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旨在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通過加強政策扶持,提供更多創業培訓和指導等舉措,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為大學生提供更多創業機會,緩解就業難題。但在此政策背景下,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依然嚴峻。據統計,山東省2023年普通高校畢業生達到81.17萬人,占全國畢業生總數的7.54% ,2024年畢業人數又創新高,其中很多醫學院校的畢業生進入醫院就業的比例不到 40% ,專業與職業適配度低。
根據教育部以往公布的數據,醫學類為就業率較高的科學門類,但由于近年來高等醫學院校持續擴招,醫學院校畢業生人數正逐年增加,醫院的就業崗位卻沒有因此增加,例如其中醫學院校中的非醫學類專業的畢業生由于每年醫院或醫療機構招收的就業崗位有限,同時醫學類專業的就業的高門檻與內卷現象導致人才供給過剩,加劇了就業競爭,醫學院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呈逐年下降形勢。
創業教育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模式,在培養醫學生開創性思維和創業能力方面展現出顯著成效,其作用并非僅僅局限于教會醫學生去創業,更在于通過這一教育過程提升醫學生自身的能力,進而增強其就業競爭力,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在全球化背景下,醫學技術的快速進步對醫療機構的人才選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專業契合度成為招聘方選拔人才的關鍵指標。然而,當醫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的專業知識與崗位需求存在不匹配,或技能無法直接應用于實際工作中時,他們往往會在求職過程中面臨挑戰,從而增加了就業壓力。創業教育為醫學生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和路徑,幫助他們打破傳統思維的束縛,探索未知領域。通過創業教育,醫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專業知識以外的技能,還能夠擴展自己的專業能力,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奠定堅實基礎。更重要的是,創業教育注重培養醫學生將所學知識靈活轉化為符合招聘方需求的職業能力的能力,從而大大提高他們在就業市場中的競爭力。但創業教育的作用并不是本研究將深入探討創業教育對醫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影響,為高校醫學教育提供理論支持,推動醫學生個人能力提升,滿足社會需求,促進醫療事業發展,緩解就業難題。
一、理論與假設
對于創業教育方面的研究,國外在理論和實踐中都有較顯著成果,但是大多運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對創業教育的起源及發展趨勢進行研究。Busenitz[從創業階段角度出發,認為創業教育的主要講授內容應至少包括以下三大方面:如何在市場上有效識別創業機會、創立企業之初如何有效整合資源、建立企業之后如何高效管理。國內學者對創業教育的研究則主要集中在創業教育的現狀、政策解讀以及生態體系構建等方面,孫成龍[2從規章制度的角度入手,認為相關的規章制度是否完善直接關系到創業教育的發展。梁升雁3從政策文本隱性問題的思考,認為政策文本內容存在政策碎片化的現狀,創業教育政策體系缺乏整體性、系統性和銜接性。黎怡姍、吳大放、劉艷艷4則從高校的文化氛圍解讀,高校創新創業文化氛圍是影響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主要因素之一。
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方面,國外學者對于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已取得部分成果,而在研究創業教育與就業競爭力之間的關系方面成果不足。Hillage和Pohard[5認為,就業競爭力是一種獲得工作、持續工作能力。陳巖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拆分為三個角度分析,即核心競爭力、基礎競爭力和環境競爭力。鄒積英、楊樹成認為所謂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是大學生在一定的就業環境中選擇和從事職業所需要的各種技術和能力的總和,或者說,它是大學畢業生具有找到適合自己并能實現自我價值的工作崗位的職業競爭能力。張靜[8以陜西省高校畢業生為研究對象進行了實證分析,認為組織協調能力、溝通和學習能力等是影響學生就業競爭力的關鍵要素。尹兆華則提出家校共育是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田桂紅、張一航、秦迎[則提出了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和提供就業體驗、職業生涯教育與時俱進等提升方案。但國內研究大多以職業院校為例,未將范圍擴大到本科院校,由此看來國內在此方面的研究仍有不足之處。
基于以上,本文提出以下假設模型:
創業教育推動學生的創業意愿和能力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增強學習投人,這些要素最終共同作用于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為其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資料來源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選取山東省內6所本科醫學院校的在校大學
生進行線上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共收回問卷300份,剔除作答時間過少、回答前后矛盾等無效問卷32份,回收有效問卷268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 90.3% 。
(二)研究內容與方法
調查問卷采用無記名自填方式,利用問卷星平臺,于2023年10月到11月通過高校輔導員老師對在校大學生進行線上問卷發放。調查問卷除了一般人口學資料外,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內容。
1.創業教育
2.學習動機
3.學習投入
4.就業競爭力
使用SPSS24.0對問卷進行信效度檢驗,結果如下:
結果表明創業教育、學習動機、學習投入與就業競爭力的Cronbach'sα系數分別為0.932,0.927,0.906,0.958,α系數均大于0.9,總體來說信度很好,可以進行下一步的分析。
根據可靠性分析結果顯示,創業教育、學習動機、學習投人與就業競爭力的KMO檢驗所得系數分別為0.916,0.894,0.913,0.956,均大于0.8;根據球形檢驗結果顯示,所有項的顯著性結果均為0.000,這一結果顯著地拒絕原假設,證實問卷具有良好的效度。
三、研究結果
(一)相關性檢驗
根據表1相關分析結果可以得出,相關系數存在大于0和小于0兩種關系,因此有正相關和負相關兩種相關關系。
例如,創業教育和學習動機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688** ,為正相關關系,可以推斷出創業教育對學習動機有正向影響。創業教育和學習投入之間的相關系數為 0.667** ,為正相關關系,可以推斷出創業教育對學習投人有正向影響。同理可得學習動機,學習投入和本科生就業競爭力之間的相關系數分別為 0.819?? 0.834** ,都為正相關關系,可以推斷出學習動機和學習投入對本科生就業競爭力有正向影響。創業教育和本科生就業競爭力之間的相關系數為 0.631?? ,也為正相關關系,可以推斷出創業教育對本科生就業競爭力有正向影響。
表1人口學統計變量與主要研究變量之間的相關性分析
**在0.01級別(雙尾),相關性顯著,*在0.05級別(雙尾),相關性顯著
(二)研究結論
1.創業教育會對學習動機產生積極的影響
創業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業精神,這會激發他們對學習和成長的興趣和動力。因此,創業教育會增強學習動機,促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學習和探索。
