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27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5)16-1277-01
耳鳴是指沒有外部聲源情況下耳對聲音的主觀感知,可分為主觀性和客觀性兩類。客觀耳鳴最常見原因是體位變化導致咽鼓管過度擴張的呼吸活動以及血管和肌肉結構或功能的異常。這些聲音本質上是由人體正常活動產生的[1-2]。主觀耳鳴表現為在外界無相應聲源情況下,患者自覺感受到的耳內或頭顱內部異常鳴響,大多數主觀耳鳴持續時間超過5分鐘3且其病因尚未明確。
1病案資料
患者鄭某,男,80歲,2024年3月1日就診,耳鳴20余年,多年四處求醫,未獲明顯療效,經朋友介紹前來就醫。
查體:患者面色少華,體型偏胖,氣短乏力,耳鳴如蟬聲,加重一周,耳脹,失眠、健忘,心煩易怒,口燥咽干,大便干,腰膝酸軟,舌邊暗紅,苔少微黃,舌根無苔,脈短,關脈弦數,尺脈虛細,曾行左肺癌切除術。中醫辨證為肝腎陰虛、虛火上擾耳竅證。病機:肝腎陰虛,陰不制陽,水不涵木,肝陽上亢,虛火上擾致耳鳴。治法:滋水涵木,滋補肝腎、清肝瀉火,針藥結合。針刺選穴太溪、太沖、三陰交、俠溪、肝俞、耳門、聽宮、聽會、翳風、風池、完骨、率谷。針刺聽宮、聽會、耳門穴時令患者張口,進針 0.5~1 寸,捻轉法使針感向耳底或耳周傳導,太溪、三陰交多捻轉補法,太沖、俠溪重用瀉法,其他穴常規操作,留針30分鐘,每周3次。中藥杞菊地黃丸方加減,具體用藥:人參片 9g 、當歸 9g 、柴胡 9g 、枸杞 9g 、菊花 9g 、熟地黃 24g 、山藥 12g 、山萸肉 12g 、丹皮9g 、茯苓 9g 、澤瀉 9g 、牛膝 6g ,7劑,日1劑,水煎服。
3月8日四診:耳鳴緩解。取穴增加腎俞、行間。針刺完加推拿,摩揉涌泉,點按太溪、風池、完骨、安眠,拿捏頸肩。中藥處方熟地黃用量調整為 36g 加川芎 6g 、白芍 12g 。
3月10日、12日復診,耳鳴基本消失。3月15日七診:患者耳鳴加重,經詢問得知,由于病情好轉高興和朋友聚餐喝酒了,遂囑咐其戒煙限酒。查體:面紅目赤,舌紅、苔厚黃,脈弦數。針刺增加補瀉強度,加神門、百會、復溜增強安神補腎之功。中藥以杞菊地黃丸合天麻鉤藤飲。
3月22日十診,耳鳴消失,查體:舌淡紅,苔薄白,脈稍弦。針刺選穴:太溪、太沖、腎俞、肝俞、三陰交、耳門、聽宮、聽會。中藥處方:杞菊地黃丸加人參(湯劑)。
4月8日復診,患者無耳鳴,再針灸鞏固治療3次。半年后隨訪,耳鳴未復發。
2討論
耳鳴屬中醫“蟬鳴”“腦鳴”等范疇。耳鳴在《皇帝內經》中早有記載,歷代醫籍中還有苦鳴、蟬鳴、耳中鳴、耳數鳴、耳虛鳴等不同名稱,皆因耳鳴的不同特點而命名[4]。
“滋水涵木”作為治法源于《醫宗必讀·乙癸同源》,根據五行生克規律,“乙癸同源、肝腎同治”理論,從而確定的滋腎陰以養肝陰的方法,適用于腎陰虧虛,精虧不能化血,不足以涵養肝木,導致肝腎陰虛、肝陽上亢之證[。
患者病程長達20年,屬頑固性耳鳴病例。縱觀治療過程,之所以取得良效原因大概有四:一是準確把握病機,謹守病機不動搖;二是滋水涵木法貫穿治療全過程;三是依病情變化動態調整選穴、針刺補瀉劑量、藥味及藥物劑量;四是采用針藥結合輔助推拿的綜合治法。
3參考文獻
[1] LuT,Liu JH,LiG,etal.Reliabilityandvalidityof the mandarin version of the tinnitus primary function questionnaire:A preliminaryobservational study[J]. Medicine(Baltimore),2019Jun,98(25):e16104.
[2] KoningHM,MeulenBCT.Paininrelationshipto tinnitus and hearingloss[J]. Int Tinnitus J,2022 Mar 3,25(2):124-128.
[3] Schoisswohl S,LangguthB,Schecklmann M,etal.Un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