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好友突然在群里發了一張照片,問我們:“你們看這個禮盒,猜一猜這是什么東西。”禮盒是深藍色的長方形,上面閃著五彩的亮光,應該是一層彩色涂層,使整個盒子看上去高貴典雅。我心想著:能用如此漂亮典雅盒子裝的東西,不是白酒,就是其他貴重的禮品?!鞍拙瓢伞!蔽以谙旅婊貜?。“雞蛋!”好友發來簡潔的兩個字,接著又發來一張盒子打開的圖片。只見盒子里面一張厚實的泡沫,上面整整齊齊地挖出一個個洞,每個洞里放著一個雞蛋。我盯著這15枚雞蛋許久,實在看不出和平時吃的雞蛋有什么區別。好友無奈道:“這就叫過度包裝!”
過度包裝,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見,尤其是在物質消費水平日漸提高的今天,更是隨處可見。月餅、巧克力等快消食品行業,為了博人眼球和大幅提高商品溢價,更是把“過度包裝”的商業套路發揮到極致。
為什么過度包裝的現象會愈演愈烈呢?其實,商家就是抓住了消費者“好面子”的心理。通過過度包裝,商人們給商品打造昂貴的華麗外觀,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從而攫取更多的額外利潤。
除了商品,其實“過度包裝”的人,也隨處可見。例如:有的人在申請學校時,恨不得用無數個獎勵填滿空欄,以證明自己的優秀;有的人在婚戀市場上,給自己打造光鮮亮麗的“人設”,以吸引他人的愛慕;有的人在職場上,無時無刻不掛著響亮的頭銜,以博取他人的關注。所有這些“過度包裝”的人,似乎都是企圖在短時間內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以掩蓋一個能力名不符實的真實自己。
其實,那些“過度包裝”的人,他們通過精心設計的自我包裝,在獲得了原本力所不及的機會和資源的同時,也造成了機會和資源的浪費。他們的偽裝行為,不僅會傷害到真正有真才實學的人,同時也讓他們自己像“妖怪”一樣,顯回原形。
記得上大學時,一位同學積極參加許多學術比賽活動,因此每次看他寫簡歷時,便能看到密密麻麻的活動成績,這也讓很多同學羨慕不已。然而,在一次交流中,他透露說:“我參加的這些活動,聽上去特別高級,但是活動本身并不難,競爭也不激烈,很容易出成績。時間長了,看上去有含金量的活動就越來越多,能評上的各種獎也越來越多,各種榮譽和獎項也隨之而來?!?/p>
畢業時,他滿心以為自己的畢業論文能夠拿到最高分,然而最終評審老師給了個“良好”的等級。其中一位評審老師說:“我知道你是院里很優秀的學生,但是你的論文并沒有你平時展現得那么優秀。做學術,一定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崩蠋煹倪@番話點醒了他??忌涎芯可?,他沒有再把時間花在參加各種各樣的、虛頭巴腦的比賽上,而是認真讀書、思考、寫論文。三年后,當他研究生畢業時,他的學術能力得到了評審老師的一致好評。
是啊,每個人都希望被別人認可、欣賞。看起來很優秀、聽起來很厲害等表面的“包裝”,可能會一時吸引他人的關注,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甚至幫助自己獲得想要的利益,但是當一片荒蕪的本質暴露后,“過度包裝”得多精美,最終被虛假“包裝”反噬的痛苦就有多大。
在奮斗的道路上,我們所經歷的一切痛苦、風雨和磨難,都是為淬煉出一個更加堅強、美好的自我。寄希望通過“過度包裝”來獲利的投機分子,不過是相信天上會掉餡餅的蠢人。聰明人,下的都是笨功夫。所以,我只想做一個下笨功夫的人,而不做那種寄希望通過自我“包裝”來改變自身命運的投機分子。
(編輯 雪彤/圖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