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是靠實事求是起家和興旺發展起來的”“堅持實事求是,就能興黨興國;違背實事求是,就會誤黨誤國”[1。在百年的奮斗歷程中,黨始終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注重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無論是革命戰爭時期的浴血奮戰,還是和平建設年代的發展進步,每一步都凝聚著黨對國情的深刻洞察與人民群眾需求的精準把握。這是一部充滿了創新精神和時代特色的歷史,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生動體現
一、實事求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思想
在中國的文化土壤中,實事求是作為一種哲學思想和方法論,它深深植根于馬克思主義哲學之中。這種哲學思想強調的是從實際出發,根據客觀事實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正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的核心所在。鄧小平說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
首先,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認為,在物質世界中,存在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這一理論堅持了一個根本原則,即“實事”與“是”的統一。它強調通過了解實際情況,來把握本質和規律,從而指導實踐。這種實事求是的態度,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尊重事實、追求真理的精神。“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人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2]這就需要我們在探求客觀世界的過程中,摒棄一切固有的成見,堅決不接受任何形式的主觀唯心主義或客觀唯心主義,從現實出發,堅持實事求是,檳棄神秘與英雄主義,時刻警惕主觀主義。這是一個自我挑戰、自我超越的過程,要求我們從最基本的事實和現象出發,去洞察和理解這個世界。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擺脫那些過時的、不切實際的思維模式的束縛,真正地認識到世界的本來面目。
其次,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要求,就是要堅持實事求是,經常根據客觀事物的發展和變化,對事物進行具體分析。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里,無論是客觀存在的自然現象還是我們主觀感知的內心世界,都在經歷著不斷的演變與進化。“馬克思主義的全部精神它的整個體系要求人們對每一個原理都要(α)歷史地(β)都要同其他原理聯系起來(γ)都要同具體的歷史經驗聯系起來加以考察。”[3這就告訴我們面對現實世界時要以變化的發展的眼光去看待,而不是把它看作僵硬的靜態存在。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這個復雜多變的現實世界,并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二、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起源與發展
“實事求是”最早出現在《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修學好古,實事求是[4”。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將“實事求是”進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改造,為中國革命事業的勝利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方法論指導。然而,實事求是思想路線也經歷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探索過程的曲折發展。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標志著這一思想路線得到了重新確立。黨的十八大以來,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在新時代進發出新生機、新活力。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艱難奠基與初步確立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開,討論同國民黨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問題。由于陳獨秀對中國社會各階級狀況的錯誤分析,受共產國際錯誤決策的影響,以及陳獨秀放棄了革命領導權,給黨的事業帶來沉重打擊。與陳獨秀相反,在革命初期,毛澤東從社會各階級的經濟地位出發,明確他們的政治態度,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中,根據實際情況對中國社會各階級進行了系統分析,批評了黨內兩種錯誤傾向。在大革命失敗后,遭受了巨大的損失的中國共產黨認識到,必須爭取無產階級在革命中的領導權。1927年8月7日,召開“八七會議”,這次會議在風雨飄搖之中,為黨和革命找到了一條新的出路,挽救了處于生死存亡邊緣的黨和革命。這一時期,毛澤東根據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創立黨領導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并探索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毛澤東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初步形成。
(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曲折探索與關鍵轉折
新中國成立初期面臨著許許多多的困難,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繼續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有益探索,于1953年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實現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并為我國的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20世紀50年代后期“左”傾錯誤路線在黨內重新滋生和蔓延開來,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造成了巨大破壞,影響深遠。1961年,在毛澤東的倡導下,中國共產黨自上而下地興起了一場新中國歷史上規模空前的調查運動。這場調查運動,是我們黨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遭遇嚴重困難和挫折時重新振作和奮起的關鍵。1966年“文化大革命”拉開序幕,對錯誤思想的盲目追隨和激烈斗爭,給新中國的建設帶來前所未有的阻礙。1978年12月,鄧小平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不僅深刻地闡述了毛澤東思想的核心思想一實事求是,還旗幟鮮明指出必須著手解決當時黨和國家的思想路線問題。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深刻地意識到了時代的變化與發展。他們立足于新的歷史條件,重新審視并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這一路線強調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具體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以這種獨特的方式來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這次會議之后,改革開放的歷史篇章被正式開啟,中國邁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江澤民強調,與時俱進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的一個重要品質,也是指導我們不斷前進的基本原則。胡錦濤強調要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要求各級干部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數據為支撐,以實效為目標,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三)新時代背景下: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傳承創新與時代擔當
