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教育教學的總體布局,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接班人是教育教學的整體目標。因此,要充分挖掘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的教育素材,讓新時代青少年在學習、體驗、實踐當中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與素養。新時代下,茶文化以獨特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深深扎根于民族的文脈和國人的生活之中。“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自古以來,山東人就有飲茶、鑒茶的習慣,并在“禮儀之邦”文化的影響下,山東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茶文化,源遠流長。為實現全面發展的育人目標,要充分挖掘山東省獨有的茶文化資源,從學校、社會多個層面協同發力,各盡其責,共同營造積極向上的茶文化氛圍,創建與茶文化相關的課程體系,開展相關活動。同時,利用新媒體平臺,結合大眾文化進行創新,以更加新穎的形式吸引更多青少年的加入與學習,從而將茶文化育人功能落到實處。
1 大眾文化視域下山東茶文化的起源和發展
1.1 山東茶文化歷史的起源
山東茶文化最早可以追溯于戰國時期。2020年山東大學考古隊在山東濟寧鄒城市邾國故城遺址西崗墓地一號戰國墓隨葬的原始瓷碗中,發掘出煮(泡)過的茶葉殘渣樣品,該樣品是目前已知世界最早茶葉遺存。這個發現表明,山東人早在戰國初期就已開始有了飲茶的習慣。同時,從出土的文物中看,在戰國時期,山東人飲茶已經有了非常精美的茶具,并且泡茶的手法也較為成熟,與現代的泡茶手法沒有較大的差別。此次發現,讓茶文化的起源有了新的發現,山東茶文化開始受到關注與重視,也為后期山東深入挖掘茶文化帶來了重要機遇。
1.2 山東茶文化的發展
進入漢代,山東人飲茶逐漸成為一種日常習慣,茶葉作為商品開始在市場上進行流通。漢代時,山東人有類似今天茶樓的飲茶場所——驛站。從出土的山東棗莊市宴飲畫像中可以看出,當時山東人極為重視飲茶。他們不僅擁有專門的“茶樓”,還有專門的茶具。并且人們在飲茶的過程中還打著手勢,雖然具體的手勢含義無法考究,但是茶在山東人心中的地位逐步提升,也有了明確的飲茶地點和飲茶習慣。進入唐代,禪教的興起推動了茶文化的形成與發展,《茶經》的問世是茶文化正式形成的重要標志。在宋、元、明、清初,國家昌盛繁榮,山東茶文化也開始被更多人熟知。據記載,從宋朝開始,山東不僅茶葉種植業興起,同時在茶文化發展上也逐漸走上頂峰,以茶為載體的詩文創作逐漸成為文人雅士的重要社會活動。他們相聚在一起,不僅品茶、煮茶,還會開展斗茶活動。所謂斗茶,便是文人雅士圍繞茶共同吟詩賦詞。作為物質消費品的茶飲,正以一種文化載體的形式開始廣泛傳播。自此,茶文化事業得以進一步繁榮發展。隨著鴉片戰爭打開國門,中國茶事業逐漸沒落,山東茶文化也開始走向衰敗。經過漫長的戰爭歲月,新中國成立以后,茶文化重新走進人們視野當中,改革開放后,茶事業和茶文化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與繁榮。時至今日,通過“一帶一路”讓更多人開始了解山東茶文化,山東省人民政府積極推動,將山東茶文化推向了世界,使得山東茶文化得到了廣泛地傳播。
2 大眾文化視域下山東茶文化的特點
2.1 山東茶文化——茶禮
茶道作為茶文化的核心要素,山東作為禮儀之邦,其謙恭禮讓的精神被融入了茶文化之中。第一,山東茶道中注重“靜”,即凈手和器具,這是代表對客人的一種尊重,要讓客人有賓至如歸的感受。山東非常注重禮儀文化,其與“儒家思想”相契合,“禮”的思想在山東茶禮中得到了充分地體現。在飲茶前有著專業的儀式,重點在于表達對客人的歡迎和尊敬,通過茶禮讓客人感受到禮儀文化的深厚底蘊。第二,山東茶道中講究“敬”。茶道的第五步“沖泡”,即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向客人示敬,充分表達了對客人的尊重。在奉茶時要雙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禮儀,充分展示山東茶文化的奉客之儀,這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體現,即通過禮儀表達了山東茶文化的款待禮節,充分將文化與飲茶結合在一起。最后,山東茶文化當中注重茶道程序的完整與規范,這體現了茶文化所蘊含的謙遜、規矩、內斂。
2.2 山東茶文化——茶藝
山東盛產各類茶葉,不同地區傳承的技藝不同,茶葉制作流程也存在差異。山東茶文化始終秉持著“傳統”的工藝理念,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依舊使用傳統的制茶手法,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初心,只為作出最傳統、最優質的茶葉。第一,山東茶藝人的堅守。山東日照的陳立迎從1987年開始炒茶,至今已有30余年,這些年來,他始終堅持手工炒制,面對200℃的高溫,陳立迎堅持用“手”試溫、用“手”炒制,這種堅持也讓他炒出來的茶葉又香又嫩,這種十年如一日的堅守也正是工匠精神的完美體現。第二,山東茶人的鉆研與創新。山東茶藝人對自己的工作始終充滿熱情,他們不斷進行創新,并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不斷進行試驗,敢于吃苦,無私奉獻,也正是憑借這樣的堅持與努力,才讓山東茶文化聞名世界。
2.3 山東茶文化——茶道
