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育作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農村小學,當前科學教育實施面臨諸多挑戰,尤其體現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
現狀分析
科學教師隊伍建設一直是開展科學教育的一個難題。盡管近年來全國中小學普遍加強科學教師招考和培訓力度,但專任科學教師數量仍偏低,水平也參差不齊。這一現象在農村小學更為突出,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師資數量不足。許多農村小學由于地理位置偏遠、優質教育資源匱乏,難以吸引和留住優秀科學教師。部分農村小學專職科學教師數量較少,多由數學教師兼任。授課教師習慣以主科教學視角理解科學課程,難免影響科學教育的質量。
二是教師專業素養不高。部分科學教師缺乏系統的科學知識,教學方法也較為落后(多采用傳統講授式方法進行教學)。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過于注重知識傳授,而忽視對學生科學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難以適應科學教育的新要求。
三是培訓機會較少。受制于經費、時間等因素,農村小學科學教師缺少參加高水平培訓的機會,加之農村小學教學設備和實驗用品普遍欠缺,導致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相對滯后,難以跟上科學教育發展的步伐,適應以科學探究為核心、以做中學為路徑的課堂形式。
策略探討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認為應從“引進來”和“走出去”兩方面入手,充實和提升農村小學科學教師隊伍。
“引進來”:借外力補短板,筑牢素養根基。一是邀請專家學者“把脈開方”。農村小學可聯系師范院校的科學教育專家、當地科技館的科普研究員等到校舉辦“小學科學課程設計與核心素養融合”等專題講座,解讀最新課程標準,剖析科學教育如何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并結合實例分享新型教學模式,如基于項目的學習、跨學科整合教學等,幫助教師了解科學前沿,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學思維,明晰課程發展方向。二是引入優質課例“示范引領”。農村小學可以邀請城市小學的骨干教師入校展示優秀課例。如“物體的沉浮”一課,城市教師巧用農村易得的石塊、樹葉、廢舊金屬等材料,設計層次遞進實驗:先觀察物體自然沉浮,再改變形狀、重量探究影響因素,最后組織學生制作“沉浮小玩具”,并開展小組競賽。課后,向農村教師分享課程設計思路、課堂突發情況應對方法、學生合作熱情激發技巧等。在此過程中,農村教師可以直觀汲取教學流程把控、學生興趣點燃、探究深度挖掘等實操經驗,反思自身課堂不足,明晰改進方向。三是吸納科普資源“拓寬視野”。農村科普資源稀缺,學校可以與科技館、科普機構合作,引進科普展品,或設立流動科技館。例如,在學校設置“聲光電科普角”,擺放光學三棱鏡、電磁感應演示裝置等,以此深化師生對物理、光學等知識的理解。又如,學校可以圍繞“航天科技”“生物多樣性”等主題開展科普周活動,通過發放科普手冊、組織科普觀影、邀請科普志愿者入校開展知識講座,幫助教師更新知識、提升素養、厚實底蘊,為科學教學注入多元內容。
“走出去”:尋新機取真經,實現跨越提升。一是奔赴專業培訓“充電蓄能”。各級教育部門組織的科學教師培訓是“能量補給站”,農村教師應踴躍參加。例如:在省級“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提升與教具自制”培訓里,研習經典實驗創新設計方法,學習利用樹枝、黏土、廢棄塑料瓶等自制教具,降低實驗成本,凸顯農村特色;于“科學教育信息化2.0應用”培訓中,掌握在線教學平臺搭建、科學教育App運用的方法,依托信息技術跨越城鄉資源鴻溝,革新課堂形式。二是觀摩名校課堂“博采眾長”。農村學校可以組織教師走進城市名校課堂觀摩學習。例如,在“光的傳播”示范課上,名校教師運用激光筆、煙霧箱、透明塑料板等道具,直觀呈現抽象光路,并設置“密室尋光”游戲,深化學生對科學原理的理解;開展“生態系統”單元教學時,依托校園人工濕地、生態養殖區,帶領學生實地調研食物鏈,了解物質循環。農村教師可以借鑒他們所運用的情境創設、資源整合、實地探究等教學方法,并將之遷移、改良于鄉村科學課堂,提升教學的吸引力與實效性。三是參與學術研討“接軌前沿”。農村學校要鼓勵教師積極參與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和工作坊,如“全國鄉村小學科學教育創新發展論壇”等。在這些場合,鄉村教師可以聽到同行分享突破鄉村科教困境、挖掘鄉土資源的經驗,聆聽專家對科學教育評價改革、跨學科融合動向的解讀,在交流中碰撞智慧火花、洞悉行業趨勢、提高素養層次。
配套保障
政策扶持“保駕護航”。政府應加大對農村小學科學教育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為農村小學科學教師提供更多培訓和發展的機會。同時,應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和評價體系,鼓勵農村教師積極參與科學教育研究和實踐活動。
校內協作“強化落地”。學校應建立教師成長跟蹤機制,為參與“引進來”“走出去”的教師建立檔案,定期復盤收獲轉化情況;組織校內分享會、教學比武,檢驗素養提升成效;組建科學教研團隊,合力消化吸收外來經驗,并基于農村資源開發校本課程、特色教案,讓素養提升成果扎根校園,催生農村小學科學教育新生態。
社會資源“如虎添翼”。教體局可與當地科技館、博物館等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為農村教師提供豐富的科學教育資源和實踐機會。學校也可邀請當地知名企業的科技人員到學校開展科普講座、進行實踐指導,或組織教師到科技類企業參觀,幫助他們了解最新的科技動態和應用。
總之,科學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農村小學要巧妙運用“引進來”“走出去”策略,提升教師的科學素養,在科學教育的浪潮中揚帆遠航。
(作者單位: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牛角店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