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專業教育強調實用,在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的實際操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將課程德育與學科教學緊密結合,對于提高我國高校食品專業類教育的整體質量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同時也對我國的食品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與人文素質具有重要意義,并且也可以進一步充實我國的食品專業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對食品專業的學習熱情,促進我國高職院校教育思政與食品產業的改革發展。要想培養一批既精通專業技術,又堅守職業道德,具有工匠精神的“食品人”,就必須把這門學科的教學內容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
1 課程思政在高職院校食品專業教育中的現實意義
1.1 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食品專業人才
高等教育的辦學宗旨在于“立德樹人”,其中“德”是培養具備“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五有”人才的核心。培養高素質、高技術水平的食品從業者,必須具備較強的食品安全意識和責任感,應重視對學生的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的培育。同時,思政教育對學生的職業道德、責任意識、創新精神以及綜合素質的培養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二者在教學目的上是相輔相成的。因此,高職院校食品類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后投身于食品生產、研發、質量檢驗及質量控制等領域,進而成為我國食品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將直接影響食品產業的健康發展。
1.2 提升食品專業教育質量
“課程思政”在我國高校食品專業教學中起到關鍵作用,旨在為我國高職院校的食品專業人才培養指明方向。高職院校將思政教育融入食品專業教學中,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在教學過程中,將德育內容有機地滲透到各個學科的教學之中,使學生既能掌握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能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讓學生們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前提下,堅持食品安全的原則,加強對大學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的培養。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有助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還能讓他們的人文素養、工匠精神和科學精神得到顯著提高,成為德才兼備的食品領域人才,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為國家的高質量發展奠定扎實的人才基礎。
2 高職院校食品專業教育中課程思政的現狀與問題分析
2.1 課程目標缺乏思政元素
課程目標反映了學校的辦學宗旨,決定了學校的教學內容和方式,并對學校整體的教學建設起著重要作用。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注重對學生的職業素養的傳授與實踐,但如何將 “課程思政”的教學理念、方法和策略與實際教學操作相結合,仍需不斷探索和試驗。在實習過程中,學生需要具備多個學科的綜合素質,以便能夠充分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實際工作緊密聯系起來。然而,具備了食品方面的知識與實際操作能力,還需要了解與食品行業有關的思想政治要素和內容,并且能夠有效地將思政元素與實際教育有機結合起來。
2.2 課程內容單一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在食品類專業的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與思想政治工作聯系不緊密的問題,缺少對課程思政工作進行全面的統籌和系統地計劃,從而造成了其在實踐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與一般的理工類專業一樣,食品專業學科在教學內容方面更側重于傳授專業相關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能力。在確保專業教育質量的同時,把思想政治元素“如鹽入水”地與專業教育相結合,以實現“潛移默化”的教育目的。然而,當前一些食品類專業教學中仍存在單純地給課程思政“貼標簽”的情況,也就是專業課教師套用理論課的教學內容,認為這樣便可以實現課程思政,盡管在表面上看來是將專業教學與思政教育結合起來,實際上二者還是處于分裂的狀態。
2.3 教師的教學能力與課程思政建設缺乏
長期以來,思想政治理論課擔負著思政教育的重任,大多數食品專業的教師都養成了把教學內容側重于專業知識的教學,忽略了對專業課程的道德教化功能,淡化了立德樹人的育人理念,對課程思政缺乏廣泛認同和實踐的自覺性。這就導致了食品專業學科的教師對于推動課程思政工作的熱情不高,對其內涵的認識不夠深刻,把握不夠精準,不能很好地將思政元素與課堂教學有機融合,而是將眾多的思政課程的內容堆積在了專業課程的內容上,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學習,也妨礙了對課程思政的有效實施。思政課程主要傳授社會主義理論,而其他專業課則專注于專業知識的講解,這導致兩者難以有效融合,進而引發思想政治課師資與食品專業課師資之間“兩張皮”的矛盾現象。然而部分食品專業的教師并未充分接受過系統化、專業化的教育教學理論培訓,導致他們在食品專業發展的基本素養方面存在不足。難以結合其專業特征與課程特征來進行課程思政的設置,對于教師所擔負的多重角色的認識不足,進而忽視了在教育教學中應該扮演的“人師”作用,而僅僅只是將課程的專業知識傳授給了學生。
3 高職院校食品專業教育中課程思政的踐行路徑
3.1 融入課程思政元素
課程的作用是通過其教學內容來實現的。每個學科都有著特有的學科體系,蘊含了豐富的德育要素,值得去發掘和提煉。充分利用高職院校思政學科師資與食品專業學科師資的各自特點,圍繞學科建設中的思政要素開展研討式教學,增強學生的探索與融合能力。
針對當前我國食品產業發展面臨的嚴峻形勢,強化其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課程思政的構建過程中,專職教師需發揮引領作用,以課程思政的思想來引導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當一個傳授學科知識與技能的“授業者”,還要扮演一個弘揚道德與價值觀的“傳道者”,從而達到教學與教人融為一體的目的。為此,本文提出了“一體三聯”的人才培養新思路,即建立校內教學、科研和生產實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一體三聯”人才培養的基礎上,把思想政治意識和思想政治因素融入到各個重要的教學過程中,從而提高食品專業人才的綜合素養。
3.2 優化課程內容建設
