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5)16-1259-03
心力衰竭作為心血管疾病的終末階段,以高發病率、反復住院及生活質量嚴重受損為特征,已成為全球公共衛生的重大挑戰。晚期心力衰竭患者常伴隨呼吸困難、水腫、疲乏等癥狀的進行性加重,其日常護理需求復雜且長期依賴家庭照顧者。研究表明[2],家庭照顧者需承擔繁重的生理護理、藥物管理及情感支持任務,但普遍面臨疾病知識匱乏、癥狀應對技能不足及心理壓力超負荷等問題,這不僅影響其自身健康,還可能加劇患者病情惡化與再入院風險。Meleis過渡理論聚焦于個體在重大生活事件中的角色轉變過程,強調通過多維支持幫助其實現平穩過渡[3]。有研究發現[,Meleis過渡理論在提高肺癌患者家庭照顧者的照顧能力,減輕其心理負擔,提高照顧質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效果顯著。因此,本研究以Meleis過渡理論為框架,構建涵蓋角色適應、疾病管理、癥狀護理、心理調適及社會支持的系統化干預方案,旨在幫助家庭照顧者整合資源、提升應對能力,從而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2024年1月-2025年3月收治的50例晚期心力衰竭患者的家庭照顧者為研究對象。患者納入標準: ① 符合《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24》[5中晚期心力衰竭診斷標準; ② 預計生存時間?6 個月; ③ 病情相對穩定,近1個月內未發生急性心衰加重事件。排除標準: ① 合并其他終末期疾病(如惡性腫瘤、重度肝腎功能不全); ② 存在嚴重認知障礙或無法配合研究。照顧者納入條件: ① 家庭照顧者年齡 ?18 歲,每日實際照顧時間 ?4 小時; ② 為患者的主要家庭照顧者(每例患者限1名); ③ 具備基本讀寫及語言溝通能力。排除條件: ① 照顧者自身患有嚴重身體或精神疾病,影響正常參與干預; ② 同時照顧其他重病患者。按照組間性別、年齡、與患者關系等基線資料均衡可比原則將照顧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5例。對照組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齡 55~78 歲,平均 68.24±7.52 歲;與患者關系為配偶10例,子女15例。觀察組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齡 56~75 歲,平均 67.89±8.13 歲;與患者關系為配偶12例,子女13例。兩組照顧者一般基線特征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審批,所有參與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照顧者干預方法
1.2.1對照組照顧者接受常規干預。內容包括:
(1)常規健康教育:向照顧者發放《晚期心力衰竭患者家庭護理手冊》,內容涵蓋基礎疾病知識、藥物服用注意事項及緊急情況處理
(2)電話隨訪:每周1次( 10~15 分鐘),由責任護士詢問照顧者關于患者的癥狀變化,解答護理問題,提供簡單心理疏導。
1.2.2觀察組照顧者接受基于Meleis過渡理論構建的系統化照顧能力干預。干預方案由護理專家、心理咨詢師和臨床醫師組成的研究小組共同制定。干預周期為4周,干預方式采用“線上 + 線下”結合,住院期間進線下干預,出院后為每周1~2次的線上集中小組活動(每次30~60分鐘)。具體內容如下:
(1)角色適應支持(第1周):在患者住院期間,通過小組討論和個別輔導的形式,引導照顧者認識“家庭照顧者”角色轉變的重要性與挑戰,明確其在照護中的關鍵職責,并提供角色適應的應對策略。鼓勵分享經驗,增強角色認同感和照護動機。
(2)疾病與癥狀管理知識教育(第2周):開展2次集中式專題講座,內容涵蓋晚期心力衰竭病因、發展過程、藥物治療原則、日常護理要點及急性癥狀識別與處理,配合發放圖文手冊與照護日志,強化照顧者的專業知識水平。
(3)照護技能訓練(第2周):設置情境模擬訓練環節,內容包括正確用藥管理、輔助呼吸技術、浮腫處理、日常活動協助等,通過實操演練提升照顧者的實際照護能力,結合案例分析進行個別指導。
(4)心理調適與情緒支持(第3周):組織一次心理疏導團體活動及1次個別心理咨詢,協助照顧者識別照護過程中常見的情緒問題,提供情緒管理策略,如呼吸放松訓練、正念練習、積極自我對話等。
(5)資源整合與社會支持(第4周):指導照顧者了解并使用可獲取的社會資源(如醫療社工、護理熱線、社區照護服務等),建立互助支持網絡。引導其制訂個人照護計劃,增強照護自我效能感和長期應對能力。
1.3觀察指標
(1)照顧能力評估:選用家庭照顧者照顧能力量表(FCTI)評估照顧者應對照護任務的能力。量表包括5個維度,共25項,涵蓋照護技能、溝通協調、資源使用等方面。每項采用3級評分(0~2分),總分范圍為0~50分,得分越高表示照顧者在照護任務中感到越困難,照顧能力越低。
(2)照顧準備度評估:選用照顧者準備度量表(CPS)評估照顧者對照護角色的準備情況。量表共8個條目,采用0~4級Likert評分,總分范圍為0~32分,得分越高表示照顧者準備程度越充分,信心越強。
(3)照顧負擔評估:選用照顧者負擔量表(CBI)評估照顧者在照護過程中承受的多維負擔。量表包含5個維度共24項,每項采用5級評分(0~4分),總分范圍為0~96分,得分越高表示照顧者負擔越重。
(4)患者生活質量評估:選用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量表(MLHFQ)評估患者健康相關生活質量。量表共21項,分為身體、情緒和社會功能3個維度,每項按6級評分(0~5分),總分范圍為0~105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差。
1.4數據分析
采用SPSS2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正態或近似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均數比較用 t 檢驗。 Plt;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照顧者FCTI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照顧者FCT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干預后,兩組照顧者FCTI評分均降低,但觀察組照顧者FCTI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1。
表1兩組照顧者FCTI評分比較(分)
