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媽媽們在迎接寶寶的喜悅中,也面臨著腹壁松弛、腹部隆起、尿失禁、便秘等一系列健康問題的困擾。這些困擾的出現可能與腹直肌分離有關。
要了解什么是腹直肌分離,首先要知道腹直肌的解剖位置。腹直肌是一條上寬下窄的多腹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線兩側,也就是肚臍的旁邊,左右兩側各有一塊肌肉,二者之間的距離稱為腹直肌間距。正常情況下,兩側腹直肌間距很窄(未超過2厘米),當發生腹直肌分離時,兩側腹直肌就像兩條跑偏了的公路,間距增寬(超過2厘米)。這種現象在妊娠期女性中尤為常見,因為這段時期女性體內激素水平變化使腹壁結締組織彈性改變。尤其在孕晚期,迅速增大的子宮會將腹壁拉伸并變得薄弱而發生腹直肌分離。除了妊娠期女性,肥胖和某些腹腔疾病如腹水、腫瘤等也會增加腹直肌的負擔,使其承受過大壓力導致腹直肌分離。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自我檢查方法初步判斷腹直肌是否分離,比如用手觸摸肚臍兩側,觀察是否存在溝壑狀的凹陷,或者在仰臥起坐時注意腹部中間是否有異常的凹陷或凸起。我們還可以把手指并攏放到凹陷或凸起的位置,如果能放2~3個手指是輕度腹直肌分離,若3~4個手指則為中度腹直肌分離,超過4個手指就是重度腹直肌分離。
然而,自測的腹直肌分離程度不一定準確,仍需通過一些檢查技術來明確診斷、精確測量。CT檢查是一種利用X射線的成像技術,可以通過三維重建功能準確判斷腹直肌分離的范圍、形態、腹壁前突程度及是否伴有腹壁疝等;然而X射線輻射危害大,限制了其在臨床中的廣泛應用。MRI檢查是一種利用強磁場的成像技術,能夠提供高分辨率的軟組織圖像,可以清晰地顯示腹直肌及其周圍結構,幫助醫生判斷腹直肌是否存在分離現象,并評估分離的程度與范圍。不過MRI檢查費用昂貴,其臨床應用亦有所限制。相比之下,超聲檢查安全無害、操作簡便、費用低廉,臨床應用廣泛。但超聲對腹直肌間距測量位點及狀態的選擇國內外并不一致。2021年中國發布的《產后腹直肌分離診斷與治療的專家共識》中指出,在放松、腹部卷曲、深吸氣狀態下測量位點選取臍下2厘米、臍上2厘米和臍上5厘米。
腹直肌分離會帶來多種危害,包括腹部臟器移位、骨盆前傾、腰背部肌肉勞損、核心力量下降等。因此,建議均衡飲食、積極鍛煉或者就醫恢復。對腹直肌輕-中度分離,可以通過運動鍛煉來修復。常見的鍛煉方式包括腹式呼吸、仰臥屈膝等,可以增強核心肌群的力量,促進腹直肌恢復。另外,還可以通過神經肌肉電刺激療法,利用低頻脈沖電流使神經細胞興奮,促使腹直肌收縮。當腹直肌重度分離時,需要利用外科手術將腹直肌復原。
腹直肌分離能否預防?答案是肯定的。首先,寶媽們應合理控制體重增長,避免過度肥胖。其次,在孕期可以進行一些適當的運動,如散步、瑜伽等,以增強腹壁肌肉彈性;產后應及時進行盆底肌和腹肌的康復訓練,避免過度使用腹部力量,如搬重物等。同時,避免長期臥床或久坐不動,適當進行腹部按摩,有助于促進腹直肌的血液循環。對存在腹水、腫瘤等腹部疾病患者,應及時治療,緩解腹直肌壓力。
總之,面對腹直肌分離這一問題,我們需要從預防、治療到康復全方位的關注和努力,共同守護女性朋友的身體健康和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