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嘉興市南湖區大橋鎮人大積極創新履職模式,依托水泥坪上的石凳,打造“長板凳\"議事品牌,將代表履職陣地從固定場所延伸至田間地頭、農戶門前,生動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
一條民生建議,聚焦“快遞之困
“取趟快遞得往鎮上跑,來回10多公里路,要是村里能設個收寄點就好了。\"“有些快遞又大又沉,去鎮上取實在不方便。”…大橋鎮倪家浜村村委會門口,由石凳圍成的“民情角”又熱鬧起來,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人大代表的筆記本上很快記滿了民情民意。
倪家浜村位于大橋鎮的東首,由于物流配送限制,發往倪家浜村的快遞只能送到8公里外的鎮代收點。村里老人較多,著實不便。如何讓快遞收發服務方便更多農村群眾,成了鎮人大代表們牽掛的民生課題。
在今年上半年鎮人大組織的一次“板凳議事會”上,村民們一致希望能在村里設立快遞代收點,讓收寄快遞不再成為煩心事。鎮人大將群眾呼聲轉化為履職行動,推動形成《關于在倪家浜村設立快遞代收點,全力打通農村物流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建議》,交相關部門辦理。
一場實地調研,敲定便民方案
“老張,如果要在我們村里設個快遞代收點,你覺得設在哪更合適,大伙取件更方便?”“季阿嫂,平時取快遞,您最擔心碰上啥問題?”在2025年第一季度“季記相約”人大代表回選區聯系選民群眾活動上,區人大代表張才華與區郵政管理局負責人一同現場問需、當場回應,聽取村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并結合前期走訪調研情況,提出了在村農技服務站建設一座中郵驛站的方案。
在區郵政管理局的推動下,倪家浜村中郵驛站建設駛入“快車道”。建設期間,鎮人大緊密攜手區郵政管理局,充分結合當地群眾對驛站功能的各種訴求,秉持“分類管理、分區運營”的原則,精心打造便民服務空間。
5月18日,該驛站正式啟用,與村黨群服務中心、便民超市、醫務室等共同構成了“100米便民服務圈”,實現了讓群眾“少跑腿、多便利”的目標。
一次多方聯動,搭建幸福驛站
“小忠爺爺,驛站里有一個您的快遞,是前兩天您給孫子買的奧特曼玩具,已經到貨了,中午給您帶過來。\"6月1日清晨,大橋鎮人大代表張媛便在倪家浜村中郵驛站里,逐一給未取件的村民撥打電話。
自驛站啟用以來,鎮人大代表姚嘉榮、張媛留意到老年人取件存在諸多不便,主動報名擔任驛站志愿者,為村民提供暖心幫扶。在鎮人大的推動下,人大代表聯絡室還組織黨員、網格志愿者等成立“快遞服務小隊”,針對老年人智能設備使用障礙、快遞難找等難題,提供一對一貼心服務,并為行動不便的村民提供“送貨上門\"服務,讓快遞從驛站貨架直接抵達百姓家門口,用腳步傳遞為民服務的溫度。
從傾聽民意到形成建議、跟蹤督辦,大橋鎮人大持續推動快遞服務向村居深度延伸,努力為村民解決生活難題。如今,越來越多的民生實事在“長板凳”議事品牌的推動下落地生根,把全過程人民民主融入基層治理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