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原來你是這樣的孔子

2025-09-02 00:00:00楊志剛
月讀 2025年9期

一 孔子姓什么?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名丘,字仲尼。那么,孔子姓什么呢?有人就說了,孔子當然姓孔了。其實,我原本也這樣認為,他老人家既然叫孔丘,當然姓孔了,這還成問題嗎?但是我告訴你,按照春秋時期的姓氏制度,孔子在當時可不姓孔。這是怎么回事呢?

先秦時期,姓和氏是兩回事。姓是氏的源頭,氏是姓的發展。姓的數量很少。據顧炎武《日知錄》統計,中國古代的姓只有二十二個。比如:商紂王,子姓;周武王,姬姓;秦始皇,

嬴姓。

可是,中國那么大,姓卻這么少,人口越來越多,不好區分了,咋辦?古人的辦法是,“姓”千年不變,但“氏”可以另立。一個家族過了五代,血緣逐漸疏遠,就可以另立門戶了。這就叫“五世親盡,別為公族”。立氏的方式有很多,有的以家族里大人物的字或謚號來立氏,有的是以官職來立氏,有的以居住地來立氏等等。

剛才說過,商紂王是子姓。其實,孔子也是子姓,因為他與商紂王有關聯。《史記·孔子世家》開篇就說,“其先宋人也”。孔子的先祖是宋國貴族。宋國實際上是商朝的延續。周武王滅商之后,把商紂王的庶長兄微子啟封到了宋國。而宋國第二代國君微仲衍,就是孔子的十四世祖。孔子自己也曾說:“予始,殷人也。”(《史記·孔子世家》)我的始祖,是殷商人啊。從姓千年不變的原則來看,孔子和商紂王姓是一樣的,都是子姓。

“姓”千年不變,“氏”則可以由家族大人物的字來另立。孔子的這個“孔”不是姓,而是氏。這個氏來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孔父嘉,字孔父,名嘉。孔父嘉不但是孔氏的“起源人”,還是孔家家族命運的轉折點。

孔父嘉在宋殤公時期擔任大司馬,手握軍權,但卻被自己的同僚太宰華父督殺害。據《左傳》記載,有一天,華父督在路上偶遇了孔父嘉的妻子,“目逆而送之”。(逆,迎的意思。)華父督面對面死盯著孔父嘉的妻子,眼珠子都要掉出來了。擦肩而過之后,意猶未盡,又目送對方一直到消失,呆呆地念出了三個字—“美而艷”。這個女人長得太美了,氣質太好了!華父督為了霸占孔父嘉的妻子,于是就把孔父嘉殺了,宋殤公知道后很生氣,華父督索性把宋殤公也殺了,迎立在鄭國流亡的公子馮做宋國的新國君。

歷史的真相果真如此嗎?顯然,真實的歷史不會如此簡單。實際上,孔父嘉是卷入了宋國最高權力爭奪的漩渦之中。他的妻子頂多算是一個導火索。據《史記·宋微子世家》記載,宋殤公在位十年,打了十一場仗,而交戰最多的是鄭國。宋殤公為什么總和鄭國過不去呢?因為公子馮在那里。殷商和宋國都有兄終弟及的傳統,宋殤公繼承的是哥哥的君位,而哥哥的兒子公子馮被迫流亡鄭國。宋殤公一直畏懼侄子回國繼位,所以與鄭國連年交戰,想鏟草除根。然而,連年的戰爭讓宋殤公和主管軍事的大司馬孔父嘉失去了朝野的支持。華父督趁機發動政變,殺掉了孔父嘉和宋殤公。孔父嘉被殺后,孔家在宋國的勢力就逐漸衰落了。大概又過了一兩代,孔家由宋國遷到了魯國。

剛才說,孔子在當時生活的時代不姓孔,孔子是子姓,孔氏。大概到了秦漢之后,姓氏合一,不再區分姓和氏,通稱姓。所以,現在我們說孔子姓孔,而不再說他姓“子”了,這也正體現了中國姓氏制度的演變和發展。

二 孔子怎么對待“差”學生?

孔子有很多弟子,他們是否都像顏回那樣,是勤奮好學的乖學生呢?未必如此。俗話說:“一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孔子門下,就有總惹自己生氣的弟子。這位“差”學生究竟是誰呢?

