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術室大門緩緩關上的那一刻,許多患者腦海中總會閃過一絲不安:“麻醉會不會把我麻不倒?”“手術結束后我會不會醒不來?\"本文為您解答那些藏在心底關于麻醉的疑問。
酒量好,麻醉藥量是不是也得多:酒量與麻醉的真相很多人以為自己酒量不錯,麻醉藥量肯定也得多。其實事情沒有那么簡單。酒量好的人,尤其是肝腎功能正常的情況下,對麻醉藥物可能表現出一定的耐受性。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中樞神經系統 -$氨基丁酸(GABA)受體數量降低。GABA受體是麻醉藥物作用的重要靶點之一。如果受體數量減少,麻醉藥物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患者對吸入性麻醉藥和靜脈麻醉藥的耐受性增加,鎮靜藥的敏感性也會降低。 血液中球蛋白增多。球蛋白可以與麻醉藥物結合,減少藥物在體內的有效濃度,降低麻醉藥的功效。肝藥酶活性增加。肝臟是藥物代謝的重要場所,肝藥酶活性越高,藥物代謝速度越快。這意味著麻醉藥物會更快地被分解排出體外,麻醉效果也會相應減弱。然而,對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腦病等肝功能失代償患者,情況則截然相反。他們的肝臟代謝能力下降,麻醉藥物的代謝速度減慢,可能導致藥物在體內蓄積,增加麻醉風險。
麻醉前為何要餓肚子:空腹禁食的重要性禁食禁飲是麻醉前的重要準備。對全麻手術,通常要求患者禁食10~12小時,禁飲4小時。這是因為麻醉后,人體的咽喉反射消失,如果胃里有食物,很容易發生胃食管反流,甚至嘔吐物被誤吸入氣管,引發嚴重的吸入性肺炎。所以,術前餓肚子是為了保障手術的安全,而不是故意讓大家受罪。
麻醉會不會“麻不倒”:術中蘇醒的可能性很多人擔心麻醉會“麻不倒”,手術過程中會突然醒來。其實這種情況極其罕見?,F代麻醉技術已經非常成熟,麻醉醫生會在手術過程中全程監測患者的麻醉深度和生命體征。如果患者出現麻醉過淺的情況,麻醉醫生會及時調整麻醉藥物劑量。因此,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基本不會感到疼痛。
麻醉后會不會“醒不來”:蘇醒延遲的真相麻醉后“醒不來\"的情況也極為少見?,F代全身麻醉用藥具有可控性強、代謝快、體內蓄積少的優點。一般來說,手術結束后10分鐘左右患者就會蘇醒。不過,對一些體質較弱的患者或重大手術患者,可能會出現蘇醒延遲。原因有很多,如麻醉藥物過量、低體溫、貧血等。但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其發生率越來越低。
孩子全麻會不會變傻:兒童麻醉的安全性 這是許多家長非常關心的問題。其實,對3歲以下的孩子,一年內反復進行超過3小時的全麻手術,可能會對日后的學習和記憶有一定影響。但對單次短時間的全麻手術,目前沒有明確證據表明會對孩子的智力發育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如果不是特別緊急的手術,建議盡量在孩子3歲以后再進行。
麻醉勁兒過去后會不會很疼:術 后鎮痛的保障很多人以為麻醉只是 手術過程中的事情,術后疼痛是無法 避免的。其實,麻醉醫生早已為患者的 術后鎮痛做好了準備。目前,多模式鎮痛是術后鎮痛的常用方法。例如,對高齡髖部骨折患者,術前通過神經阻滯降低疼痛,術后再聯合靜脈用藥,力求以最小劑量的藥物達到最好的鎮痛效果。
麻醉醫生只是“打一針”:幕后英雄的職責 很多人以為麻醉醫生的工作只是“打一針麻醉針”,其實遠不止如此。麻醉醫生需要在術前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制定個性化的麻醉方案。在手術過程中,他們要全程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根據患者情況不斷調整麻醉方案。手術結束后,他們還要在麻醉恢復室(PACU)觀察患者,確保患者安全蘇醒。