在食品專業教科書中,德育要素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它是將其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一個關鍵環節,高職教師需對其進行深度的發掘,并積極地進行教學上的革新,讓二者更加自然和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正如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等與食品有關的古代書籍,不僅讓學生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還能提升其學習能力、食品認知能力及民族自豪感與文化自信心。教師在專業基礎的課程教學過程中,將食品科學與工程學學科的發展歷史緊密地聯系起來,通過生動的人物和經典的例子來進行思政教育,對學科發展過程中的代表性人物不畏艱辛、求真務實、潛心鉆研的事跡進行發掘,以此來增強學生們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讓他們能擁有勤于學習、敏于求知、勇于探索的寶貴精神。
3.3 課程思政建設與教學能力有效結合
高職院校的教學主要以專職教師為主,其教學內容又側重于專業課。在這一過程中,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主體是專職教師,而其核心是專業課。因此,要培養專業教師的課程思政觀念,加強專業課程的思政建設,才能保證教學的基本使命得以實現,為培養德智體美勞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堅實的基礎。
對課程思政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方法的掌握以及教學手段的豐富與否,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的效果。教師們要在保持堅定的課程思政意識的同時,跟上時代的步伐,提高自身的思政教學能力,掌握和運用思政教育的多種方式和手段,讓思政的教學模式更加多樣化,促進課程思政和食品專業教學相結合,使課程思政真正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引導職業院校的師資隊伍 “走出去”,深入食品產業和企業,提升教師自身實踐教學能力,將行業前沿動態轉化為鮮活教學資源。在此基礎上,深化了對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理解,提高了對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視,加強了對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指導作用。
要把課程思想政治教育與課程教學、生產實習和科研工作緊密聯系起來,切實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立德樹人是教育的基本目標,教育的目的是促進我國的高水平發展,并服務于社會的生產和生活。因此,課程思政要從生產實踐中提煉出來,融入到課程教學之中、科研之中,最終方能回到生產實踐中。
4 案例分析與實踐探索
4.1 選取典型高職院校食品專業課程思政實踐案例
在學生的實訓過程中,公司工作人員應主動給學生講解國家有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和企業的食品安全管理條例,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將精益求精、認真負責、敢于創新、吃苦耐勞等優秀的品質與先進員工的事跡相聯系,以此來為學生樹立一定的榜樣和示范作用。
在食品專業的實習過程中,要想讓學校與企業更好地合作,實踐基地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就需要把課堂與實踐緊密地聯系起來。尤其是對于大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自主學習、自我約束的重要階段,因此,課程思政的構建對學生的培養和重視是全方位的,要將學生的主動性發揮出來,讓他們參與到食品專業的教學和文體活動之中,建立起教師授課與學生課前預習、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知識完全融合的制度。在學生的結業階段,可以專門安排一個時間段,讓他們能夠進入企業進行實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對食品工廠的運作機理、機器操作技能和工作崗位的需求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讓學生能把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有一個更加深入的認識,從而培養他們的工匠精神和敬業奉獻精神。
4.2 分析案例中的成功經驗和啟示
通過企業職工給學生講解食品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并與先進員工的故事進行交流,將思政工作與企業實踐相結合,讓學生親臨現實工作情境之中,加強思政工作的效果和吸引力。使實習基地的作用得到有效的利用,企業與學校之間的合作得以實現。通過與企業的緊密協作,專業課與實際操作相融合,讓學生既能夠在實際工作中掌握自己的專業知識,又能夠提高自身的職業素質和實際操作能力。
在實習階段要注重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滲透到實際工作中去。通過對食品企業的參觀,參加食品生產實習,進行食品檢驗實習,使學生在實際工作中感受到食品產業的專業需求和社會責任,從而加強了課程思政的有效性。在此基礎上,筆者提出,在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中,要加大與企業的協作力度,擴大與企業的合作范圍,深化與企業的合作機制。通過聘請企業人員參加課程教學,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建實踐基地,使企業在課程思政工作中的角色更加突出,學生在實踐中得到更加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高職院校要建立一套全方位的人才培養系統,并在此基礎上強化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將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起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食品專業的教育和文化活動中去,建立起教師講課與學生上課相結合、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聯系、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知識相結合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得到全面的教育。
結語
高職院校的基本使命是“以人為本”,“立德樹人”是新時代學校育人工作的基本要求。當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食品專業時,教育者要始終把學生放在第一位,建立起教師、學生、專業教研室和學工系統等多種育人體系,學校應主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優化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將德育內容全方位地滲透到食品專業的教學之中,實現高職院校“立德樹人”的教學目的,推動學生的綜合發展。針對目前高職院校“課程思政” 實施中面臨的專業與思政教育融合困難、兩大教育機制融合構建困難、專業教師的橋梁作用難以充分發揮等問題,需要高職院校、教師和學生三方不斷地進行創新,借鑒他人,自我革新,對高職院校思政教學進行創新突破,從而實現高職院校教育質量提升、思政教學深化推進和學生價值全面提升的三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