自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習近平同志便在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中不斷深化對實事求是的認識,提出了一系列關于實事求是的重要論述。這些論述不僅深刻闡明了黨的思想路線的內涵而且將其推向了新的歷史高度。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明確提出了“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簡稱“兩個結合”)的重大理論觀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兩個結合”的最新成果。縱觀黨的百年歷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中國國情出發,根據中國革命的實際狀況,將古代詞匯“實事求是”進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改造,進而確定為黨的思想路線,完美地體現了“兩個結合”。事實證明,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絕非空穴來風、無根之水,亦非無源之水。這一思想路線深深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如同古老的河床中蘊含著不竭的水流,每一塊石頭都記載著過去的故事,每一段河流都訴說著文化的源遠流長。正是這種深厚的文化根基,為黨的思想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和不竭的動力,確保了黨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活力和正確的方向[5]。
習近平多次強調,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要“講實話、干實事,敢作為、勇擔當,言必信、行必果”,強調要“出實策、鼓實勁、辦實事”。只有這樣才能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以堅定的決心和實際行動,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宏偉目標不斷邁進。通過這種方式,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共產黨將引領國家走向更加繁榮昌盛的未來。
三、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百年歷程的基本經驗
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發展歷程中,實事求是不僅是黨的一個重要指導原則,也是貫穿始終的一條基本路線。它要求我們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不夸大成績,也不回避問題,這種實事求是的精神已經成為我們黨最寶貴的財富和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恩格斯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中國共產黨在鮮血和痛苦的經驗中,得出了一個重要的結論,就是要堅持實事求是,對真理進行不懈的探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期間,沒有從本國的實際情況出發盲目聽從共產國際的指導,使得革命事業屢遭沉重的打擊;另外教條主義在黨內盛行,給我們黨帶來了極大的損失。在建設過程中,也發生過“大躍進”和“浮夸風”,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盲目地學習蘇聯的經驗,這些情況使我國建設探索的道路不可避免地出現坎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指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8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踔厲奮發,守正創新,在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之路上不斷前行。自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在習近平同志的堅強領導下,黨中央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回望百年,我們不僅是在尋找那些曾經走過的道路,更是為了洞察那些經過歲月洗禮后依然閃耀著智慧光芒的思想。這樣的總結不只是為了了解過去的輝煌成就,更重要的是要預見未來的方向和路徑。通過對黨的思想路線的形成、發展以及它所經歷的曲折與挑戰進行深入分析,我們可以提煉出至少三個至關重要的經驗。一是貫徹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必須堅持“兩個結合”,才能正確引領黨和人民不斷創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成就。二是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貫徹與執行要時刻警惕主觀主義,才能確保我們的行動與決策始終建立在實際情況之上,避免因個人主觀臆想而導致錯誤的判斷和決策。只有不斷地自我反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才能在復雜多變的現實中作出準確地把握和應對。三是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貫徹與執行要始終堅持群眾路線,才能確保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只有深刻理解并堅持這一點,我們才能在實踐中不斷地調整和完善工作策略,以更加貼近人民群眾的需求和期望。通過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才能轉化為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的強大動力。
四、結語
毛澤東同志首次將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系統化、理論化,并以此為指導原則。正是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大壯舉—“站起來”。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重新確立起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推動了中國社會的深刻變革,從而實現了中華民族“富起來”的偉大夢想。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的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繼承并發揚了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理論創新,指引著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不移地邁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為中國“強起來”提供了堅實的思想保證和行動指導。在這個關鍵的歷史時刻,中國如何邁向高質量的發展之路,無疑是關乎國家未來和人民福祉的重大課題。要實現這一宏偉目標,最為核心的是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領導。黨是我們事業的堅強領導力量,只有堅定不移地遵循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才能確保航向正確。實事求是思想路線要求我們不能脫離實際情況空談理論,而是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使之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通過這樣的結合與推進,我們可以不斷深化對中國國情的認識,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進程。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N].學習時 報,2012-05-28(001).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2.
[3]列寧.列寧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85.
[4]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2410-2411.
[5]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9.
[6]習近平.在同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4-29(001).
[7]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2-743.
[8]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
本文得到以下項目支持:2024年度吉林省青少年發展研究計劃“兩院四中心”專項課題“吉林省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長效評價機制構建研究”(2024jqy-ls054);吉林省高教科研課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機制研究”(JGJX24C056)。
(作者單位:長春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