無痛胃腸鏡會不會傷身體:短期多次麻醉的影響 很多人擔心多次做無痛胃腸鏡會對身體造成損傷。其實,無痛胃腸鏡使用的麻醉藥物劑量很小,代謝迅速,短期內多次麻醉對身體的損傷微乎其微。檢查過程中可能會對胃腸道黏膜造成輕微刺激,但黏膜的修復能力強,通常能快速自愈。因此,無痛胃腸鏡對身體的影響極小,患者不必過于擔心,依然可以根據醫生建議,正常做胃腸鏡,為健康\"加鎖”。
麻醉對孕婦和胎兒有影響嗎:孕期麻醉的安全性孕婦接受麻醉時,藥物可能會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對胎兒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在選擇麻醉藥物時,醫生會考慮到胎兒的安全性。醫生會加強監測胎兒的生命體征和羊水情況,確保母嬰安全。一般來說,如果麻醉藥物選擇得當,且劑量控制在安全范圍內,對胎兒的影響微乎其微。不過,對妊娠早期(前3個月)的孕婦,麻醉風險相對較高,因為這是胎兒器官發育的關鍵時期,所以非必要手術通常會推遲到妊娠中期或晚期進行。
麻醉后為啥會“渾身發抖”:術后寒戰的秘密手術結束后,很多患者會在麻醉恢復過程中出現渾身發抖的情況,這在醫學上被稱為\"術后寒戰”,是麻醉后最常見的生理反應之一,尤其在全麻和椎管內麻醉后更常見。術后寒戰并不是因為患者真的冷,而是由于麻醉藥物對體溫調節中樞的干擾,導致身體的溫度感知出現偏差,引發肌肉的不自主收縮,表現為發抖。術后寒戰雖然看起來嚇人,但大多數情況下是自限性的,通常不需要特殊處理。醫護人員會通過保暖、調整室內溫度等方式緩解患者的不適。如果寒戰持續時間過長或伴有其他異常癥狀,醫生可能會給予一些藥物來幫助緩解。
麻醉后為啥會“惡心嘔吐”:術后嘔吐的原因術后惡心嘔吐是全麻手術后的常見問題, 30%~40% 的患者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麻醉藥物刺激胃腸道,導致蠕動減慢、胃內壓升高;手術操作牽拉內臟或改變腹壓,刺激迷走神經反射性引發嘔吐;患者個體差異,如暈動癥或妊娠嘔吐史等易感因素。為預防術后惡心嘔吐,醫生會在術前評估風險,術中調整麻醉藥物種類和劑量,術后使用止吐藥、保持患者舒適體位等。若患者出現惡心嘔吐,醫護人員會及時處理,幫助患者恢復。
麻醉后為啥會“記性變差”: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真相 有些患者在麻醉手術后,尤其是老年人,可能會出現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等情況,這在醫學上被稱為術后認知功能障礙(POCD)。這種現象通常會在術后幾天內逐漸緩解,但少數患者可能會持續較長時間,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其發生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可能與麻醉藥物殘留、手術應激反應、腦部微循環障礙等因素有關。為減少POCD 發生,醫生通常會在術前進行全面評估,選擇合適的麻醉方案,并在術后密切監測患者的恢復情況。對出現 POCD 的患者,可通過心理疏導、認知訓練、藥物治療等方式幫助其盡快恢復。
麻醉后為啥會“尿不出來”:術后尿潴留的困惑 術后尿潴留是麻醉后另一個常見的問題,尤其在腰麻、硬膜外麻醉以及全麻手術后較常見?;颊呖赡艹霈F排尿困難、膀胱充盈卻無法排尿的情況,不僅讓患者感到極度不適,還可能引發尿路感染等并發癥。術后尿潴留與麻醉藥物對膀胱逼尿肌的抑制作用有關,也與手術過程中患者的體位變化、心理緊張等因素有關。為了緩解術后尿潴留,醫護人員會采取一些措施,如熱敷下腹部、聽流水聲誘導排尿等。如果這些方法無效,可能需要進行導尿處理,幫助患者排空膀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