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在安吉縣余村調研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各地積極踐行“兩山”理念,推動生態環境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今年恰逢“兩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近日,本刊記者深入湖州市安吉縣實地采訪,感受二十年來基層人大助推解鎖藏在綠水青山里的“生態興縣”密碼。
決定決議引領綠色發展方向
決定權是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的重要職權,是確保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的重要途徑。
“對于沒有立法權的縣鄉人大,依法行使決定權越發顯現出它的重要性。”安吉縣人大常委會城建環資工委主任沈紅林說道,“安吉縣人大圍繞‘生態立縣’‘生態強縣’的戰略,通過一項項精準的決議決定,為全縣踐行‘兩山’理念提供了堅實保障。”
校園的“生態課堂”里,孩子們用稚嫩的小手檢測水質;社區廣場的垃圾分類擂臺賽,吸引眾多居民踴躍參與;小區里,家家戶戶分享節水節電妙招,節能蔚然成風……每年的生態日,圍繞不同主題開展的系列活動,讓安吉的街頭巷尾涌動著濃濃的“綠意”。
事實上,安吉縣與生態日的淵源已久。全國設立的首個生態日便誕生于此。
2003年9月,安吉縣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通過《關于設立安吉縣生態日的決定》,將每年3月25日定為“生態日”,開地方設立生態日的先河,搭建了公眾參與生態建設的重要平臺。
2019年,為呼應“兩山”理念誕生日,安吉縣第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通過了《關于調整“3·25生態日”為“8·15生態文明日”的決定》,進一步放大了這一實踐的影響力。
2023年6月28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關于設立全國生態日的決定》,將每年8月15日確定為全國生態日。
在“8·15”全國生態日成立后,安吉的“好日子”成為全國的“大日子”,這股始于安吉的“綠色風潮”,吹遍全國,持續激發著全民共建共享生態文明的內生動力。
此外,安吉縣人大圍繞生態文明建設,與時俱進作出決定決議,持續凝聚社會共識。安吉縣第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了《關于堅定“生態立縣”戰略奮力譜寫生態文明建設安吉新篇章的決定》,推動全縣生態文明建設邁向新高度;第十七屆人大第四次會議通過的《關于深化改革加快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決定》,從源頭上推進生態環境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完善和提升……
這一項項立足當下的決定決議,精準回應了安吉不同發展階段的生態命題,將“兩山”理念真切轉化為百姓身邊可感可觸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監督推動守護綠水青山本色
綠竹蒼翠、荷香清幽,安吉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潤著生態的底色。
記者來到梅溪鎮紅廟村,這里有一處被稱作“小冰島”的“深藍計劃”網紅打卡點,碧藍的湖水與裸露的崖壁相映成趣,咖啡館飄散出誘人香氣,在精心設計的各個打卡點位,游客們紛紛舉杯留影。
而誰又能想到,在三年前,這里還只是一個臨水臨崖的廢棄礦坑,僅靠一道鐵絲網阻隔,常有人偷偷破壞防護網進入,安全隱患突出。
面對治理與發展的困局,安吉縣人大常委會將其列入年度重點專項監督工作,縣鄉人大聯動促成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厘清了廢棄礦坑安全監管與綜合整治的主體責任。
創造出好的環境才能筑巢引鳳,最終催生出“深藍計劃”這一現象級網紅打卡點,實現了變生態“疤痕”為綠色“聚寶盆”的轉變。
近年來,安吉縣人大以“找尋污染源,共護生態美”為主題,深入開展生態環境品質提升“代表一本賬”活動。聚焦水、氣、土、廢等領域開展精準監督,并積極運用“浙里人大代表履職綜合應用”尋訪身邊的污染源,構建起“線上+線下”無縫銜接的監督體系。
在這套機制下,代表們發現問題后即時形成“問題賬單”,相關部門則對標制定出“對策清單”,并逐條跟蹤督辦、對賬銷號,形成“發現問題—反饋問題—制定對策—整改銷號”的監督閉環。
2024年,安吉縣人大有力推動民宿改造建筑垃圾收運處難點、“天龍公路”建設河道污染、預征區塊建筑垃圾傾倒等一批突出問題的解決。
在監督如何破題水生態價值轉化方面,安吉縣人大亦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獨特地貌,讓漂流成為水生態價值轉化的重要途徑,但在開發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層出不窮,一度制約了“兩山”轉化質效。
為此,安吉縣人大常委會創新推出“三位一體”聯動監督模式——聯合紀檢監察和審計部門對全縣漂流產業發展開展專項監督,推動所有漂流項目納入水生態產品價值轉化體系,實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從破局廢棄礦坑、點石成金催生“深藍奇跡”,到環境品質提升“代表一本賬”動態監督,再到協同開展“三位一體”聯動監督……安吉人大監督的“利劍”精準出鞘,直指生態頑疾與發展瓶頸。這柄監督之劍,不僅在于揭示問題,更在于凝聚共識、壓實責任、推動解決。
代表作為凝聚全民共建合力
夏日傍晚,涼風習習,家住遞鋪港附近的居民朱先生帶著孩子來此納涼玩耍,談起這里的變化,他如數家珍道:“河道清了、綠道通了、花徑美了……現在的環境真不錯,晚上來這里玩的人也多了不少。”言語間,盡是感慨。
而促成這番變化的,正是一條高質量代表建議。
縣人大代表、鳳凰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許民強在工作中發現遞鋪港沿線居民對環境改善的呼聲強烈。經過細致的走訪調研,他在縣人代會期間提交了《關于遞鋪港“微整型”——美化提升的建議》。此后,昌碩街道聯合縣綜合執法局等部門,啟動遞鋪港美化提升行動。經過精心改造,遞鋪港終蛻變成集生態、休閑、文化于一體的城市綠色長廊。
近年來,安吉縣人大深入開展“有事找代表”“為創新助力,為‘兩山’添彩”等主題活動,組織代表聚焦生態文明建設等重點領域精準發力。2025年上半年以來,五級代表帶著課題、議題、問題走近人民群眾,開展走訪調研、監督視察、聯絡站主題接待等活動70余次,收集和提出各類意見建議400余條,為地方高質量發展貢獻代表智慧。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家鄉河的西苕溪,它的蝶變與成長也離不開人大代表的“傾力相助”。
2019年起,安吉縣人大代表舒國平針對西苕溪環境整治、沿溪產業開發等問題屢次提交關于美化西苕溪,助力綠水經濟帶的建議。相關部門在整理過后迅速展開調研,對西苕溪周邊的基礎設施進行了改造提升。如今,濕地公園建起來了、漫步道改造了、水面清澈了,難得一見的中華秋沙鴨也時常能和游客們“露露臉”了……
在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重點生態治理工程落地見效、綠色家居產業加速向“綠”向“新”、美麗鄉村旅游蓬勃發展……“兩山”底色更加亮麗,“幸福安吉”的生態畫卷日益動人。
此外,安吉縣人大全力打造最具“生態味”的三級基層立法聯系點。目前,國家、省、市三級立法聯系點圍繞跨區域生態環境補償、生態領域行刑銜接等領域開展各類法治活動70余場,指導化解矛盾糾紛近700件。
“安吉縣人大常委會將自覺扛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誕生地的責任與擔當,堅持依法履職,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優勢。”安吉縣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何曉紅表示,接下來,縣人大將聚力法護“兩山”,緊盯法律法規、決定決議的貫徹實施,持續提高人大監督剛性;深化“四建設兩提高”,創新實施代表片區化組團式履職,助力推動“兩山”轉化,為創建新時代共同富裕示范樣板提供人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