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餐飲行業消費升級以及社會國際化進程的加速,中西面點工藝領域也需與時俱進,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以滿足現代化的市場需求。當前,中西面點行業的人才需求呈現多元化特征,而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體系仍存在課程設置與產業實際脫節、實踐體驗少、評價體系不夠完善等問題,需要教師深入剖析本專業人才新需求,找到適合學生職業發展的路徑,構建“技藝傳承+科技創新”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從而提升人才供給質量,煥發中西面點工藝專業的生機與活力。
1 高職院校中西面點工藝專業的教學特點
1.1 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
中西面點工藝專業始終以“工學結合”作為教育教學核心,課程設置上采用了模塊化設計。其中,基礎課程包括:烹飪原料、烹飪營養和中西飲食文化等;核心課程涵蓋:中式面點工藝基礎、西式面點工藝基礎、中式面點制作、西式面點制作等。在教學過程中強調面團調制、烘焙工藝等基本功,同時融入食品營養、食品安全等知識。在課本教學的基礎上,同步配套了星級酒店廚房、中央廚房等用來實訓的真實場景,實現從專業基礎課程到生產性實訓的緊密銜接,致力于培養綜合性、實踐性、創新性的人才。
1.2 緊跟餐飲行業發展
飲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中西面點更是備受無數人的青睞。本專業教學主動對接現代餐飲業發展趨勢,向著智能化、綠色化的方向發展,在傳統技藝傳承的基礎上引入數字化教學工具,除了培養學生制作手藝,還在潛移默化培養學生運用數字化工具進行產品研發、產品宣傳和供應點管理等能力,強化學生對新型生產工具的應用水平,進一步使人才培養緊密貼合時代需求。
2 高職院校中西面點工藝專業人才的需求分析
2.1 行業需求現狀
當前,市場規模持續拓展,餐飲產業鏈結構日益完善。中高端餐飲企業和烘焙食品生產企業的需求增長尤為顯著,這表明中西面點工藝行業正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相應地,隨著消費者對多元化、健康化食品的需求與日俱增,行業愈發注重專業化、標準化的生產技術,推動了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然而,人才供給與市場需求存在結構性矛盾,具體表現在學校培養規模有限,部分院校課程設置與行業技術發展脫節,實踐教學環節較少,致使畢業生實踐能力欠缺,未能滿足行業對高技能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2.2 崗位需求特征
中西面點工藝崗位需求呈現技能復合化、職業素養綜合化的雙重特征。企業不僅要求從業者精通中式或西式面點制作技術(如發酵、烘焙、裱花等核心工藝),還須具備產品研發、品質控制及基礎管理能力,以適應多元化產品線和市場競爭。同時,職業素養需求方面主要包括食品安全意識、審美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及數字化設備操作能力等。此外,崗位需求結構呈現分層化趨勢:基礎崗位側重標準化操作熟練度,而中高層技術管理崗位則更看重技術創新、市場感知以及跨領域知識整合能力。
3 高職院校中西面點工藝專業人才的培養策略
3.1 創新教學資源,激發學生學習潛力
現代教育背景下,教師要在專業課本教材的基礎上,配備相應的圖書文獻,方便師生查閱、借讀,打開學生專業學習視野。同時,教師還要充分發揮數字媒體的教學作用,建設、配備與本專業有關的多媒體課件、數字化教學案例庫、數字化教學資源等,激發學生學習潛力。例如,教師基于教學資源和教學設計的視角,設計了專業人才的創新培養方案。第一步,教師整合圖書文獻資源,為學生構建多元化知識體系。教師將行業經典文學作品與前沿文獻結合,建立圖書文獻庫,引入《中式面點工藝學》《西點烘焙科學》《食品營養與安全》等經典教材,配套《中華飲食文化史》《國際烘焙技術發展年鑒》等拓展讀物,同時添加《食品科學》《餐飲管理》等期刊,形成“基礎技能+行業前沿”的全面閱讀體系,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理論與行業動態。另外,教師還設置了情景化閱讀任務,將傳統配方(如廣式月餅制作技藝)與《中國面點文化圖譜》等文獻結合,設置“技藝溯源”主題探究任務,強化學生文化傳承意識;第二步,教師進行跨學科知識融合。首先,整合食品科學、營養學、餐飲管理等學科文獻,設計如“烹飪營養學與營養配餐”等課程,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其次,融合食品營養學、餐飲美學、智能設備操作等知識,開發“烹飪營養學與營養配餐”“面塑與糖藝”等交叉課程,培養復合型技能人才。另外,教師利用數字媒體資源,帶領學生觀看行業大師直播課和國際面點經典賽事視頻,潛移默化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讓學生未來能夠直接跟上智能化、綠色化的餐飲發展趨勢;第三步,教師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強化自主學習能力。首先,教師依托線上平臺(如超星學習通)開展理論教學,線下聚焦實操訓練,設計“翻轉課堂”任務鏈。如教師通過校企合作開發了“新式小吃”特色課程,鼓勵學生嘗試制作“融合創新小吃”,將中西面點工藝進行融合創新,將西式的烘焙技術與中式的餡料相結合,制作出具有獨特口感和風味的小吃。有的學生嘗試了中式豆沙餡的蛋撻,還有的學生嘗試了西式奶油餡的中式酥餅等小吃,獲得大家一致好評。又如,教師應用項目化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創新潛力,將崗位需求轉化為模塊化項目,設計“非遺點心研發”“創業店鋪設計”等任務,強化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通過這一教學流程,教師突破了傳統教學中資源單一、過程重復的局限,助力學生在面點工藝研發、廚政管理、非遺傳承等領域的職業發展,同時為行業輸送具備數字化素養與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3.2 增添實踐機會,鍛煉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教師從校內校外兩個維度出發,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恰當添加了實踐機會,有效鍛煉學生綜合素養和能力。