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恐障礙又稱為急性焦慮發作,它并非簡單的情緒波動,而是一種精神心理疾病。許多患者在首次發作時,因癥狀酷似心絞痛,會急忙前往急診室,但各項檢查提示身體并無器質性的病變。驚恐障礙的發作具有不可預測性,它往往在不經意間襲來,可能在看電視、逛街、開車時突然發作。讓人陷入極度的恐懼之中,伴隨心跳加速、心慌、出汗、呼吸急促等癥狀,患者常常感到自己即將失控甚至面臨死亡。一次典型的驚恐發作通常持續5~20分鐘,很少超過半小時,但發作過后,患者往往因擔心再次發作而陷入長期的緊張、擔心之中,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比如,有的患者因為害怕在公共場合發作而不敢出門;有的患者因頻繁發作而無法正常工作。
如果在1個月之內存在多次嚴重的急性焦慮發作,發作前沒有客觀危險的環境,發作緩解期沒有焦慮癥狀,排除由心臟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內分泌疾病等軀體疾病引起的類似驚恐發作的癥狀,就要考慮診斷驚恐障礙。
驚恐障礙的病因由多種因素相互作用。從遺傳因素來看,如果家族中有近親患驚恐障礙或其他精神類疾病,個體患驚恐障礙的風險會顯著增加。從神經生理方面來看,大腦神經遞質失衡會擾亂大腦正常信號傳遞,使個體更容易出現驚恐發作。從心理角度來看,長期處于高壓環境下,如工作壓力過大、人際關系緊張等,會使人的心理負擔過重;當心理壓力累積到一定程度,無法通過自身緩解時,就可能引發驚恐障礙。同時,個性特點也與驚恐障礙的發生密切相關,具有敏感、內向、追求完美等性格特質的人,更容易受到驚恐障礙的困擾。
在生活經歷方面,重大的創傷事件,如嚴重的自然災害、親人離世、遭受暴力侵害等,都可能成為驚恐障礙的誘發因素。這些創傷性經歷會在人的心理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在特定的情境或壓力下,可能會觸發驚恐發作。
驚恐障礙的治療應遵循綜合性、個體化、全病程治療的原則。治療方法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藥物治療主要是使用抗抑郁藥和抗焦慮藥物,藥物能夠精準地作用于神經系統,通過復雜且精妙的調節過程,促使大腦中諸如血清素、多巴胺、γ-氨基丁酸等關鍵神經遞質恢復到相對平衡的水平,起到緩解驚恐發作癥狀的作用。心理治療主要有支持性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能幫助大多數患者有效控制癥狀。支持性心理治療,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給予支持與理解;認知行為治療,讓患者認識到自己在驚恐發作時的負面思維模式和行為,學習如何應對恐懼,改變不合理想法,減少驚恐發作頻率,降低發作癥狀的嚴重程度。
腹式呼吸法 當感到焦慮或驚恐發作時,可以嘗試腹式呼吸法,選擇坐在舒適的椅子上,背部挺直,雙腳平放在地面上,雙手輕輕放在腹部;然后慢慢用鼻子吸氣,心里默默地從1數到5,感覺空氣充滿了腹部,像氣球一樣逐漸膨脹;然后用嘴巴慢慢呼氣,心里默默地從1數到5,感受腹部逐漸收縮,將空氣完全呼出。重復這個過程,每次呼吸持續5~10秒,連續進行5~10 分鐘。
肌肉松弛訓練 可以嘗試漸進性肌肉松弛訓練。在安靜、舒適、溫度適宜的空間,可躺可坐,穿寬松衣物。按手部與前臂、上臂、肩部、頸部、面部、胸部、腹部、臀部、大腿、小腿、腳部的順序,先用力收縮肌肉5~7秒,再徹底放松10~15秒,感受緊張與放松的區別。比如握拳感受手部緊張后松開,聳肩感受肩部緊張后放下。每天訓練1~2次,每次20~30分鐘,可按自身情況調整。訓練時專注感受肌肉感覺,收縮肌肉要適度,若有疼痛不適立即停止。保持平穩呼吸,收縮時吸氣,放松時呼氣。
冥想 每天進行15~20 分鐘冥想練習,專注于當下的呼吸和感覺,排除雜念,能有效減輕焦慮情緒。另外,將臉浸入冷水中30 秒也有助于減輕焦慮和恐慌的癥狀。
改變認知模式 嘗試識別和糾正負性的思維模式。當出現“我無法控制這種情況”“我快要崩潰了”想法時,要意識到這些想法可能是與現實情況不相符、不合理的。通過與自己辯論的方式,用更積極、合理的想法取代它們,比如“雖然現在感覺很糟糕,但這種情況是暫時的,我以前也挺過來了,以后會做得更好”。
避免壓力累積 學會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過度勞累。將大任務分解成小目標,逐步完成。同時要學會拒絕不必要的任務和活動,給自己留出足夠的休息和放松時間。
對驚恐障礙患者及其家屬而言,了解疾病是康復的第一步。患者首先要相信自己的癥狀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家屬要給予患者充分的理解、支持和陪伴,避免過度指責或過度保護。在生活中,患者還應保持規律的作息、健康的飲食和適量的戶外運動,這些都有助于緩解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驚恐障礙雖然可怕,但并非不可戰勝。如果您或身邊的人正受到驚恐障礙的困擾,請及時尋求專業幫助,勇敢地邁出走向康復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