孔子有一位弟子名叫宰予,字子我。據《論語·公冶長》篇記載,宰予有一天“晝寢”。宰予在本該讀書學習的大好時光里睡大覺,孔子見狀,便說:“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于予與何誅?”(《論語·公冶長》)腐爛的木頭不能雕刻,污穢的墻壁不能粉刷;對于宰予,還有什么值得我責備的?孔子把宰予比作了朽木、糞土之墻,罵得十分嚴厲。有人會問,批評得如此嚴厲,是不是有些過分了呢?

東漢人王充說:“晝寢之惡也,小惡也。朽木、糞土,敗毀不可復成之物,大惡也。責小過以大惡,安能服人?”(《論衡·問孔》)王充的意思是,睡個懶覺不算什么大事,孔子有些小題大做了。王充的看法有沒有道理,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呢?

第一,孔子罵宰予,確實罵得挺狠,這不可否認。但是,睡懶覺是不是所謂的“小惡”呢?在別人眼里可能不算什么,但在孔子眼里,就未必是小事。我們都知道,孔子本人非常勤奮,他曾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論語·公冶長》)孔子一生都把“好學”看成是自己最優秀的品質。他還說自己“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發憤忘食”等等。在孔子看來,人勤奮才會有出息,肯下笨功夫的人,才是真正聰明的人。所以孔子最欣賞的學生是好學的顏回。而眼前的宰予如何呢?大白天不努力,呼呼睡大覺。孔子恨鐵不成鋼,難道還不應該罵一罵嗎?

第二,宰予是不是只有白天睡覺這一件事,惹孔子生氣呢?應該不是。罵完宰予后,孔子又說:我原本有一個理念,對一個人,聽到他說什么,就相信他的行為;通過宰予這件事呀,我改變了態度:不但要聽其言,還要觀其行。可以推斷,宰予很可能曾信誓旦旦地說,他要發奮學習,結果說一套做一套。孔子對于巧言利口的人極為反感,他認為人應該“敏于事而慎于言”(《論語·學而》),少說多做,別一天天油嘴滑舌、夸夸其談。如果我們把《論語》中宰予和孔子的幾次對話找出來讀一讀,就會發現,宰予是個能言善辯的人,他曾設置語言陷阱來“逗”孔子,甚至挑戰權威,說一些“離經叛道”的言論來和孔子辯論,每次都讓孔子很無語。

不過,我們要明確一點:孔子確實責罵了宰予,但這并不是嫌棄性的責罵,而是恨鐵不成鋼。在師生關系親密融洽的前提下,對于那些聰慧伶俐但調皮搗蛋的學生,老師有時難免會“出言不遜”。外人看來,老師的言行似乎有些過火,但這并不代表老師真的在侮辱這個學生。同樣,學生也并不覺得自己真的受了侮辱。所以,孔子雖然責罵過宰予,也依然不否認他是自己最優秀的學生之一,否則就不會欽定宰予是“言語”科的高徒了。

三 孔子如此大才,為何還生不逢時?

在今天很多人看來,孔子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妥妥的成功人士。可是你知道嗎?孔子晚年的時候,回顧一生,心中無比悵然。

據《史記》等典籍記載,孔子七十一歲這一年的春天,魯國發生了一件怪事。有人打獵時捕獲了一頭奇怪的動物,認為這是不祥之兆。孔子以博學著稱,他趕到現場一看,說,這是“麟”啊!于是就把這頭怪獸帶走了。這件事史稱“西狩獲麟”。

據儒學家說,麟是一種仁獸。世間沒有圣王的時候,它不會出現;只有圣王在世,天下大治的時候,它才會出現。孔子晚年時,麟出現了。不過,它一出來,就被捕獲致死。可見,這頭麟生不逢時。

記錄完“西狩獲麟”之后,司馬遷接著又寫道:“子曰:‘河不出圖,洛不出書,吾已矣夫!’”(《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為什么有這樣的感慨呢?傳說伏羲氏的時候,黃河中曾有龍馬背著一張圖出現,伏羲氏根據這張圖創作了八卦。大禹的時候,洛水中曾有靈龜背著書出現,大禹就根據這書創作了《九疇》。簡單地說,河出圖,洛出書,都是圣王時代的祥瑞。反過來說,河不出圖,洛不出書,天下就是禮崩樂壞的亂世。生在這樣的時代,孔子感到非常絕望,所以才說“吾已矣夫”—我完了,沒救了!