具體來說,教師構建了多層次、多維度的實操訓練體系。首先,在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方面,配備了現代化面點制作設備,營造與行業接軌的模擬廚房、烘焙工坊等場景化教學環境,通過模塊化課程體系強化學生的基礎技能和標準化操作能力;其次,校外實習基地則利用校企深度合作方式,與餐飲企業、烘焙連鎖品牌共建實踐平臺,推行“工學交替”模式,讓學生接觸行業新技術,感受市場的變化。此外,將校內實訓和校外實習指導綜合,形成從技術熟練到職業適應的完整能力鏈。例如,教師以“增添實踐機會,鍛煉學生實操能力”為目標,主要結合校內實訓基地與校外實習基地兩個方面,設計人才創新培養方案。第一步,校內實訓基地建設。首先,教師配置模塊化的實訓室,結合學生學習需求和建議,設立了中式面點工藝室、西式烘焙實驗室、面塑糖藝創意工坊、營養配餐模擬室等專項實訓空間,并為學生配備了智能化設備,如發酵箱、烤箱、3D食品打印機等,讓學生快速進入模擬的真實生產環境。其次,教師構建分階段遞進式實訓體系:①基礎階段:通過“中式面點制作工藝基礎”“西式面點制作工藝基礎”等課程,指導學生掌握面團調制、成型等基本功。②進階階段:在“地方風味面點工藝”“面包制作工藝”等核心課程中,開展主題化項目,如開展“節日禮盒設計”“低糖健康產品研發”小活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③綜合階段:通過“校內模擬工坊”承接真實訂單,如校園餐飲供應,鍛煉學生從原料采購到成品銷售的全流程管理能力;第二步,開展校外實習活動。首先,教師為學生搭建多元化實習平臺,其中,在申請校方同意后,教師與星級酒店、連鎖烘焙企業、食品研發機構等合作,建立“輪崗制”實習機制,覆蓋生產、研發、管理三類崗位:①生產崗:參與酒店餅房日常出品。②研發崗:協助企業開發季節性新品。③管理崗:學習餐飲成本核算與供應鏈管理等。同時,教師采取“雙導師”指導制度,由企業導師負責技能實操指導,校內導師側重理論提升與職業規劃,定期組織學生匯報實習成果,如實習日志、產品創新報告等形式。其次,教師將實習項目與學生就業緊密聯系,設立“訂單班”,根據企業需求定制課程(如“面點設計與開發”“餐飲連鎖運營”),為學生后續就業發展做好鋪墊;再次,教師開展特色創新實踐項目。如設計“非遺技藝傳承”項目,邀請非遺傳承人教授傳統面點技藝(如蘇式船點、廣式茶點),鼓勵學生結合現代工藝理念尋找創新之處。最后,錄數據,完成檔案。記錄實訓作品、實習評價、職業規劃等數據,完成學生校內外實踐數字化檔案,為后續教學設計提供參考。通過這一教學流程,教師達成了“校內夯基礎、校外強應用”的教學目標,提升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3.3 完善評級體系,建立動態化考核標準
為保證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有效實施,教師完善了評價體系,并建立了動態化考核標準,以穩步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其中,教師以職業能力為導向,將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創新應用、職業素養等要素納入考核范圍,同時,動態調整考核內容與評價權重,確保與餐飲業、食品制造業等領域的實際需求同步。例如,在名點制作課程教學中,教師完善動態考核體系,同時突出食品健康,設計了人才培養教學方案。第一步,教師構建課程評級體系。首先,設計核心技能模塊評價標準,如在教學北京烤鴨、日本壽司等經典名點過程中,教師拆解教學步驟為“原料處理、工藝技法、成品呈現”三大模塊,分階段考核學生的掌握程度。其中,北京烤鴨重點考核火候控制、片鴨技法,日本壽司考核學生的米飯調味、食材搭配以及造型規范等方面的表現。同時,引入行業標準化評分細則、國際競賽規則完善評價體系。另外,為了打開學生中西融合視野,教師增設了中西面點技藝交叉評分項,如要求學生結合中式發酵工藝與西式烘焙技術改良傳統名點,考核學生的創新融合能力;第二步,教師強調食品健康的重要性,將健康指標嵌入教學全流程。在糕點制作中強化低糖、低脂、高纖維素等健康工藝,指導學生用代糖替代傳統糖漿制作日式和果子,并分析營養成分。另外,增設“烹飪營養學與營養配餐”課程實踐模塊,要求學生根據“節氣”主題設計符合中國居民的膳食指南;最后,教師設計動態化考核標準,主要采取過程性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模式,動態追蹤學生技能成長軌跡,形成“課堂任務積分+階段性項目考核+綜合實訓答辯”的多層次評價模式。如學生每周完成壽司造型進階任務就可以獲取積分,期末通過宴席設計項目來檢驗綜合能力等。另外,教師還引入企業導師實時評價機制,根據行業需求調整考核權重,如將食品安全指標占比提升至30%。通過這一教學流程,教師將技藝掌握與健康理念深度融合,有助于提高學生對食品健康與安全、技藝創新、飲食文化傳承等方面的重視程度,培養他們良好的科學素養、職業道德和創新意識,以滿足市場多樣化的人才需求。
結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教育背景下,對高職院校中西面點工藝專業人才的需求進行分析并開展針對性培養,是教師當前的重點研究任務。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積極優化課程教學體系,引入可視化教學、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等環節,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其后續的專業學習和職業發展奠定基礎。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學校、教師和學生需攜手共進,持續探索人才培養的新模式與新方法,為餐飲行業輸送更多具備創新思維能力的高素質中西面點工藝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