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庇變簣@環境不僅是幼兒生活的空間,更是幼兒學習的空間。我園是一所農村幼兒園,戶外空間開闊,自然田園資源豐富,蘊含著幼兒學習和發展的無限可能?;诖?,我們立足兒童視角,再造自然田園空間,為幼兒創造親近自然、熟悉田園生活的機會,促使自然田園游戲由“一類活動”的“一次體驗”走向“多元活動”的“多重體驗”,從而助推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一、自然田園空間再造的背景
(一)教育理念缺失的單一空間
幼兒園原有的自然田園游戲空間較為零散、單一,未能充分挖掘自然資源,且對戶外場地空間利用有限。此外,環境的創設大多以教師為主,未能立足兒童視角、依托自然生態理念、聯結社會生活合理規劃,無法滿足幼兒全面發展的需要。
(二)課程意識淡薄的固化空間
環境不是孤立的存在,是幼兒園課程建設的一部分,應為幼兒的學習和發展服務。幼兒園原有的自然田園空間未能與課程建立有效聯結,且游戲空間互動性、聯系性、整合性不強,無法滿足幼兒多樣的發展需求。
(三)資源意識缺失的封閉空間
幼兒園所處地域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文化形態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幼兒園原有的自然田園空間未能有效利用周邊自然和人文資源,游戲材料單一,游戲空間封閉,限制了幼兒的學習空間,影響了幼兒完整經驗的建構。
二、兒童視角下自然田園空間再造的價值
(一)育人為本,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依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精神,我園將“五育”融入自然田園空間再造中,聯結田園課程,支持幼兒在自然田園游戲中探索自然現象、體驗多種社會角色,從而獲得身體素質、社會交往、藝術創造、科學認知、語言表達等多元發展,養成“親自然、樂探究、愛運動、善創造”的良好品質。
(二)強師為根,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教師初步探索主題課程、項目式學習的新模式,在觀察現象、思考問題、分析原因、審視結果、總結提升的過程中,不斷調整與改進課程實施的支持策略,實現課程觀、兒童觀、教育觀的轉變,加快專業化成長的步伐。
(三)興園為基,豐富幼兒園文化內涵
通過深入反思幼兒園現有的空間環境,充分開發自然田園資源,再造自然田園游戲空間,創造出更為適宜的園本式自然田園學習環境,實現幼兒園課程建設的不斷發展。
三、兒童視角下自然田園空間再造的策略
(一)立足兒童視角,再造自然田園游戲空間
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指出:“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要解放兒童的雙手和大腦,解放兒童的空間與時間,讓兒童到廣闊的自然界和社會中去探索?!币虼?,我們立足兒童視角,再造自然田園游戲空間,充分發揮環境的教育價值,促使幼兒獲得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1.傾聽聲音,了解需求
幼兒是游戲的主人,我們應仔細傾聽幼兒對于環境的想法,讓環境真正成為能支持他們探索和個性化創造的學習場。為此,我們向全園幼兒發布招募征集函,引導他們通過不同方式表達想法。征得幼兒的想法后,我們發現幼兒與成人視角下的自然田園游戲空間完全不同。幼兒喜歡有挑戰的環境,要能促使他們主動探究,獲得愉悅的體驗。
2.師幼共議,設定方案
