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懷來大地洋溢著蓬勃生機,官廳湖宴夏席精彩登場。各類時令瓜果梨桃、山肴野蔌匯聚于此,經廚師妙手化作一道道令人垂涎的佳肴。這不僅是一場滿足味蕾的美食盛宴,更是懷來都市農業創新發展、實現“破圈”的生動寫照。從秋至冬,由春到夏,四季輪回間,官廳湖宴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持續以美食為突破口,深度融合當地食材與先進烹飪科技,將第一產業的農副產品巧妙轉化為第三產業的特色美食與休閑體驗,為懷來都市農業發展開辟出全新路徑。
獨特稟賦孕育都市農業發展“優渥土壤”
都市農業這一理念由美國學者率先提出,它聚焦都市化地區,將田園景觀、自然生態、環境資源與農林牧漁生產、農業經營活動、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有機融合,具備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功能,是典型的復合型產業。
張家口懷來,其發展軌跡與都市農業理念高度契合。官廳水庫賦予了懷來得天獨厚的水資源優勢,促使域內農業形成“小眾精品”的發展模式。作為對接北京的關鍵“橋頭堡”,懷來緊握后奧運經濟、“首都兩區”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等重大國家戰略機遇,將構建優勢產業支撐作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重點發展大數據、葡萄、文旅康養三大主導產業。無論是推動葡萄產業提質升級、開發濕地公園,還是拓展體育文化旅游帶,都迫切需要創新元素的注入。
傳統農業要實現價值飛躍,精準對接都市消費群體的多元需求是關鍵。以依托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打造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為例,深入剖析旅游“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既是吸引年輕消費群體的關鍵,也是各地謀劃發展時需要重點破解的命題。
官廳湖宴:產業融合的生動實踐與探索
懷來的都市農業涵蓋了濕地公園、葡萄農園、采摘垂釣園、休閑農場等豐富業態,這些都是吸引年輕消費者的優質資源。若要探尋進一步發展的破題之道,從都市農業的發展范式中汲取靈感不失為良策。
北京科技特派員王云指出,提升農副產品附加值的重要路徑,在于借助第三產業的餐桌場景實現轉化。“懷來·官廳湖宴”就承擔起了這樣的媒介作用,它既彰顯了懷來的區域品牌,推介了官廳湖濕地公園,又推動本地農副產品從田間迅速走向餐桌,將第一產業產物通過烹飪科技直接轉化為第三產業的美食體驗與便攜休閑食品。
自秋宴拉開序幕,歷經冬宴、春宴,再到如今夏宴亮相,官廳湖宴始終堅守以美食為核心突破口,將本地食材與烹飪科技深度融合,把懷來獨特的地域風味凝練成辨識度極高的餐飲品牌,為懷來文旅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湖宴遵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每一道菜品都飽含著懷來山水的獨特韻味。比如,春宴中的“炒雞松”,精選土木散養雞、小辛堡松仁、鐵桿芹菜等本地特色食材,憑借精湛的刀工和精準的火候把控,重現傳統名菜的魅力。制作時,雞脯肉需切成黃豆般大小的丁,與芹黃粒、松仁一同炒制,既要保證肉粒過油時完整不散,又要讓芡汁收放恰到好處,最終呈現出松香與鮮嫩交織的美妙口感,將春日的蓬勃活力完美呈現在餐盤之中,成為官廳湖宴春席的標志性味覺符號。再看冬宴的 “小籠藜麥蝦球”,沽源作為藜麥主產區,湖宴團隊以此為基礎研發出“燴酸辣藜麥米 等一系列菜品,采用多元烹飪方式滿足不同客群的口味需求。
隨著四季更替,盛夏帶來了豐富的食材,瓜果梨桃、山蔬野蔌紛紛登上懷來·官廳湖宴夏席。其中,夏宴的“芩香玉錦”頗具特色,它選取瑞云觀鄉黃芩嫩芽茶的清新、官廳湖大青蝦的鮮美、桑園散養雞蛋的純正,盤中蝦芙蓉如雪花般凝潤,杯內黃芩茶翠綠生香,宛如夏日里的一抹清涼,兼具豐富的營養與高雅的美學價值,充分展現出湖宴夏席的獨特魅力。
北京科技特派員王云強調,都市農業發展必須緊密貼合新消費趨勢。年輕消費群體在推動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美食觸點”能夠讓他們認識、喜愛并主動傳播農副產品。在當前擴大內需的政策背景下,創新消費品牌成為激活市場、拉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關鍵手段。懷來·官廳湖宴精準把握消費趨勢,在重點關注年輕群體的同時,兼顧“一老一小”,借助“銀發列車”等新興消費模式,以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為核心,構建起“生態觀光 + 美食體驗”雙輪驅動體系,在產品設計、業態布局、品牌營銷等多個維度協同發力,推動文旅融合邁向新高度。展望未來,懷來還可進一步挖掘和轉化生態文化優勢,讓傳統農業文化與特色深加工美食走進年輕群體的視野,使獨具特色的“懷來味道”成為都市農業發展的有效實踐路徑,持續推動懷來都市農業向著更高質量、更具活力的方向前行。