從今人的眼光來看,“西狩獲麟”以及“河出圖”“洛出書”這些事情,歷史上未必真實發生過,很可能是杜撰出來的。但我們要清楚的是,即便這些都是杜撰出來的,其所反映的內核卻并不虛假。這個內核就是,晚年的孔子,深感自己生不逢時。

孔子是不是生不逢時呢?我們又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從孔子個人境遇來講,他確實生不逢時。孔子一生仕途坎坷,五十一歲時,才開始登上仕途。好景不長,四年后,也就是在他五十五歲時,又被迫辭官離開魯國,開始了周游列國的顛沛流離之路。十四年后,六十八歲的孔子歷盡風霜,無奈之下重返故里。五年之后,七十三歲的老人家帶著巨大的遺憾離開了

人間。

縱觀孔子一生,他所向往的禮樂文明興盛的時代,他所渴望的天下安定的局面,始終不曾出現。政治生涯中的孔子,四處碰壁,治國理念始終不被各國君主所采納,甚至還總被譏諷,說他迂腐,說他明知不可而為之。從這個意義上說,孔子的政治生涯是失敗的,他確實是生不逢時。

不過,孔子始終堅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妥協,不放棄,發憤忘食,樂以忘憂,為中華文明點亮了一盞明燈,照亮了后世漫漫的思想長夜。

在《史記·孔子世家》的結尾,司馬遷激動地說:天下的君主、王侯、賢人多得很,這些人活著的時候尊榮顯貴,死后剩下什么了呢?孔子雖是一介平民,聲名卻傳了十幾代,學者們都尊他為宗師。整個中國談論六藝的人,都把孔子的言論作為判斷的標準,孔子就是至高無上的圣人!

春秋戰國時期,風云激蕩,思想繁榮,百家爭鳴。作為這個“軸心時代”的開創者,孔子的出現與時代密不可分。

沒有孔子,就沒有我們后世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正是學術思想“百家”林立的所謂春秋亂世,才孕育出了孔子這顆璀璨的文化明珠。由此可見,孔子也算得上生逢其時。

四 孔子為什么被稱為“喪家狗”還不生氣?

孔子在周游列國長達十四年的漫長歲月里,四處奔走找工作,希望能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可惜,他四處碰壁,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不僅如此,孔子還被當時很多人嘲諷,甚至有人說他“累累若喪家之狗”。那么,孔子真的是“喪家狗”嗎?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故事。

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師徒行進到鄭國的時候,不知道什么原因,大家走散了。孔子獨自一人站在城郭的東門之外,等著弟子們來找他。不知過了多久,子貢終于找到了孔子。一見到老師,子貢就訴說失散后的經歷。子貢說,我四處打聽您的下落,有一個鄭國人告訴我:“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說東門外有一個人,額頭長得像唐堯,脖子長得像皋陶,肩膀長得像子產,腰以下比大禹短了三寸。整個人看起來垂頭喪氣,十分疲憊,就像一條喪家狗!

令我們沒想到的是,孔子聽完后笑著說:“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史記·孔子世家》)老先生竟然笑了,一點也沒生氣。他說“形狀”是細枝末節,并不重要。“形狀”指外在形貌。東門外那個鄭國人提到的唐堯、大禹,是古代圣君,皋陶和子產,是古代賢臣。一般人如果聽到別人說自己長得像圣賢,還不得樂得屁顛屁顛的。可孔子卻說,外在形貌都不重要。而對方說自己灰溜溜得像一條喪家狗,孔子卻非常認同,連說:說得對啊,說得對。

小故事講完了。我們來討論一下,孔子到底是不是喪家狗呢?

