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強調,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濟南市友誼小學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資源,構建了具有特色的“雙自主”校園文化,通過“一山、兩欄、三墻、五臺”,為思政課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創新的路徑。其中,“一山”即紅色燕翅山,“兩欄”即“亦友少年評比欄”“亦友之師榜樣欄”,“三墻”即手繪涂鴉墻、詩詞歌賦墻、心語留言墻,“五臺”即夸夸臺、成長臺、宣講臺、調解臺、電影臺。
紅色基因的燕翅文化融入思政教學
燕翅山作為1948年濟南戰役東線戰場的起點,承載了厚重的紅色歷史。友誼小學深入挖掘這一地域特色,開發了“走進燕翅”思政實踐課程,將紅色文化融入日常教學之中。學校組建了“紅色燕翅講解團”,開展紅色黨史系列宣講活動。學生們通過講述革命故事、模擬歷史場景等形式,不僅加深了對紅色文化的理解,還鍛煉了表達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這些活動共同構成了“行走的思政課”,使紅色基因在校園內得以傳承和發揚。
榜樣力量的“兩欄”文化激勵成長
亦友少年評比欄。學校發起“文明亦友少年”評比活動,每兩周評選一次,給優勝者頒發徽章,進行評比欄展示,激勵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
亦友之師榜樣欄。學校通過開設“我心畫我師”亦友之師榜樣欄,展示優秀教師風采,為師生樹立了學習的榜樣。榜樣的力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向上的動力。這一欄目也成為師生互動、情感交流的重要平臺。
教育內涵的“三墻”創意豐富教學
手繪涂鴉墻。學生們在共同創作涂鴉墻的過程中學會了相互尊重和理解,增強了集體榮譽感。該墻不僅美化了校園環境,還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分工協作能力。
詩詞歌賦墻。該墻展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學生們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心語留言墻。該墻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表達情感和交流思想的平臺。學生通過便利貼寫下自己的心情、感受或建議,促進了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和溝通,增強了校園的和諧氛圍。
多重功能的“五臺”之光拓展教學
“五臺”,是指學校多功能報告廳的大舞臺,是思政教學的拓展與延伸。周一它是“夸夸臺”:夸同學、夸老師、夸學校、夸家長、夸社區,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學習他人優點、發現身邊榜樣,學會欣賞與感恩。周二它是“成長臺”:“我解鎖了一個新技能”“我獲得了一張珍貴的獎狀”“我經歷了一件難忘的事”……記錄自己成長過程足跡,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周三它是“宣講臺”:紅色故事宣講、科技之光宣講、亦友好榜樣宣講……學生只要敢于開口就是成功。周四它是“調解臺”:在校園生活中,與同學產生了矛盾如何溝通與解決?可以在調解臺上見分曉。學生們在過程中學會了理解和包容,增強了人際交往能力。周五它是“電影臺”:學生在這里欣賞紅色經典影片,稱它為“電影中的思政課”。學生們在欣賞電影的過程中感受到了藝術的魅力和思想的深度,進一步堅定了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南市友誼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