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大工作中,開展滿意度測評是指人大常委會以無記名投票、電子表決等方式,組織常委會組成人員或人大代表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履職情況作出評價。這有助于推動監督直觀化、增強監督民主性、提升監督精確度、強化監督約束力,已成為地方人大監督的重要手段。
2025年5月30日,浙江省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修訂通過《浙江省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條例》,在第四章“審議意見的形成和處理”中明確規定“常務委員會可以根據需要開展滿意度測評”。本文結合溫州市的實踐,分析其發展制約因素,并提出相應對策建議。
深化滿意度測評的實踐與探索
測評機制越來越規范。溫州市人大常委會早在2009年8月制定關于審議意見辦理的試行辦法時,就對開展滿意度測評的機制程序予以明確,以制度規范的形式固化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
測評對象越來越寬泛。從針對審議意見落實,逐漸拓展到專項工作監督等領域。同時,這種評價方式在某些特定領域已經成為常態舉措。比如,溫州市人大常委會于2018年起對民生實事項目實施情況進行滿意度測評。此外,開展滿意度測評也被廣泛運用于代表建議督辦中。溫州市人大常委會組織人大代表從面商溝通、答復質量、落實情況等五個維度對代表建議辦理情況進行打分,進一步提升代表建議辦理質效。
測評方式越來越靈活。為適應不同議題的監督需求,滿意度測評方式不斷創新和豐富。特別是對一些涉及內容較多、范圍較廣的監督議題進行測評時,分項測評得到了充分應用。比如,溫州市人大常委會2019年開展市區水環境治理監督時,梳理十項跟蹤監督重點項目清單,2020年對這十大項目清單落實情況進行滿意度測評。此外,還積極探索“專題詢問+滿意度測評”的履職方式。
測評運用越來越高效。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子表決在滿意度測評中廣泛應用。近年來,溫州市人大常委會依托“數字人大”建設,在部分應用場景中植入滿意度測評功能,打通人大代表、社會公眾參與測評的渠道。特別是數字賦能民生實事項目代表票決制工作,開發運用電子票決系統,開展滿意度“云測評”。
制約滿意度測評監督作用發揮的因素
制度規范滯后。目前,滿意度測評缺乏統一的國家層面法律制度規范。部分省、市人大常委會制定出臺滿意度測評辦法或實施方案,對測評主體、對象、標準、程序以及結果運用等方面作了規范,不過彼此之間存在一定差異。還需健全完善滿意度測評制度機制,保障規范化運行。
評價設計欠妥。在測評程序上,以對審議意見落實情況進行滿意度測評為例,對審議意見落實情況的報告采用書面審議形式。在會議安排緊湊的情況下,常委會組成人員關注和討論的重點更多集中在聽取審議的報告上,這使滿意度測評陷入“不聽不看只測評”的尷尬處境。在測評方式上,現行大多采用總體測評和分項測評兩種方式。總體測評較為簡單,難以作出精準評價;分項測評的內容和權重設置易影響結果。
測評意見主觀。滿意度測評實行“一人一票”的表決方式,其測評結果不一定客觀準確。這主要是因為滿意度測評的事項往往涉及專業領域,常委會組成人員來自不同的行業和領域,其專業知識和能力存在局限性,在無法保證常委會所有組成人員對測評事項都能夠全面深入了解的情況下,容易出現“外行評價內行”的現象。
結果運用不足。從監督流程看,滿意度測評一般是監督工作的最后一個環節。在實際操作中,除了反饋測評結果外,往往是“一評了之”,很少開展跟蹤問效以及運用剛性監督手段,這也導致測評效果打折扣。
推動滿意度測評向“實質監督”轉變的建議
完善測評機制,構建協同發力的制度體系。一是黨委重視支持。建議各級黨委將開展滿意度測評作為推進人大工作創新發展的重要舉措,寫入相關文件、明確要求;主要領導對重大測評事項親自把關,協調解決問題。建立黨委組織部門與人大常委會的測評結果聯動機制,將其作為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二是人大積極作為。探索制定開展滿意度測評辦法,明確主體、對象、范圍、程序、方式、結果運用等。實行“一事一方案”,細化測評內容、評分標準和工作步驟。建立預審制度,提前一周將有關材料推送常委會組成人員。三是“一府一委兩院”主動配合。提供真實全面的工作報告和數據資料,配合開展視察、座談等相關活動,抓好整改落實,形成監督與被監督的良性互動。
健全測評流程,打造閉環管理的工作鏈條。一是深入開展調研。組建由常委會組成人員、專業代表等構成的調研小組,通過實地察看、問卷調查等方式,多渠道收集意見。二是聽取工作匯報。把聽取被測評單位的工作報告作為測評流程的核心環節,要求報告內容須涵蓋工作實績、問題、整改措施及進度等要素,避免回避問題。三是充分審議。建立重點發言制度,提出建設性意見。積極運用“審議意見附問題清單”模式,明確整改方向。四是優化民主測評。采用“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三個等次,明確“滿意票過半即滿意,滿意票+基本滿意票不足半數為不滿意”的標準,實行當場投票計票公布。五是強化跟蹤問效。對測評結果為“不滿意”的事項發出整改通知書,限期整改落實并提交整改報告。開展整改情況“回頭看”,整改不到位的可以啟動二次測評。
豐富測評方式,建立系統多維的評價體系。一是堅持總分結合??傮w測評覆蓋全流程,形成整體性評價;分項測評聚焦關鍵環節。提升指標設置的科學性,借鑒滿意度指數模型,設計量化測評指標體系,并引入第三方參與指標設計和數據采集。二是堅持內外結合。邀請提出議案建議的代表、專業領域代表參與測評工作。擴大公眾參與范圍,邀請群眾旁聽常委會會議。整合職能部門、專家學者、行業協會等多方意見。
提高測評效率,運用數字賦能的技術手段。一是推行線上測評。依托“數字人大”建設,開發線上滿意度測評系統,或者在應用場景中植入滿意度測評功能,集成意見征集、在線測評、統計分析、跟蹤問效等功能。常委會組成人員和人大代表通過手機App線上測評,系統自動統計票數并生成分析報告。二是強化智能分析。建立滿意度測評數據庫,運用大數據橫向對比部門間、年度間測評結果,縱向分析整改情況,識別薄弱環節和共性問題。三是做好信息公開。以可視化形式公布測評結果及整改情況,推動測評從“內部評價”轉為“社會監督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