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是心房顫動的簡稱,是心血管疾病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快速性心律失常。正常人心臟有四個腔,即右房、右室、左房、左室。正常情況下,位于心臟右上方的竇房結是整個心臟的指揮部,負責指揮心臟有節律的規律跳動,保證心臟有效射血。當心房和心室間的協作出現失調,不再聽從指揮官竇房結的指令跳動時,無序地進行收縮活動,即為心房顫動。正常心房節律為60~100 次/分,房顫時心房率可達到350~600次/分。心房無序的顫動使心臟失去了有效的收縮與舒張,導致心房泵血功能惡化或喪失,心排血比正常時減少達25%或更多。
房顫的癥狀因人而異,有些人可能沒有明顯癥狀,有些人可能出現以下表現。 最常見的癥狀就是心悸,普通人稱之為心慌。患者通常自覺心臟搏動很快或紊亂,也有人形容為心搏仿佛要跳到\"嗓子眼里”。這是因為房顫發作時,心房搏動快速且不規律,引起嚴重心律失常所致。房顫還會讓人覺得無力、疲乏、氣短。過快的心搏導致心臟的有效射血量下降,會出現乏力、氣短,有些人在輕度體力活動或者休息時即感覺呼吸困難。房顫時出現頭暈眼花或者昏倒。這是因為房顫時心房失去了泵血功能,心臟泵血減少,頭部供血也跟著減少,繼而引起腦部缺血的結果。有些患者平時心搏較慢,房顫發作時心搏較快,臨床上稱之為慢快綜合征;另有些患者平時心搏基本正常,當房顫終止時心臟會停搏幾秒,即快慢綜合征。二者均可導致暈厥或眼前發黑。" 胸悶、胸部疼痛。覺得胸部像是被壓了一塊大石頭,嚴重時會感覺胸部疼痛,有些患者會誤以為是冠心病所致而忽視房顫。這些癥狀的起因是由于房顫發作時,因心搏過快而引發心肌相對缺血,并不代表其本身有冠心病的可能。但如果房顫發作時伴有典型的胸痛,且持續時間較長,要高度懷疑本身合并有冠心病或心肌梗死。 還有部分患者出現尿頻,當發作房顫時,很快就想要上廁所。這是由于房顫發作時,心房失去了泵血功能,心房內壓力升高,分泌了一種激素。這種激素具有利尿的作用,使人想立刻上廁所。這是一個很容易被患者忽視的癥狀。
大部分人認為房顫只是單純引起心慌,其實房顫最嚴重的危害是血栓栓塞和心衰。房顫時心房內血液流動速度顯著減慢,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脫落后可能隨著血流進入腦部,導致腦栓塞發生;此外也可能進入下肢動脈,導致下肢動脈栓塞。有20%~30 %的房顫患者合并心衰,由于心房不規律的收縮舒張和長期心率過快,會使得心臟擴大,導致心絞痛癥狀加重,這也給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帶來了極為嚴重的影響。
房顫除了是一種增齡相關性疾病,還有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房顫,包括心臟器質性疾病,如心肌病、心臟瓣膜病、冠心病及先天性心臟病等。另外,甲狀腺功能亢進、外科手術、熬夜、吸煙和飲酒等,也會增加房顫的發病風險。飲酒量越多,房顫風險越大;肥胖會加重心臟負擔,且常伴有睡眠呼吸暫停,也容易誘發房顫。
房顫的發展規律一般是從陣發性房顫逐步過渡到持續性房顫。反復發作的房顫或持續發作的房顫,會逐漸出現長期耐受。在此過程中,患者心慌、胸悶的癥狀反而會好轉,很容易被人誤認為病情好轉。但其實這部分患者恰恰是最危險的,更需要及時積極地進行治療。
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煙、限制飲酒、適量運動、控制體重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有效降低房顫和并發癥的發生風險。
藥物治療抗凝治療。根據發生血栓栓塞的風險評估進行抗凝,預防栓塞。常用的藥物有華法林、利伐沙班、達比加群等。 節律控制。如胺碘酮、普羅帕酮等,這類藥物能幫助恢復并維持竇性心律。 室率控制。包括非二氫吡啶類鈣通道阻滯劑(如維拉帕米、地爾硫罩)β受體阻滯劑(如倍他樂克)等,用于控制房顫時的心室率,緩解相關癥狀。
手術治療 經導管消融手術。目前常用的有射頻消融及冷凍球囊消融手術,安全性好,成功率高,創傷小, 80%以上的陣發性房顫和60%左右的持續性房顫可以治愈。左心耳封堵術。適用于非瓣膜性房顫、高中風風險,合并以下一種條件者:抗凝禁忌、不愿服用抗凝藥物、高出血風險。外科手術。例如迷宮手術,通過在心臟表面制造切口,形成迷宮樣的線路,使心房電活動恢復正常。心臟起搏器治療。適用于合并心動過緩的房顫患者,通過植入心臟起搏器并進行房室結消融,來控制心室率。
重視原發病的控制。對已經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礎病的患者,一定要規律服藥,把血壓、血糖、血脂控制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合理的膳食結構,鹽分少量、脂肪低量、蔬菜水果適量,避免食用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如濃茶、咖啡等;保證充足睡眠;規律運動,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極拳等,避免劇烈運動;改變不良嗜好,如吸煙、大量飲酒,避免過度勞累。 保持積極、健康、向上的心態。這有助于減少房顫的發生和發展。定期進行各項指標的監測。如血脂、血糖、血壓、體重、心電圖及血管超聲等,能夠早期發現一些異常指標,及時干預,盡量避免房顫的發生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