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博物院2022年舉辦的“競出東方一中國古代體育文化特展”中,一件國家一級文物一一戰國水陸攻戰紋銅壺,得以與公眾見面。這件銅壺出土于成都百花潭中學10號墓,為戰國時期珍貴文物,展現了從商代延續而來的青銅壺形制。其精湛的工藝和豐富的歷史內涵,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向觀眾揭示了古代青銅技藝的精巧與精湛。
獨特的“嵌錯”工藝
古代青銅壺形制自商代中期便已出現,經過西周至漢代的發展,逐漸演變出多種形態。水陸攻戰紋銅壺的出土不僅保存了完整的器物形態,它所承載的歷史和工藝信息,更為我們了解古代社會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依據。
戰國水陸攻戰紋銅壺呈侈口、斜肩、鼓腹、圈足,其肩上有御環兩獸耳,推測為古人盛酒漿的器皿。更重要的是,銅壺上的圖像采用了“嵌錯\"制作工藝,其嵌錯精致、工藝高超、內容豐富、結構嚴謹。嵌錯工藝,就是在器物表面刻出凹槽,將金銀絲嵌人凹槽,并將它們捶打壓牢,再用磨石將它們磨平,最后用毛皮蘸水反復擦亮。此工藝在戰國時期得到廣泛應用。
銅壺上有三圈紋飾,將壺身分為了四層前三層分別描繪了采桑、習射的農耕圖景,宴樂、弋射的宮廷生活,以及水陸攻戰的歷史場景;而第四層則以一圈狩獵紋和一圈動物紋作為結尾,生動再現了古代社會的勞動、生活和戰爭的真實面貌。
銅壺上運用金、銀、紅銅等多種材料呈現的嵌錯圖案,反映了中國戰國時代社會生活的許多側面,為戰國時代戰爭形式提供了可靠的形象資料。這在藝術發展史上是一個飛躍,此類的青銅裝飾圖畫對漢代的畫像石、畫像磚都有著直接的影響。
神奇的巴蜀圖語
巴蜀圖語,在中華民族文字起源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典型的巴蜀圖語包括虎紋、手心紋和花蒂紋等等,由于其形狀非常像裝飾性的符號,目前主流觀點認為這是巴蜀古族用來記錄語言的工具、族徽、圖騰或宗教符號,是一種象形文字,是巴蜀文字的雛形。由于目前完全沒有被破解,因而巴蜀圖語充滿著神秘。它的解讀將對了解神秘的古巴蜀王國文化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水陸攻戰紋銅壺身上的信息量十分密集!栩栩如生的宴樂、攻戰、狩獵等圖案,讓人得以直觀了解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整個壺身僅有40.3厘米高,卻刻有200多個不同的人物形象,精致、豐富又嚴謹,可以稱其為戰國\"清明上河圖”。
第一層以右面采桑的場景為引子。兩棵茁壯的桑樹上掛著籃筐,有人忙著采摘桑葉,有人接應傳送,有人跳著豪放的勞動舞,生動描繪了古代的農耕生活。左面則描繪了習射場景。由于弓箭在狩獵和戰爭中都有重要作用,所以孔子將“射”列為教授弟子的六門必修課(禮、樂、射、御、書、數,時稱“六藝”)之一,“射”成為當時貴族們修身養性的重要內容。
第二層以左面樓房內的人們舉杯暢飲為焦點,樓下奏樂歌舞,編鐘、編磬懸掛在長架上。圖中參演人員遠遠多于宴飲者數量,他們敲編鐘、擊編磬,個個體態輕盈婉約,營造出一種歡慶的氛圍。右面則是弋射和練習射靶的場景,場面緊張而刺激。值得注意的是,那只中了箭的大鳥身上分明有根長長的繩索,是因為射箭的人還要把射出的箭收回來,便用生絲線系在了箭桿的尾端,古時將箭桿尾端系的生線稱為“繳”。
第三層是整個壺身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部分,描繪的是戰國時期水陸攻戰的場景,士兵們手里拿著戈、矛、劍等各種兵器奮力廝殺,有的正敲鈣、擂鼓指揮軍隊。以左面的攻防戰為主線,城上堅守與攻城的一方交織在一起,展現了戰爭的激烈場面。右面則描繪了水戰,船上戰士奮力前傾的劃船姿態,彰顯了戰斗的緊張與激烈。河中的魚鱉受驚竄游,更增添了畫面的生動性。
第四層有狩獵和雙獸桃形圖案,描繪的是獵人捕獵的場景。
這四層畫面通過三角形的連續卷云紋組成的花邊進行巧妙分割,使得整個畫面在變化中保持統一,既展現了豐富的歷史場景,又體現了高超的藝術構思。
戰國社會的“活態鏡像”
水陸攻戰紋銅壺的紋飾內涵豐富,形象逼真,上面雕刻的宴樂、舞蹈、狩獵、攻戰、采桑等紋飾再現了戰國時期貴族的社會生活的一些場景。它不僅是中國青銅器中的藝術珍品,在美術史上也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因為水陸攻戰紋銅壺上面的圖畫的不再是動物,而是人。在它之前的青銅器紋飾中,早期只有動物紋樣占據主導,后來逐漸出現植物紋樣,但人的形象始終缺乏獨立存在感,需要通過動物和植物才能體現。而戰國時期水陸攻戰紋銅壺的出現,則代表著這種情況不復存在了。
水陸攻戰紋銅壺不僅是一件珍貴的藝術品,更是一幅生動描繪戰國時期貴族生活的畫卷。它生動再現了戰國貴族奢華但肩負使命的生活狀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個時期諸侯間的紛爭與軍事文化的興盛。這些歷史上的璀璨時刻,被后世典籍所記載,而他們的日常生活,包括教育、勞動、娛樂以及征戰等場景,都通過珍貴的文物得以流傳至今。
銅壺以金銀紅銅勾勒出采桑宴飲的雅致,又用刀光劍影刻錄下攻城略地的壯烈,奢華禮樂與鐵血征伐在壺身交織,將兩千年前貴族階層的生存圖景凝練為永恒的藝術史詩。我們仿佛穿越時空,置身于那個遙遠的時代,感受古代貴族生活的豐富與時代的變遷。
(綜合自“澎湃新聞\"\"余泥波波茶\")
責編:馬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