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西省水利廳按照全國水利工作會議及山西省水利工作會議安排,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見》,努力構建“大水保”格局,以“十百千工程”[選取10個縣開展整縣推進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試點,建設10個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打造100條高質量精品小流域,實施坡耕地綜合治理100萬畝
2023年全國水土保持示范縣(山西省芮城縣)
( 1hm2=15 畝,下同),扶持1000個水保生態經濟專業戶」為抓手,協同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預防保護、人為水土流失監管,狼抓淤地壩安全運用,各項工作有序推進、成效顯著。
一、水土保持工作成效及做法
(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成效顯著。實現全省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83萬畝,超額完成山西省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550萬畝治理任務。2025年全省水土保持率預計達到 65.51% ,較2023年提高約0.93個百分點,超過“十四五”年均0.76個百分點的序時進度,水土流失面積、強度持續“雙下降”。一是系統推進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建設。投入水土保持專項資金7.4億
山西省鄉寧縣馱澗生態清潔小流域
元,實施水土保持重點項目49項,治理水土流失面積 1 043.73km2 ,除險加固淤地壩52座、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7萬畝、新建淤地壩59座。二是舉一反三抓在建工程完工達效。對已建在建項目建立臺賬、組織調度,“十四五”前3a和“十三五”期間項目實現全面竣工。三是大力加強項目前期工作。召開儲備項目審核會,建立重點項目儲備庫,開展前期工作周調度,全力推進2025年67項水土保持重點項目前期工作。以流域水系為立項單元、小流域為治理單元,謀劃“十五五”項目30項
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山西省古縣石壁小流域
山西省神池縣后紅梁淤地壩
山西省黎城縣源莊生態清潔小流域
(二)人為水土流失監管持續加強。一是推行全過程全鏈條監管。全面實行生產建設項目清單化管理,對全省新立項的1000多個生產建設項目印發水土保持義務告知書。組織在建大中型生產建設項目全覆蓋監管和自主驗收報備項目核查,檢查項目447個。二是推動遙感監管、重點監管和協同監管。全覆蓋、常態化開展水土保持遙感監管,現場復核圖斑4141個,認定違法違規項目561個。開展尾礦庫水土保持專項監管,督促314個尾礦庫落實水土保持措施。開展永定河流域水土保持協同監管、黃河流域(片)水土保持專項行動,督促94個問題項目進行整改。立案查處某機場項目“未驗先投”違法行為,執行行政處罰35萬元,成為海河流域部批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行政處罰第一案。對垣曲縣一違法違規問題,移送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三是出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優惠政策。協同山西省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降低中小企業生產建設項目建設期水土保持補償費收費標準,降幅達 20% 。
太焦鐵路玨山隧道進口棄渣場
太焦鐵路靳家村大橋路基邊坡
(三)預防保護體系逐步健全。一是完善法律法規。完成修訂《山西省實施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辦法》,明確規定建立水土保持空間管控制度。二是健全規劃體系。開展《山西省水土保持規劃(2016—2030年)》修編,組織編制汾河、桑干河、沱河、沁河4個重點流域水土保持規劃,督促臨汾市完成《臨汾市晉西太德塬生態綜合治理與高質量發展規劃》編制。三是夯實水土保持空間管控基礎。劃分小流域7000多條,劃定管控面積4.3萬多 km2 。啟動水土流失嚴重、生態敏感脆弱區域劃定及禁止開墾陡坡地范圍劃定工作。
山西省蒲縣韓店塬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
(四)淤地壩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一是實現淤地壩工程安全度汛。將淤地壩安全度汛納入水旱災害防御工作體系,省級層面持續落實淤地項管護經費,組織淤地壩應急搶險和撤避演練,開展汛前淤地壩安全隱患排查。加強值班值守,暢通預警信息,強化防御措施,全力應對汛情,實現全省淤地壩工程安全度汛。二是淤地壩安全監測設施建設運用得到水利部肯定。建成210座重要淤地壩安全監測設施,將162座淤地壩安全監測信息接入黃委淤地壩管理信息系統,基本實現對重要淤地壩的動態監控和安全風險預警。開發“掌上淤地壩”巡檢程序,打通信息傳輸“最后一公里”。開展應對淤地壩漫壩險情、預置應急搶護措施試驗。山西省相關典型經驗被水利部《水土保持動態》刊發推廣。三是夯實淤地壩基礎管理。運用《損壞、占用淤地壩處置辦法》,對隰縣半溝水庫工程占用淤地壩進行處置。完成中型及以上淤地壩淤積調查和小型淤地壩普查,開展全省小型淤地壩登記和銷號管理。
山西省鄉寧縣前莊大型淤地壩工程
“掌上淤地壩”巡檢App
(五)水土保持機制體制和能力建設進一步加強。一是工作機制逐步完善。全省11個市全部成立水土保持議事協調機構,向各市人民政府印發市級水土保持目標責任考核結果。二是水土流失監測深入推進。完成水土保持監測計量設施檢定。完成水土流失動態監測工作任務,掌握全省5.4萬km2水土流失分布情況并向社會公報。三是基礎支撐有力有效。制定修訂《公路鐵路項目水土保持技術標準》《梯田技術規范》《淤地壩技術規范》3項地方標準,開展黃土丘陵溝壑、高塬溝壑區域侵蝕模數調查等基礎研究。四是宣傳教育有聲有色。出版《山西省水土保持發展史》,承辦全國水土保持局(處)長會議,在水利部網站舉辦“陽高大泉山水土保持成就展”,全社會水土保持意識得到明顯提高。五是改革創新實現新突破。右玉小南山流域6.75萬t水土保持碳匯完成交易,交易總額200余萬元。代縣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完成252畝新增耕地占補平衡。