一方面,我們傾聽幼兒的心聲和需求,同時鼓勵他們大膽設計,以自主繪畫、攝影、投票等形式表達自己對自然田園空間再造的設想。教師將幼兒的需要進行整合、調整,形成一份初步的空間改造方案。另一方面,我們充分挖掘園內外自然資源,分析資源價值,全面架構自然田園資源地圖,將這些資源地圖與幼兒的想法有機整合。最后,經過個人設計、小組投票、集體決策后,我們確定了幼兒園自然田園空間再造方案:開設田園種植區、田園創藝區、田園集市區、田園運動區、田園生活館、田園農耕館、田園科探館、田園美術館、田園資源館,形成了兒童視角下“一園四區五館”的自然田園游戲空間。
3.全員參與,再造空間
根據師幼共議方案,我們堅持全員參與、因地制宜地再造自然田園游戲空間。如減少灌木叢、擴大種植區,在確保綠化面積的同時滿足幼兒種植需求;將田園種植區旁的山坡、爬籠、平衡繩索、草地貫通,創設田園運動區,便于幼兒開展種植、采摘等運動游戲;在田園種植區和田園創藝區中間的平地上開辟田園集市區,在寬敞的草地上、大樹下開辟田園創藝區,便于幼兒利用自然田園材料進行創意表達,獲得綜合能力的提升。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我們鼓勵幼兒參與現場空間再造,成為環境的主人。就這樣,再造的自然田園游戲空間更加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認知水平和興趣需求,更能激發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助推幼兒完整經驗的生長。
(二)依托田園課程,融通自然田園游戲空間
環境是課程生成的土壤,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會不斷生成新的學習需求,而課程開展的過程與結果也會促使環境的改變。因此,我們基于幼兒的興趣需求,以田園四季為主線,及時生成自然田園游戲課程,涵蓋語言、科學、健康、社會、藝術五大領域的課程內容。田園課程實施中,幼兒積極互動、大膽交流,有效融通園內外的自然田園游戲空間,充分體驗田園游戲的快樂和驚喜。
1.聯結田園課程,有效整合戶外游戲空間
多元化、互動化的自然田園游戲活動空間能給幼兒提供更加廣闊的想象和創造空間,滿足幼兒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因此,我們支持區域之間有機聯系、有效互動。如田園種植游戲時,我們將種植的權利交給幼兒。春意盎然的季節里,幼兒拿著小鏟子、小鋤頭興奮地來到田園種植區,學著農民伯伯的樣子松土、播種、澆水、施肥,在大家的精心照料下,南瓜子發芽、長葉、開花、結果了。他們在種植管理的過程中發現了南瓜生長的奧秘,也養成尊重自然、親近自然的良好習慣。田園勞作中,幼兒獲得了動作發展,也實現了田園種植和田園運動區域的有機融合。田園創藝區里,幼兒合作繪制了長卷畫《南瓜豐收了》,還將南瓜進行了藝術加工,開起了“南瓜藝術展”。同時,幼兒還將采摘的南瓜和創作的南瓜藝術品運到田園集市進行售賣。依托田園課程,幼兒園的自然田園游戲空間得以有效整合,形成了一個更加靈活、開放、多樣、可移動且智慧的復合型功能空間,滿足幼兒項目化、個性化、多樣態學習的需求,促使幼兒在“自然田園”的游戲中自然成長。
2.延伸田園課程,及時貫通室內游戲場館
室內環境也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根據幼兒的需求和意愿,我們及時將戶外自然田園游戲延伸到室內。如“田園農博館”里幼兒將收獲的南瓜進行了展覽,還對南瓜做了調查,發現了南瓜的相同點:都有花紋、南瓜柄、南瓜蒂;不同點是:顏色、形狀、品種不同。在分享交流中,幼兒獲得了更多關于南瓜的認知經驗。那么,南瓜的里面有什么?帶著這些疑問,幼兒將南瓜送到了“田園生活館”。切開南瓜后,幼兒發現南瓜里面有南瓜子、南瓜肉、南瓜瓢。在教師的幫助下,幼兒還做了南瓜美食,共同品嘗南瓜的味道。我們堅持以幼兒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讓幼兒在真實情境中觀察、探究、體驗、操作,獲得了深刻的體驗和游戲的愉悅。
