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聽到\"敗血癥”,一下子就想到了“白血病”,瞬間陷入了恐懼和慌亂,認為這是一種無法治療的疾病。兩種是完全不同的疾病,下面就為大家揭秘新生兒敗血癥。
新生兒敗血癥指的是病原體侵入新生兒血液循環,并在其中生長、繁殖、產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炎癥反應。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抵抗力差,皮膚黏膜屏障薄弱,容易出現細菌、真菌、病毒等感染,嚴重時可引起敗血癥。因此,了解新生兒敗血癥的相關知識,對保障新生兒的健康至關重要。
新生兒敗血癥有哪些表現新生兒敗血癥的癥狀常不典型,無特異性表現,這也增加了早期診斷的難度。一般表現。患兒可出現精神欠佳、嗜睡、少吃、少哭、少動,體溫不穩定,表現為發熱或體溫不升(體溫低于36%)。比如,原本吃奶正常的新生兒突然吃奶量明顯減少,對周圍環境反應淡漠,哭聲微弱,這些都可能是敗血癥的早期表現。 呼吸系統。早發型敗血癥的新生兒可表現為呼吸困難、皮膚蒼白等。晚發型敗血癥患兒存在肺炎時可表現咳嗽、吐沫、嗆奶、吐奶、嗓子呼嚕等。 黃疸。黃疸可為敗血癥的唯一表現,也可與其他癥狀同時存在。表現為黃疸迅速加重、退而復現或持續不退。例如,足月新生兒出生后黃疸在2周內未消退,反而逐漸加深,需要警惕敗血癥的可能。 肝脾腫大。部分患兒可出現肝脾輕至中度腫大,通常在體檢時被發現,家長很難自已發現。出血傾向。皮膚可見瘀點、瘀斑,嚴重時可出現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如新生兒皮膚出現散在的針尖大小的出血點,就需要進一步檢查排除敗血癥。 休克表現。病情嚴重時可出現面色蒼白、皮膚發花、四肢冰涼、脈搏細速、血壓下降等休克癥狀。總之,新生兒敗血癥表現多而廣泛,缺乏特異性,如寶寶有精神弱、吃奶減少、體溫不穩定,應及時就醫。
孩子這么小,怎么會得敗血癥根據發病時間,新生兒敗血癥可分為早發型敗血癥(出生3天內)和晚發型敗血癥(出生3天以后)。不同類型的敗血癥獲得感染途徑不同。產前感染。孕婦孕期感染,病原體可通過胎盤血行感染胎兒。例如孕婦患李斯特菌感染時,該菌能通過胎盤傳給胎兒,引起胎兒早發型敗血癥。 產時感染。分娩過程中,胎兒可因吸入產道中被污染的分泌物或因胎膜早破、產程延長等,導致細菌由產道上行進入羊膜腔而感染。如母親產道有B族鏈球菌感染,分娩時胎兒經過產道時可能被感染。此類途徑導致早發型敗血癥。產后感染。是最常見的感染途徑。新生兒皮膚、黏膜薄嫩,臍部殘端未完全閉合,且免疫功能不完善,細菌容易通過皮膚、黏膜、臍部等侵入血液。比如給新生兒洗澡時臍部護理不當,被細菌污染,細菌可能由此進入血液循環引發敗血癥。此途徑導致晚發型敗血癥。
得了新生兒敗血癥就必須住院嗎是的。新生兒敗血癥是全身感染性疾病,需靜脈輸注抗生素治療,療程根據感染的病原及孩子的抗感染效果確定,一般的細菌感染所致敗血癥抗感染療程多為1~2周;如存在腦膜炎,療程3周以上;如合并骨髓炎,療程4~6周;真菌敗血癥需復查培養轉陰后方可停藥,因此療程更長。如果每日門診輸液治療,容易出現交叉感染,且很多新生兒在感染初期有呼吸困難、吃奶減少、黃疸加重、腹脹等癥狀,需呼吸支持、靜脈持續補液、藍光光療、胃腸減壓等治療,這些治療在門診無法完成。
新生兒敗血癥需要做哪些檢查如考慮存在新生兒敗血癥,需完善血常規、C反應蛋白、血生化、血培養,同時需要積極尋找感染灶,如肺部、泌尿系、皮膚、腹腔等部位,完善胸片和/或痰培養、尿常規和/或尿培養、皮膚拭子培養、腹部超聲等相應檢查,明確病灶。由于新生兒敗血癥是全身感染性疾病,可能出現其他系統并發癥,如腦膜炎、骨髓炎、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等,其中腦膜炎是敗血癥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因此,懷疑敗血癥的患兒均需進行腰椎穿刺排除腦膜炎。
新生兒敗血癥能治好嗎答案是肯定的。敗血癥可以治愈,需在留取血培養后盡早靜脈應用足療程有效抗生素。新生兒敗血癥如未合并其他并發癥可無后遺癥,但如果合并腦膜炎、骨髓炎等,可能遺留相應系統的后遺癥。如合并腦膜炎可遺留癲癇、聽力障礙、視力障礙、智力體力發育落后等;合并骨髓炎可能遺留相應肢體功能障礙。
新生兒敗血癥會反復得嗎可能會。不同病原可能導致不同時間發生血液感染。例如,由于宮內感染或產時感染,出現早發型敗血癥,給予抗感染治療出院后,如護理不當,可能再次出現晚發型敗血癥。
新生兒敗血癥能預防嗎 可以。由于感染途徑不同,故在不同時期預防措施不同。孕期保健。孕婦應定期進行產前檢查,積極治療孕期感染性疾病,避免接觸病原體。注意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增強自身抵抗力。比如,媽媽在準備要寶寶前,需進行孕前檢查,如有陰道炎、泌尿系感染,應徹底治療后再懷孕。懷孕后應定期產檢,定時進行B族鏈球菌篩查,如篩查陽性應積極治療,或在分娩前給予有效預防性抗感染治療。分娩過程。醫護人員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盡量縮短產程,避免胎膜早破等情況。對胎膜早破超過18小時的產婦,應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新生兒期護理。寶寶出生后要做好新生兒皮膚、黏膜及臍部的護理。保持皮膚清潔,避免皮膚破損;洗澡后用碘附等消毒臍部,保持臍部干燥。盡量減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如吸痰、插管等,如需進行,應嚴格無菌操作。同時,注意新生兒居住環境的清潔衛生,避免過多人員探視,防止交叉感染。另外,一些地區有擠乳頭、挑馬牙的陋習,這些習慣應予以摒棄。
總之,新生兒敗血癥是一種感染性疾病,并沒有那么可怕,如能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可以早期治愈。如出現并發癥,可能遺留后遺癥。通過孕期保健、加強圍產期管理及新生兒期護理,可以有效減少新生兒敗血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