茶道的精神內涵為“清靜、恬淡”。山東茶文化當中對茶的形式美、意境美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山東茶文化當中對茶具、茶席的材質、外形、顏色、線條等都十分考究,注重藝術品位和實用性。時至今日,茶杯的形制、工藝、用料等已經成為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茶具最初以陶泥制成,隨后逐漸發展為采用陶瓷、金銀等材質制作。到了現代,茶具的材質更是多種多樣,為不同年齡段的受眾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茶具選擇。茶具的發展與演變充分體現了山東人與“茶、器、境”三者合一的理念。山東茶文化當中注重意境美,即品茶的環境中體現出來的藝術美、自然美和生活美三個方面。品茶通常在較為高雅、典雅的氛圍中進行,還會搭配優美的音樂,讓品茶人感受到靜謐與祥和。
3 大眾文化視域下山東青少年茶文化育人功能的實現
3.1 學校——積極構建茶文化教學體系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進青少年對山東茶文化的了解與熱愛,提升青少年的綜合素養與能力,要充分發揮茶文化育人功能,積極構建茶文化教學體系。山東中小學要充分引入茶文化課程,構建以“茶德、觀茶、習茶、鑒茶”的特色育人教學體系,讓學生通過茶德,了解山東茶文化的起源、發展與創新;從茶字形觀之,充分感受茶文化崇尚天人合一、自然健康的理念;從習茶當中讓青少年學習制茶的工序,感受秩序,不斷磨煉青少年的意志品質;從鑒茶當中,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并且能夠知美丑,提升青少年鑒別的能力素質,在這個過程當中培養青少年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切實做到知行合一。同時,要將茶文化與其他學科進行融合,例如,“茶文化+歷史”,根據歷史課程內容將茶文化的發展史貫穿其中,也可以開展“茶文化+語文”學科學習,在詩詞文章當中感受茶文化的淵源與意境。通過學科融合,可以讓青少年對茶文化有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在持續地學習的過程中培養青少年的綜合素質和人文精神。
3.2 社會——搭建茶文化育人平臺
為將茶文化育人落到實處,社會各界要充分發揮自身職責,激發青少年對茶文化的興趣,提升青少年的茶文化素養。第一,山東省要加大對齊魯特色茶文化資源的挖掘與利用,充分發揮政府職能作用,并根據實際情況建設茶種植基地、茶文化體驗基地,讓青少年能夠切實走進茶廠、走進采茶、制茶的現場,用實踐活動達到育人的目的。第二,社會各界要根據自身職責為青少年創建良好的茶文化育人平臺。例如,社區、教育機構等單位要定期開展茶文化活動,邀請青少年收聽講座,聽取茶藝人的故事,并且通過“茶藝大賽”“茶文化詩詞比賽”“茶禮比賽”等活動形式邀請青少年參與其中,讓茶文化真正融入青少年的生活當中。山東本地茶葉協會可以與學校或者社區進行合作,帶領青少年走進茶葉研學示范區,讓青少年跟隨制茶人的腳步,親自感受種茶、采茶、制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感受一片茶葉制成的不易與艱辛,從而培養他們不怕苦、不怕累、始終堅守的工匠精神。山東本地區博物館、文化館等機構可以舉辦茶文化專題展覽,向青少年展示山東茶文化的歷史文物與資料,使青少年直觀地了解茶文化的發展脈絡,感受茶文化興衰歷史與民族興旺之間的關聯,激發青少年的愛國熱情,增強其對家鄉茶文化歷史的自信。
3.3 大眾文化——融合創新宣傳模式
在新時代背景下,從大眾文化視角來看,山東茶文化要不斷進行創新,以更加新穎、直觀、生動的方式吸引青少年的關注,充分體現出茶文化的精神與內涵,切實起到茶文化育人的作用。山東省電視電臺、新媒體機構、學校、本地茶葉協會以及本地優秀的茶藝人等可聯合起來,將茶歷史、茶禮儀、茶道等內容制作成動漫、影視作品等大眾文化形式,將茶文化元素融入本地的影視劇、動畫片當中,通過影視劇或者其他文化形式的學習,提升青少年對茶文化學習的興趣,同時在潛移默化當中將茶文化精神內化為青少年自身能力與素養。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對茶文化進行傳播。當前,需借助短視頻平臺、微信公眾號、線上直播等形式對茶文化進行積極宣傳。例如,將茶文化歷史、茶藝、制作過程制作成短視頻形式,在校內公眾號或者山東本地教育機構、商超等平臺進行播放。在校內社交媒體平臺上開設茶文化教學欄目,以簡單易懂的方式講解茶文化知識,加深青少年對知識的理解。最后,將茶文化與現代科技、藝術相結合。例如,在學校、茶葉展覽館等平臺,以茶文化為主題設計VR體驗,讓青少年仿佛置身于古代的茶坊當中,還可以在虛擬的環境當中與古代茶人進行對話,增強青少年的體驗感,激發青少年的內驅力,促使青少年在理解的基礎上,將茶文化的育人功能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結語
綜上所述,山東茶文化源遠流長,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茶文化在價值觀塑造、德育培養、工匠精神培育以及美感提升等方面,對山東青少年具有重要的育人價值。因此,山東省應充分挖掘并發揮茶文化的育人功能,從學校、社會、大眾文化視角三個維度共同發力,將茶文化深度融入青少年的學習與生活,培育綜合素養高、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基金項目
山東省藝術科學重點課題+大眾文化視域下山東青少年茶文化教育研究(ZD202008616)。
作者簡介
辛穎秀(1978.12-),女,漢族,山東青島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茶藝、茶文化、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