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工作單位的廣場前,擺放著四個石甕,說是石甕,其實只是從外形尺寸上看。但這并不重要,我之所以關注它們,是因為里面生長著一簇簇的花精靈,它是我今年結識的一位新朋友,名字叫繡線菊。
但在繡線菊的眼里,或許我并不是一個合格的朋友,甚至還有些勢利眼。因為在半年的匆匆時光里,它每天都揮動手臂,和倏忽而過的我打招呼,但直到它開花,我才靠近它,了解它。
我有些羞愧,以前我的確沒有注意到它。我的腳步匆匆,時間也匆匆,只給了它和旁邊的龍柏、萬年青一樣的匆匆一瞥。對于一個陌生人,我不想投過去太多的視線;對于一棵陌生的花,我其實愿意付出更多的注意力,不過需要它展示自己的魅力。
繡線菊是叢生植物,它身材不高,不會超過半米,十幾個小伙伴的莖與枝一起向上躥。它們爭水分,搶營養,奪陽光,也一起努力長高;它們用枝條打架摔跤,你揮一拳過來,我踢一腳過去,糾纏在一起迎接八面來風。
它的葉子呈淺黃色,與金葉榆的葉子顏色一樣。有一天,我圍著一簇繡線菊,發現其中也有個別優秀的家伙,葉子是綠色的。繡線菊的葉子大多都是小指甲蓋大小,每一片葉的前端,都頗有些“三尖兩刃刀”的神韻。
這幾棵繡線菊喜歡潔白,花一律開成白色,每一朵都是五瓣,很規整,整齊得給我一種制式生產的感覺。它的每一朵花都努力張開,五個花瓣開在一個平面,大小如一角錢的硬幣。花瓣小,花蕊自然微末,一只蜜蜂落在上面,都險些摔下來。花苞就更小了,在小米粒面前是龐然大物,在大米粒眼里卻失去宏偉的氣勢。
前幾天的大風里,有的花朵被大風吹落,花柄上空空如也,也有的主動早早謝幕,但我很疑惑它的果實去哪里了。輕輕拈起它的枝,看見有的花柄上留存一些極小極小的黑粒,像小米一樣大小,也許這就是它結下的果實。
葉子、花苞、花朵、果實,全都是小小的,它到底是憑借什么得到我的關注,吸引人類傲慢的目光?
今天上午一場雨來得急去得快,中午時又飄起牛毛細雨,不知道繡線菊在風雨之中是否安好,此情此景剛好具備浪漫生活的特點,不妨去看看這位朋友。小雨淅瀝,落在繡線菊的葉子上。有的葉子從兩個邊緣線中間向內卷曲,像是修筑了一個溝渠,讓雨水滴進土壤。一部分花的花瓣在風雨之中失蹤,而不是自然凋謝。
花少了,我卻更清楚地了解了它,正如一個人落寞之時,更容易被了解。繡線菊的花,都是一簇一簇地開,七八朵花甚至十來朵花,擠在一起。有的花瓣被同伴擋在身后,它也不會計較。有人在閃光燈下,自然也要有人在陰影里,在幕后。既然在閃光燈下收獲了更多陽光和目光,就要在風雨之中抵擋在前,這是大自然的法則,也是人類社會的規則。繡線菊既然不是單獨一株去生長,自然也不會單獨一朵去開花。顯然,它們深刻懂得抱團取暖的真諦。既然個體的花朵小,那就聚攏在一起開花,把一朵花變成一團花,組成一簇大花朵,這樣就能展現自己的美。這正是我苦苦追尋的答案。
原來“聚”就是繡線菊的生存之道。一朵小花一旦“聚”有了規模,就有了爭奇斗艷的資格,繡線菊為我揭示了弱者怎樣生存的人生道理。
一朵牡丹可見雍容華貴,一簇繡線菊可見煙火人間。如果獨美難以生存,那就把自己周圍的小美麗聚集在一起,善聚才能成勢,才可決勝。
(編輯 高倩/圖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