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本文系焦作市社會科學調研課題“焦作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化傳承發展研究”(SKL-2024-177);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023CYS048)研究成果。
在開封博物館文創設計中,朱仙鎮木版年畫系列文創品類較為豐富,其他品類尚未展開系統設計與開發。如何深入挖掘開封博物館館藏文物中厚重且特色的傳統圖案,并在文創設計中進行有效衍生與應用轉化,是當前亟待研究的問題。
一、開封博物館文創產品的設計現狀
(一)圖案設計相對單一
在開封博物館文創產品的設計中,有些文創將文物的原有圖案進行直接提取與應用,如以劉峴版畫作品《斗雞》《喜上眉稍》等為圖案設計原型的文創產品(如圖1),未進行圖案設計的拓展與創新,整體應用效果相對單一。
(二)色彩搭配不夠協調
開封博物館文創產品的設計中,以劉峴先生版畫作品中的牽牛花、仙鶴、繁花等圖案為設計原型的團扇系列文創(如圖2),畫面圖案清新雅致,而整體團扇色彩的明度差異略顯突兀,色彩的明度層級搭配不夠協調。
(三)寓意表達相對單薄
開封博物館朱仙鎮木版年畫系列文創較為豐富,該系列文創在整體博物館文創中占比較大,多為年畫圖案在不同文創載體的直接應用 (如圖3),對年畫寓意內涵的解讀相對單薄。
圖1開封博物館版畫文創系列
二、傳統圖案在博物館文創產品中的應用案例分析
(一)圖案設計分析
案例一:故宮博物院眾多文具類文創產品中有一套脊獸黃銅書簽 (如圖4),該文創設計靈感源于故宮太和殿屋頂檐角之獸形雕塑[l。書簽頂端圖案由故宮屋頂的脊獸形象簡化而成;書簽底端的輔助元素源自屋檐滴水的正面形象,采用加法的裝飾設計手段;主干部分由一片琉璃瓦的頂視圖形象,經拉長比例后與首尾部相銜接,將書簽的實用性與藝術性巧妙結合。
案例二:故宮博物院彩妝文創設計中有兩款隨身鏡雀繞花枝、錦上添花(如圖5、圖6。雀繞花枝隨身鏡的設計靈感源于唐代雀繞花枝紋鏡,以高浮雕的設計手法,將喜鵲形象縈繞于花叢之中,間飾蜂蝶翩誕相映成趣,最外圈的裝飾圖案將銅鏡中的云紋進行加密點綴與強化。另外一款隨身鏡的設計靈感源于宋代蓮花魚紋鏡,采用類似的圖案設計手法。兩款隨身鏡均沿用傳統中心對稱構圖,精妙再現銅鏡文物圖案的雋永之美,更顯秀麗雅致。
圖2開封博物館團扇文創系列(圖片來源:https://activity.kfsbwg.com/activity/museumcollegelist)
圖3開封博物館朱仙鎮木版年畫文創系列(圖片來源:https://activity.kfsbwg.com/activity/museumcollegelist)
圖4故宮博物院脊獸書簽文創系列(圖片來源:https://www.dpm.org.cn/Home.html)
案例三:敦煌博物館的伎樂天系列滑板文創由繆孟橋先生設計(如圖7),于2019年9月與JUSTICE滑板聯名推出。滑板底部圖案巧妙融合胡旋舞的靈動與反彈琵琶的自在,人物姿態輕盈,飄帶隨風起舞,文字放大點綴其間。整體通過比例調節、布局經營、色彩搭配等手法,形成主次分明的視覺效果。滑板兩端加入英文裝飾,使文創整體設計動靜結合,將傳統韻味與現代元素和諧共生。
案例四:敦煌博物館還有一款極樂方絲巾文創(如圖8),設計師靈感來源于榆林窟第25窟南壁的《觀無量壽經變》壁畫[。設計通過提取壁畫中的迦陵頻伽3、腰鼓、華蓋、經幡、亭臺樓閣等元素進行重組,并采用中心對稱式構圖,使圖案層次豐富且秩序井然。迦陵頻伽手持樂器,形象飄逸靈動,文創設計巧妙融合17世紀巴洛克風格的奢華與敦煌宗教色彩的神秘,營造出華貴典雅的極樂之景。
(二)色彩搭配分析
