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鵲為北方尋常鳥類,因其靈動輕盈的身 姿和整體的亮麗色彩而備受國人喜愛,被視 為吉祥鳥。比如,兩只喜鵲面對面叫“喜相 逢”,古錢配雙鵲稱“喜在眼前”,獾與鵲對望 為“歡天喜地”,喜鵲立梅枝是“喜上眉稍”。 為其寫詩詠贊的也不少,唐人劉希夷有“今朝 喜鵲傍人飛,應是狂夫走馬歸”,寫夫妻久別 相逢;辛棄疾有“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 蟬”,寫夜遇喜鵲;陸游有“佳客誤占螢入戶, 遠書空喜鵲鳴檐”,寫文人交友;乾隆皇帝也 是對喜鵲不吝筆墨,寫有“喜鵲聲啃啃,俗云 報喜鳴”之句。
然而,千萬別被喜鵲的“笑臉\"迷惑。喜鵲真實的作派是什么樣子呢?
喜鵲“流氓”,喜歡“下黑手”。吃掉谷物、刨出種子、在糧食上拉屎,還會偷吃田里的西瓜,即使不吃也會將其啄爛,給它戴上“益鳥”的帽子實在牽強。
喜鵲記仇,有極強的報復心。有小孩子搗毀其巢穴,它們便會懷恨在心,伺機報復,小孩子每次路過那片樹林,都會被騎在頭上拉屎,即使換衣戴帽也沒用。
喜鵲貪婪,食性相當繁雜。不僅吃谷物、昆蟲和小動物,還會吃腐肉,甚至偷吃鳥蛋、雞蛋,幾乎什么都吃。
常言道:“心有多黑,嘴就有多甜?!迸c人交往,不高估人性的善,也不可低估人性的惡,不去害人,但不能沒有防人之心。比如《紅樓夢》里的賈雨村,《三國演義》中的曹操,《水滸傳》里的宋江,跟喜鵲一樣都有不錯的人設,嘴巴甜會來事,把人情世故玩得溜溜轉,為個人利益棄恩斷義,抄了賈府,據了荊州,害了兄弟。
《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元年》記載,唐朝宰相李林甫,生性敏感多疑,妒忌賢能,與人相處時,表面親熱,心里卻在算計,準備隨時與人下套兒?!翱诿鄹箘Α奔丛从诖?。
某日,李林甫在府內宴請文人墨客,飲酒作詩,載歌載舞。他捧杯敬酒,笑夸大家:“國之棟梁,甚是敬重!”可宴席散去,他立刻變臉吩咐:“把夸我詩寫得好的那個書生,貶去嶺南喂蚊子!”
某次科舉考試,他又力挺寒門才子王元寶,逢人就夸:“此子才華橫溢,當為狀元!”待到王元寶高中狀元郎,他又立即派人在城里散布其謠言,誣陷其在考卷上寫了反詩。
節度使皇甫惟明在河西屢建奇功,李林甫含淚拉著他的手,不停夸贊,稱其為大唐長城,背地里卻將唐軍糧草大營地址泄密給敵軍。
一位心理學家表示,這種“喜鵲作派”的人,只忠于自己,只為“活在當下”,善于扮演不同角色,其“惡相”都藏在熱情的“笑臉”里,內心寒冷如冰。他當面待人客客氣氣、關心人,背后就嚼舌根,搬弄是非;平時跟他掏心掏肺,他卻把你的隱私當談資,甚至去告密;喜歡拉攏小團體,為點蠅頭小利不惜朝他人背后潑臟水、捅刀子。比如,出賣關羽的人,是南郡太守糜芳和守將傅士仁,而糜芳還是劉備的糜夫人的親兄弟。又如《英雄本色》里阿成很會偽裝,卻為了上位不擇手段,小馬哥真心實意當他是兄弟,直到被抓都不知道是誰出賣了自己。
“叵耐靈鵲多謾語,送喜何曾有憑據?”“得意高枝占,忘形尾翹天。”這也是對喜鵲的另一種評價。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獻殷勤,所有諂媚都有意想不到的利益考量。就像翻臉的喜鵲,會不擇手段地報復你,啄你眼,毀你田,斷你糧,冷酷無情地將你踩在腳下。
喜鵲的作派,討喜也藏惡、狼辣又善變,習性中藏著分裂,麻痹了關二爺,蒙蔽了小馬哥,陷害了王元寶、出賣了皇甫惟明,下一個會是誰呢?
(源自《雜文月刊》)
責編:馬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