首先,孔子當時的精神狀態,確實惶惶如喪家之狗。這是毋庸諱言的。孔子周游列國的十幾年間,一直奔波在路上。一個五六十歲的老爺子,明知不可而為之,離家千里,四處奔波,到處碰得一鼻子灰。這種人生境遇,不是喪家之狗又是什么?顯然,此時的孔子與無家可歸的喪家狗,在精神狀態上是高度相

似的。

其次,雖然孔子本人對“喪家之狗”這個稱呼是欣然接受的,但是我們要認清一個問題:孔子的欣然接受,很顯然是帶有自嘲意味的。別看孔子可以自嘲,我們卻不能叫他老人家是喪家狗。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在課堂上講錯了知識,老師本人可以說:“哎呀,我真是笨死了”但學生卻不能站起來說,老師你笨死了,這么簡單的問題你都能講錯。況且,喪家狗中這個“狗”字,詞語的褒貶色彩古今差異很大。孔子時代提到“狗”,沒有貶義;可今天說別人是“狗”,顯然是帶有侮辱性的。所以,我們今人不能稱孔子他老人家是“喪家狗”。如果有人還用“喪家狗”來作為自己解讀《論語》的著作的標題,那就更值得商榷了。

最后,孔子欣然而笑、接受“喪家之狗”稱呼的這種心態,很值得我們尊敬與深思。孔子一生中屢遭挫折,但他的心態一直都很豁達。孔子是一個蓬勃的舒展的大生命。在艱難的境遇中,孔子能“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論語·述而》)如果孔子沒有這種強大的內心,他就很難走完七十三年的坎坷人生路,他就更不可能為中華文化做出那么巨大的貢獻。大哉,孔子!

五 “子不語怪力亂神”,孔子是無神論者嗎?

孔子非常博學,是一部行走的百科全書。無論人們遇到怎樣稀奇古怪的問題,第一反應,都是去請教孔子。孔子的回答,就是當時最權威的答案。不過,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在回答問題時竟會談論到妖精神怪,《論語》中不是說“子不語怪力亂神”嗎?司馬遷為何要記載這些荒誕不經的回答呢?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問題。

第一個小故事。據《史記》記載:陳國的宮廷里突然掉落了一只死隼。隼是一種猛禽。這只死隼身上還貫穿著一支箭。這支箭非同尋常,箭頭并不是金屬的,而是很原始地用石頭磨制而成。陳湣公沒見過,也不認識,就派人去請教博學的孔子。孔子回復說:“隼來遠矣,此肅慎之矢也。”(《史記·孔子世家》)這只隼是從很遠很遠的地方飛來的,而這支箭是肅慎部落的箭。結論說完,孔子提供了支撐材料:周武王克商建立周朝后,各地部落紛紛獻上土特產,肅慎部落獻上的就是這種用石頭做箭頭的箭。周武王又把這些貢品分賜給各個諸侯。巧了,肅慎部落獻上的石頭箭,當時就賜給了陳國。陳湣公將信將疑,派人到自家的老倉庫一查,果然,孔子說得一點不差。

孔子用自己豐富的歷史知識,精準地解答了陳湣公的疑問。《史記》記錄這個故事,目的是證明孔子非常博學。這個故事雖然離奇,但還算正常。下面的故事就不正常了。

《史記·孔子世家》中記載:“季桓子穿井得土缶,中若羊,問仲尼,云‘得狗’。”魯國的權臣季桓子挖井的時候,挖出了一個土缶,也就是一個陶土罐子,罐子里面竟然有一只羊。季桓子派人去向孔子請教,但卻故意不告訴真相,騙孔子說挖出來的是只狗。也許季桓子想測驗一下孔子是否真的擁有無所不知的能力,或者,季桓子就單純想整蠱一下孔子,故意讓孔子出丑。不料孔子的回答非常篤定:以我孔丘的見聞,你們挖出的不是狗,而是羊。拆穿了季桓子的把戲后,孔子馬上給出了依據:山里的怪物叫“夔”和“罔閬”,水里的怪物叫“龍”和“罔象”,地里面的怪物就叫“墳羊”。

故事到這里就結束了,可很多人卻有疑惑了,《論語》不是明確說“子不語怪力亂神”嗎?司馬遷為什么會這么寫?

對于這個故事,我想說三點:

第一,《論語》里“子不語”三字,可以理解為“先生平常不講”。孔子平時不對著弟子講怪力亂神,但不代表不向當權者季桓子講。所以,司馬遷記載這個故事,與《論語》未必沖突。這是錢穆先生的觀點。

第二,孔子所講內容,真是所謂“怪力亂神”嗎?我看未必。文明早期,巫史不分,當時人對世界最先進的認知里,一定還會摻雜著“迷信”成分。孔子說山上、水里、土下都有精怪,這些帶有神奇色彩的記載,可能就是孔子所接觸到的典籍里最前沿的“科學”。司馬遷記錄這個故事,目的還是證明孔子熟悉典籍,博聞強識,無所不知。

第三,一定要歷史地看問題,我們不要動輒就苛責古人。如果站在科學高度發展的今天,去嘲諷兩千年前孔子回答問題荒誕不經,是沒什么意義的。退一步講,我們今天對某些問題的認知,一定就能經得起兩千年之后的人的審視嗎?我看,未必。

六 孔子重交友,為何沒有馬上跟“惡友”絕交?

