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157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0-0941.2025.08.024引用格式:,.省水土保持碳匯交易實踐[J].中國水土保持,2025(8):105-108.
水土保持碳匯是鞏固區域生態系統碳匯能力、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的重要方面[1],也是新時期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工作之一[2]。水土保持碳匯交易是將水土保持措施產生的碳匯量,經科學核算和第三方核證后作為交易產品,轉讓給需要抵消碳排放的單位或個人,從而實現生態產品價值變現的過程[3]。水土保持碳匯交易是“兩山”轉化的重要途徑,也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的重要內容[4]
省地跨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在疊加,還肩負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水質保障的重要職責[5]。近年來,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治水重要論述,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扎實做好全省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工作,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6-7]。同時,省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努力走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8]2024年12月,省結合省內水土保持碳匯資源現狀,以位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和核心水源地的“淅川縣馬蹬鎮小草峪小流域水土保持重點防治項目”(以下簡稱“小草峪項目”)為試點,完成省首單水土保持碳匯交易,為全省水土保持碳匯價值實現提供了寶貴經驗和先進模式。為系統總結水土保持碳匯交易的“路徑”,探索生態價值轉化的長效機制,筆者深入解析了省首單水土保持碳匯交易的關鍵環節與實施路徑,以期為全國水土保持碳匯交易提供實踐樣本。
1統籌做好頂層設計,積極開展前期謀劃
1.1加強政策學習,提升理論認識
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鄭重宣布,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21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中發[2021]36號)中明確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主要目標與重點任務,在“持續鞏固提升碳匯能力”中要求鞏固生態系統碳匯能力、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權市場交易制度,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為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碳達峰工作,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工作部署,2023年2月,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印發《省碳達峰實施方案》,明確提出通過碳匯能力提升行動,鞏固生態系統固碳能力,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
水土保持碳匯是提高陸地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舉措[9-10]。2022 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見》,要求“圍繞水土保持碳匯能力,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研究將水土保持碳匯納入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機制”“制定完善水土保持碳匯能力評價指標和核算方法”。水土保持碳匯交易是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推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實踐路徑的前沿探索。水利部積極主動開展水土保持碳匯交易工作,組織水土保持碳匯相關理論研究,不斷完善水土保持碳匯交易體制機制,并多次將水土保持碳匯交易列為年度亮點工作[1]。2024年9月,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人民銀行聯合印發了《關于建立健全生態清潔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水保[2024]249號),進一步健全了水土保持碳匯價值實現機制。
1.2積極開展前期調研,推動全省系統謀劃
為響應和落實國家和水利部關于水土保持碳匯的相關要求,省水利水保部門積極組織、部署、謀劃水土保持碳匯相關工作。
1)組織開展與水土保持碳匯相關的前期調查與研究: ① 開展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系統調研,厘清不同價值實現路徑的適用范圍與交易過程,科學選取合適的交易方式; ② 跟蹤全國水土保持碳匯交易案例,調研試點項目在設計、實施、審定,以及碳匯計量、核證與交易等方面的典型實踐,科學配置碳匯交易平臺與相關團隊; ③ 面向全省開展交易試點征集,組織市縣報送水土保持碳匯典型項目,遴選交易試點項目。