2.2兩組照顧者CPS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照顧者CP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干預后,兩組照顧者CPS評分均升高,但觀察組照顧者CPS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2。
表2兩組照顧者CPS評分比較(分)
2.3兩組照顧者CBI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照顧者CB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干預后,兩組照顧者CBI評分均降低,但觀察組照顧者CBI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3。
表3兩組照顧者CBI評分比較(分)
2.4兩組心力衰竭患者MLHFQ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心力衰竭患者MLHFQ各維度評分及總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干預后,兩組心力衰竭患者MLHFQ各維度評分及總分均降低,但觀察組照顧的心力衰竭患者MLHFQ各維度評分及總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4。
表4兩組心力衰竭患者MLHFQ評分比較(分)
3討論
心力衰竭是一種慢性、進展性的疾病,隨著病情的加重,到疾病晚期患者的癥狀通常會日益加重,這使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長期、不間斷的護理支持。家庭照顧者的照顧能力是評估其是否能夠有效履行護理任務的關鍵指標。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照顧者的照顧能力在干預后得到了顯著提升。這一改善可能源于照顧者對照護角色的深入理解和認同,從而增強了他們的照護動機和責任感,這對于照護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積極作用[。
照顧準備度反映了照顧者在面對照護任務時的心理準備及應對信心。研究發現,觀察組照顧者的照顧準備度顯著高于對照組。通過系統的知識教育和技能培訓,觀察組照顧者不僅增強了對晚期心力衰竭及相關癥狀管理的理解,還提高了應對突發狀況的能力。
照顧負擔是家庭照顧者普遍面臨的主要問題,也是影響照顧者健康和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發現,觀察組照顧者的照顧負擔顯著低于干預前。這表明,基于Meleis過渡理論框架的干預有效減輕了照顧者的負擔。其原因可能在于干預提高了照顧者的照護技能,使他們在實際照護過程中更加得心應手,從而減少了照護過程中不確定性帶來的壓力[。其次,心理調適與情緒支持環節幫助照顧者緩解了焦慮、疲憊等負面情緒,維持了較好的心理狀態,進而減輕了情感負擔。
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是照護干預的最終目標之一。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心力衰竭患者在各項生活質量維度上的得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且觀察組心力衰竭患者的改善幅度明顯。這表明,照顧者照護能力的提升使得他們能夠更好地滿足患者的日常護理需求,及時識別并處理急性癥狀,從而有效控制病情,減輕患者的不適。此外,觀察組照顧者在心理調適方面的支持,使其在照護過程中能夠保持更加積極的情緒,這可能也間接改善了患者的情緒狀態,進而提高
了患者的生活質量[8]
綜上所述,基于Meleis過渡理論的系統化照顧能力干預方案顯著改善了晚期心力衰竭患者家庭照顧者的照顧能力、照顧準備度和照顧負擔,同時也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4參考文獻
[1]Connolly M,Ryder M.Consideration of symptom management inadvanced heart failure [J].IntJEnviron ResPublic Health,2022,19(22):15160.
[2] Kayaalp A,PageKJ,RospendaKM.Caregiverburden,workfamilyconflict,family-work conflict,and mental health ofcaregivers:A mediational longitudinal study[J].Work Stress,2021,35(3):217-240.
[3] GonCalves PD B,Sequeira C,Paiva E S M,et al.Developing nursing clinical data models addressing delusion and hallucinationwith Meleis transitions theoryas the theoretical reference model: A focus group study [J].Perspect Psychiatr Care,2022,58(3):894-902.
[4]萬胤辰,王招娣,吳坤,等.照顧能力干預方案在晚期 肺癌患者家庭照顧者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護理雜 志,2024,59(15):1824-1831.
[5]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 醫師分會,中國醫師協會心力衰竭專業委員會,等.中 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24[J].中華心血管病雜 志,2024,52(3):235-275.
[6] Davies S.Meleis's theory of nursing transitionsand relatives'experiences of nursing home entry [J].J Adv Nurs,2005,52(6):658-671.
[7]Song Y,Wang H,Yin Y,et al.Caregiver burden among informal caregivers of personsliving with HIV/AIDS inLiangshan prefecture,China [J].Patient Prefer Adherence,2022,16:1027-1035.
[8]林少娜,符永霞,陳清華,等.糖尿病足患者家庭照 顧者的照護負擔與生活質量的關系[J].中國衛生統 計,2025,42(1):105-109.
[2025-05-13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