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藝作品生動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謀求自由解放、追求民族復興的光輝歷史,承載著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歷史記憶。在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好紅色文藝作品資源,對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具有重大意義。
一、紅色文藝作品的內涵、特征和類別
(一)紅色文藝作品的內涵和特征關于紅色文藝作品的內涵,學術界對此尚未做出明確界定。有的學者認為紅色文藝作品就是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藝術作品[,也有學者將其內涵表述為特指在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創作的以愛國主義與弘揚民族精神主旋律為主題的文藝作品。結合諸學者的研究,筆者發現紅色文藝作品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在題材選取方面,紅色文藝作品主要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以及現代化建設的光輝歷程和英雄人物事跡為主要內容[2;在思想引領方面,紅色文藝作品主要傳達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蘊含著堅定的理想信念,激勵著人們為了實現共產主義的理想和社會主義的信念而不懈奮斗;在情感表達方面,紅色文藝作品能夠引發觀眾強烈的情感共鳴,讓人們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感受到作品中蘊含的精神力量;在表現形式方面,紅色文藝作品以小說、詩歌、散文、戲劇等不同形式,塑造英雄人物,講述紅色故事。因此,結合上述特征,筆者認為紅色文藝作品是指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革命、建設、改革以及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創作的,以紅色文化為內容,以反映中國人民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為主旋律的文藝作品。
(二)紅色文藝作品的類別
紅色文藝作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族人民在百年奮斗歷程中,建設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的生動反映,承載著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為真理而斗爭、為幸福而奮斗的追求。紅色文藝作品具有豐富的表現形式,主要包括音樂、書畫、詩歌、散文、影視、戲劇等不同形式。紅色音樂,如抒發藏族人民感激中國共產黨情懷的歌曲《翻身農奴把歌唱》、表達內蒙古草原兒女對祖國和黨的深厚感情的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等;紅色美術作品,如寓示了欣逢盛世的各族人民對領袖的愛戴和團結一致建設祖國信念的年畫作品《中華民族大團結》;紅色戲曲作品,如訴說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以云南為故事背景的話劇《瀾滄水長》、以“三千孤兒入內蒙古”的歷史事件為題材的舞臺劇《國家的孩子》等;紅色影視作品,如講述在紅軍長征途中彝族首領小葉丹幫助紅軍順利通過彝區故事的《彝海結盟》、講述三代人在帕米爾高原與邊防戰士共同守邊的電影《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等;紅色文學作品,如謳歌各族人民堅持改革開放、建設美好家園的偉大壯舉的長篇小說《彩虹橋》等。紅色文藝作品以其豐富多樣的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內涵,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和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歷史時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重要媒介和資源。
二、紅色文藝作品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中的價值
紅色文藝作品記錄著中國共產黨百年大黨的崢蝶歲月,銘刻著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走過的苦難輝煌,蘊含著革命先輩們的崇高理想和價值追求,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有著重要的價值意蘊。
(一)有助于豐富和充實高職院校思政課程的教學內容
2021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常態化機制,納入干部教育、黨員教育、國民教育體系,搞好社會宣傳教育[3]”。思政課是高職院校厚植青年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情感,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陣地。在思政課程中,如何加強民族團結教育,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進學生心靈深處,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既有深度又有溫度尤為重要。紅色文藝作品,以音樂、舞蹈、繪畫、小說、戲劇、影視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呈現出來,給一代代中國人都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將這些經典紅色文藝作品融入思政課程,能夠使理論抽象的教材內容變得“有血有肉”,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增強思政課教學說服力和親和力,從而增強學生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
(二)有助于增強各族青年學生的政治認同與文化認同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必須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推動各民族堅定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這一重要論述為當代中國政治認同構建、新時代民族工作的高質量發展和中華民族的一體化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導和行動指南。紅色文藝作品誕生于中國共產黨百余年的奮斗歷程之中,生動描繪了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和現代化建設等不同歷史時期中團結一心、共同奮斗的經歷和記憶,蘊含著與其他文化截然不同的獨特政治基因和文化標識,是詮釋“五個認同”的生動載體。將紅色文藝作品融入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各民族攜手共同抵御外敵入侵以及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不懈奮斗的歷史進程,增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政治定力。同時,也有力地回擊和消解了歷史虛無主義帶來的沖擊,進而使學生對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道路的政治認同更加堅定。