2)從全局出發,結合全省長遠發展目標,系統謀劃水土保持碳匯相關工作: ① 聯合優勢科研力量建立水土保持與碳過程科教融匯試驗基地,加強省水土保持碳匯前沿科技難題攻關研究; ② 開展省水土保持碳匯區域評估,探明省水土保持碳匯總量及其分布特征,明確全省水土保持碳匯交易潛力; ③ 開展典型區域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碳匯能力調查,組織優勢力量針對典型區域編制水土保持碳匯方法學與核算技術手冊,為水土保持碳匯交易提供技術支持。
2小草峪項目碳匯開發與交易實踐
2.1 項目篩選
2024年初,省水利廳組織水土保持工作較突出的市縣推薦水土保持典型項目,重點考察各項目屬地、規模、治理年限、實施主體、水土保持措施等。在調研全國水土保持碳匯交易試點的基礎上,結合林業碳匯項目開發的相關要求,主要考察項目的7個方面: ① 項目具備真實性、唯一性和額外性; ② 項目邊界內的土地權屬清晰,項目實施主體明確; ③ 項目建設時間相對集中,治理年限較為一致,治理措施布設位置相對集中于一個小流域內; ④ 項目治理歷史數據清晰、工程區邊界清晰、水土保持措施維護良好并能充分發揮效益; ⑤ 項目所在區域水土保持機構具有實施試點的強烈意愿和積極性,理解“雙碳”戰略的內涵;⑥ 項目所在區域具有購買碳匯量、實現碳中和意愿的單位; ⑦ 項目所在區域水土保持治理特色突出,具有顯著的示范帶動效果。通過對各市縣推薦的典型項目進行篩選,選定位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和核心水源地的小草峪項目開展省首單水土保持碳匯交易試點。
小草峪項目位于淅川縣馬蹬鎮西南部、丹江口水庫北岸,東接內鄉縣(見圖1),流域面積 19.80km2 項目區屬北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 804mm 且多集中在6一9月,降水年際分布不均,最大年降水量 1140mm, 最小年降水量 391mm 。區內以水力侵蝕為主,屬秦巴山山地區伏牛山低山丘陵中度水土流失區,植被稀少,是淅川縣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區域之一。該項目2012年啟動,2013年實施完成并投運。
湖北 Fa圖例 小草峪小流域淅川縣水系丹江口水庫丹江口水庫 荒山造林及退耕還林
小草峪項目堅持治溝與治坡、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的原則開展綜合治理、系統治理,其主要水土保持措施布設見圖1。 ① 對坡度 lt;25° 的水土流失園地,采取工程整地,修建“蓄、排、灌”設施,重點發展特色產業,以增加群眾收入; ② 對疏幼林地及荒山荒坡,采取疏林補植和封育管護等措施,以加強生態修復; ③ 對溝道、河道,采取修建谷坊、攔沙壩,疏溪固堤等措施,開展系統防護,以減少暴雨洪水沖刷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項目共修建蓄水池、攔沙壩、谷坊等小型工程措施80余處,營造水保林
586.7hm2 ,栽植經果林 200hm2 。項目實施后,流域內林草植被面積占流域面積的 70% 以上,森林覆蓋率提升到 58% ,年攔蓄泥沙3.2萬 t ,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2.2 碳匯核算與核證
2024年9月,省水利廳組織南陽市水利局、淅川縣水利局、、長江流域水土保持監測中心站和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制定《省小流域水土保持碳匯核算方法》,以此為據開展小草峪項目碳匯核算與核證工作。
1)基線情景確定。以水土保持治理項目實施前的土地利用與管理方式作為基線情景,根據小草峪項目設計報告,確定治理前小流域土地利用基線情景,并基于自然狀態地塊,調查重建基線情景。
2)核算單元劃分。根據核算對象土壤類型和質地、坡度、土地利用類型、水土保持措施類型等相對一致的原則劃分多個核算單元。核算單元劃分因子確定如下: ① 主要分層因子。包括項目實施前的立地條件,如土壤類型、坡度、坡向、土壤侵蝕程度、植被覆蓋度等;造林區造林樹種、種植密度及其混交方式(相同造林樹種及混交方式的林地屬同一層);封育區主要原生樹種、植被覆蓋度(主要原生樹種相同,且植被覆蓋度相近的林地屬于同一層);工程措施(受相同工程措施影響的區域屬同一層)。 ② 次要分層因子,僅水土保持措施實施時間一項。
3)邊界確定。邊界包括項目邊界和措施邊界,即實施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區的地理范圍和實施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地塊范圍,采取查看水土流失動態監測數據、設計圖紙和實地查勘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現場勾繪確定,面積測定誤差不得超過 5% 。
4)碳庫核算與核證。小草峪項目以林草措施和溝道工程措施為主,不涉及耕作措施和坡面工程措施。根據《省小流域水土保持碳匯核算方法》,經核算計入期(2013—2020年)可產生碳匯量 33706t (二氧化碳當量)。由、長江流域水土保持監測中心站開展項目水土保持碳匯核證工作,經核證,核算的碳匯量科學、合理,可作為交易標的量。
2.3 統籌推進
省水利廳高度重視小草峪項目碳匯交易試點工作,積極指導南陽市水利局和淅川縣政府、縣水利局統籌推進實施。
經淅川縣政府、縣水利局與項目涉及村集體協商,水土保持碳匯開發工作由淅富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具體實施,該公司享有項目碳匯量持有、處置及交易的權利。經廣泛宣傳,征集到多家單位作為受讓方,綜合評估受讓方在區域水土流失治理、生產建設活動水土保持等方面的工作積極性,以及企業在國家戰略方面的擔當作為情況,最終選定中聯水泥分公司省淅川水泥有限公司作為受讓方。在交易平臺選擇方面,借鑒國內現有水土保持碳匯交易實踐經驗,選擇廈門產權交易中心(廈門市碳和排污權交易中心)作為交易平臺。在整個交易過程中,省水利廳及淅川縣政府、縣水利局統籌出讓方、受讓方、交易平臺及技術支撐第三方,構建起完整、高效的水土保持碳匯交易鏈條,支撐完成省首單水土保持碳匯交易。
