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從何時開始變成熟的?我的答案是:把面子看輕,專心修煉里子時。電影《一代宗師》說:“人活在世上,有人活成了面子,有人活成了里子,而只有里子,才能贏得真正的面子。”成熟的過程,就是心力強大、將注意力從外往內收的過程。一個人開始變得成熟,往往是從看輕面子開始的。
被齊國大臣晏平仲用兩個桃子殺掉的三個勇士公孫接、田開疆和古冶子,雖都身經百戰、人到中年,其實到死也沒成熟,因為他們太看重面子,把面子看得重于生命,反倒淡忘了里子,結果為了可憐的面子,丟掉了寶貴性命。
反之,勾踐能忍嘗糞之羞,韓信能忍胯下之辱,劉邦能忍鴻門之屈,劉秀能忍殺兄之仇,就是能屈能伸,為保住里子,把面子扔在地上讓人踩。最后,他們都成了氣候,早年失去的面子,成百上千倍地還了回來,而踐踏他們面子的人,都沒好下場。
還有《紅樓夢》里的劉姥姥,進大觀園之前,就下定決心,這一回不要面子了,只要里子,因為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面子早已分文不值。她的不要面子終于換來了不菲的里子,不僅帶走了一大包衣服,還得了20兩銀子,夠她幾年的吃穿用度。
面子通常是指一個人在社會交往中展現給外界的形象、聲譽、地位等外在東西,是他人眼中的自己。比如在社交場合中穿名牌、開豪車、佩戴珠寶,就是為了獲得他人的尊重、羨慕,讓自己感覺有光彩。《項鏈》里一個小職員的妻子就是因為面子借了一條自以為昂貴的項鏈參加舞會,不慎丟了項鏈,不得不拼命工作十年還債。
里子則是指一個人的內在品質、真實能力、知識素養等。例如一個人雖穿著樸素,但有深厚學識、出眾能力,這些內在東西就屬于里子。愛因斯坦穿著儉樸,面子看似頗為寒酸;可他在科學上的貢獻數一數二,里子大得驚人。
面子和里子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兩個重要概念,它們在生活中扮演著復雜而微妙的角色。面子和里子,互為表里,相輔相成。里子是面子的內涵和底蘊,靠面子來表達;面子是里子的外在表現形式,靠里子來支撐。很多人有重面子輕里子的通病,有的是窮里子裝富面子,有的是俗里子裝雅面子,有的是貪里子裝廉面子。
我的看法是,面子和里子都很重要,不可或缺,一個人如果面子和里子都兼顧到了,那就是完美人生,妥妥贏家。但如果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二者只能選一的話,那就應毫不遲疑地選擇里子。有時候,為了里子失去一些面子,無礙宏旨,早晚會拿回來的。而失了里子,可能就會身敗名裂,萬劫難復。
面子與里子,在不同人的眼里重要性是不同的,選擇是多元的,結果自然也是有明顯區別的,那就求仁得仁吧,只要落棋不悔就好。
(編輯 高倩/圖 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