《論語》中孔子和弟子交流的場景屢見不鮮,可很少有孔子和朋友相處的記載。今天,我就來講一個孔子和老朋友交往的小故事。

據《論語·憲問》篇記載,孔子有一個發小名叫原壤。有一次孔子去見他,發現“原壤夷俟”。“俟”,等待。“夷”也叫“箕踞”。這個動作,就是臀部大剌剌地坐在地上,兩腿呈八字形岔開。這樣一解釋就清楚,這種坐姿很不雅觀。古人很講禮數,規范的坐姿應該是兩膝著地,臀部坐在后腳跟上。即便是不大講究禮數的今天,我們坐在椅子上見朋友,也不好兩腿岔開來個“葛優躺”吧?何況原壤要見的朋友,還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呢!對不對?

見到老朋友如此放誕無禮,孔子也沒客氣,用手中的拐杖敲擊原壤的小腿,好像在說:趕緊的,您這不雅的坐姿,收收吧!“君子不重,則不威”(《論語·學而》),你這個老家伙一點都不莊重!當然了,這些話都是我“腦補”出來的,實際上《論語》記載了孔子的原話: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論語·憲問》)這幾句話可不大客氣。孔子說:你打小就不謙遜,對尊長就很沒禮貌,長大了仍然毫無建樹,沒有值得讓人稱道的德行。你倒是挺能活,你呀,就是個害人精!

孔子這波操作,是一點臉面都沒有給發小留呀!有人會問了,孔子待人不是溫良恭儉讓嗎?怎么對原壤如此不客氣呢?我想告訴大家,孔子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我們不要僵化地理解他。另外,孔子教育弟子都能因材施教,同理,他待人接物肯定也不會只有一種方式。其實,孔子之所以對原壤一點臉面沒留,除了原壤做得實在沒禮貌、挺過分之外,我們應該注意到對方的身份。原壤是孔子的發小、老朋友,兩人之間有一種人類學家所謂的“戲謔關系”。也就是說,孔子的這番話是有一定玩笑性質的調侃,并不是聲色俱厲地訓斥。這一點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

可是,熟悉《論語》的朋友都知道,孔子曾經說過一個著名的交友標準:“無友不如己者。”(《論語·學而》)—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其原因很好理解:交水平高的朋友,有益于自己的提升;反之,對自己有害。孔子還說過: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論語·季氏》)孔子認為,同諂媚奉承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夸夸其談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而同正直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同誠信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同見識廣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很顯然,孔子的這位發小原壤,似乎并不是什么“益友”,孔子又為什么還要和他交往呢?難道孔子說一套做一套、前后矛盾不成?孔子的大弟子子路就有這樣的疑問。孔子是這樣解釋的:親者不失其為親也,故者不失其為故也。(《孔子家語·屈節解》)意思是:親戚、朋友即便不爭氣,該維持關系還得維持,否則呀,就太沒人情味兒了。

這個故事,讓我們既了解了孔子交友之道的原則性,又看到了孔子充滿人情味的一面。

七 孔子視錢財如糞土嗎?

在眾多弟子之中,孔子夸贊最多的就是顏回。孔子說:顏回真賢德呀,吃粗飯、喝涼水、住在偏僻的巷子里,其他人都忍受不了這樣貧苦的生活,只有顏回能自得其樂。顏回的修養真

高啊!

窮困交加的顏回受到孔子如此的夸贊,是不是表明,孔子認為財富不重要呢?