案例一脊獸黃銅書簽的色彩,選取了金色與大紅色搭配。金色來自黃銅書簽材質本身的金色光澤,與故宮建筑的琉璃瓦色相呼應。紅色是故宮色彩體系中的主色,如宮墻、門窗等多為紅色。金色的光芒與紅色的熱烈交相輝映,彰顯故宮的經典氣魄。
案例二中“雀繞花枝”“錦上添花”兩款隨身鏡的顏色,首先考慮到消費者大多數為年輕化女性群體,在色彩上采用明亮柔和的淺粉、淡綠、米黃色彩進行設計,給人一種清新淡雅之感。
面對喜愛滑板運動的年輕消費群體,案例三中的敦煌伎樂天系滑板在色彩搭配上更加豐富大膽,采用敦煌壁畫中常見的紅、黃、藍等傳統固有色彩,并較大程度地提高色彩整體的純度與明度,使夸張的色彩搭配既體現歡樂吉祥的主題意義,又營造動感歡快的視覺氛圍。
案例四對傳統固有色彩的純度與明度進行適當提高,以鄰近色或中性色進行過渡,并采用金色進行色相調和,在增強華美視覺效果的同時,達到色彩搭配的平衡,使整體色調層次豐富且協調統一。
(三)文化寓意分析
案例一故宮博物院脊獸套裝禮盒書簽由十只脊獸組成,包括龍、鳳、獅子等,每種脊獸均有特定的吉祥寓意,如狻猊象征守護、狎魚化解風險、獬豸象征公正、行什防雷消災等。每支書簽正下方配有相應寓意的文字,是吉祥寓意的直觀解讀。
案例二雀繞花枝隨身鏡有喜鵲、蝴蝶、蜻蜓等動植物元素,喜鵲在中國民間有“報喜鳥”之稱,是祈福納祥的化身;蝴蝶與“耋”字諧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蝴蝶也常被用作長壽的借指[5。第二款錦上添花隨身鏡中運用錦鯉、蓮花、蜻蜓等動植物元素,皆是祈福納祥的寓意表達。
圖5故宮博物院雀繞花枝隨身鏡文創
圖6故宮博物院錦上添花隨身鏡文創(圖片來源:https://www.dpm.org.cn/Home.html)
圖7敦煌博物館伎樂天系列滑板文創(圖片來源:http://www.dhbwg.org.cn/)
圖8敦煌博物館極樂系列方絲巾文創(圖片來源:http://www.dhbwg.org.cn/)
案例三中敦煌伎樂天系列滑板文創中的伎樂天形象,是佛教中歡樂吉祥的象征;滑板作為一種極限運動,充盈著年輕人勇敢活力的自由精神。該文創將傳統文化與現代運動相碰撞,折射出古韻新風的活力與朝氣。
案例四中將豐富的圖案寓意進行闡釋與融合,如迦陵頻伽的神圣和諧,華蓋的權威庇護,蓮花的純凈美好,祥云的吉祥流轉,以及天宮樓閣的莊嚴無垠,通過對稱式構圖將極樂世界進行組織與建構,均是對主題寓意的具象化表達。
三、傳統圖案在開封博物館文創設計中的應用策略
(一)圖案的提煉與形變
在博物館文創的圖案設計中,可分為主形與輔形兩部分 (如圖9)。主形源于對文物原始形象的提取與概括,將原始輪廓線條凝練強化;輔形可在主形簡化的基礎上,進行重點結構裝飾烘托。將整體比例適當夸張,既能較大程度保留主形原始形態的古風古韻,又能契合當代的審美標準。案例一脊獸頭部與尾部線條的夸張處理,身體主輪廓線的凝練與強化等,均是該設計手法的應用與表達。
整體圖案設計通過主形的提取與強化、輔形的搭配與烘托,以傳統對稱或現代自由等構圖形式進行整體架構,將傳統的圖案基因與現代的創作靈感相融合,呈現傳統圖案的活力之美。開封博物館的文創設計可從具備主形圖案條件的文物中進行篩選,并適當增加與主題相關的圖案紋樣裝飾、文字等輔形進行襯托,將圖形適當衍生,逐步拓展文創圖案設計的思維與路徑。
(二)色彩的強化與衍生
在文創設計中,圖案主形與輔形的色彩可將文物的固有色進行提純與強化 (如圖10)。案例二的銅鏡色彩設計在忠實于植物固有色的基礎上將主形色彩單純化處理,如紅色錦鯉、粉色荷花,并提高明度和純度。輔色的選取在迎合受眾群體審美偏好的基礎上,配合主色協調統一。
