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低空經濟蓬勃發展為內蒙古農畜產品價值鏈優化提供了重要契機。本文重點分析了低空經濟與農畜產品價值鏈優化的內在邏輯及低空經濟賦能農畜產品價值鏈優化的作用機制,從技術嵌入智慧農牧業、全面構建低空物流、數字化管理農畜產品等方面探討了低空經濟賦能農畜產品價值鏈優化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低空經濟" " "農畜產品" " "價值鏈優化" " "作用機制" " "鄉村振興
一、引言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發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正深刻影響農牧業現代化與鄉村振興。在科技進步與“雙碳”戰略背景下,農牧業面臨綠色轉型與提質增效的雙重挑戰,而低空經濟憑借智能化、高效覆蓋等優勢,為農畜產品價值鏈優化提供了重要機遇。低空經濟涵蓋無人機技術、低空物流、遙感監測等領域,在農畜產品價值鏈的各環節均展現出顯著賦能作用。生產環節中,無人機遙感技術可精準監測土壤與作物生長,智能施肥,降低資源浪費;加工環節中,低空物流可加速原料運輸,提高生產效率;流通環節中,無人機配送突破地理限制,實現農畜產品高效流轉。同時,低空經濟助力農畜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提高品牌附加值,推動市場拓展。內蒙古作為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傳統農畜產品流通存在運輸周期長、損耗率高等問題。低空經濟的發展為破解這些瓶頸提供了新思路。內蒙古應進一步完善低空空域管理,推動基礎設施建設,鼓勵產學研聯合創新,發展適配本地特色農畜產品的低空技術解決方案。同時,依托數字化平臺,實現農畜產品價值鏈各環節的高效銜接與數據共享。通過科技、政策與產業的多維融合,充分釋放低空經濟的潛力,為內蒙古農畜產品價值鏈優化、鄉村振興及農牧業現代化提供新動能。
二、低空經濟與農產品價值鏈優化的內在邏輯
(一)技術驅動精準生產
在內蒙古廣袤的草原與農牧交錯帶,低空經濟通過無人機遙感、精準農業設備和智能算法技術,為農牧業生產注入了新動力。無人機遙感技術在內蒙古的玉米、大豆、小麥主產區廣泛應用,可實時監測大面積耕地和草場作物長勢、牧草覆蓋、土壤墑情和病蟲害情況,實現“空中巡田、空中牧場”的立體化管理模式。對于草原牧區,無人機還可實現牲畜的遠程定位和監測,提高放牧效率與安全性。在農資投入方面,結合低空精準噴灑技術,無人機可以對農作物和牧草進行定點施肥、噴藥與灌溉,顯著降低農藥使用量,減少草原化肥污染和土壤退化現象,助力生態保護與綠色生產并進。
(二)網絡重構高效流通
內蒙古地域遼闊、人口分布分散,農畜產品的流通長期受限于交通半徑和基礎設施短板。低空經濟賦能的無人機物流系統,正在重塑內蒙古偏遠地區農畜產品流通模式。通過建立覆蓋旗縣—鄉鎮—村(嘎查)的低空飛行通道,無人機可實現從牧區或農場直接飛往城市集散中心或終端消費者,極大地縮短了運輸時間,尤其對牛奶、牛羊肉、冷鮮蔬菜等生鮮產品具有顯著效益。以巴彥淖爾“河套農產品”與錫林郭勒草原羊肉為例,通過低空物流直達市場,不僅降低運輸損耗與冷鏈成本,也能提升農畜產品品牌的時效性與消費者滿意度。無人機物流同樣解決了交通閉塞時期(如冬季暴雪或草原洪水)農畜產品“出不去、送不進”的困境,增強了區域流通韌性。這種模式還可與“數商興農”“直播帶貨”相結合,推動內蒙古特色農畜產品打破地域限制,加快融入全國市場乃至國際市場,拓展價值鏈增值空間。
(三)數據賦能價值提升
