使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自然而然地沉浸于知識的海洋。以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獵人海力布》教學為例,首要任務是讓學生掌握“犧”等4個生字,能夠正確書寫“酬、珍”等11個生字,并能準確讀寫“酬謝、叮囑、崩塌”等關鍵詞語。
在“互聯網 + ”背景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這些生字生詞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給學生。教師可以先在互聯網上搜索相關的圖片或動畫,如一幅描繪獵人海力布與村民們酬謝場景的圖畫,配以“酬謝”二字的動態演示,讓學生在視覺與聽覺的雙重刺激下,對生字生詞產生深刻的印象。接著,通過播放一段簡短的視頻,展示獵人海力布在得到寶物后,如何被叮囑不要泄露秘密的情景,將“叮囑”一詞巧妙地融入其中。而當講到“崩塌”時,教師則可以展示一段山石滾落、天地變色的震撼場景,讓學生在震撼中理解詞義,同時激發他們對課文內容的濃厚興趣。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設計一些趣味性的識字游戲或練習,如“生字連連看”“詞語接龍”等,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鞏固所學知識。通過這些多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不僅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生字生詞,提高學習效率。
(二)融合生活元素,深化情感體驗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將生活與知識緊密相連,是提升學生理解力和核心素養的關鍵。在“互聯網 + ,背景下,教師應積極尋找課文內容與現實生活的契合點,通過多媒體課件將兩者巧妙融合,讓學生在對比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在課件設計的過程中,教師需明確教學目標,深入挖掘課文主旨,精選具有代表性的生活案例,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更加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體驗其中的情感與智慧。以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獵人海力布》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課文中的獵人海力布救助龍王女兒、獲得寶石、違背誓言導致寶石失去魔力等關鍵情節以動畫或圖片的形式呈現出來。通過直觀的視覺展示,學生可以輕松把握故事的發展脈絡,為后續復述故事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了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搜索一些與課文情節相似的生活案例,如“誠實守信帶來的好報”或“因貪婪而失去一切”的故事,制作成多媒體課件,與課文內容進行對比。這些生活案例的引入,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幫助他們從更廣闊的視角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較深入的理解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設計一些復述故事的練習。例如,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分別扮演獵人海力布、龍王女兒等角色,利用多媒體課件提供的場景和對話,進行故事復述。這種練習方式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讓他們在復述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思考并分享自己在面對誘惑或困境時,是如何做出選擇的。這樣的討論環節,不僅能夠將課文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相連,還能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自我反思能力。
(三)翻轉傳統課堂,激發學習潛能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人,學生的全面發展成為教育的核心目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拓展教學空間,利用多媒體技術打造翻轉課堂,引導學生提前預習,自主探索。通過錄制教學重點的視頻,讓學生在課前就對所學內容有所了解。而在課堂上,教師則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積極討論,共同解決學習中的難題。以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獵人海力布》教學為例,在教學準備階段,教師可以精心制作一段微課視頻。這段視頻不僅概述課文的基本內容,還詳細解析《獵人海力布》這一民間傳說的文化背景和創作淵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預習材料。視頻中,教師巧妙設問,引導學生思考海力布為何會救助小白蛇、他如何獲得寶石、又因何失去了寶石的魔力等關鍵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使他們在預習過程中自主閱讀課文,初步厘清故事的前因后果。
進入課堂教學環節,教師則轉變為引導者,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預習成果和思考過程。學生紛紛發言,有的講述海力布救助小白蛇的英勇行為,有的分析海力布獲得寶石后的喜悅與困擾,還有的探討海力布因泄露秘密而失去寶石魔力的遺憾。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適時引導,利用課件再現課文中的關鍵場景,如海力布救助小白蛇的緊張瞬間、他獲得寶石后的喜悅表情,以及他違背誓言后寶石失去魔力的凄涼畫面。并通過時間軸動畫清晰呈現故事脈絡,以不同顏色標注關鍵事件,用箭頭標示因果關系。還可以設計互動式情節圖,讓學生拖動情節卡片進行排序,在操作中理解故事邏輯。這些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幫助他們更加直觀地感受海力布的性格特點和情感變化。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深人理解和清晰把握后,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復述故事。通過小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紛紛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復述《獵人海力布》的故事。在復述過程中,他們不僅鞏固了對課文內容的記憶,還鍛煉了語言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
(四)拓展課內知識,培養自學能力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往往局限于教材內容,限制了學生的視野和思維。教師可以借助網絡平臺,整合多元化的教學資源,將課內知識向外延伸,引導學生探索更廣闊的天地。通過推薦相關書籍、觀看視頻資料、參與在線討論等方式,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拓寬視野、發展思維、提升創造力,從而培養其強大的自主學習能力。以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獵人海力布》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中的豐富資源,為學生推薦與《獵人海力布》相關的民間傳說和故事,如其他英雄人物的傳奇經歷,或是關于善良與勇敢主題的寓言故事。這些課外資源的引入,不僅有助于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還能促使他們在對比閱讀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海力布這一角色的獨特魅力。
為了讓學生更加深人地體會海力布的品質,教師還可以組織一系列自主學習活動。例如,創建在線討論平臺,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對海力布言行的理解和感悟,或是就某個情節展開辯論,探討不同情境下人物可能做出的選擇。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嘗試創作與海力布相關的短劇或故事,通過角色扮演和創意寫作,將海力布的品質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始終扮演著引導者和支持者的角色,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斷提升自主學習水平。
(五)強化課堂互動,尊重個體差異
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在思維模式、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上存在差異。為此,教師應加強課堂互動,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通過提問、討論、小組合作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情感體驗,從而獲得更加豐富的情感共鳴和學習成效。這樣的課堂形式不僅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還能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以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獵人海力布》教學為例,教師利用多媒體,將課文中的關鍵場景和人物言行以生動的動畫或圖片形式呈現。隨后,教師巧妙地設計一系列互動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抓住描寫人物言行的詞句,體會海力布的高貴品質。例如:“海力布在救助小白蛇時,他是怎么做的?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當海力布得知寶石的秘密后,他是如何選擇的?這反映了他的什么品質?”這些問題,如同一串串鑰匙,引導著學生一步步深入文本,與主人公海力布同呼吸、共命運。在提問與回答的互動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鼓勵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來發言。有的學生可能側重于海力布的勇敢和無私,有的學生則可能更關注他內心的矛盾和掙扎。教師耐心傾聽,適時引導,用溫暖的話語和智慧的點撥,幫助學生深化對文本的理解,同時也讓課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還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重現蒙古族游牧生活場景,悠揚的馬頭琴聲,草原上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壯麗景象等。這些音樂和畫面,如同一股股清泉,滋潤著學生的心田,讓他們在感受海力布高貴品質的同時,體會大自然的壯美與和諧。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通過構建生動情境、融合生活元素、翻轉傳統課堂、拓展課內知識,以及強化課堂互動等策略,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掌握。這些實踐探索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單位:王強甘肅省蘭渭希望小學
參考文獻
[1]王堵生.活用信息技術打造小學語文靈動課堂[J].山西教育(教學),2023,(11):9-10.
[2]林紅賓.信息化視野下小學語文傳統文化滲透策略探究[J].試題與研究,2023,(36):36-38.
[3]謝麗艷.巧借信息化手段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成效[J].考試周刊,2023,(43):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