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人愛喝粥,他們把粥稱作“米湯”。當晨曦如靈動的畫師,用金黃的畫筆刺破夜的帷幕,西北的村落便在雞鳴犬吠的交響樂中漸漸蘇醒。炊煙裊裊升起,似輕柔的紗幔,纏繞著家家戶戶的廚房,而粥的香氣,便如精靈般,在這紗幔間穿梭、彌漫。
捧起一碗熱氣騰騰的粥,那溫潤的觸感從指尖傳來,仿佛是大地母親溫柔的撫摸。輕抿一口,粥水如潺潺溪流,順著喉嚨滑下,身心瞬間被溫軟舒展的暖意包裹,這是西北人一天生活的溫暖開端。
西北的粥,食材豐富卻又簡單純粹。清水注入鍋中,宛如一汪清泉,帶著靈動的氣息,注入干涸的心田。大米、小米、玉米糝、粳米、赤小豆……這些來自大地的饋贈,帶著各自的故事與芬芳,紛紛躍入這清泉之中。它們沒有華麗的包裝,只是以最本真的姿態,與清水相擁,開啟一場與自然的深情對話。
大米似北方的雪,潔白純凈;小米如江南的雨,溫潤細膩;赤小豆則讓人憶起外婆家門前曬秋的竹匾。它們在水中沉浮、翻滾,仿佛是一群舞者,在時光的舞臺上,漸漸舒展成半透明的花,綻放出生命之美。
熬粥,就是等待一朵米花開。沒有急促的翻騰,沒有猛烈的火候,只是用小火慢煮,讓米與水在時光的懷抱中相互交融、相互滲透。這就像一場漫長的人生旅程,沒有急功近利的追逐,沒有浮躁喧囂的干擾,只是靜靜地沉淀。每一顆米粒都在鍋中經歷著蛻變,從堅硬到柔軟,從獨立到融合,恰似我們在生活中不斷成長、不斷融合的過程。
當揭開鍋蓋的那一刻,騰起的熱霧裹著米香,如初春溪水漫過青苔的濕潤氣息,撲面而來。那是一種來自自然的芬芳,是未經雕琢的純粹,是生命最原始的味道。老人們常說:“粥是最養人的。”清晨,一碗熱氣騰騰的粥下肚,喚醒了沉睡的腸胃。那溫熱的粥液順著喉嚨緩緩滑下,仿佛一股暖流,流淌在身體的每一個角落,讓人從內到外都充滿了力量。孩子們背著書包,蹦蹦跳跳地去上學,嘴里還回味著粥的香甜,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綻放的花朵,燦爛而純真;大人們扛著農具,走向田間地頭,心中滿是對生活的希望,而這希望,或許就藏在那碗粥里,那是一種對土地的深情,對未來的憧憬。
到了正午,陽光熾熱地烤著大地。勞作了一上午的人們,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此時,一碗清爽的綠豆粥成了最好的慰藉。綠豆在鍋中煮得軟爛,與大米完美融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口感。那淡淡的豆香,混合著大米的清香,在口中散開,仿佛將夏日的燥熱一掃而空。人們坐在院子里,一邊喝著粥,一邊聊著家長里短,歡聲笑語在空中回蕩。
而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西北的夜晚又多了一份寧靜與祥和。一家人圍坐在飯桌旁,桌上擺著一鍋熱氣騰騰的粥。大家你一碗我一碗,喝著粥,分享著一天的喜怒哀樂。那粥,在燈光下閃爍著柔和的光芒。粥的香氣,彌漫在空氣中,也彌漫在親情之間。
反觀那些被各種調料層層包裹的美食,雖然在舌尖上綻放出強烈的味覺沖擊,卻往往掩蓋了食材原本的味道。就像生活中那些過度雕琢的事物,華麗的外表下,往往缺失了真實與質樸。人們在追求復雜味覺體驗的過程中,漸漸遺忘了最簡單的美好。而粥,以其純粹的味道,提醒著我們,生活的真諦不在于外在的繁華,而在于內心的寧靜與滿足。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進廚房,鍋里的粥正在咕嘟咕嘟地唱著歌。那歌聲,是生活的贊歌,是自然的旋律。我靜靜地坐在桌前,品嘗著這一碗粥,感受著自然的純樸之美。在這一刻,我與自然融為一體,與歲月握手言和。我知道,無論未來的路有多么漫長,無論生活中會遇到多少風雨,只要心中有一碗粥的溫暖,有一份對自然本色的追求,我就能在這紛繁復雜的世界里,找到屬于自己的寧靜與幸福,讓生命在時光的長河中,綻放出最獨特的光彩。
(編輯 高倩/圖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