圖書出版
陽高大泉山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研學基地
承辦2024年全國水土保持工作局(處)長會議
二、2025年工作計劃
2025年山西省水土保持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人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和關于治水重要論述精神,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水利部和省水利廳黨組工作部署,緊緊圍繞全省水土保持率達到 66.2% 的總目標,落實《山西省加強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實施方案》,推動全社會協同治理水土流失工作進一步深化,強化水土保持監管,持續加強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夯實水土保持管理工作基礎,確保全面完成“十百千工程”建設任務,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不少于550萬畝。
(一)依法嚴格人為水土流失監管。建立“管行業、管建設、管生產必須管水土保持”的高效協同監管機制,構建水利牽頭、行業監督、企業主責、司法共管、社會參與的人為水土流失監管格局和體系。依法落實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制度和生產建設項目清單制管理制度,以“互聯網+監管”為抓手,強化跨部門協同監管和聯合執法,一體推進現場監管和非現場監管。全覆蓋、常態化開展水土保持遙感監管,復核、認定、查處、整改形成閉環,遏制“未批先建”等違法違規行為,對重點行業、重點項目實施重點監管,探索農林開發、陡坡地開墾活動監管,加強重要水源地、耕地等區域水土流失防治。常態化開展水土保持信用評價,實施分類分級監管和激勵懲戒制度。
廣州n
督導山西省右玉縣黃河流域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專項整治行動
(二)全力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強化日常調度和質量管理,按時完成前期工作,壓茬推進項目建設,完成年度工程建設任務。進一步謀劃“十五五”項目,做好重點項目儲備。完善建管機制和保障措施,加強部門協同,拓寬投入渠道,全面完成“十百千工程”建設任務,厚植生態底色,提升水土保持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圍繞生態清潔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坡耕地、淤地壩、棄渣場綜合利用等新增耕地用于耕地占補平衡,以及水土保持碳匯交易等重點內容,全面開展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核算。
對山西省芮城縣風電項目進行監督檢查
山西省平定縣理家莊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
山西省靈丘縣趙北河東峪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
山西省壽陽縣溝底河、渦水、富家溝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
(三)大力提升水土保持管理能力。完成水土流失嚴重、生態敏感脆弱區劃定和省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重點預防區劃定工作,實行分類管控。編制山西省水土保持“十五五”規劃,指導市縣制定本行政區水土保持規劃,推進汾河等重要流域水土保持規劃,立足區域自然條件和地貌特征、水土流失狀況,科學確定水土保持目標。嚴格執行淤地壩管護制度,持
開展科普宣傳
續加強“四預”能力建設,完善防汛預案,壓實“三個責任人”責任,組織汛前演練、汛中督導,確保淤地壩安全運行;繼續應用“掌上淤地壩”巡檢程序進行巡查管護管理,做好監控設備維護和數據上傳。加強淤地壩銷號管理,開展淤地壩管理范圍劃定試點,對損毀、占用淤地壩的按程序進行處置。完成年度水土流失動態監測任務,掌握全省水土流失強度及分布情況并對社會公報。配合水利部完成監測站點優化布局工程年度建設任務并保障運行。抓好現有監測站點運行,整編分析年度監測數據。編制黃土高塬溝壑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技術規范、老舊淤地壩提升改造技術導則、淤地壩監控監測技術導則、開發區水土保持區域評估指南等地方標準或規范。開展典型暴雨水土流失專項調查、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效益調查、重點區域水土流失侵蝕調查。開展北方土石山區、緩坡丘陵風沙區等區域侵蝕模數調查研究,黃土高原邊際性土地水土保持與生態修復關鍵技術研究。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編印水土保持讀本,推動水土保持“六進”活動,加強日常信息報送和發布,不斷提高社會公眾水土保持意識。
風好正是揚帆時,不待揚鞭自奮蹄。2025年,山西省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勇于擔當、善做善成,“十四五”收好官、“十五五”謀好篇,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主戰場,打贏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攻堅戰!
(責任編輯 翟戌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