未必。

有一次,孔子師徒前往衛國,冉有為老師駕駛馬車。路過城鎮的時候,孔子不禁感嘆:衛國人煙真是稠密呀!冉有,“政事科”的高徒,他抓住機會向老師請教說:一個國家人口足夠多了,接下來應該如何治理呢?孔子說:富之—讓老百姓富裕起來。富起來之后呢?冉有接著問。孔子回答說:教之—加強

教育。

由此可見,孔子認為:要治理好一個國家,要先讓老百姓富起來,然后再進行道德教化。也就是說,富裕是教化的基礎。這種理念是古人的共識。《管子·牧民》篇就曾提道:“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從治理百姓的角度上說,孔子認為要先富而后教;那么,從個人追求維度來說,孔子又有怎樣的觀點呢?孔子認為,個人也應該去追求財富。《論語·述而》篇中孔子說: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這里的“執鞭之士”,有人認為是替天子或諸侯鳴鑼開道的衙役,有人認為是給市場守門的門衛,但不管是哪種說法,執鞭之士都是很底層的工作。但孔子卻說,只要能給工資,我什么工作都可以做。

孔子的財富觀很接地氣,那就是:憑本事賺錢致富,天經地義,世界上沒有人甘愿生活在貧困之中。孔子在《論語·里仁》篇中也曾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富,有錢;貴,有社會地位。孔子認為,追求富貴,是人的本能欲求,是人的本性。富貴可以讓人擁有更好的物質條件,而貧窮則容易讓人缺乏自信。

孔子和子貢有過一段著名的討論。子貢問老師:“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論語·學而》)一個人很貧窮卻不諂媚,一個人很富有卻不驕橫,這樣的人是不是修養很高了?從子貢的提問中,我們不難看出:蕓蕓眾生,貧窮的人特別容易諂媚,與人交往常常會低三下四;富貴的人特別容易驕傲自大,與人交往常常會盛氣凌人。而一個人如果能在貧窮中保持人格尊嚴、貧賤不能移,能在富貴中保持謙遜、不仗勢欺人,這樣的人的修為就非常值得肯定了。

孔子聽后,先是肯定了子貢,認為他說得沒錯,但是又補充道:“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論語·學而》)孔子認為,更高的境界是貧窮卻怡然自樂,富有卻謙遜好禮。也就是說,“富而無驕”是底線,“富而好禮”是更高的追求;“貧而無諂”是底線,“貧而樂”是更高的追求。

為什么能“貧而樂”?人的財富分兩種: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精神富足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但并非完全依賴。開頭我們提及的顏回,他好學向善,進德修業,收獲的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充實,收獲的是“心底無私天地寬”的坦蕩,所以顏回能怡然自樂。

剛才我們還提到過,孔子認為追求富貴是人的本能欲求,但是他接著又補充說:“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論語·里仁》)也就等于說:“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述而》)

由此可見,孔子的財富觀就是—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是用正當手段得到的財富,什么都是浮云。

(作者系北京市骨干教師,北京四中高中部語文教研組組長)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久久| 亚洲最黄视频| 国内精品91| 亚瑟天堂久久一区二区影院|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91欧美亚洲国产五月天|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一| 91青青草视频| 风韵丰满熟妇啪啪区老熟熟女| 欧美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91在线精品免费免费播放| 九九精品在线观看| 四虎综合网| 日韩精品欧美国产在线|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久久男人视频| 日韩在线1| 久久精品免费看一| 亚洲品质国产精品无码|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a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美女精品| 欧美成人午夜在线全部免费|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专区| 日本91在线| 99九九成人免费视频精品| 亚洲男人在线天堂| 国产呦视频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午夜毛片福利|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开心婷婷中文字幕| 青青国产成人免费精品视频| 色九九视频| 无码有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业不| 巨熟乳波霸若妻中文观看免费 | 91口爆吞精国产对白第三集 | 2024av在线无码中文最新| 久久综合色天堂av| 国产精品网拍在线|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 欧美亚洲欧美| 国产白丝av|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欧美色亚洲|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 中国精品自拍| 男女男精品视频| 国内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播出|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 亚洲一级色| 久久黄色一级片| 欧美黄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不卡一级毛片视频| 日韩无码真实干出血视频| 欧美国产菊爆免费观看| a国产精品| 91九色视频网| 日韩毛片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久久夜夜嗨| 亚洲综合网在线观看| 亚洲看片网| 99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婷婷色婷婷| 成人一级免费视频| 日本三级黄在线观看| 99久久国产精品无码|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在线观看精品自拍视频| 中国国语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国产精品免费露脸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久91| 韩国福利一区| 亚瑟天堂久久一区二区影院| 美女免费黄网站| 国内精自视频品线一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