2.學習動機和學習投入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
具有強烈學習動機的學生會更加專注和投人學習,從而取得更好的學習成果。這意味著,如果學生的創業教育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他們會在學習中投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而提高自己的就業競爭力。
3.學習投入會直接對就業競爭力產生積極影響
具備高度學習投入的學生可能會獲得更扎實的知識和技能,這將有助于提高他們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
4.創業教育、學習動機和本科生就業競爭力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創業教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促使他們主動學習新的技能和知識,可以培養個體的創新思維、創業意識和創業技能,使其在就業市場上更具競爭力。但同時,需要關注不同性別和專業所屬學科類別等因素的影響,制定針對性的政策和措施,以促進個體的發展和成功。
因此,這四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可以形成一個積極的循環:創業教育激發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推動學習投入,最終,這些要素共同作用于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業教育對于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正面影響,繼續強化創新創業活動的各個要素配置,推進各地區創新創業教育事業再發展。
(二)學校層面
醫學院校作為醫學人才培育的搖籃,要構建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的創業課程體系。例如很多醫學院校中設置了非醫學類專業,學校應將創業教育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開設靈活的創業教育課程,將專業特色與創業教育巧妙地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業能力,在專業教育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學科前沿領域學習更多新知識、新理論。此外,加強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培育既具備理論教學素質,又有能力實踐教學的專業教師,鼓勵他們加人創業教育隊伍并開展課程創新和銜接創業的內容。各醫學院校之間要加強創業教育教學案例、精品課程等資源的共享,推動創業教育的優化配置,提高創業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率,形成更開放、包容的醫學教育環境。同時,醫學院校還要加大對創新創業實訓基地的建設,推動校企合作,在給學生提供現實體驗創新創業的環境之上,還要讓學生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在實踐基地進行自主性、創新性的實驗與實訓。
(三)學生個人層面
在雙創環境下,學生應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業精神,勇于嘗試新的思路和方法,積極參加學校的創業教育和實踐活動。利用在線資源和課程學習創業知識,關注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發現并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積極參加市場調研,了解社會醫療需求,接觸更多領域的知識,使自己具備廣闊的視野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提高人際溝通、團隊協作和領導能力。此外,建立人脈網絡,擴大社交圈子也十分重要,建立廣泛的人脈關系,有助于了解行業動態、獲取創業資源并拓寬發展機會。學生還可以嘗試微型創業,如開發小程序、設計醫療產品,通過實操鍛煉自己的創業能力,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最后,學生應該努力去提高自已的學習能力和自我驅動力,學會自我反思和總結經驗教訓,為未來職業發展做好充足準備。
四、研究建議
(一)社會層面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政府機關在調節民生方面發揮重大作用。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措施,例如資金扶持和稅收優惠等政策鼓勵學生創業,減輕他們的創業負擔,同時大力支持醫學高校的創業教育工作,通過促進學校與企業合作,為醫學院校的學生提供更多實習、實訓機會,幫助學生積累實踐經驗,提升就業競爭力。此外,政府還可以通過媒體宣傳等途徑引導社會各界關注和支持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發展提高其社會認知度和認可度,從而推動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到創業教育中來并從中受益。因此各級政府要重視創新創
參考文獻
[1]Busenitz L W.Your Business Plan andPresentation[M.Biotechnology Entrepreneurship.2014.
[2]孫成龍.駐青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現狀及對策探究[D].青島:青島科技大學,2020.
[3]梁升雁.公共政策視角下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20.
[4]黎怡姍,吳大放,劉艷艷.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現狀成因分析[J].高教學刊,2019(09):43-44,47.
[5]Hillage J,Pollard E. Employability: developing aframework forpolicyanalysis[M].London:DfEE,1998.
[6]陳巖.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提升策略探究[J].就業與保障,2020(16):50-51.
[7]鄒積英,楊樹成.關于提升工科類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04):68-69.
[8]張靜.“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擇業意向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以陜西高校為例[].黑河學刊,2018(04):26-27.
[9]尹兆華.新時代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影響因素及提升研究[].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39(02):174-180.
[10]田桂紅,張一航,秦迎.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方法研究[J].管理觀察,2018(35):102-103.
本文得到以下項目支持:2023年度山東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厚德長技助我行,博學就業始于心—創業教育對本科生就業競爭力的作用機制”(S202310440101);濱州醫學院2024年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山東省醫學院校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影響研究”(JYKTYB202459)。
(作者:李楚薇,濱州醫學院衛生管理學院;通訊作者張月茹,濱州醫學院衛生管理學院;王晶晶、陳婧婧,濱州醫學院衛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