3.拓展田園課程,全面回歸幼兒生活空間
課程所需的資源在家庭、社會每個地方。我們應回歸幼兒的生活,做好家園社協同共育。為了進一步拓展自然田園游戲空間,我們對周邊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社會資源進行了調查,發現周行蔬菜基地的資源非常豐富,適宜幼兒深度探究和學習。因此,我們加強了與社區聯動,和蔬菜基地聯合打造了“共享菜園”,建成集親子互動、自然教育與生態理念為一體的農耕實踐“打卡樂園”。隨著南瓜課程的深入,幼兒了解到南瓜還有很多品種,這些南瓜是如何種植的?帶著問題我們和幼兒來到“蔬菜基地”參觀學習,了解了更多關于南瓜種植的知識和經驗。于是,幼兒變身小農夫,在“共享菜園”里參與耕種、勞作,體驗種植、收獲的樂趣。
依托田園課程,自然田園游戲空間由單一型的空間布局串聯成了復合型的空間布局,由戶外拓展到了室內,又從園內延伸到了園外,支持并豐富了幼兒的游戲和學習內容,成為幼兒經驗生長的場所。
(三)創新行動路徑,樂享自然田園游戲空間
一個好的游戲空間可令幼兒流連忘返、樂于體驗。為了讓幼兒更好地體驗游戲,獲得愉悅和滿足,我們傾聽幼兒的需求,給予支持和有效回應。同時,還創新行動路徑,盤活熱點,打破固定規則,以混齡活動、節白活動、主題活動為統領,不斷整合自然資源、文化資源,為幼兒創設更加豐富適宜的自然田園游戲空間,促使幼兒獲得更多愉悅體驗。
1.全園游戲日,共享歡樂時光
混齡游戲能為幼兒提供更多的互動交往機會,促進幼兒認知能力、學習品質的提升。我們根據幼兒的興趣需求,嘗試在每周五上午開展全園“游戲日”活動。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可依照自己的興趣、能力和需求,自主選擇游戲區域、游戲內容及游戲伙伴,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參與游戲。游戲日活動涵蓋了田園種植、田園運動、田園音樂、田園美創、田園集市等項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可讓幼兒充分感受“田園之樂、田園之美、田園之趣”,收獲游戲帶來的自由、自主、創造、愉悅。
2.田園主題節,傳承農耕文化
此外,我們結合二十四節氣,基于幼兒興趣需求,每季度開展一次田園主題節活動?;顒忧跋?,幼兒園會向幼兒、教師、家長征集活動方案,通過全員共議確定主題節活動內容,各班圍繞方案創造性地開展自然田園游戲活動?!爸黝}節”當天,幼兒園全面開放,讓家長和幼兒體驗游戲帶來的愉悅和滿足。如“田園春耕節”前,我們向全體師幼、家長的征集意見,確定活動方案?;顒庸参鍌€篇章:第一篇章,聆聽“我們心中的春耕節”;第二篇章,儀式“園長媽媽話農耕”;第三篇章,直播“家園社話農耕”;第四篇章,體驗“家園社協同共農耕”;第五篇章,游戲“我們的農耕節”。從計劃到實施、從認知到實踐、再到經驗積累,從教師引導到幼兒主動學習,大自然成了幼兒全面發展的主陣地。幼兒通過聆聽、觀摩、體驗、游戲,深刻感受到“應時、取宜、守則、和諧”的田園農耕文化。在親歷種植、養護植物的過程中,了解了勞動的艱辛,懂得了成長的不易,收獲了游戲的快樂。
自然田園是農村幼兒園特有的課程資源,為幼兒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豐富的學習環境。我園立足兒童視角,再造“一園四區五館”多維互動式的自然田園游戲空間,讓幼兒更加積極地與自然田園環境中的人、事、物互動交流,促進了身體、情感、社會性、學習品質等全面發展。在自然田園課程建設中,教師自覺地應用各種自然理論、游戲理論和幼兒發展理論,不斷優化教學策略,深入思考自身的行為價值,提升了構建自然田園課程的能力。我園通過開發自然田園資源,創設適宜的園本式自然田園學習環境,形成了全學科覆蓋、全過程融入、全員參與的自然田園教育生態,實現了幼兒園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