文物固有色的主色為雙色、三色或整體數量較多時,其文創色彩可采用大膽的色相碰撞與對比,常提取其中差異化較大的兩種傳統固有色彩,并提高其純度和明度,弱化或減少第三種色彩的純度或面積,以產生強烈對比。如案例三中滑板的色彩搭配。對于整體色彩數量較多的文物,可提取其中的兩到三種主色,適當提高其明度與純度;輔助色彩可選取色相環與主色相鄰10度左右的色彩進行偏移,并采用近似明度和近似純度的手法進行統一調和,或選取色調相近的風格色系進行同構嫁接,使色彩搭配飽滿微妙又協調統一。如案例四以敦煌壁畫中的固有色為基礎,融合巴洛克色彩風格,既彰顯了敦煌固有色彩的典雅,又滿足了當代女性對知性美的色彩需求。
圖9 (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圖10 (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圖11 (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開封博物館在文創設計中的色彩可對文物的固有色彩進行歸納、強化與演繹,實現色彩設計的和諧統一與鮮明對比,賦予文創圖形守正創新的色彩面貌。
(三)寓意的傳承與契合
在寓意的賦予與呈現上,可對傳統寓意與目標消費群心理需求的契合度進行適配設計 (如圖11)。案例二沿用喜鵲、蝴蝶、蜻蜓等動植物元素的吉祥寓意,符合受眾祈福納祥的心理需求,二者契合度較高,可將傳統寓意A向受眾需求A直接傳遞。案例一中的脊獸在沿用其傳統之祥瑞、守護和辟邪寓意的同時,將對書籍知識的守護內涵進行同義同構,二者契合度適中,可將傳統寓意A向受眾需求A’適當偏移,做到既尊重傳統的同時又迎合目標受眾的心理需求。案例四中將巴洛克藝術蘊含的奢華寓意向美好寓意進行遷移,與迦陵頻伽自由美好的寓意進行同義同構,將傳統寓意A向受眾需求B聯想推理,激發出中西藝術的美感與寓意的厚重。
開封博物館文創在傳統圖案提取與衍生設計中,可將目標受眾的需求外化為文字輔助元素,對目標受眾的寓意需求以恰當的方式進行解讀與表達,將傳統寓意與目標受眾的現代心理需求相契合。
四、結語
由此可見,上述案例在圖案設計層面,擅于從文物傳統圖案的精準提煉與巧妙形變入手,開展富有創意的二次創新;在色彩搭配層面,通常將文物的固有色進行歸納與強化,并依據文創主題的具體需求進行明度、純度的調整與演繹;在文化寓意的挖掘與運用層面,在緊密結合受眾需求的同時,深度剖析文物的豐富寓意,可直接運用,也可間接隱喻,使文創產品更具文化深度與感染力。展望未來的博物館文創設計實踐,擬將上述策略研究成果積極應用于開封博物館的文創設計項目之中,以期為地市級博物館的文創設計提供理論支撐與策略參考。
參考文獻:
[1]冉苒.中國傳統圖案在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J].輕紡工業與技術,2024(2):139-141.
[2]唐浩,唐麗青.敦煌樂舞壁畫的展覽解讀及多媒體創作以榆林窟第25窟觀無量壽經變為例[J].上海工藝美術,2018(3):65-67.
[3]孫武軍,張佳.敦煌壁畫迦陵頻伽圖像的起源與演變[J].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8(4):50-65.
[4]劉文良,邢美艷.中國傳統文化視域中皇家脊獸的美學意蘊[J].美與時代(上),2011(9):23-26.
[5]楊霞.吉祥圖案在現代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J].包裝工程,2024(10):358-361.
[6]施萍婷.關于敦煌壁畫中的無量壽經變[J].敦煌研究,2007(2):1-5,115,117—118.
作者簡介:
崔曉,河南理工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李昱瑩,河南理工大學藝術設計專業碩士研究生。
編輯:姜閃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