低空經濟通過構建覆蓋農畜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數據采集與分析體系,為農畜產品價值鏈的數字化轉型注入了強大動力。無人機遙感技術實時采集的農田信息,包括作物生長、土壤狀態和天氣變化等數據,與區塊鏈技術相結合,能夠實現從生產到消費的全流程質量追溯。基于市場反饋與銷售數據,低空經濟可協助農牧民科學制定種養結構與產銷策略。例如,預測內地市場對某類牛肉部位或特定產地瓜果的需求變化,能夠提前調整養殖計劃或播種面積,降低產銷錯配的風險。同時,物流企業可通過實時數據優化運輸線路與頻率,提升配送精準度與效率。數據的貫通還帶動了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加工企業可基于實時供應數據規劃產能,銷售平臺可依據產地貨源安排促銷與市場投放,實現信息驅動下的“產、供、銷”一體化聯動。
三、低空經濟賦能農畜產品價值鏈優化的作用機制
(一)精準提升生產環節
在內蒙古的耕地和草原環境中,無人機遙感、精準農業設備和智能決策系統,極大提升了農牧業的生產效率和資源利用率。針對呼倫貝爾市、通遼市、興安盟等地的大豆、玉米等農作物種植區,無人機遙感可實時獲取土壤墑情、作物長勢、病蟲害等多維數據,為農業生產提供精準決策支持。通過數據驅動的智能施肥、定點噴灑和滴灌系統,農牧民可根據具體地塊狀況調整投入量,實現“按需供給、科學施策”,顯著降低資源浪費和化肥農藥對耕地、草原生態的影響。在農牧交錯區,無人機還被用于草場監測與放牧管理,如烏蘭察布市、錫林郭勒盟利用低空遙感追蹤牲畜位置、估測草地載畜能力,預警草原退化、干旱等自然災害,從而優化放牧強度和畜群調度。此類應用不僅降低了人力成本,也提升了防災減災能力。低空經濟推動的精準化管理正在引領內蒙古由傳統粗放農牧業向智慧農牧業、綠色生態農牧業轉型,既保障了產品的一致性和安全性,也為后續加工流通提供質量基礎,助力農畜產品價值鏈實現從“量的擴張”到“質的提升”。
(二)標準化保障加工環節
內蒙古是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牛羊肉、乳制品等畜產品加工能力強。低空經濟通過高頻監測與智能評估手段,強化了加工環節的標準化與質量穩定性。以巴彥淖爾市、赤峰市為例,農畜產品由牧區運輸至加工廠過程中,無人機可實時采集運輸溫度和濕度、震動強度等環境數據,有效監控冷鏈運輸質量,防止原料在運輸環節出現品質退化。同時,無人機搭載的高分辨率攝像系統可在加工初篩階段快速完成質量分級,例如識別羊肉的肌理紋理或谷物的成熟度,避免人工分揀帶來的誤差,提高生產效率。此外,通過與物聯網設備對接,遙感數據與加工設備可聯動運行,對于乳品、風干肉等對溫度與濕度敏感的產品,系統可自動調節冷藏溫控系統,保障加工全過程符合質量標準。這一系列基于低空技術的標準化控制手段,顯著提升農畜產品加工環節的產品質量穩定性,推動內蒙古特色農畜產品在全國乃至國際市場中塑造“高質量、可溯源、可信賴”的品牌形象,形成從產地到餐桌的完整品質保障體系。
(三)高效化重構流通環節
內蒙古地域遼闊,牧區與農區點多面廣,傳統公路物流系統存在“最后一公里”配送難、成本高、時效低等問題,對生鮮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流通造成嚴重制約。低空經濟構建的無人機物流網絡,正成為重構農畜產品流通體系的關鍵力量。在通遼市、烏蘭浩特市、阿拉善盟等交通不便地區,無人機可實現點對點投送,將新鮮乳品、蔬果、風干羊肉、蜂蜜等特色產品快速送達城鎮集散中心或消費者家中。通過精準配送,農畜產品運輸時效顯著縮短,損耗率下降,冷鏈成本降低,易腐商品保鮮期得以延長,整體流通質量明顯提升。更重要的是,低空物流讓內蒙古的地理區位由“制約因素”轉化為“差異優勢”。通過在電商、社群營銷、農旅融合等場景的廣泛應用,邊遠旗縣的特色農畜產品如察右中旗的黃芪、科爾沁牛肉、額濟納棗等得以實現快速出村進城,進入城市高端市場。
四、低空經濟賦能農畜產品價值鏈優化的實踐路徑
(一)技術嵌入智慧農業
