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蜜腹劍笑中刀”,有人口蜜腹劍,莊子卻是口“劍”腹“蜜”。
戰(zhàn)國時期,趙文王酷愛劍術,民間尚劍之風一時極為興盛,連許多農夫也棄農學劍,成天聚在一起競技比拼。趙文王門下就養(yǎng)著劍客三千多人,他每天觀看劍客打斗廝殺,一天之內就有好多劍客死于劍下。三年過去,國事荒廢,土地荒蕪。趙國的國力日漸衰退,其他諸侯國一個個虎視眈眈,欲瓜分占有其國土。太子悝憂心忡忡,命人載千金問計于莊子。
莊子很快見到太子,說:“聽說太子想讓我絕了趙文王好劍之意。假如我的游說違拗了趙文王,也未能符合太子您的意愿,那我一定會遭受刑戮而死去,還哪里用得著這些金錢呢?如果我能說服大王,也滿足了太子您的心愿,在趙國我希望什么難道還得不到?”聽莊子說得在理,太子于是不再執(zhí)意給莊子錢。
莊子裝扮成劍士,隨太子進入殿內,莊子昂首闊步,對趙文王抱拳行禮,并不跪拜。趙文王不悅,長劍出鞘,問道:“太子引你前來,對本王有什么要說的?”莊子道:“聽說大王喜好劍術,我特來比試一下。”又一“好劍者”,趙文王臉上露出喜色,問:“你的劍術怎么樣?”答:“十步之內可殺一人,行走千里也不會受到阻留。”趙文王大喜,說:“這是天下無敵了!”
“希望大王給我機會比試比試。”莊子說。趙文王讓莊子回館舍等待,令劍士們拼殺了七天,死傷六十多人,選出了六名高手。趙文王說:“可讓他們跟莊子比試了。”莊子被召進殿內,他對趙文王說:“比賽前,我想與大王說上幾句。”趙文王允諾。莊子說:“我這里有三種劍,請大王先選一種。”“哪三種?”趙文王問。莊子說:“天子之劍,諸侯之劍和庶人之劍。”“天子之劍怎么樣?”趙文王問。莊子說:“燕溪的石城山做劍鋒尖,齊國的泰山做劍刃,晉國和衛(wèi)國做劍脊,周王畿和宋國做劍環(huán),韓國和魏國做劍柄……靠刑律和德教來管束與育化,遵循陰陽的變化而進退,憑借春夏的時令而持延,依靠秋冬的到來而運行……這種劍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諸侯,使天下之人全都歸服。這便是天子之劍。”
趙文王一臉迷茫,又問:“那諸侯之劍呢?”莊子說:“以軍師武將做劍尖,清官廉吏做劍刃,賢良之士做劍脊,忠誠圣明之士做劍環(huán),英雄豪杰做劍柄……這種劍一旦使用,就好似雷霆震撼四境之內,沒有誰不聽從國君號令的。這便是諸侯之劍。”
趙文王又問:“那庶人之劍呢?”莊子說:“庶人之劍,短得可憐,持劍的人全都頭發(fā)蓬亂,髻毛突出,衣服緊繃,橫眉怒目,談吐粗野。他們日日在人前爭斗刺殺,斬斷脖頸,剖裂肝肺,跟斗雞賭錢的沒什么兩樣,對于國家一點用處也沒有。大王身為諸侯,有可能貴為天子,卻喜好庶人之劍,沉迷群氓亂舞。在下以為大王太不值得啦!”
趙文王本該選擇“諸侯之劍”,即遵循天下之道,進而擁有天子的品德。可趙文王成天與群氓在一起,做著與身份格格不入的事。莊子三種劍的譬喻,尤其是最后的話,令趙文王羞愧難當,不再說比劍的事了。自此,趙文王幡然悔悟,專心政事。
莊子又回到家鄉(xiāng),研究哲學,著書立說,或到河邊釣魚去了。不久,趙國其他好劍的農人又開始重拾稼穡,國家的根本得以穩(wěn)定。
莊子的口是劍,萬千劍士敗于他的口下。莊子會縱橫捭闔嗎?是,也不是。莊子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靈活多變,各種詞語運用自如,能把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淺顯明白,且引人入勝。但這些只是他手中的“劍”,是術,是表象。而莊子腹中有“蜜”,即為人著想,愿人間不再有打斗,望天下的人都有一顆從善的心。
一顆向善、追求和諧的心,勝過千萬把利劍。
(編輯 兔咪/圖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