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這樣清和微淡的天氣,微淡的清愁,莫名的惆悵,心思敏感又華麗飛揚的青春,喜歡坐在窗邊,喜歡對著窗子讀詩,喜歡讀席慕蓉的《盼望》。一遍遍徘徊在唇邊心底的是這幾句:“如果能在開滿了梔子花的山坡上/與你相遇/如果能/深深地愛過一次再別離/那么/
再長久的一生/不也就只是/就只是/回首時/那短短的一瞬。”
那時候,不理解,也不喜歡詩中的憂傷惆悵,深深迷醉的是“開滿梔子花的山坡”,這是在我們那個偏遠的小鎮我能想象的最華麗的浪漫,比朝陽還清新,還晚霞還絢爛,比學校旁邊三月的桃花林還灼灼。從沒有走出小鎮一步的我不曾見過梔子花,我們這里更沒有山坡,到處是平平的,平平的田野,平平的莊稼,平平的人們,平平的生活。
窗外,斜陽脈脈,沉靜絢爛。一群即將畢業的學姐學長在校園里拍畢業照,他們遠觀近看,商量著找一處角度好、風景美的地方拍照。我又想起了席慕蓉詩中的梔子花,浪漫美麗的梔子花最適合定格在畢業照上,和人生的韶華時光相互映襯,成為生命里難忘的時刻。
沒想到,這樣的念想,等到我們拍畢業照時,竟實現了。
那一年,學校新來了一位音樂老師,十分喜歡花木,經過老校長同意后,課余時間,她在學校角角落落都栽滿了植物,綠瑩瑩的,爽心悅目。教學樓前有一個紅磚壘的花壇一直閑著,音樂老師也在那里種上了花。聽同學說,是梔子花。看著花壇里長相平平的綠葉子,除了綠得濃一些,也沒什么特別之處。我有些失望,但更多的是期冀和興奮,不管怎樣,詩中的花要開到我們的校園里了。
我們畢業班那會兒沒有了音樂課,喜愛花木的音樂老師不教我們,但她常常在校園里照顧她種下的花花草草,我們對她并不陌生,甚至有一種親切感,有時會幫她給花木澆澆水。我很快就從她那里得到了確定的答案,紅磚花壇里種的就是梔子花。
“就是席慕蓉詩中開滿了山坡的梔子花。”音樂老師笑盈盈地再次溫柔地說道。沒想到她也喜歡詩歌,也喜歡那首《盼望》。我們站在枝葉濃綠的梔子花前說著梔子花的花事,忘記了畢業考試升學的壓力焦躁,一時欣喜如遇知音。她還給我講,她種下的梔子花還是汪曾祺散文里的“碰鼻子香”,香得撣都撣不開。
汪曾祺是誰,我那會兒還不知道,卻因此而更加期待梔子花開。可是想想自己畢業在即,又擔心等不到梔子花開,就要離開了。音樂老師篤定地安慰我,我們畢業之前,她種的梔子花一定會開花的。
一邊盼望著時間快一些,可以早一點欣賞梔子花開;一邊又期盼著時光能放慢腳步,在種著梔子花的校園里多待一會兒。就在這樣矛盾的心緒里,天氣一天天熱起來,迎來了夏天,迎來了畢業升學考試前的最后一次模擬考試。
答完試卷上的最后一道題,沒有再回過頭來檢查一遍,就交了上去。屋里太悶了,迫不及待想出去透透氣。剛走出教室門,迎面一陣涼風,還攜著幽幽淡淡的芳香,令人神清氣爽。腦海里突然就閃現出梔子花,音樂老師所提到的“碰鼻子香”,一定就是了,一股巨大的喜悅拽著我,循著好聞的香味,快步到了紅磚花壇邊。
果然是梔子花開了,已經有一群同學滿臉驚喜地擠在那兒看花。我也湊過去,只見五六朵白色的花安安靜靜地綴在青綠的枝頭,不知為什么,那一刻,心里竟然冒出隱隱的失望,完全不是我預想的華麗絢爛,一點也不耀眼。同學們嘰嘰喳喳地討論著梔子花。來了一波又一波看花的同學,我還愣愣地站在花前。這時,竟看出了一點好,一點喜歡。
梔子的花瓣雖不絢爛華麗,卻耐看,而且十分寧靜,在夏日的焦躁悶熱里給人一種清涼意境。
等我們拍畢業照的時候,紅磚花壇里的梔子花差不多全開了,朵朵潔白清涼,如蹁躚的蝴蝶飛舞。我們站在紅磚花壇后面,相機在那一刻定格了梔子花的美和我們年輕飛揚的笑臉,被我們永久珍藏在美好的青春記憶中。
我珍藏的那張畢業照后面,還請種梔子花的音樂老師寫了畢業贈言,她用飛揚的字體寫:“世界遼闊,愿你找到自己的星辰大海,愿你如梔子花一樣始終花開如玉!”
梔子花開寧靜清澈,花瓣的確如玉美麗溫潤。年少時,對音樂老師所寫的“花開如玉”也僅僅是字面上的理解。直到多年后,經歷一些世事后,站在盛開的梔子花前,想起“花開如玉”,才恍然理解了字面意思后面的另一重深意。一個人這一輩子要經歷很多,會經受各種考驗和磨礪,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境遇,人生不會一帆風順,生活也不會都是風和日麗,但我們應該像梔子花一樣靈魂里擁有“撣都撣不開”的芳香,骨子里的質地和顏色如玉一樣清澈,在紛繁的萬象里能保持自己的寧靜,活得有溫情,有溫度,有風度。
后來讀到汪曾祺的散文《夏天》里對梔子花的描寫,說“凡花大都是五瓣,梔子花卻是六瓣”,又說到梔子花“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
沒想到梔子花還這樣灑脫和率真,這也是我們在糾結和猶豫的生活里該學習的地方。瀟瀟灑灑,自自在在,快快樂樂,行走在人世間。
(編輯 兔咪/圖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