文化關乎國本國運,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關系民族團結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紅色文藝作品記錄了中華民族共同抵御外侮、實現民族自由解放和繁榮發展的歷史軌跡,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共同歷史記憶和集體認知,是全體中華兒女堅定文化自信的不竭精神源泉。要強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必須增強文化認同,精心構建起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研究和挖掘紅色文藝作品中蘊含的優秀基因和時代價值,能夠引導各族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民族觀,有力鞏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所需的精神文化基礎。
(三)有助于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凝聚精神力量
202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指出,“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這需要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斗[4”。各民族共同團結拼搏、協同發展是中華民族生存之本、力量之基、希望之光。只有各民族齊心協力、守望相助,才能夠實現國家共同繁榮發展,從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目標,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紅色文藝作品中蘊含中國共產黨人的紅色精神,紅色精神是激勵中國人民接續奮斗,推進民族復興偉業的不竭動力。實現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需要發揮好紅色文藝作品的引領、凝聚和推動作用,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各族人民心靈深處,凝聚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智慧和力量。
三、紅色文藝作品運用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現狀與困境
目前,絕大多數思政教師對紅色文藝作品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中發揮的積極作用是較為認可的。一方面,高職院校承擔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輸送人才是現階段高職院校的根本任務。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不僅需要具備優秀的專業才能,更為重要的是要具有正確的國家觀與民族觀。紅色文藝作品中蘊含著強大的精神力量,對于培養青年學生的家國情懷與社會責任感具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5]”。這就對新時代思政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政課不僅要有理論深度,同時還要有溫度。紅色文藝作品以音樂、舞蹈、繪畫、小說、戲劇、影視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呈現,將其與思政課教材中的內容相結合,可以讓學生在鮮活的文藝作品中去感受、思考、領悟,從而厚植內心的信仰,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時代新人。基于以上原因,思政教師普遍認可紅色文藝作品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中的運用。
雖然,大多數思政教師對紅色文藝作品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中發揮的積極作用是較為認可的,但是,紅色文藝作品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還存在諸多問題。第一,對紅色文藝作品資源的挖掘有待加強。紅色文藝作品多種多樣,浩如煙海,挖掘整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紅色文藝作品資源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思政教師往往需要承擔較多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對于深人挖掘研究紅色文藝作品資源往往力不從心。第二,在教學方法上缺乏創新性與針對性。大部分思政教師將紅色文藝作品融入教學的方法是課堂上播放紅歌、朗誦紅色詩詞等,課外實踐則是組織學生觀看紅色電影等。但現在的大學生基本都是00后,對一些革命時期與新中國建設初期的紅歌和影視作品了解較少,興趣不大,教育效果不佳。因此,在教學實踐中,還需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挖掘紅色文藝作品中與00后大學生相關聯的融合點,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第三,在教學實踐中資源運用上受到一定制約。思政教師往往不是藝術專業畢業,在應用紅色文藝作品過程中,能夠挖掘和理解作品的主題思想并融人教學,但往往難以把作品中蘊含的藝術性呈現出來,這也導致了思政教師在應用紅色文藝作品時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時,在思政課教學中,每門課程都有課時要求,每個章節也需要按照教學計劃來進行授課,課程時間相對緊張。而紅色文藝作品,特別是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往往需要較多的時間來鑒賞,這就限制了思政教師對于紅色文藝作品資源的選擇。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選擇紅色影視作品片段來輔助教學,但是也使學生對紅色影視作品其中蘊含的歷史脈絡缺乏整體了解,達不到教學目的。因此,紅色文藝作品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中,還需進一步發揮實踐教學與信息技術的作用,將課堂延伸至課下,充分利用課后時間,加強學生對紅色文藝作品的理解和認識,發揮其育人價值。
四、紅色文藝作品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應用路徑
紅色文藝作品運用于高職院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價值,思政教師需進一步探索紅色文藝作品在思政教育中的應用路徑,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夯實信仰根基。
(一)充分發揮思政課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