低空經濟賦能農畜產品價值鏈優化的實踐路徑,首先體現在智慧農牧業技術的深度嵌入上。無人機遙感技術成為核心手段,通過高分辨率影像和多光譜傳感器,獲取內蒙古農牧區土壤墑情、牧草長勢、病蟲害分布等關鍵數據,為農牧民和涉農企業提供科學化、數據驅動的決策支持。這些技術能夠顯著提升生產效率,例如在糧食主產區推行變量施肥、在灌區實施智能灌溉、在牧區開展精準飼喂和牧草管理,不僅優化了農牧業投入品的利用效率,還減少了化肥、農藥和飼料的過度使用,降低了環境壓力。同時,無人機技術的應用使自然災害監測和預警更加精準,可在干旱、沙塵暴或重大病蟲害發生前發出預警,幫助農牧業主體及時采取防范措施,降低損失。智慧農牧業的技術嵌入,不僅推動了內蒙古傳統農牧業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轉型,也為區域農畜產品價值鏈的高效、安全與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全面構建低空物流
低空物流網絡的建設是低空經濟賦能內蒙古農畜產品流通的重要實踐路徑。依托無人機物流的高效與靈活,可以有效突破草原、沙漠及山區交通基礎設施薄弱、運輸時間長的限制,尤其在牛羊肉、乳制品、冷鮮蔬菜等生鮮農畜產品運輸中表現出顯著優勢。通過無人機,優質牛羊肉、鮮奶、特色雜糧等可從牧區、農田直達城市高端市場,對接京津冀等消費圈,大幅縮短物流鏈條,降低了運輸時間成本和保鮮成本。低空物流的精準配送能力對邊遠牧區尤為關鍵,能夠讓這些區域的特色優質農畜產品快速進入高端消費市場,實現價值提升。同時,低空物流網絡配套的智能化管理系統可實時監控運輸過程,保障運輸安全與產品質量,并通過動態數據優化航線與調度。低空物流網絡的構建,不僅提升了內蒙古農畜產品的流通效率,也為區域品牌打造和城鄉資源雙向流動提供了全新解決方案。
(三)數字化管理農畜產品
無人機技術與物聯網、區塊鏈深度融合,可對牛羊養殖、牧草種植、奶制品加工及特色雜糧生產等全流程進行關鍵數據采集,實現從產地到餐桌的全程信息透明化。消費者只需掃描二維碼,即可獲取牛羊生長環境、飼草來源、奶品加工工藝、物流運輸狀態等詳細信息,顯著增強了對內蒙古農畜產品質量與安全的信任感。同時,數字化追溯體系為養殖戶和種植戶提供了科學化管理依據,便于調整飼養模式、優化種植方案,減少因質量問題帶來的市場損失。通過實時數據共享,供應鏈上下游各環節能夠高效協同運作,這種覆蓋全生命周期的追溯管理模式,不僅有助于塑造“內蒙古草原牧場”“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等區域品牌競爭力,還推動了內蒙古農畜產品價值鏈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參考文獻:
[1]李曉津,劉斯迪,刁斯桐,等.低空經濟對區域經濟貢獻的測度研究—以江蘇省為例[J].價格理論與實踐,2024(10):184-190.
[2]鐘成林,胡雪萍.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質生產力邏輯與提升路徑[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4,41(05):84-93.
[3]戴炳欽,范志明,簡兆權.數字技術驅動農產品企業商業模式數字化轉型—基于價值共創的縱向案例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2024,17(04):562-579.
[4]李秀香,黃偉鳳.全球價值鏈嵌入對農產品出口技術復雜度的影響[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24(05):38-43.
[5]徐冬梅,陶長琪.數字技術何以賦能農產品加工業高端化轉型[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24,29(05):269-281.
(作者單位:1.成都錦城學院金融學院 ;2.內蒙古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張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