為確保交易資金分配、使用和監督等環節規劃有效、公開透明,本次交易收益將在淅川縣人民政府監督下專款專用,用于支持小草峪小流域后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和水土保持功能鞏固提升,以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小流域生態系統的碳匯能力。
2.4 示范引領
為充分發揮小草峪項目碳匯交易的示范帶動效果,省水利廳組織交易相關各方全面梳理、總結工作經驗,并邀請《日報》、廣播電視臺和《南陽日報》等相關媒體,對省首單水土保持項目碳匯交易的工作經驗、作用意義、實踐成果及應用前景等開展宣傳報道,進一步明確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在“雙碳”戰略中的作用貢獻,展現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在“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中的實踐擔當。
3 主要經驗
推進水土保持碳匯價值實現是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省結合區域水土保持工作特色,推動完成了水土保持碳匯價值實現的省內實踐,主要經驗有:
1)強化前期調研,加強統籌謀劃。組織水土保持碳匯前期研究,開展典型區域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碳匯能力調查,組織優勢力量編制水土保持碳匯方法學,持續跟蹤全國水土保持項目碳匯交易案例,做好省域水土保持碳匯統籌。
2)找準區域特色,做好項目篩選。充分梳理省內水土保持治理布局,調研省內水土保持碳匯資源,面向全省開展交易試點征集,結合區域特色選定南水北調水源區水土保持項目開展碳匯交易試點。
3)政府調動各方參與,充分發揮示范效益。政府強化政策支持,支持央企和國企等受讓方發揮履行社會責任、推動綠色轉型的示范作用,支持第三方參與碳匯交易相關技術研究,監督出讓方完成交易收益的落實見效。
4建議
在“雙碳”戰略背景下,當前碳匯市場不斷拓展,各地水土保持項目碳匯交易持續開展,水土保持碳匯的基本理論、關鍵技術和核算方法也不斷完善。水土保持碳匯具有廣泛的市場前景,但區域水土保持碳匯管理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建議:
1)完善水土保持碳匯的價值實現及運行機制。持續深化水土保持碳匯基礎理論研究,完善具有區域特色的水土保持碳匯項目監測評價和計量核算體系;系統梳理水土保持項目碳匯交易案例,探索不同區域、不同類型水土保持項目碳匯交易途徑與機制。
2)提升區域水土保持碳匯信息化與數字化水平。強化流域數字孿生技術在碳匯監測、核證與管理中的技術支撐作用,加強碳匯交易和碳資產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支持將水土保持碳匯管理接入智慧水土保持平臺。
3)探索水土保持碳匯可持續經營管理模式。水土保持碳匯具有廣泛的潛力,但其交易仍處于初步探索階段。要摸清區域現有碳匯資產底數,加強水土保持碳匯存量資產管理;強化水土保持碳匯的動態預測,科學優化配置水土保持措施,做大水土保持碳匯資產增量;科學統籌碳匯交易規模,做好碳匯資產有序調控。
參考文獻:
[1]自然資源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生態系統碳匯能力鞏固提升實施方案[Z/0L].(2023-04-24)[2025-04-ml.
[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23(2) :5-8.
[3]李智廣,吳娟,鐘小劍,等.全國首單水土保持項目碳匯成功交易主要做法[J].中國水土保持,2024(3):4-7.
[4]李國英.進一步全面深化水利改革為推動水利高質量發展、保障我國水安全作出新的貢獻:在2025年全國水利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水利發展研究,2025,25(1):1-12.
[5]申季維.加強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譜寫水生態文明建設篇章[J].中國水土保持,2024(4):1-3.
[6]中共省委辦公廳,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省加強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實施方案[Z/OL].(2024-01-25)[2025-04-01]. https://www. henan. gov.cn/2024/01-25/2892188. html.
[7]蔡玉靖.省水土保持40 年回顧與展望[J].水利與南水北調,2024,53(3):3,34.
[8]王偉,張聿鋒,張靜.省碳匯能力建設的探討[J].水利與南水北調,2024,53(3):8-9.
[9]李智廣,王海燕,王雋雄.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下水土保持碳匯的機理、途徑及特征[J].水土保持通報,2022,42(3):312-317,380.
[10]李智廣,王雋雄,王海燕.區域水土保持碳匯能力評估的指標體系[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23,21(1):64-72.
[11]生態環境部辦公廳.關于印發《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方法學造林碳匯(CCER-14-001-V01)》等4項方法學的通知:環辦氣候函[2023]343號[Z].北京:生態環境部辦公廳,2023:4-6.
(責任編輯 張緒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