思政課是高職院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主渠道,紅色文藝作品為思政課堂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思政教師應當著力將其融人課堂教學實踐之中。第一,深人挖掘紅色文藝作品教育資源。組織教師團隊,全面梳理和深入挖掘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相關的紅色文藝作品資源,系統整理這些經典作品的創作背景、人物事跡、精神內涵和當代價值,形成一套紅色文藝作品教育資源庫,以紅色資源賦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第二,創新理論課堂教學方式。打破傳統理論授課模式,開展諸如“電影配音”“影視作品角色扮演”等體驗式教學,“閱讀紅色文學作品”等研究型教學,在互動中引導學生掌握紅色文藝作品蘊含的哲學思想、革命精神、政治追求、道德修養等內涵。第三,提升思政教師對紅色文藝作品的理論分析和解讀能力。思政教師在對紅色文藝作品的挖掘和理解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對作品本身的內容和蘊含的精神能夠有較深入的理解,但本身不是藝術專業出身,在課堂上對作品本身的藝術性難以生動呈現,也導致思政教師在應用紅色文藝作品時受到一定的限制。高職院校應多組織思政教師在紅色文藝作品領域的培訓,鼓勵思政教師嘗試與藝術專業教師合作與交流,提升思政教師應用紅色文藝作品的素養和能力。
(二)豐富校園文化活動
校園文化活動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平臺與有效路徑,紅色文藝作品更是高職院校舉辦校園文化活動的重要素材。在高職院校開展校園文化活動以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可以有以下形式:第一,課堂實踐教學活動展示。組織學生開展以“籽籽同心共譜民族團結之曲”為主題的唱紅歌實踐教學活動,“幕后之‘音’,繪就民族團結同心圓”為主題的電影配音實踐教學活動。在學生完成實踐教學活動后,將其作品通過文藝匯演、微信公眾號展示等形式呈現給全校師生,使學生在實踐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從紅色文藝作品中汲取精神力量。第二,激發學生創作活力。思政教師在將現有的紅色文藝作品資源進行挖掘的同時,也要鼓勵學生創新創作。例如,依托校內話劇社團,讓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紅色劇目;開展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的書畫比賽,讓學生創作自己的書畫作品;以分院為單位開展唱紅歌比賽,讓學生歌唱紅色經典曲目,鼓勵學生以現代方式重新演繹紅色經典曲目,賦予其當代價值。讓學生在創新創作中,抒發其濃郁的民族情感,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深融人精神血脈。第三,開展文藝匯演活動。組織學生開展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的文藝匯演,讓學校不同民族的學生參與其中,來自不同民族的學生以舞蹈、詩歌、歌曲、話劇等形式,演繹自己民族的經典紅色文藝作品。通過文藝匯演為學生帶來一堂別具一格的“思政課”,將“民族一家親”的理念融入學生內心。
(三)激活社會大課堂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要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用科學理論培養人,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教育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教育目的不僅應體現在校內課堂之中,還應積極探索社會大課堂的教育功能。社會大課堂的應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第一,積極發揮社會服務職能。依托“青年馬克思主義學社”等學生社團,積極開展社會服務。社團積極吸收校內來自各民族的學生,師生共同以文藝匯演、理論講授、民族文化科普等不同形式深入中小學、社區以及企業等不同單位開展社會服務,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繪好民族團結進步的最大“同心圓”。第二,不斷拓展校外育人空間。充分利用校外民族特色文化資源,組織學生開展觀看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的電影、文藝匯演等,組織學生前往中國民族博物館,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中華民族形成發展史以及中華文化多樣性,自覺成為維護祖國統一與民族團結的踐行者。第三,持續擴大育人團隊力量。邀請博物館講解員、專業文藝工作者等到學校為學生開展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的宣講、文藝展演等活動。讓學生更近距離地了解這些紅色文藝作品背后的故事,進一步發揮紅色文藝作品的育人功能。
(四)發揮數字媒體作用
2016年,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思政教師在進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過程中,也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將新媒體平臺打造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有效載體。在微信公眾號、抖音等新媒體平臺開設紅色文藝作品推薦專欄,定期為學生推薦優秀紅色文藝作品,使學生在紅色文藝作品的欣賞過程中,讓民族團結的種子在心中生根發芽。在微信公眾號、抖音等新媒體平臺開設紅色文藝作品展示專欄,將學生創新創作的課本劇、書畫作品、微電影等作品在微信公眾號、抖音平臺擇優展示,激勵學生在創新創作中筑牢信仰之基,共繪民族團結同心圓。
參考文獻
[1]湯奪先,王雯雯.紅色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容構成、價值闡釋與實踐路徑[I].民族學刊,2023(01):23-31.
[2]李駿,孟甜,毛莉.以紅色文藝作品燃起社會審 美新風尚[EB/OL].(2021-12-22)[2025-01-22].https://fwzk. nufe.edu.cn/info/1011/1451.htm.
[3]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習近平出席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EB/OL].(2021-08-28)[2025-01-22].https://www.gov.cn/xinwen/2021-08/28/content_5633940.htm.
[4]求是網.習近平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鞏固發展中華民族大團結[EB/OL].(2024-09-27)[2025-01-22].http://www.qstheory.cn/yaowen/2024-09/27/c_1130205754.htm.
[5]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EB/OL].(2019-03-18)[2025-01-22].https://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31.htm.
(作者單位:天津交通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