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簽證政策全面收緊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稱,根據特朗普政府最近頒布的“大而美”法案中的一項條款,赴美游客將需在現有簽證費的基礎上額外繳納至少250美元的“簽證誠信費”。“簽證誠信費”適用于所有需要非移民簽證才能進入美國的旅客,涵蓋游客、商務旅客、國際學生以及其他臨時訪客。美媒稱,這項費用將在簽證簽發時繳納,且不能豁免,但遵守簽證條件的旅客可以在完成行程后申請退款。報道稱,該費用將于2025年10月1日,即美國新財年開始時生效。除設置“簽證誠信費”,美國政府近期還出臺了其他數項簽證新規,包括將實施更嚴格的簽證面談政策,此調整將于9月2日生效。按照新規,大多數非移民簽證申請人需參加面談,14歲以下兒童及79歲以上老人也不再享受豁免。
(來源:環球時報)
法國:多地針對青少年實施宵禁
據法新社報道,今年夏天,法國多個城市推出了針對青少年的宵禁措施,旨在遏制青少年暴力事件。在發生一系列破壞公共財物和盜竊的案件后,位于巴黎以西35公里處的塞納河畔特列勒市實施了針對18歲以下青少年的宵禁措施,時間為晚上11點至次日早上5點。在法國南部城市尼姆,一系列與毒品交易相關的暴力事件發生后,當地推出了針對16歲以下青少年的臨時宵禁規定。南部城市貝濟耶、巴黎北部的塞納河畔圣旺以及巴黎東南部郊區的維勒克雷斯訥也采取了類似的禁令。根據法國內政部的數據,去年,有6%的犯罪案件涉案者為13至17歲青少年,超過1/3的無武器暴力搶劫案由青少年實施。
(來源:參考消息網)
韓國:“幼兒園英語禁令法案”引發社會爭論
綜合韓聯社、KBS電視臺和《韓國時報》等韓媒報道,日前,韓國第二大在野黨祖國革新黨議員姜景淑提交至國會的一項旨在限制幼兒“超前教育”現象的法案引發社會各界討論。
據《韓國時報》報道,姜景淑主導下的“幼兒園英語禁令法案”主要內容包括全面禁止36個月以下兒童接受英語等學科類課外教學、年滿3歲的學齡前兒童每日學科類教學時長不得超過40分鐘。報道稱,民眾對該法案的態度存在明顯分歧。支持者認為,該法案有望扭轉當前以競爭和考試為導向的教育生態,助力幼兒教育回歸以發展身心為本的初衷。反對者認為,這可能會加劇教育不公平——許多工薪家庭依賴平價幼兒英語課外班,試圖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一旦全面禁止,反而會擴大與富裕家庭之間的教育鴻溝。
(來源:環球時報)
日本:兒童學習能力顯著下降
據日本《朝日新聞》8月1日報道,日本文部科學省于7月31日公布關于兒童學力的“經年變化分析調查”(2024年度)結果。數據顯示,與上次(2021年度)調查結果相比,日本兒童所有學科成績均出現下滑。雖然文部科學省對此持謹慎姿態,稱“有必要持續進行分析”,但由于成績降幅顯著,越來越多的學界專家及政府官員認為這是“非常嚴重的結果”。此次調查對象為全國隨機抽樣的3萬名小學六年級學生和7萬名初中三年級學生。小學六年級學生的考查科目為語文和數學,初中三年級學生的考查科目為語文、數學和英語。
(來源:參考消息網)
澳大利亞:2026年將適度放寬國際學生人數限制
據澳大利亞“對話”網站報道,澳大利亞聯邦政府8月4日宣布,2026年起將適度放寬國際學生人數限制,高等教育機構的國際學生招生目標將從2025年的27萬人上調至29.5萬人。最新政策表明,高等教育機構將獲近20萬個國際學生招生名額,職業教育機構將獲約10萬個。此外,公立大學還可申請額外配額。同時,2024年起實施的學生簽證審批政策仍將執行,當高校招生接近預設上限時,學生簽證的審批速度會放慢。繼2024年7月學生簽證申請費由710澳元上調至1600澳元后,澳大利亞政府于2025年7月1日再次調整,將費用提高至2000澳元,引發了國際教育行業的廣泛關注。澳大利亞教育部長杰森·克萊爾表示,此次調整是在確保教育質量和基礎設施承載力的前提下,逐步擴大國際學生規模,保持國際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來源:人民網)
印度:外國大學進入,為結束“人才外流”帶來希望
印度教育部長達爾門德拉·普拉丹近日向4所外國高校頒發了在印設校的意向書,分別是澳大利亞的西悉尼大學、維多利亞大學和拉籌伯大學,以及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就在幾天前,普拉丹剛剛為英國南安普頓大學設在新德里郊外古爾岡的印度校區揭幕,這是印度首個正式運營的外國大學校區。他表示,預計在當前學年內,最多將有15所海外高校在印度設立分校。這一舉措基于印度2022年宣布的政策轉變,首次允許全球排名靠前的高校在印度設立獨立校區。印度長期存在“人才外流”問題,學術人才、醫生、工程師等紛紛流向海外,對本國多個行業造成影響。美國微軟公司前高管阿比吉特·巴杜里認為,外國名校進印度可能帶來“反向人才流動”,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教師和專業人才。
(來源:南華早報)
馬來西亞:修法延長義務教育年限
馬來西亞國會下議院近日三讀通過《2025年教育法令修正案》,強制學生完成11年中小學教育。若孩子小學畢業后沒上中學,父母可被罰款最高5000令吉(1令吉約合人民幣1.70元)或監禁半年,或兩者兼施。馬來西亞教育部部長法迪娜說,這項修正案將強制國民義務教育從目前的小學6年,延長至中學五年級,共計11年;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年齡也從12歲延長至17歲。法案授權教育部長宣布5年中學教育為強制義務教育,但允許特定學生獲得豁免。據馬教育部統計,去年小學入學率達99.39%,但中學入學率為92.6%,低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下的95%的普及入學率標準。
(來源:法治日報)
英國:教育部改革中小學教師薪酬制度
7月16日,英國教育部發布《2025年學校教師薪酬與條件文件》,明確自9月1日起,英格蘭地區教師薪酬制度將迎來全面調整。此次改革以“提升競爭力、優化公平性、強化激勵”為核心,涵蓋薪酬上調、津貼優化、職業發展路徑細化及權益保障等維度,旨在穩定教師隊伍并提升教育質量。此次改革最顯著的變化是全序列薪酬標準統一上調4%,覆蓋領導崗位和普通教師,非合格教師也明確了專屬區間,確保不同資質教師薪酬體系的規范。教育大臣布里奇特·菲利普森指出,倫敦以外地區教師起薪將漲至33000英鎊,平均工資超51000英鎊。財政研究所(IFS)分析顯示,盡管此次加薪略高于通脹率,但自2010年以來教師實際工資仍下降約8%。
(來源:神州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