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位名角的戲,他在唱完快板轉到有難度的嘎調時,嗓音“呲花”了,臺下哄笑聲頓起,有人喊了刺耳的倒好。表演失誤是舞臺常事,好多演員包括大師都難以幸免,而觀眾不管臺上站的是誰,喊倒好是一貫態度。
但這次不同。被叫倒好后,這位演員面色從容,毫不慌亂,有條不紊地唱完最后一句,頗顯其平時之韻味,劇場平靜下來。然后,他開始表演耍刀,接著是表現驚馬的顫抖動作,惟妙惟肖,哪兒是人在演馬,分明是有一匹真馬在臺上掙扎。瞬間掌聲雷動,喝彩聲此起彼伏。倒好與喝彩之間,不過間隔了幾分鐘,這位演員經歷了冰火兩重天。
無疑,這位演員演技非凡,雖有失誤,但有真功托底,迅速挽回了敗局。但我想說的不是演員,而是觀眾——觀眾太可愛了,就像小孩子,不開心了說哭就哭,一塊糖遞過去,立刻破涕為笑。對演員的態度,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既嚴厲對待失誤,又毫不吝惜贊美。
如果人生也是一場戲,人站在舞臺上,我們面對的不也是這樣的觀眾嗎?
我年輕的時候,有過一次嚴重失誤,受了不少白眼,還挨了處分。在競爭激烈的職場,兢兢業業,不出差錯,也不一定嶄露頭角,何況我還犯了錯誤呢?我覺得這輩子算完了,有了這個污點,永無出頭之日。但沒想到,不過一兩年時間,由于在專業領域的特長,我再次風頭無兩,雖然我沒想以此挽回什么,只覺得這是我做事的本分。然而,好像領導并沒把我的“前科”放在心上,同事也沒有透過有色眼鏡看我,一致認為我有在重要崗位擔綱的能力——我竟然得到提拔,成為單位最年輕的中層。那時,我也很感動,并非因自己從哪兒跌倒從哪兒爬起來的做法感動,而是感動于我身處一個充滿善意的“劇場”——喊倒好的與喝彩之人,都是同一撥觀眾。
生活中,我們每每遇到挫折,除了認為下不來臺,更會懷疑從此被倒好包圍,任自己再怎么努力,也無法挽回什么了,然后自暴自棄,一蹶不振。在友情方面尤其如此,常聽人說,人是記仇的動物,關系出現裂痕便無法彌補,彌補了,也是面和心不和。說實話,我為此失去過不少朋友,因為一次誤會,一次傷害或被傷害,我就覺得難以再破鏡重圓,便索性放棄了友誼。
幾年前,我和一位多年的好友產生嫌隙,疏遠了近兩年。最近因他家中有難,我們又有了交集,可以說,我以極度的真誠盡最大努力幫他渡過了難關,因此我們和好如初,甚至比以前更親密了。我知道,當初是我傷害了他,而這次我幫他,卻并非為博他歡心或想去挽回什么,只是覺得應該幫他,除了那是我力所能及之事,更是我做人的本分。我們和好,也并非面子上的和好,他說他與我和好,也并非出于感激,而是通過這件事,看到了我為人的善意,他也發自內心地以善意回報。我們之間的這段分與合,多像舞臺上的倒好與喝彩!
在倒好和喝彩之間,有一塊生活留給我們的余地,讓我們作出選擇——是破罐子破摔,灰溜溜下臺,還是處變不驚,演好自己的戲碼,塑造一個真實的自己?我想,我始終會選擇后者,因為我知道,這個世界是一座充滿善意的劇場,臺下的觀眾,會善待每一位認真演戲的人。
(編輯 兔咪/圖 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