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背景下,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尤為重要。春秋戰國時期,越國西施的故事以詩詞歌賦的形式流傳至今,成為吳越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浙江省諸暨市浣紗幼兒園教育集團地處西施故里,在學習、傳承西施文化上具有天然的地域優勢。本文將從課程建構、環境創設、教師素養及家園共育四個方面,探討在幼兒教育中融入西施文化的路徑與策略,期望以此促進幼兒道德品格的發展、提升他們的藝術審美能力,并增強其文化歸屬感。
西施文化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價值
唐代詩人王維在《西施詠》中寫道:“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詩句通過對比西施身份的轉變,暗含其肩負國家使命的悲劇性。明代戲曲《浣紗記》將西施與范蠡的愛情故事與家國命運結合,塑造了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的形象。在西施故里——浙江諸暨,人們通過創建西施廟、設立西施文化節等方式,使其愛國精神成為地域文化的重要標識。西施文化不僅具有獨特的美學價值,還蘊含著深厚的德育資源。西施的愛國情懷、堅韌品格和行為,為幼兒德育提供了鮮活的素材。比如,教師可以通過講述西施浣紗的故事,讓幼兒初步感知中華文化的地域特色,培養其文化歸屬感。又如,教師可以通過繪畫、手工等活動,將西施的形象與江南水鄉的自然元素(荷花、溪流)結合起來,讓幼兒在體驗中感受傳統美學,促進其全面發展。
西施文化在幼兒園扎根的路徑
建構和實施課程。將西施文化融入幼兒園課程,是文化扎根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設計以西施文化為主題的教學活動,如講述西施的故事、學習與西施有關的詩詞、欣賞西施題材的藝術作品等。同時,通過角色扮演、手工制作等活動,讓幼兒感受西施文化的魅力。以幼兒園大班“一江兩岸”項目化課程為例。首先,盤點課程資源。苧蘿幼兒園地處文化積淀豐厚的西施殿社區,周邊有西施故里、西施殿等歷史文化景點,為課程提供了天然的教育資源。其次,確定課程目標。通過數次實地考察,教師可利用漫感、調查、梳理、分享等方式,引導幼兒關注并認識一江兩岸的生活圈、文化味及其與自身生活的關系,培養其好奇心、靈動性與對家鄉文化的歸屬感。最后,實施課程內容。課程內容分為“一條江、兩個岸”兩條脈絡,以西施文化為暗線,注重幼兒直接參與、親身體驗和實際感知,通過“三驅·三助·三延”方式,螺旋式提升幼兒認知,生成新的經驗。
環境創設與文化氛圍營造。幼兒園的環境創設是文化扎根的重要載體。學校可以通過布置西施文化主題墻、展示西施相關的藝術作品、播放傳統音樂等方式,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此外,還可以在節日活動中融入西施文化元素,如舉辦“西施文化節”,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傳統文化的樂趣,增強其文化認同感。
教師專業素養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是西施文化扎根的關鍵。幼兒園應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提升他們對西施文化的理解能力與教學能力。通過組織專題講座、文化考察等活動,幫助教師深入理解西施文化的內涵,并將其轉化為適合幼兒的教育內容。同時,鼓勵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創新,探索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教學方法。
家園共育的實施策略
家長不是教育的旁觀者,而是文化傳承的參與者和資源提供者。
西施文化資源的“挖掘者”與“提供者”。家長作為文化資源的“挖掘者”與“提供者”,能夠將家庭記憶、地方傳統和代際經驗轉化為鮮活的教育資源。一是激活家庭中的隱性文化資源。家長通過講述家族與西施文化的關聯,幫助幼兒建立“西施浣紗—苧麻紡織—我家故事”的認知鏈條,將看上去遙遠的歷史轉化為幼兒可理解的家族故事。二是鏈接地方文化網絡。社會資源豐富的家長可以協助幼兒園對接非遺傳承人、地方文史專家等,讓西施文化的滲透更具專業性。三是提供文化實物資源。家庭中的文化資源,如老式務農工具、老照片、手工藝品等,可以用于班級“西施文化角”創設,為幼兒構建沉浸式環境。
西施文化課程的“共建者”與“實踐者”。家長作為課程共建者和實踐者,通過深度參與課程設計、實施與評價,將家庭生活經驗與幼兒園教育目標有機融合。一是循環式親子行走。鼓勵家長在周末時間陪同幼兒去西施故里、公園、博物館等場所參觀行走,記錄孩子的好奇與發現,并反饋給教師,從中挖掘課程內容和資源價值。二是追問式親子任務單設計。以親子任務單的形式,助推孩子進行西施文化的持續探究,如設計“西施是誰?范蠡、鄭旦與西施的關系如何?”等追問式任務單,鼓勵家長和孩子共同調查搜集資料,理順任務單背后的經驗鏈。三是分享式課程成果展示。以作品展示、經驗分享的方式展示課程,并邀請家長、園方領導、專家等共同參與,評價課程內容的豐富程度,并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
西施文化情感的“聯結者”與“傳播者”。家長作為文化情感的聯結者與傳播者,通過情感互動、生活實踐和社會傳播,將西施文化從家庭記憶轉化為幼兒的情感認同,并推動其從家庭輻射至社區、社會。一是形成家庭西施文化地圖。通過家庭的全員參與,構建“祖輩—父母—我”的西施文化地圖,以文化聯結家庭氛圍。二是西施文化的社區輻射。家校社聯合開展“小小文化使者”活動,讓幼兒在社區文化活動中自信地講解西施故事,形成文化傳承的良性生態。
(作者單位:浙江省諸暨市浣紗幼兒園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