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要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經驗、社會生活的聯系,注重培養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指出要加強課程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的結合,倡導“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這其實是強化了教育與生活的關系,為一線教師推進新課改指明了路向。下面,以筆者在第十屆《初中生世界》名師精品課堂觀摩與研討活動中執教的一節英語讀寫結合示范課為例,談談如何利用生活中的素材進行教學設計以及如何高效開展源于生活的、真實的初中英語教學。
一、用生活中的視頻激發興趣,升華主題意義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把“看\"增列為與聽、說、讀、寫并重的語言技能,視頻成為語言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在英語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視頻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提升學生理解主題意義的能力。譯林版英語教材七(下)Unit5屬于“人與自然”主題范疇下的“自然生態”子主題。通過研讀語篇,筆者確立了“愛動物、愛生活”的單元主題以及“動物是生活的一部分,動物使生活更美好,人與動物和諧共生”的主題意義。在本節課中,筆者選取了生活中三段動物視頻賦能教學。
視頻1:導入激趣
教學伊始激發學生興趣,讓其把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十分重要。第一段視頻集中呈現了一群寵物在主人離開家后滑稽可愛的行為。學生的笑聲流露出了其對寵物的熱愛,有利于他們在輕松、自由的交流中進人狀態,激發學習興趣與動力。
視頻2:串聯活動
導入話題后,筆者通過圖片引導學生描述動物,并介紹了常見寵物類型。然后讓學生欣賞一段導盲犬在生活中成為盲人“眼睛”的視頻,承上啟下,串聯了教學活動,有利于引導學生在回答“WhatcanOscardo\"等問題的過程中領悟人與動物的特殊關系。
視頻3:升華主題
筆者圍繞單元主題及目標設計了指向產出任務的系列活動,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探究單元主題意義。為了讓學生更直觀且深刻地體悟人與動物和諧共生的意義,筆者播放了一段狗在生活領域對人進行幫助的視頻。看著溫馨畫面,聽著優美旋律,學生感悟很多。此刻,單元主題意義得以升華、定格。
二、用身邊圖片激活圖式,構建事實檔案
圖片屬于非連續性文本,在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新課標要求學生能根據標題、圖片、語篇信息或個人經驗等進行預測。圖像資源已經不再只是輔助學習的手段,而是學習的重要材料和方式。視頻導入后,筆者以讀句猜圖、隱去大部分圖片等方式激發學生的猜測熱情,引導他們看圖說話。
筆者首先呈現的是生活中常見的蜜蜂、蝴蝶、蝙蝠和螞蟻的圖片。看著猜對的圖片,學生頭腦中的圖式被激活,在“Whatdoesitlooklike\"\"Whatdoesitdo/eat\"\"What'sspecialaboutit/them\"等問題的驅動下,學生能積極且輕松地描述圖片內容,發展看圖說話能力,知曉描述動物事實檔案的核心框架。然后,筆者呈現自己的寵物貓的圖片,圍繞構成動物事實檔案的五個問題引導學生回答、描述,為讀寫活動打下了基礎。
三、用現實表達搭建支架,豐富寫作語言
該單元Integration板塊由四部分構成,將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三類活動聯結起來,融合了聽、說、讀、看、寫技能的訓練。該板塊內容引導學生在運用聽、讀、看等理解性技能的基礎上,向說、寫等表達性技能過渡,形成個性化的產出,提升語言能力,深化對單元主題的理解。本節課是單元產出部分,鑒于學生前三個部分尚未學習,相關語言積累及技能欠缺,筆者特意增加了兩個語篇,幫助學生搭建寫作支架,豐富描述動物及表達情感的語言。
筆者首先借助補充的兩個語篇幫助學生厘清寫作框架及主要內容。然后,筆者打破教材結構,將D1、D2作了順序調整與創新,讓學生在閱讀中完成相應的事實檔案,并仿照補充語篇的結構分析方式,完成對D2的結構分析,為寫作搭建穩固的結構支架,結構與語言是寫作的兩翼。為更有效地輸出,教師可以通過聽、讀、看等多感官方式,幫助學生內化所學,加深對單元主題及意義的理解。本節課,筆者通過導學案,引導學生對上述三個語篇語言進行分析、提煉,梳理、概括出描寫動物的核心詞匯與關鍵句型,構建了產出語言庫。
四、用真實情境明確路向,催生寫作欲望
新課標要求教師依托語境開展教學,引導學生在真實、有意義的語言應用中整合性地學習語言知識。課堂教學的真實性應成為教師的常態追求。真實性是指課堂上使用的學習材料和學習活動(任務)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課堂之外自然、真實的語言使用情況。本節課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寫一篇關于動物的文章,以便在即將到來的學校舉辦的寵物周上展出。此情境不僅能夠激起學生的寫作興趣與欲望,還能夠讓學生在相對完整、真實的情境中體驗、運用與理解所學語言,深刻理解語言的意義和用法,從而更好地掌握語言形式,提高語言能力。
程曉堂教授認為,課堂話語的真實性是外語課堂教學真實性的一個方面,可以從情境真實性、語言真實性和內容真實性三個角度去考量。本節源于生活的英語教學實踐課充分體現了這三個角度,保障了課堂教學的真實性,為踐行新課標提供了實踐課例。
本文系江蘇省南京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4年度重點課題“指向生活邏輯的初中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ZD/2024/020)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為正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江蘇省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導師,任教于南京市將軍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